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5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中论.亡国记载“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创立稷下学宫的国家是(A)齐(B)楚(C)秦(D)韩2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思想出自(A)论语(B) 墨子(C) 孟子(D)荀子3 下列选项不属于在董仲舒的对贤良策之后,汉武帝采取的文教政策的措施的是(A)专立五经博士(B)开设太学(C)确立察举制(D)开设鸿都门学4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这句话体现的人才选拔制度是(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
2、正制(D)世袭制5 “唐义门陈兖即居左建立,聚书干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 标志着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建立。这一教育组织形式是(A)太学(B)国子学(C)书院(D)国子监6 认为儿童正处在“ 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 的重要发展时期,因此,对儿童的教育要“ 随人分限所及 ”。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朱熹(B)王守仁(C)黄宗羲(D)颜元7 下列选项中关于福建船政学堂的描述错误的是(A)其前学堂由法国教师上课,学习制造技术(B)其后学堂由英国教师上课,学习航海技术(C)其绘事院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生产用图纸的制作人员(D)艺圃的培养目标是精于制造的娴熟人才8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
3、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文章是(A)新学伪经考(B) 孔子改制考(C) 变法通议.论师范(D)论教育当定宗旨9 在蔡元培的“ 五育并举”的思想体系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的教育是(A)军国民教育(B)公民道德教育(C)世界观教育(D)美感教育10 1919 年,设计教学法在我国开始了实践。实践设计教学法的这一学校是(A)南京高师附小(B)北京高师附小(C)晓庄学校(D)上海吴淞中国公学11 1938 年 10 月,毛泽东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这一思想最后演变为(A)苏维埃教育总方针(B)干部教育第一,国民
4、教育第二(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D)战时教育须做平时看12 被称为我国近代以来爱国知识分子以西方社会学方法与技术进行的,以县为单位的社会调查的代表作是(A)定县社会概况调查(B) 平民教育概论(C) 乡村建设理论(D)中国文化要义13 有人评价,其一生就是“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这个人物是(A)胡适(B)蒋梦麟(C)陈鹤琴(D)陶行知14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他曾提出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句话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C)知识就是感觉(D)关于神,我们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15 城市学校是在城市为
5、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由城市当局管理的、学习世俗知识的学校总称。下列学校不属于城市学校的是(A)城市拉丁语学校(B)写作和算学学校(C)歌祷堂学校(D)职业学校16 下列选项中不是 18 世纪后期的英国初等教育的是(A)星期日学校(B)私立初等学校(C)导生制学校(D)公学17 规定在各城区设立修业两年的初级国民学校、在省城设立 5 年制的中心国民学校的俄国法案是(A)国学学校章程(B) 福斯特法(C) 费里法案(D)费舍法案18 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是(A)要素教育论(B)体育(C)德育(D)智育19 与哥廷根大学一起被认为是德国大学复兴古城中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的大学是(A)哈勒
6、大学(B)威登堡大学(C)达特茅斯学院(D)柏林大学20 以“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为特征的教学法是(A)昆西教学法(B)葛雷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21 对德国全国普通教育的学校制作了全面规划,要求将基础学校四年级后第五、六年级定为观察期,在这两个年级中,由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兴趣,进行定向指导:学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育后,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高一级学校。这个计划是(A)魏玛宪法(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C)高等学校总纲法(D)汉堡协定22 针对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苏霍姆
7、林斯基提出了(A)和谐教育思想(B)教学与发展思想(C)集体教育思想(D)终身教育思想23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美国保守主义思潮涌动,加之 60 年代教育改革法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教育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各界呼吁要(A)回复基础(B)生计教育计划(C)国家处在危险中(D)促进教育平等二、简答题24 简述墨子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25 简述戊辰学制。必答题26 论述美国 1918 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对我国 1922 年新学制的影响。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5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
8、【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由于它设立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西南门)附近,故称为稷下学宫。据中论.亡国记载“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齐桓公当政时期(前 375-前 357),据此判断稷下学宫创建于公元前 4 世纪 60 年代左右。后来经过几度盛衰,历时 150 年左右,直到齐被秦所灭才停办。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人性论。墨子提出了“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的比喻。这一比喻实际提出了人性如素丝的观点,即“人性素丝说
9、”,这一观点在先秦“人性论”中独树一帜,是墨子对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一个贡献。总结来说,“人性素丝说”的主张有:第一,人性不是天生的,人性在出生之时如待染的素丝。第二,下什么颜色的染缸,就成什么颜色的丝。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对贤良策之后的具体措施。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的措施有:第一,专立五经博士。武帝建元 5 年(前 136 年)“置五经博士”,至此,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皆置博士。第二,开设太学。第三,确立察举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10、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汉代的选拔制度大致采用“征辟”和“贡举”相结合的察举制度。但这一制度到东汉末年已经流于形式,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就是察举制度形同虚设的真实写照。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建立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书院的萌芽。“书院”始于唐朝。在唐朝,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其一是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其二是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唐末,在私人设立的书院中,出现了授徒讲学活动。如“唐义门陈兖即居左建立,聚书千卷,以资
11、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书院萌芽于唐末,初兴于五代。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在儿童教育上,王守仁主张要考虑儿童的“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特点,教育儿童不能躐等,所以王守仁强调“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福建船政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由法国(前学堂,教授制造技术)、英国( 后学堂,教授航海技术)教习授课或外籍技术人员兼课,师资力量较强。除教授书本知识外,强调实习。1868 年,
12、前学堂内添设“绘事院”(培养生产所用图纸的制作人员)和“艺圃”(以工读结合的方式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是近代职工教育的先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1896 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了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夫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所以“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思想体系。蔡元培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
13、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设计教学法。1919 年,南京高师附小首先正式就设计教学法开始研究和试验,反响极大。1921 年全国教育联合会议决定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19221923 年,设计教学法试验在全国进入高潮。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1938 年10 月,毛泽东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
