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9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84244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9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9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9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9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9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9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这一关于学习过程的论述出自( ) 。(A)论语(B) 墨子(C) 孟子(D)荀子2 随着“独尊儒术 ”文教政策的施行,中国经学教育制度正式建立,其标志是( )。(A)设置博士(B)守师法家法(C)建立察举制度(D)创办太学3 下列唐代中央官学中,对学生入学年龄限制最为宽松的是( )。(A)国子学(B)太学(C)四门学(D)广文馆4 明朝各地设立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学校是( )。(A)武学(B)医学(C)阴

2、阳学(D)社学5 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A)实才实德之士(B)读书明理之人(C)博学多行之士(D)明体达用之才6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是( )时期的历史写实。(A)战国(B)春秋(C)西汉(D)商代7 西晋时期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中央官学,这所学校被称为( )。(A)太学(B)国子学(C)郡国学(D)宫邸学8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张之洞的劝学篇(B)康有为的大同书(C)粱启超的变法通议(D)严复的救亡决论9 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 1922 年新学制(D)戊辰学制

3、10 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是( )。(A)实利教育(B)道德教育(C)美感教育(D)军国民教育11 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 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中主要举措是( )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12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A)生活可以取代教育(B)教育是生活的中心(C)教育不能改造生活(D)生活是教育的中心13 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B)鼓楼实验幼稚园(C)育才学校(D)山海工学团14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

4、人的“灵魂转向” ,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15 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庭教育(B)阿拉伯教育(C)基督教教育(D)世俗封建主教育1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17 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D)

5、由帝国统辖的大学18 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教学,其依据是( )。(A)泛智论(B)感觉论(C)天赋轮(D)性善论19 赫尔巴特将教育过程分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 )。(A)统觉、教学和训育(B)兴趣、教学和训育(C)联想、教学和训育(D)管理、教学和训育20 英国近代最早提出科学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怀特海(D)罗素21 1944 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决定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 )。(A)巴特勒法案(B) 巴尔福教育法(C) 费舍教育法(D)福斯特教育法22 1966 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

6、直指1958 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提高智力水平(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产劳动教学23 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 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24 下列选项

7、中,代表人物与教育方法相对应的是( )。(A)沃特与葛雷制(B)帕克赫斯特与设计教学法(C)帕克与道尔顿制(D)华虚朋与昆西教学法二、简答题25 简述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意义。26 简述“智者派 ”的教育贡献。27 简述赫尔巴特形式阶段论。必答题28 论述民国初至 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改革。29 论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意义。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9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

8、史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春秋时期,官学衰落,学术下移,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历史现象。【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国子学是西晋时期建立的一种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主要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和尊贵。【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蔡元培所提出的五育虽然各种教育作用不同,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但是五育是有重点的,是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知识

9、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晓庄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第一个学校,以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老师为总目标。【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宾塞是 19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

10、家和教育家,他是反对当时英国学校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的主要人物之一。【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帕克倡导昆西教学法,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华虚朋创立文纳特卡制。【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二、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稷下学宫的性质是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它的特点是:学术自由,待遇优厚。稷下学宫起源于养士。是养士之风的一个缩影,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

11、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后人以思考。【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智者派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唯一的条件,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流动。第二,智者适应时代对辩论、演讲的需要,开始研究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 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 由此而确定。第三,他们最关心道德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

12、新型教育政治家的教育。“智者”不仅直接促进了希腊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专心和审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有以下四个阶段:(1)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

13、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2)联合(或联想),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状态,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4)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他的教学

14、形式阶段论是在严格按照心理学过程规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但也因机械化倾向遭到人们批评。【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必答题28 【正确答案】 “ 壬子 癸丑学制” 仍然仿效日本,学制类型为双轨制。学制的主系列(纵向 )为普通教育,教育年限为 1718 年。共分三段四级,其中初等教育二级,初小 4 年,男女同校;高小 3 年,男女分校,且均设补习科。中等教育一级,学制 4 年。大学本科 67 年,其中含预科 3 年。学制的支系列(横向) 有师范教育与

15、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二级,相当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实业教育分乙种实业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相当于高小和中等教育阶段。此外,还有专门学校,相当于高等教育阶段,本抖34 年,预科 1 年。“壬子癸丑学制 ”与清末 “癸卯学制”相比,有明显进步,其特点主要有:其一,它缩短了学制期限,较之“ 癸卯学制 ”,共缩短 34 年:其二,取消了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废除了封建特权和等级限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色;其三,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小学、普通中学、甲级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规定设立女校,初等小学还可以男女同学:其四。从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看,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

16、增加了自然科学课程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改进了教学方法,反对体罚,要求教育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切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五四” 新文化运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几年之后,暴露出很多缺点,比如,学制整齐划一有余,而灵活性不够。此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中学的修业年限太短,而且偏重于普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不够。1922 年 11 月 1 日,北洋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又叫 1922 年“新学制” ,或称“壬戌学制 ”“六三三学制”。该学制采用美国式的 “六三三”分段标准,所以被称为“六三三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

