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84262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的是(A)培根(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 我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教育理论的学者是(A)杨贤江(B)陶行知(C)蔡元培(D)李大钊3 在不同社会阶段,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的重点有所不同,如果说,在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功能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科技功能(D)文化功能4 “活到老,学到老 ”所反映的教育理念是(A)终身教育(

2、B)民主教育(C)国际化教育(D)大众教育5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A)教育制度(B)教育领导权(C)人的培养(D)教育方式6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爱尔维修(B)卢梭(C)华生(D)高尔顿7 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8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A)夸美纽斯和裴斯泰

3、洛齐(B)卢梭和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和涂尔干(D)卢梭和涂尔干9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10 下列不是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的是(A)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B)按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C)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费逐步增长(D)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11 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生活课程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三个领域(A)知识(B)认知(C)情感

4、(D)动作技能13 在教学目标上,主张实现教学与教育的统一,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范例教学模式14 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集体教学(D)班级授课制15 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A)练习法(B)讲授法(C)谈话法(D)讨论法16 课堂小测验是一种(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17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集体教育与个别

5、教育相结合原则(B)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18 体谅模式与价值澄清模式的区别在于(A)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B)价值澄清模式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C)价值澄清模式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D)体谅模式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19 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包括(A)专业知识(B)专业技能(C)专业意识(D)专业情意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学两条基本的矛盾或关系。21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的

6、教育。三、简答题22 简述认知主义教学理论。2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享有的权利。必答题24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本科停止大规模扩招的看法。材料一:三峡新闻网消息:日前,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明确。本科不再扩招,主要发展高职,高校可自设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录取将扩大单招试点,探索“知识+技能 ”的录取模式。意见明确指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高校可自设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7、司长张大良表示,今后,省级政府将可审批设立专科院校,高校将可自行设置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研究生二级学科。将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建设,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已有 3 个专业入选“战略性新兴 (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近日,该校 “物流管理”和“ 应用化工技术”两个专业入选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每个专业将获得中央财政 240 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意见还指出,要加强高职学校建设,对具有三届毕业生的高职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建设好高水平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推

8、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材料二:据媒体 4 月 17 日报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 3399 人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九成(879)的人坦言当前“酱油课” 颇受大学生追捧这类“ 逃课安全、易拿学分 ”的“酱油课”竟然成了香饽饽,手不快的学生在网上选课系统中根本选修不上,若要坚持选修,就得通过教务处工作人员人工强制添加。与网络热词“打酱油” 有关的“酱油课”,是当今大学生对大学里那些上课不经常点名、考试容易通过、学分好拿到手的课程的幽默称法。很多大学生在选课时,往往青睐爱情心理学生活中的进化心理学奥斯卡经典电影欣赏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之类名字时髦的潮课

9、,更喜欢那些可以用最少的付出就能获得学分的“ 酱油课” 。因被优先选择,有些 “酱油课”热到一课难求。一般而言,“酱油课”多是不分专业年级均可选修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当然其中也不乏专业选修课。“酱油课 ”之所以受到大学生追捧,在笔者看来,有三方面的重要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少大学生对求学抱着严重的功利化态度,把上大学的目的异化为混学分、拿文凭、找工作,“酱油课” 的盛行与“60 分万岁”的学风不无关系。其次,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精英教育日渐演变为大众教育,很多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都相应松懈,对混学分和“酱油课”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不少大学对以选修课为代表的通识教育认识不到位,放手

10、让学生自由选课,拿够学分就可以毕业这是一种相当粗放的理解。25 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一谈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26 评析下列案例中教师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走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却没有捡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 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一下地面却无动于衷,上座位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腰捡了起来。全班同学报以一阵热

11、烈的掌声。老师脸上也掠过一丝微笑,他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是这位捡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看不到纸屑了。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常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是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

12、”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杨贤江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教育的教育理论家,李大钊是把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的第一人。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二条“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类型的掌握程度。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在不同的社会,表现出社会功能的重点不同、方向不同。如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维护统治阶级的既有利益;近代社会,教育社会

13、功能的重点转向经济功能;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的重点主要表现为文化功能。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五条“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特征的理解程度。终身教育思想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止,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在他们的工作中不断追求新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的新的需求。终身教育主张教育是一个从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二条“

14、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办多少学校,学校的规模多大,学习年限多长,办学经费多少等,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做保证,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教育无从谈起。而学校的规模、学习年限等都属于教育制度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

