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84263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3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2 提出“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的是(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裴斯泰洛齐(D)沛西能3 苏联教育家( ) 编著的教育学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A)赞科夫(B)马卡连柯(C)凯洛夫(D)加里宁4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支配作用尤为明显地表现在( )。(A)教育方法与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D)教育规模与速度5 “近朱者赤,近墨

2、者黑。” 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6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环境影响(B)教育作用(C)内在因素(D)实践活动7 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性质的是( )。(A)生产力(B)社会历史条件(C)政治制度(D)文化传统8 现代学制中的双轨制,主要以( )为典型。(A)西欧国家(B)美国(C)苏联(D)中国9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教育管理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义务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10 ( )主张,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

3、)存在主义课程论(C)经验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11 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布置作业12 教学的本质是( ) 。(A)教师教的活动(B)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培养智力的活动1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B)思想陶冶法(C)实践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14 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C)民主管理权(D)管理学生权15 师范教育的奠基人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裴斯泰洛齐二、辨析

4、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6 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活动化和选择性。17 课程与教学是同一回事情。三、简答题18 简述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9 原始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20 我国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1 简述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22 简述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历史发展。23 什么是德育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4 简述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25 简述学生的基本属性。必答题26 论述教育的功能。27 论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内容。28 学校教育如何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9 试分析教学过程的本质。30 论述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区

5、别。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3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B

6、【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6 【正确答案】 错误。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错误。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和进程的安排。包含着课内课外,包含着教学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只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都是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如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

7、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18 【正确答案】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20 世纪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1)教育同劳动和生活相结合。(2)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3)教育是平等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

8、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1)政治因素政治是课程变革的决定因素。因为政治制度决定社会体制和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的变革必然要引起课程和教育的变革。政治因素较之科技、文化变革更直接:制约着课程改革目标;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内容选择;制约着课程改革的编制过程。(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的状况对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因素必然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经济的地区性差异制约着课程变革;市场经济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体现在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综合性、课

9、程结构的优化等方面。(3)文化因素人是文化的产物。教育是一种文化,课程也是一种文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性质特点、发展程度、价值取向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文化模式要求课程依据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学校课程要体现文化间差异,将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4)科技革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科技的进步与革新对学校课程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5)学生发展课程的任务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必须兼顾学生的身心特征、发展和学习需求。学生

10、身心发展的特性制约着课程变革;学生需要与课程变革;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去选择教学内容。【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1920 年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道尔顿制,教师不再是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分组教学制(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

11、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和特朗普制(这种教学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结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 20 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等。【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1)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2)贯

12、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1)德育过程是学校教育与外部环境的矛盾运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优势,积极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2)德育过程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等。在德育中,要发挥教育者的导作用,又要善于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3)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应调动受教育

13、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内部矛盾运动,促使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1)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学生时代,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比较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的发展,需要通过自身的活动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因此,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既有自然性,又具有一个社会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学生在各种社会

14、因素的影响下成为社会的人。同时,在接受社会影响的过程中,又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反应,体现出社会活动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能动性,也即学生依据自我调节水平对内外刺激进行有意义的反应的过程。它包括独立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意识等。【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共有以下几种分类:(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

15、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包括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二是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可以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得到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教育的这两种功能源于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知识的内在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完满的自由人格,使之成为自由之人、幸福之人;知识的外在价值在于转化为一种力量(知识就是力量

16、)或一种生产力,成为谋生的手段。因此,教育的享用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关系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指出:功能是客观的,既可能是正向的促进作

17、用,也可能存在负向的阻碍作用。按照默顿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上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和隐性也是默顿分析功能的一个维度。默顿指出: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而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可见,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是主观愿望之外的意外结果。按照默顿这一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

18、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7 【正确答案】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基于自己的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4)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19、5)教师素质的现代化。【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8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是没有条件的。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的价值。从宏观上看,教育的规模、层次和水平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需要,要考虑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对教育的要求,要考虑社会发展的状况。从微观上看,教育要发挥它的育人作用,也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自身的条件、家庭和家长的影响等等,包括人的可教育性和教育需要,学校教育者的高素质及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教育环境的许可和积极协调的多方面影响等。【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9 【正确答案】 (1

20、)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但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间接经验,即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起来的、确定的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的。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简捷的途径。(4)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

21、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与发展性、交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教学过程并不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0 【正确答案】 教学理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是以教学的现象、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并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教学理论研究的范围包括教学任务、内容、过程、原则、模式、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科学。它是研究人与动物学习过程的规律的学说。学习理论是教学理论的基础。教学理论在认识、尊重人的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的规律。

22、学习规律描述人是如何学习的,而教学理论要解决应该如何教的问题。对于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大教学小课程,认为课程理论是教学理论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编制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具体涉及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部分。另一种观点是大课程小教学,认为教学理论研究的是课程的具体实施,是课程理论的一部分。第三种观点认为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是同属于教学科学体系中的分支。两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很难清晰地划分开。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两者在研究上各有侧重。课程理论研究课程编订、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我国学者较多支持此观点。【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