17、制。(1)“新学制”的标准。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是指: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2)学制体系。壬戌学制借鉴美国,采用单轨制,学制系统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级小学四年(从 6 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与中学校平等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四至六年。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 六三三” 分段标准,故又称 “六三三学制”。(3)学制特点。这一学制的颁布,结束了辛亥革命以后教育上的混乱状态,反映了“五四”以来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堪称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综合成果

18、。较之“壬子一癸丑学制” ,这一学制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其二,它缩短了小学年限,改 7 年为 6 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其三,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同时将中学分为两段,设立三年制综合高中,既增加了办学的灵活性,又有利于中学的普及;其四,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基础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其五,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可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之需;其六,女子取得了与男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从小学到大学,实行男女同校同班。

19、(4)1922 年学制改革的历史意义:1922 年的“ 新学制” 采用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由日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标志。虽有一定的模仿与抄袭的痕迹。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却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与经验。既考虑到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又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学制彻底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束缚,重视基础与民众教育。学制简明,又带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除了个别内容的更改,其框架一直延续到今。新学制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9 【正确答案】 1“ 四大教育 ”与“三

20、大方式”(1)四大教育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平民普遍都具有“愚、贫、弱、私” 四大疾病。针对这四大病症,晏阳初等人研究出“ 四大教育 ”之法,这就是:以文艺教育攻 “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 贫” ,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2)三大方式晏阳初采取三种方式对民众进行教育,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教材以平民千字课 为主。文字教育是基本教育的基础,首要的工作是扫除文盲。开设的学校主要有初级平民学校(以识字为主)、高级平民学校(以具体知识为主)和生计巡回学校(以获得生产实际需要的训练为主),还有改进小学、传习

21、处、公民服务训练班、幼童园等。社会式教育。是面向全社会,以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来进行,其内容取材于四大教育主要通过平民学校同学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来负责推行,如成立读书会、演新剧等。 家庭式教育。就是对家庭中的成员进行道德、卫生习惯、家庭预算、妇女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形式有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等。2“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提出“ 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了解农民生活的一切,努力而虚心向农民学习,因为农民有着丰富的实际生活的知识与技术,值得学习。怎样去学?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了解农民,懂得他们的需要,进而实实在在地进行乡村改造。晏阳初是一位爱国的教育改革家,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都具有中国特色。虽然他的乡村教育实验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中国贫穷落后的命运,但确实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好处。【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NSI ISO IEC 11160-2-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ffice equipment - Minimum information to be included in specification sheets - Printers - Part 2 Class 3 and Class 4 printers (A.pdf ANSI ISO IEC 11160-2-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ffice equipment - Minimum information to be included in specification sheets - Printers - Part 2 Class 3 and Class 4 printers (A.pdf
  • ANSI ISO IEC 11557-1992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81 mm Wide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Helical Scan Recording DDS-DC Format Using 60 m and 90 m Length .pdf ANSI ISO IEC 11557-1992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81 mm Wide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Helical Scan Recording DDS-DC Format Using 60 m and 90 m Length .pdf
  • ANSI ISO IEC 11572-1997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Circuit Mode Bearer Servicrot.pdf ANSI ISO IEC 11572-1997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Circuit Mode Bearer Servicrot.pdf
  • ANSI ISO IEC 11574-1994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Circuit-mode 64 kbit s Bearer Sers.pdf ANSI ISO IEC 11574-1994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Circuit-mode 64 kbit s Bearer Sers.pdf
  • ANSI ISO IEC 11576-199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ocedure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algorithms for the lossless compression of data《信息技术.INCITS采纳的用于数据无损耗压缩的算法注册规程》.pdf ANSI ISO IEC 11576-199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ocedure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algorithms for the lossless compression of data《信息技术.INCITS采纳的用于数据无损耗压缩的算法注册规程》.pdf
  • ANSI ISO IEC 11579-1-199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Part 1 Reference Configuratio.pdf ANSI ISO IEC 11579-1-199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Private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 Part 1 Reference Configuratio.pdf
  • ANSI ISO IEC 11581-1-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r system interfaces and symbols Icon symbols and functions Part 1 Icons General (Adopted by INCITS)《信息技术.用户系统接口和符号.图标符号和功能.第1部分 .pdf ANSI ISO IEC 11581-1-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r system interfaces and symbols Icon symbols and functions Part 1 Icons General (Adopted by INCITS)《信息技术.用户系统接口和符号.图标符号和功能.第1部分 .pdf
  • ANSI ISO IEC 11581-2-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r system interfaces and symbols Icon symbols and functions Part 2 Object icons (Adopted by INCITS)《信息技术.用户系统接口和符号.图标符号和功能.第2部分 I.pdf ANSI ISO IEC 11581-2-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r system interfaces and symbols Icon symbols and functions Part 2 Object icons (Adopted by INCITS)《信息技术.用户系统接口和符号.图标符号和功能.第2部分 I.pdf
  • ANSI ISO IEC 11581-3-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r system interfaces and symbols Icon symbols and functions Part 3 Pointer icons (Adopted by INCITS)《信息技术.用户系统接口和符号.图标符号和功能.第3部分 .pdf ANSI ISO IEC 11581-3-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r system interfaces and symbols Icon symbols and functions Part 3 Pointer icons (Adopted by INCITS)《信息技术.用户系统接口和符号.图标符号和功能.第3部分 .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