[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84235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 世纪末(B) 18 世纪末(C) 19 世纪末(D)20 世纪末2 对于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的表述,不包括( )(A)洋务教育(B)维新教育(C)资产阶级民主教育(D)新文化教育3 不属于洋务教育的活动的是( )(A)举办新学堂(B)派遣留学生(C)转变教育观念(D)学习西方教育制度4 洋务学堂最初兴办的目的是( )(A)培养外交翻译(B)国家统治需要(C)技术人才需要(D)后备力量培养5 京师同文馆的意义在于( )

2、(A)洋务学堂的开端(B)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C)学习西方从观念到实践(D)以上选项都是6 为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代人才的学堂是( )(A)北洋水师学堂(B)天津水师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上海船政学堂7 帝国主义所采取的文化教育侵略方式不包括( )(A)设教会医院(B)设教会教堂(C)抓紧社会教育(D)设美国在华的附属高等学校8 不曾提到“ 中体西用” 的人物是 ( )(A)冯桂芬(B)郑观应(C)张之洞(D)蔡元培9 把基督教精神加进教科书,控制教科书编纂权的机构是( )(A)教科书编纂委员会(B)中华教育会(C)全国基督教教育会(D)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0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不包括( )(

3、A)办学堂(B)办学会(C)办报刊(D)办近代学制11 不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是( )(A)万木草堂(B)时务学堂(C)南洋公学(D)自强学堂12 不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是( )(A)中外纪闻(B) 万国公报(C) 强学报(D)新报13 维新变法中最高学府,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 )(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北洋水师学堂(D)福建船政学堂14 提出“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民少则国弱“观点的教育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郑观应15 提出“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 ,并与“兴民权”相结合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郑观应1

4、6 梁启超“新民 ”本质是( )(A)封建统治精英(B)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奠基者(C)公民(D)现代性公民17 严复设计的教育目标中,其中最重要的是( )(A)鼓民力(B)开民智(C)兴民德(D)审美18 大同书中体现的教育意义是( )(A)中国传统大同思想(B)近代空想主义(C)对普及教育的美好生活的追求(D)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 梁启超认为教育的根本和核心问题是( )(A)职业教育(B)师范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20 癸卯学制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A)5 年(B) 4 年(C) 9 年(D)13 年21 1922 年新学制的精华在( )(A)职业教育(B)师范教育(C)高等

5、教育(D)中等教育22 帝国主义进行文化教育侵略的联合组织是( )(A)教科书编纂委员会(B)中华教育会(C)全国基督教教育会(D)中华基督教教育会23 美国炮制“ 庚款兴学” 的目的是 ( )(A)促进中国教育发展(B)培植高等华人(C)中美友好交流(D)花掉这笔钱24 新文化运动中,教育下移民间,体现教育民主变化的是( )(A)教育个性化(B)教育平民化(C)教育实用化(D)教育科学化25 蔡元培北大改革,成立的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B)立法委员会(C)评议会(D)学术会26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其中“包”指的是( )(A)无政府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者(C)三民主

6、义者(D)以上三项都是27 癸卯学制的缺点不包括( )(A)过分注重伦理道德灌输(B)读经课过多(C)学制过长(D)女子受教育地位的确立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8 我国近代第一部由国家公布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三、简答题29 简述蔡元培的“ 五育并举 ”思想。30 简述教会学校对中国教育的影响。31 简述清末“ 新政” 教育改革的措施。必答题32 论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19 世纪末,最早的是京师

7、同文馆,1862 年。【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新文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洋务学堂最早兴办是出于培养外交翻译。【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京师同文馆的意义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学习西方从观念到实践。【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福建船政学堂。【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9 【正确答案】 A【

8、试题解析】 其他各项都是以后发展的名称。【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包括办学堂、办学会、办报刊。【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外纪闻万国公报强学报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维新变法中中国最高学府,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京师大学堂。【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民少则国弱”,是康有为的说法。【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9、中国近代教育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梁启超“新民”本质是培养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奠基者。【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重视德育,放在核心地位。【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同书体现的教育意义是对普及教育的美好生活的追求。【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梁启超认为教育的根本和核心问题是师范教育。【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癸卯学制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5 年。【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为中等教育延长,与大学相衔接。【知识

10、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华培养代理人,“以华制华”为主要目的。【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平民化体现教育的普及。【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蔡元培北大改革,成立的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是评议会。【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女子受教育地位并未确立。【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8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壬寅学制

11、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国家颁布的学制,但它并没有得以实施,第一部公布实施的学制应该是癸卯学制。1902 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等小学章程等共六件,通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然而,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 年)又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 年 1 月颁布执行。这个章程规定了学校系统,除制定各级各类学堂章程以外,

