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A)赫尔巴特(B)康德(C)洛克(D)夸美纽斯2 提倡科学教育,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是(A)乌申斯基(B)斯宾塞(C)洛克(D)杜威3 “为了使年轻一代在与大自然的可怕威力的斗争中不致牺牲,为了使人不变为野兽,便产生了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从教育的起源来看,这是(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4 关于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规模(B)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目
2、的(C)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D)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5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环境(B)教育(C)主观能动性(D)遗传素质6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B)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艺术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艺术教育(D)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7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8 当前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总政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领域活动的指导原则是(A)职业教育(
3、B)成人教育(C)预备教育(D)终身教育9 主张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的是(A)杜威(B)巴格莱(C)赫钦斯(D)布拉梅尔德10 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A)都强调儿童的活动(B)都反对学科中心(C)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D)都以儿童为中心11 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级管理体制,即把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A)教学班(B)年级(C)学校(D)社区12 某电视台播放的一部公益广告:小孩看到妈妈每天都给姥姥洗脚,某天妈妈下班回家后,小孩也端来水要给妈妈洗脚。小孩学会给妈妈洗脚这一行为属于(A)亲历学习(B)观察学习(C)迁移学习(D)
4、试误学习13 程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A)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B)结构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行为主义心理学14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15 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讨论法16 关于德育,正确的是(A)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B)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C)德育是德育教育的简称(D)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17 我国中小学每年都评选“三好” 学生,这种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B)实际锻炼(C)情感陶冶(D)品德评价法18 明确提出“
5、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的法律、法规或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C)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的学生享有的权利是(A)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B)按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D)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教学设计就是编写教案。21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三、简答题22 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23 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24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必答题25 试
6、用教育相关理论分析下列材料所反映出来的问题:(1)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 20 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2)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
7、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德国哲学家康德于 1776 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在大学讲授。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了解情况。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他提倡科学教育,认为在所有的知识当中,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8、。他把人的活动分成五类,并分别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四条“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起源学说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年轻一代与大自然的斗争”显然是人类的劳动行为。因此,
9、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二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第三条“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及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从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来看: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从教育的政治功能来看:教育为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能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维护和安定既定的社会秩序;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直接介入社会政治活动,为当前的政治经济服务。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
10、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把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B。选项A,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不起主导作用。选项 c,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选项 D,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
11、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体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劳
12、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基本含义的掌握情况。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分工等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三条“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中
13、终身教育的了解,情况。自 20 世纪 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一条“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流派的把握程度。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论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即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
14、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二条“课程类型”,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活动课程主张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把几个学科的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综合课程的目的也在于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但其注重的是知识的统一性。综合课程除了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以外,还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综合课程也强调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反对学科中心,只是反对分科过细。
15、因此,正确答案为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四条“课程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二条“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学习模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环境、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迁移学习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16、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试误学习又称选择学习或联结学习,它是指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四条“教学模式”,旨在考查考生对当代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把握程度。程序教学模式是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斯金纳是程序教学模式的代表,他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因此,程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
17、义认知心理学是发现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六条“教学组织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情况。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的不同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选项 A、C、D 是班级授课制的重要补充。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
18、第七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本题指的是参观法。本题主要需区分参观法、实验法和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演示法的特点是都具有直观性。参观法是指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参观法和演示法比较容易混淆。参观法主要是到校外一定场所直接观察。演示法主要是展示实物和使用教具。实验法是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一条“德育概述”,旨在考查考生对
19、德育内涵的掌握情况。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五条“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评选“三好”学生是利用了品德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说服教育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
20、的实际活动;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一条“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情况。1966 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一项专门职业,教师必须有专门的知识、技能、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地位必须和教育的地位及其重要性相符合。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教师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没有
21、相关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二条“学生”,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的了解情况。1995 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
22、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选项D,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必须待完成规定的学业后方能获得。因此,正确答案为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正确答案】 错误。教学设计是指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计划、选择与安排。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包括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的组织
23、形式、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程序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编写教案是备课的工作之一,是把备课的相关成果以书面的形式加以呈现,以方便查阅的过程。可见,教学设计包含备课和上课两个阶段,而编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的诸多工作之一。教学设计并不等于编写教案。【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的理解程度。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它需要遵循一些必需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使教学设计理性化、科学化。而编写教案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字呈现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不是一种形式化的编写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就大功告成。【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错误。德育
24、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又是有区别的。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因素,除了德育过程以外,学生品德的形成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的概念及其与品德形成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一方面,德育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5、,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品德的形成除了德育过程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兴起;(2)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历史形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具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26、,也引起了教育的变化。【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包括:(1)控制人口数量,在我们国家是控制人口的增长;(2)提高人口质量;(3) 调整人口结构;(4)促进人口的迁移流动。【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对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即具有教育功能。把教育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教育与社会发展诸关系的把握。【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构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
27、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间不可分割。因为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其次,各育间不能相互代替
28、。因为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任何一育都是不可替代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的。对于这一问题除了要会各育名称和内涵以外,还要理解各育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各育的划分是相对的,是为了便于学习与研究。【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方仲永,5 岁时就能作诗,这表明他是一个早慧儿童,智力发展早于同龄儿童,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智力超常,而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
29、力一般,没有具备良好的遗传素质。但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先天的遗传素质只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方仲永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而“泯然众人矣” ,达尔文因为有后天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另外,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方仲永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比较突出,但在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不尽理想,达尔文智力一般,观察力却很强。这既有先天遗传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早期教育中单纯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的原因。总之,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对儿童的发展不能过早地下结论。对儿童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理应遵循的基本做法的掌握情况。材料中方仲永和达尔文的表现是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体现。教育应理性地对待,不能盲目地一时以神童而广为宣传,更不能因一时的学习不适而被认为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无论是儿童过早地表现出了智力的发展,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应合理地加以引导并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