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84263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2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本质上都否定了教育的(A)阶级性(B)文化性(C)社会性(D)历史性3 关于教育独立论,错误的是(A)代表人物是蔡元培(B)主张教育脱离政党和教会(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意义(D)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4 宽容教育和理解他人的教育的依据是(A)全球化(B)现代化(C)信息化(D)多元文化5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

2、(A)自发性(B)全面性(C)系统性(D)目的性6 关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C)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D)个人本位论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7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教育任务上普通高中要兼顾基础教育和(A)职业教育(B)普通教育(C)预备教育(D)就业教育8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

3、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外在教育目的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D)教育适应生活说9 在课程体系中,属于课程的总体规划的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学指导10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表现为(A)学生的认识是以间接经验为主(B)学生的认识是以直接经验为主(C)学生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D)学生的认识是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1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动机和需要,并注重建立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教学模式是(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B)程序教学模式(C)发现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2 某学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上午在

4、教室里上课,另一组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两组对调。这种做法属于(A)二部制(B)工读制(C)复式教学(D)分组教学13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钻研教材(B)备课(C)上课(D)学业考评14 德育过程的主体是(A)校长(B)学生(C)班主任(D)家长1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B)榜样示范(C)情感陶冶(D)实际锻炼16 确定教师法律地位的法律或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 中华人民共和

5、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17 师生关系表现在教育内容上是(A)平等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C)授受关系(D)思想交流关系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19 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20 课程标准就是教学大纲。21 教学方法就是教的方法。22 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是德育中各要素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必答题23 分析下列材料中所涉及的重要议题,并阐述什么是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以及在我国如何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材料一: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美国的在校

6、学生在构成上具有鲜明的异质结构。美国的在校学生中大约有 25的儿童来自少数民族,而且这个比例有增无减,因为不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流入,这主要以东南亚、拉丁美洲、加勒比等地的移民为主。据估计到 2020 年在校学生中有色人种学生将超过 30。因为以白人为中心的种族主义天然存在,而且它已经对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评价、信仰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者认为,教育就应直面这种存在而加以改革。如果学校教育不实行多元文化教育,那么种族歧视、黑社会等社会问题就会日益严重。加之美国人一贯主张民主、强调人权,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构成中消除社会偏见,尊重人们的生活选择,使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以使其在智力、社会能力和个人

7、成长等方面的潜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就成为公民的一种迫切要求。材料二:“学校应当实施一种兼具变革性及批判性的公民教育,以促进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公平。公民身份以及公民教育的范围应当扩大,使来自不同种族、文化、民族和语言群体的公民的文化权利都能得到保障。”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创始人、美国华盛顿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班克斯(James A Banks)呼吁各界人士共同携手,共同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他表示,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在全球范围内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世界性的思维,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促进公平与社会公正的工作中。“变革性的公民教育可以使学

8、生更好地同那些来自不同种族和民族文化的同辈们进行交流与了解,当实施此种教育时,学生在教室和学校都可以经历民主。因此,他们更能学会深入思考文化认同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他认为,在变革性教育的课堂上,教育的不平等及社会分层就会受到挑战,甚至不会再出现,进而构建公平、严谨又民主的课堂和学校。24 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5 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材料一:“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 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 ?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这样内容犀利的言辞,不是出现在辩论赛上,而是一名中学

9、生在 3000 多名师生众目睽睽之下的激情演讲。4 月 9 日,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 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 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昨天晚上,该校领导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 ”,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材料二:“我们一天是怎么过的呢 ?早晨到学校早自习,上半天课,中午吃完饭,然后午自习,下午上半天课。如果是

10、住宿生晚上要晚自习,如果是走读生,回家先写作业,然后复习复习,十点十一点睡觉,第二天还是老样子。”北京市一位高二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学习状态。“ 在高考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给的压力太大了,根本不给我们一个缓解压力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天天泡在网络世界里沉迷不能自拔的原因。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不知道这种教育制度能不能培育出能力比较全面的人;但是如果是想培养一个在精神上很坚强,可以正视现实的人来说,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失败吧。”这位名叫权心(化名)的男孩呼吁,“ 如果可以的话,如果教育可以改革的话,那我希望代表广大学生说,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就是多给我们一点自由,

11、哪怕是多一点休息时间。”“作为北京首次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个实验者,我认为课改的优点在于培养了我们的探究能力;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贴近时代步伐,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但也存在着问题:第一,学分制影响下,考试不仅数量多了,也重要多了,教材量猛增,半个学期就10 本书,一个学期将近 20 本书,因为教材猛增,疯狂地赶进度使我们的学习质量很难有保障;第二,课改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内容不连贯;第三,一些必修课本词句烦琐、晦涩,不容易懂;第四,在我们的学习进程中某些学分的设置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负担。” 对于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改,另外一位正在读高二的女生如是评价,“ 虽然课改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去培