12、还订了学校管理法、教授法等,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所以该学制也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4 年,初等小学 5 年,高等小学 4 年,共三级 13 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5 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 年,分科大学堂 34 年,通儒院 5 年,共三级 111 2 年,儿童从 7 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 26 年。横的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三、简答题29 【正确答案】 蔡元培在哲学思想上受康德二元论的影响,把世界分割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

13、分。从这种世界观出发,在教育上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现象世界,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实体世界,包括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以后,他又说普通教育的目的,应该“养成健全的人格” 。所谓“养成健全的人格 ”,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一方面是当时形势,需要举国强兵;另一方面又是养成完全人格所必需,主张完全人格,首在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物有科学态度。公民道德教育,就是德育。认为德育就是完足人格之本,德育内容要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体现了他要以资产阶级

14、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美育特别被蔡元培所重视,认为美育有特殊意义,进行美育课程可采用多种形式。蔡元培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种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人才培养上,这几方面的教育要求不一。他提出的教育方针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在具体解释各种教育,如德育、美育时不免掺杂某些唯心主义的色彩。【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30 【正确答案】 教会学校的举办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进入中国后利用不平等条约,侵犯我国教育主权的显著标志。早在 1839 年 11 月,美国基督教徒布朗,为纪念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开设英华学校,以传基督

15、教,在澳门创办了马礼逊学堂。这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学校。鸦片战争以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传教士大量进入,开始兴办教会学校。18421877 年,基督教共创办学校 350所,学生 5 975 万人。列强开办的学校,规模较小,级别较低,一般为中等以下学校,并十分重视女子教育,一开始便创办女学。在课程上,除学习圣经外,还重视自然科学的传授。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在办学方式、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突破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革新思想的人才,客观上给中国教育带来新的因素。【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31 【正确答案】 19 世纪末,美国抛出“门户开放” 政策

16、,列强将中国视为可瓜分的稳定市场。1900 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 ,改革图强,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措施主要有:(1)颁布新学制。 1902 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8 月 15 日奏呈颁布,通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 年),又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 年 1 月颁布执行。(2)废科举

17、,兴学堂。科举制度一直是清末影响新式学堂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在制定学制的同时,就开始了如何处置科举考试的讨论。总的来看,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共经历了改革科举内容、递减科举中额、到完全废止三个步骤。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八月,下诏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考,至此,共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终告废除。(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随着新学制的颁布实行,教育的行政体制也发生了变化。1905 年,中央成立了学部,并将原来的国子监并入学部。学部的最高长官叫尚书,1906 年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全省教育事务,设提学使一员。随后,又在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为各府州县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设

18、总董一人,下分若干学区,每区设劝学员,具体管理学务。(4)制定教育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当时科举制度废除,学制已推行,中央学部已建立,为形式所需,由学部明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此外,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虽非新政的内容,但它是新政直接导致的一种后果。【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必答题32 【正确答案】 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时期极其重要的领导人物,其教育思想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开民智”“伸民权” 与教育作用。针对中国当时的现状,梁启超认为

19、国势的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为“伸民权”而“开民智”,权生于智,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 ”实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后来梁启超觉察到“民智”和“ 民权”并不能画等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 权利”意识,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奴隶性,因此他提出教育应该有宗旨。可见他对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剖析比较深刻,也是极为注重教育的作用。(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粱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他所定义的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

20、、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可以看出这种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因而梁启超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资产阶级品质的新型国民。(3)论学制。梁启超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 5 岁以下(幼儿期至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613 岁( 儿童期至小学校期),1421 岁(少年期至中学校期),2225岁(成人期至大学校期) 四个年龄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智、情、意、自观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征。(4)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21、梁启超于 1896 年在 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论师范,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在文章中,梁启超对新旧学堂中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府州县学、书院和蒙馆等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是一些不通六艺、不读四史的人,更不了解西学的基本情况。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但不能依靠这些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重视女子教育也是梁启超维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从女子自养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实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中国应

22、充分开发和利用女性这一巨大的人才资源。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 .论幼学中,倡导对中国儿童教育进行改革。通过对中、西儿童教育的比较,他指出西人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在中国则与之相反;西人重视理解,而在中国注重识记;西人注意直观教学,实物教学,而在中国只注重言语文字。他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5)总的说来,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代表的是时代发展的一种方向,他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企图以教育改变国家的命运,“开民智” 进而“伸民权”,这一点具有进步意义,体现了它自身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本性,粱启超无法认识到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企图借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进行改良救国,是不可能的,因而其教育主张很多不能彻底实现,但其中的意识和趋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尤其是在教育公平、女子教育和向西方学习方面,梁启超有很多思想是值得褒奖的。【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