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84258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学中的“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切己体察(D)虚心涵泳3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威尔逊(D)格塞尔4 “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 ( )(A)外烁论(B)内发论(C)各因素交互作用(D)实践活动论5 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

2、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洛克(C)华生(D)杜威6 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人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7 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其原因在于( )(A)学生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8 提出“最近发展区 ”理论的是 ( )(A)布卢姆 B。赞科夫(B)维果茨基(C)皮亚杰9 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是( )(A)布卢姆(B)赞科夫(C)维果茨基(D)加德纳10 提出认知发展理论,通过顺应

3、与同化,达到平衡或不平衡的是( )(A)加德纳(B)赞科夫(C)维果茨基(D)皮亚杰11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A)维果茨基(B)皮亚杰(C)科尔伯格(D)加德纳12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这种表现是道德发展到( )(A)第三阶段(B)第四阶段(C)第五阶段(D)第六阶段13 墨家“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突出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4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15 在个体身心发展观上,外烁论的代表人物

4、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威尔逊(D)格塞尔16 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7 下列选项中,不需要反对的论断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先天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18 遗传素质只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人具有未待定化,说明人具有( )(A)可塑性(B)可改造性(C)可超越性(D)可摧残性19 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 )(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20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

5、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1 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属于(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物理环境(D)社区环境22 “孟母三迁 ”“素丝说”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3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 )(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影响作用(

6、D)刺激作用24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 )(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25 教育通过( ) 起主导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6 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动力是( )(A)环境(B)遗传(C)个体的主观能动性(D)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7 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28 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

7、、科学家、诗人。三、简答题29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0 简述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必答题31 论述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应做到因材施教。【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格塞尔的爬梯实验证明成熟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8、。【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外烁论,属于经验主义的看法。【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杜威,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每一阶段有不同特征,需要根据不同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和阶段性。【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知

9、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又分六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三、四阶段:第三阶段是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第四阶段是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3 【

10、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墨家的思想集中体现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华生是行为主义者,强调外在的刺激。【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皮亚杰划分了人发展的四个阶段,说明了他的阶段性思想。【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产力是第一要素,起决定作用。其他都是有关人的发展的片面看法。【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具有可塑性,源于人的未待定化。【知识模块】 教

11、育与人的发展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某些功能丧失反而另外一些功能会强一些,这就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校属于社会环境。【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4 【正确答案】

12、 B【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有其他因素都是外因,只有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会发挥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7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

13、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3)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8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青一代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给人的

14、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3)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三、简答题29 【正确答案】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它对人的生理、心理都有重要影响,现代科学也已证明遗传素质不

15、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是现成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它并不决定人的发展。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都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后天形成的。离开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成现实。(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成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变化上,如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

16、年龄特点。(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这不仅体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这种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说明人的素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为人接受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0 【正确答案】 环境是围绕在人周围,与人发生作用并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遗传素质相比,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更为根本的因素,它提供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

17、件;构成了人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人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人的发展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影响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导致其影响也是有限的。主要表现在:(1)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同一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必答

18、题31 【正确答案】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学校教育的这种组织性、专门化等特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断的。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所承担的,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把握教育发展

19、的方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也是其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的一生当中青少年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适合受教育的时期。他们的知识欠缺,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且需要教育的正确引导。学校教育还能对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向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取舍克服其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但学校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也不是偶然的、自发的,而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