12、养创新精神,但是在这样的课业负担下,似乎这些东西意义也不太大了。”“ 就农村教育而言,加大教育投入并没有解决农村孩子辍学率越来越低、孩子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现在的教材不适合农村,越来越多的教材只是关注到物质的层面,图片、文字可能增多了一些农村的题材,但是关于农村真实的命运没有明确的阐述。就流动儿童教育而言,有的流动儿童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给孩子很高的成绩、家长很满意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并不能如实反映这些孩子所受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吴金爱以自己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的实践调研经验,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师从春侠则展示了她女儿周末要完成的作业:读三篇文章

13、,写三篇读书笔记,每篇需要 30 分钟;语文练习册共 6 页,需 40 分钟;写字练习 2 页,需 20 分钟;一篇日记,需一小时;数学习题、数学测试卡、口算 300 道。从春侠算了算,“以上作业共需四小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这样让孩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成长的,学校教育就是在训练孩子做题!”“中国的教育教会学生考试,而美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生活。”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通过对女儿在中美两国所接受的教育进行比较后得出如上结论。他认为,我国学校教育应该降低基础教育的难度,重视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给孩子报很多的音乐班、绘画班,却忽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4、的培养。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2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核心的掌握程度。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则强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社会中心。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四条“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

15、对教育起源学说的理解程度。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因此,在本质上,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之第(一)条“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独立论的理解程度。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教育独立论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代表人物是蔡元培,该理论主张教育要脱离政党、脱离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事业完全交

16、给教育家办理,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该理论要求教育脱离政治而独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可行。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四条“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多元文化教育旨在保护弱势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平等与尊重。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

17、”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把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选项 B、C、D 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特点。【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因此,教育目的应当从

18、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现行学制中,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即教育制度改革的走向的了解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规定,全日制普通高中主要实施基础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为国家培养劳动力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增加了职业性课程,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做些就业准备,具有了职业准备教育的趋势。因此,正确答案为 C。

19、【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一条“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发展过程中几种主要观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使真正的课程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可以说是课程问题明确化的开端。他认为,“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之前必须弄清楚各种知识的比较价值”,他强调“怎样去完满地生活?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是教育中应当的大事”,科学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科学,从他最广义看,是所有活动的最好准备。”“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他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20、由此可见,斯宾塞从教育、知识是完满生活的准备的视角,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三条“课程编制”,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计划的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校及其专业的性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是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研制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三条“教学过程

21、”,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归根结底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即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它不同于人类认识的一般过程,而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是因为学生所学知识主要来自于间接经验。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四条“教学模式”,旨在考查考生对当代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把握程度。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22、程序教学模式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程序教学模式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步骤,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按步骤学习,并得到强化,最终通过一步步的积累达到学习目标的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重组和改造,使学生智力获得发展;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六条“教学组织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

23、组织形式的理解和把握情况。我国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制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实行二部制。无独有偶,美国教育家沃特于 1907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亦称“二部制”,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工读制”的一般含义是提倡做工和求学(做工和读书)相结合;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是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

24、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二部制”与“分组教学”的区别在于“二部制”是为了解决教室不足而采取两组人员对调的办法教学,“分组教学”则是为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同时进行教学,因此,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八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由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考评组成。选项 C,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选项 A,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要工作。选项 B,备

25、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选项 A、D 都是教学工作的环节,但不是中心环节。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三条“德育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的要素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过程的主体是班主任,其他教师、校长、家长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五条“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本题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

26、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不难看出,本题体现的是实际锻炼法。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一条“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情况。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教师是专业人员。选项 B、C 、D 中并没有对教师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

27、学生”之第三条“师生关系”,旨在考查考生对师生关系的掌握情况。师生关系反映的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当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不断的发展。我国最早的教育名篇学记中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平等关系也是理想师生关系基本特征之一,但平等关系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方面。师生关系表现在教育内容上不是简单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28、 【正确答案】 错误。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教育学并没有达到科学化的程度。【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教育学的理解程度。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部标志性的著作: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这部著作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产生,赫尔巴特也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从此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29、但并不能说这部著作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时至今日,教育学科学化的努力一直在进行,学界对于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依然存在着争议。【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正确。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就业准备,在职业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课程,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生产劳动引进普通教育中。二是在职业教育

30、中加大普通教育的力度。三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基础训练防止过早专业化。【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错误。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我国原来的教学大纲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教学大纲就是课程标准。【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掌握程