15、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把握程度。关于影 D 向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种主要的错误观点,分别是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卢梭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英国学者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

16、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人从来都不是环境的消极产物。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被环境决定和制约的同时,也改造环境和改造自己。可见,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和纳托尔普等。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孔德、

17、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和纳托尔普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基本含义的掌握情况。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分工等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程度。1993 年中

18、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立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二条“课程类型”,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分科教学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

19、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习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综合课程、生活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补充。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三条“课程编制”,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课程目标中关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常识的把握程度。布鲁姆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内又细分为若干层次,这些层次具有阶梯关系,每一层次又规定了一般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四条“教学模式”,旨在考查考

20、生对当代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把握程度。范例教学模式主张解决问题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七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其他方法的运用都是建立在教师把教学内容等向学生讲明白的基础之上的。练习法主要指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 i 谈话法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21、问题,因此,谈话法也叫问答法;讨论法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九条“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种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评价主要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

22、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终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如果从时间上来区分这三种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一个教学阶段前进行,形成性评价在一个教学阶段中进行,终结性评价在一个教学阶段后进行。课堂小测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旨在利用测量结果改进教学。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四条“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体现的是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23、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七条“德育模式”,旨在通过对比分析,考查考生对不同道德教育模式,特别是体谅模式和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强调通过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价值观的形成;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帮助学生以一种越来越清晰的和全面的方式思考道德论争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社会学习模式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强调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

24、模仿学习改变道德行为。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一条“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专业素养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除了要具备一个现代人的共同素质,还要具备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殊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即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即教师要懂得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专业情意,即教师要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还要具备合格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品质。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正确答案】 正确。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

25、教育的对象,教育既能促进人的发展,又要受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要更好地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人,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必然与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错误。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也要致力于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并不反对培养学生的特

26、长,但培养学生的特长依然要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为了特长而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能认为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领域正在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其精髓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是对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

27、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奥苏伯尔,强调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其理论的基本主张有:(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2)动机一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3)学科知识结构。(4)发现教学方法。【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当代主要教学流派有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学生需要掌握每一个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主张。【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教师的权利主要是指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

28、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可以概括为:(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指导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权。【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的权利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既要回答教师权利的含义,又要回答出各项具体权利。对此问题的掌握要与教师的义务结合起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4 【正确答案】 (1)本科扩招有利的方面:第一,实现国家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表现在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性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有利于提升高中升学率。第二,有利于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学扩招可以扩大内需,拉动

29、经济,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2)本科扩招存在的一些弊端:第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缺陷。首先,扩招后,高校管理事务增多,负担加重。其次,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师资,师资跟不上,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加重,精力投入不足,就会影响授课质量。如果师资也以同样速度增长,有可能又因师资规模增加过快而导致整体师资水平下降,同样影响教学质量。一流大学在调整,二三流大学却在扩招,教育质量问题显而易见,因此,“ 酱油课” 的出现也不足为奇。另外,大学扩招对高等技术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扩招后,很多资深的高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为大专,有的后来摇身一变成为本科院校,而高等职业教育

30、也是国民教育系列不能缺少的,高校扩招殃及了高等职业教育,也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后果是社会缺少技术人才,升格后的高校又难以胜任高等教育的重任,这种发展的盲目性,显得有点得不偿失。因此,本科不再大规模扩招,主要发展高职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稳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果,也有利于补充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的弊端。第二,高校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高校负债累累,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下降等。因此,本科停止大规模扩招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因此,我赞同本科停止大规模扩招的举措。第一,教育不是社会问题的“急救车” ,不是政治、经济的工具,教

31、育的改革只能是从教育出发,为了教育。第二,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包括适应社会需要的外在规律和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否则,会导致教育改革的失败。第三,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加高等教育的独立性和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自己的空间,并能够展示自己的逻辑。【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对于任何一种教育现象都有其优点和弊端,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同样如此,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也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即先分析高校扩招带来的好处,然后分析其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自己关于高校扩招的观点。【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2001 年 6 月,教育部

32、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揭开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在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背景下进行的。课程改革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政治因素首先,政治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制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对课程目标的政治选择和规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政治性实际上也体现着课程目标的政治制约性。其次,政治制约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课程渗透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最后,政治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否则,统治阶级很难实