14、务。”这一思想至 1941 年 1 月,发展为成熟的“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著有平民教育概论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而李景汉编著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被称为我国近代以来爱国知识分子以西方社会学方法与技术进行的,以县为单位的社会调查的代表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
15、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贫苦人民和儿童的教育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其一生就是“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是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朴素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行会教育和城市教育是中世纪后期城市兴起的产物。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市民阶层形成的结果
16、,而教育是市民阶层争取独立、维护自身的利益、扩大自身影响的重要手段。其中,行会学校包括艺徒制、学校学习和学徒训练相结合、职业学校或艺徒学校。城市学校包括城市拉丁语学校、写作和算学学校、歌祷堂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近代教育概况。18 世纪后期,英国的初等教育开始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星期日学校的广泛开设私立初等学校的出现,包括主妇学校和普通私立学校。慈善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导生制学校和幼儿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福斯特法又称初等教育法,是英国的教
17、育法案。费合法案也是英国的教育法案。费里法案是法国的教育法案。只有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的教育法案。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中心。其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要素教育论体现在其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
18、考查的是近代欧洲教育的高等教育部分。达特茅斯学院是北美的大学。威登堡大学和哈勒大学都是德国的大学。哈勒大学与原有的教派大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被认为是新大学的先驱。它和哥廷根大学被认为是德国大学复兴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它们率先打开了现代哲学和科学、启蒙文化的大门,并使这些思想和知识成为德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时,领导和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19、;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59 年,联邦德国提出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简称 总纲计划) ,对全国普通教育的学制作了全面的规划。它要求将基础学校四年级后第五、六年级定为观察期,在这两个年级中,由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兴趣,进行定向指导;学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育后,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高一级学校实科学校、文科中学;极少数优秀学生可以不经观察期直接升入文科中学。这个计划标志着联邦德国全面教育改革的开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2
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著述甚多,其中最有影响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他提出和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和谐的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A【试题
21、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美国保守主义思潮涌动,加之 60 年代教育改革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教育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各界呼吁要“恢复基础”,重新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已有 40 多个州制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能力标准”。“回复基础”运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要求学校要有严明的纪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二、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 兼士”“贤士”是墨家私学的培养目标。墨子认为,兼士和贤士必须能够“以自苦为乐 ”,为天下人献身,能够发挥自己的雄辩才
22、能“上说下教”,向社会推行“兼爱 ”的主张。因此,墨家私学的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兼士”展开,可以归纳为四方面:(1)政治和道德教育。主要是墨家的十大纲领,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名。其中兼爱是核心。(2)乖斗学技术教育。(3)文史教育。(4) 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因此,墨家的教育方法有主动、创造、实践。【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墨家的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墨家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科技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墨家的教育方法也独具特色,强调主动、创造、实践。这在先秦时代是很有特色的教育思想
23、。【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1928 年 5 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这次会议以 1922 年公布的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整理,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 戊辰学制 ”。“戊辰学制”提出了对学制进行整理的七项原则: (1)根据本国实情;(2)适应民生需要;(3) 提高教育效率;(4)提高学科标准;(5) 谋个性之发展;(6)使教育易于普及;(7) 留地方伸缩之可能。【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我国学制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较为重视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但多数考生在复习时会忽略戊辰学制。其实戊辰学制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24、戊辰学制颁定后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多次局部的增改和调整,也留下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烙印,如为了扫除“训政”和建国的障碍,使占 80以上不识字的儿童与成年人受到一定教育,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为提高民族文化程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的提高,不求数量的增加:适应30 年代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教育决策明显地向职业教育倾斜,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1)1913 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 ,重新研究中等教育的职能和目的的问题,以提高中等教育的社会效益。该委员会于
25、1918 年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当是民主的原则,应当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健康; 掌握基本的方法; 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 公民资格; 适宜地闲暇;道德品格。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告。它不仅肯定了六三三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之思想。这一时期,美国中学的改革对美国教育乃至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新学制提出以下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 注意国民经济力;
26、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新学制的学制体系从纵向看,小学 6 年,初小和高小四二分段;中学 6 年,初中和高中三三分段;大学 46 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中学校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新学制”的特点:仿照美国的六三三学制;中学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兼顾到了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3)共同点: 背景相似。学制体系相似:六三三。 都照顾到升学与就业。都采用了学分制、选课制。 影响相似:都对其所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 1922 年新学制,我国现行学制基本框架仍采用 1922 年学制的基本框架。【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 1918 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对 1922 年新学制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的是考生的比较的思维能力。除阐述中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 1922 年学制的各自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二者的比较。关于二者的比较,考生可以从背景、学制体系、影响等方面的共同特征的角度进行回答。【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