31、度。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不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关于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层次变革。我们应该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高度来理解课程标准。【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错误。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办法,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具体而言,教学方法有:教学方法要具有合目的性、具有双向性、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本题所表述的命题是错误的。【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对教学方法产生错误的理解,如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理解为教师的责任。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32、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正确。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是德育中各要素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德育过程的内部基本矛盾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德育过程正是在这一系列矛盾运动中展开的。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任务(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中各要素的关系。考生需要把握的是德育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各要素既有对立关系,又有

33、基于同一矛盾体的统一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3 【正确答案】 多元文化教育旨在保证弱势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平等与尊重。具体包括: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帮助学生走出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偏见的行动能力;对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培养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的抉择能力、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教育公平。在我国,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多元文化理念;第二,实行个性化教育;第三,促进教育公平;第四,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第五,结合

34、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第六,培养多元文化教师,尤其是双语教师。【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程度。多元文化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集团群体、社会共同体、区域联合体等系统中共存的且有一定联系的诸种文化。它的核心原则是所有文化都应得到尊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对其持一种宽容态度。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反种族歧视、反性别歧视、反残障歧视和反传统课程设置等权力诉求为主要特征,旨在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从两个材料所反映的主题能难看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推行,可以根据多元文化教育的特点,

35、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提出相应的策略,例如可以从理念、政策、课程等方面阐述。【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紧密相连,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家庭的还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

36、的的活动。在人的其他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影响作用,也会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那些活动都不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同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无目的的、潜在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各种因素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上影响人,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保证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地影响人的过程。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同时,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既影响受教

37、育者的身体,也影响受教育者的精神;既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也影响其思想品德。教育对人的影响也是系统的、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这就避免了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片段性和偶然性等缺陷,使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加有效。(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任何教育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过程,都必然有教育者的存在。尤其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更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他们既掌握丰富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他们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又有高尚的师德。因此,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可以少走弯路,获得最有效的发展。而

38、人在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只能自发地获得知识经验,这往往要多走许多弯路。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协同一致地教育学生。(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教育要适应这种顺序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3)教育要适

39、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儿童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总之,教育要从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40、。【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1)材料所反映的教育问题主要是教育的“应试取向” ,即通常所说的以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应试教育 ”。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在教育对象方面,“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地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 的原则。在教育内容方面,“ 应试教育 ”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方法方面,“ 应试教育 ”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

41、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 填鸭式 ”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在教育评价方面,“ 应试教育 ”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为了应付各种统测统考,领导卡教师,教师又卡学生。学生一旦考不好,教师待遇立即受影响:在“末位淘汰”的变态考评模式下,不但职称泡汤,还可能发配到偏乡僻野。于是教师“ 死教”学生“死学”,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没了,每天要“摧残”到夜里十一二点违规补课屡禁不止,恶性循环。在教育结果方面,

42、在“ 应试教育 ”下,多数学生被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2)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教育应该重新审视其人才培养目标,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21 世纪的中国公民 ”。20 世纪 30 年代,老一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来自清华大学的李楯教授也提出,要“ 培养 21 世纪多元一体、合而不同格局下开放世界中的中华人” 。“能过人的正常生活的人 ”。今天的中国需要建立人性的自觉和有限生活世界的意义,需要的是“能过人的正常生活的人” 。教育要人清醒而不是迷信,对教育的方向给予信心,坚守人性纯正的力量和真诚

43、的气概,描绘社会未来图景,达成有限条件下的最积极尝试和最大努力,它的眼界和胸怀,它的尺度和责任感标注和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终极价值。一个人的成长不可以也不可能是一种设计和操作,首要的是一种态度,相信人,信任人,破除一切有关人的外在形式的枷锁,破除一切心理上的不成熟和依赖,关于教育的思考需要高度。“人格健康并富有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 。首先,要把健康人格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一个核心凸显出来。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人的一种解放,它培养的是一种基本的习惯,所有这些基本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用一句话来表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格健康并富有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

44、公民。因此,可以建议国家强制地命令小学生只能上半天课,下午就应该玩,做各种游戏、娱乐活动;中学生有一个月社会实践课,必须排进课表,军训也必须排在课表里。“自由人”。首先,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学生犯错的自由,给学生改错的空间,才能够培养自由人。其次,谁去培养自由人?自由人才能培养自由人。所以,要给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具备批判和反思能力的人,可能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尊严的唤醒和张扬。我们都应该具有独立的意识和批判的精神,一种能够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是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而且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敢于追求,并且坚持真理。教育应当具备批判和反思的功能,而且它的对象就是当代的特征和各种体制,从而避免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的盲虫。要具备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充分地享有了解现实真相的权利。【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综合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应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材料反映的主要教育问题,指出这些错误做法的危害,找到并分析这些错误做法产生的根源,即这些错误做法违背的相关教育理论,最后,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