33、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经济因素首先,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客观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其次,经济的地区差异制约着课程变革。课程变革既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相适应,也要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因地制宜,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市场经济对课程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和课程结构的优化等多个方面。(3)文化因素首先,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民族文化的基本模式要求学校变革课程时,依据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设置与不同民族文化相适应的课程,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考虑和体现民族特色。其次,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学校课程

34、作为传递、传播和创造文化的载体,应随着文化的变迁作相应的调整。在科技突飞猛进、文化变迁较为激烈的时期,学校课程应进行较大的变革,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方面都要调整,或大量增减科目。最后,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现代社会的文化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学校课程如何体现文化间的差异,并在尊重各少数民族、各社会阶层文化的同时,将不同文化整合起来,成为课程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4)科技革新首先,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变革的目标。其次,科技革新推动着课程结构的变革。最后,科技革新影响课程变革的速度。(5)学生发展首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性与课程变革。课程变革的目标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性。各门课程要互相协调

35、,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其次,学生需要与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变革必须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考查学生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关注程度。对于此问题首先要回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常识,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的时间、文件,改革的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其次,回答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关于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可以结合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这一部分来理解。这样就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别给予回答。【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6 【正确答案】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

36、的品德的方法。此案例中,班主任分别运用了榜样法和表扬法。(1)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案例中,班主任通过让班级学生看到同学捡起地上的纸屑这一行为,使捡纸屑的同学成为同学们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榜样,从而使同学们都养成良好的习惯。(2)表扬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案例中,班主任利用班会的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对捡纸屑的同学给予了表扬,不但对捡纸屑的同学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而且也使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要讲究方法,德育中各种矛盾的多样性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德育方法的多样性。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说理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和品德评价法等。本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榜样示范法和品德评价法。【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61965-2003 en Mechanical safety of cathode ray tubes《阴极射线管的机械安全 IEC 61965 2003》.pdf EN 61965-2003 en Mechanical safety of cathode ray tubes《阴极射线管的机械安全 IEC 61965 2003》.pdf
  • EN 61966-12-1-2011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 Part 12-1 Metadata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lour gamut (Gamut ID)《多媒体系统与设备 色彩测量和管理 第12-1.pdf EN 61966-12-1-2011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 Part 12-1 Metadata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lour gamut (Gamut ID)《多媒体系统与设备 色彩测量和管理 第12-1.pdf
  • EN 61966-12-2-2014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 Part 12-2 Simple metadata format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lour gamut.pdf EN 61966-12-2-2014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 Part 12-2 Simple metadata format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lour gamut.pdf
  • EN 61966-2-1-2000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2-1 Colour Management - Default RGB Colour Space - sRGB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pdf EN 61966-2-1-2000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2-1 Colour Management - Default RGB Colour Space - sRGB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pdf
  • EN 61966-2-2-2003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2-2 Colour management Extended RGB colour space scRGB《多媒体系统和设备色彩测量和管理 第2-2部分 色彩管理 扩展的RG.pdf EN 61966-2-2-2003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2-2 Colour management Extended RGB colour space scRGB《多媒体系统和设备色彩测量和管理 第2-2部分 色彩管理 扩展的RG.pdf
  • EN 61966-2-4-2006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2-4 Colour management - Extended-gamut YCC colour space for video applications - xvYC.pdf EN 61966-2-4-2006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2-4 Colour management - Extended-gamut YCC colour space for video applications - xvYC.pdf
  • EN 61966-2-5-2008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 Part 2-5 Colour management - Optional RGB colour space - opRGB《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颜色测量和管理 第2-5部分 色.pdf EN 61966-2-5-2008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 Part 2-5 Colour management - Optional RGB colour space - opRGB《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颜色测量和管理 第2-5部分 色.pdf
  • EN 61966-3-2000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3 Equipment Using Cathode Ray Tubes《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颜色测量和管理 第3部分 使用阴极射线管的设备 IEC 61966-3 2000》.pdf EN 61966-3-2000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3 Equipment Using Cathode Ray Tubes《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颜色测量和管理 第3部分 使用阴极射线管的设备 IEC 61966-3 2000》.pdf
  • EN 61966-4-2000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4 Equipment U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颜色测量和管理 第4部分 使用液晶显示屏的设备 IEC 61.pdf EN 61966-4-2000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Colour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4 Equipment U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颜色测量和管理 第4部分 使用液晶显示屏的设备 IEC 6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