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3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2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强调的三中心分别是(A)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B)教师中心、学校中心、活动中心(C)学生中心、课堂中心、活动中心(D)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3 关于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B)教育没有阶级性(C)教育具有平等性(D)教育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完成4 “学习是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
2、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身上。这种才能,对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社会上固定资本。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关于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不正确的是(A)教育是一种消费(B)教育是一种投资(C)教育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D)教育投资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5 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着“ 从头部到下肢 ”“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连续性(D)稳定性6 把教育隐喻为“ 园艺” ,把学生比作 “祖国的花朵
3、”,称教师为“ 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环境决定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7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B)邓小平的“三个面向”(C)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D)马克思的片面发展学说8 从世界各国学制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中等学制的最终方向是(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多种类型学制并存9 关于义务教育中“ 义务”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国家和学校有为适龄儿童提供法定年限学校教育的义务(B)适龄儿童有接受法定年限学校教育的义务(C)家庭有让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学校教育的义务(D)社会公共机
4、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10 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最大分歧是(A)是否分科(B)是否过细分科(C)是否传授知识(D)是否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11 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规定教学的方向和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这指的是(A)教学原则(B)教学设计(C)教学模式(D)教学组织形式12 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集体教学(D)班级授课制13 摸底考试是对学生的(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14 “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人。”这体现了(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B)平行教育原则(C)正面引导与纪
5、律约束相结合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原则15 有一天,小明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张老师得知后,并没有立刻把小明找来训斥一顿,而是把班长叫来,对他说:“咱们班上有人上学迟到,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了。” 可是小明第二天又迟到了,班主任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在全班上责备全体同学:“ 咱们班的小明已经第二次迟到了。” 事后,全班的人都来教育小明,对他说:“ 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班都迟到了!” 这样,小明很快就克服了上学迟到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品德教育的模式是(A)集体教育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16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
6、是(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C)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D)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教育是一门科学。18 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本身进行的评价。三、简答题19 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20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1 试评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22 简述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 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23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及缺点。必答题24 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5 论述价值澄清模式。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
7、拟试卷 3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学界对教育的研究对象的观点并不一致,目前,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公认的主要观点包括教育问题、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的了解。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主要
8、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手段原始低下,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来完成。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为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的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要高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中的主要部分,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本题这句话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其中已经体现出教育是一种投资,教育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等人力资
9、本理论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恰恰是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体现。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10、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分析具体事例,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有关理论和观点,特别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也称二因素辐合决定论、双因素论、遗传环境决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决定,而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分。本题将教育比喻为“园艺”,教师是“园丁”
11、,学生是“花朵”,既强调了园丁的精心呵护、因势利导的作用,也强调了花朵先天因素与自我生长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类型的变革情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
12、制结构是单轨学制,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制结构是分支型学制。英国是典型的双轨制,美国是典型的单轨制,苏联的学制介于两者之间,叫分支型学制。由于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是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制方向发展,随着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最终都将发展为单轨学制。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
13、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可见,义务教育之“义务”是指国家、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强调的是接受义务教育是儿童应有的权利。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
14、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其优点是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缺点在于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的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强调知识的统一性,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体验人类知识的综合性。可见,两者的最大分歧是分科是否过细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旨在考查考生
15、对几个相关教学概念基本内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进行计划、选择与安排;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B【试
16、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原则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个别教学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进度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总之,个别教学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17、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种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终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显然,摸底考试属于诊断性评价,是为查明学生的学习;隹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选项 B 是干扰项。选项 D,总结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别称。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尽量多地要求一
18、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人”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主要思想,这句话体现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德育模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集体教育模式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为代表,它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价值澄清模式以美国的拉斯、西蒙等为代表,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学习模式以美国的班杜拉为代表,主张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模
19、仿学习形成道德行为,这种模式特别重视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和榜样强化等因素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体谅模式以英国的麦克费尔为代表,强调道德情感的作用,主张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并发挥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方面的表率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权利的了解程度。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
20、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现象和实践活动的教育不是科学。教育有着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教
21、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教育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可见,教育只是一种活动,一种现象,教育不是科学。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才是科学。【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错误。课程评价除了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这两种评价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评价者可以利用这两方面的评价结果,
22、完善和提高课程质量。【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评价的理解程度。关于课程评价,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还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可见,虽然人们对教育评价的定义有所差异,但都认为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19 【正确答案】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
23、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身心有待获得良好发展的个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着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育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
24、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内容和教育手段也可统称为教育措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要包括各要素是什么,也要说明各要素的具体含义及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最好是简要说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5、。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化。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教育的结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两者间存在明显不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开展教育活动。评价如下:(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都未能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内涵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2
26、)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3)教育、人、社会三者之间是在不断适应和超越中实现历史、具体的统一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两种主要理论。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容易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对立起来,容易导致个人
27、主义倾向,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是坚持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1)战略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发展任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
28、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战略目标、发展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是新文件,需要考生注意。【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不同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加
29、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2)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3)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5)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1)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3)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级授课制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回答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并分别回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
30、而批判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而产生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4 【正确答案】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紧密相连,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家庭的还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
31、的活动。在人的其他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影响作用,也会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那些活动都不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同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无目的的、潜在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各种因素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上影响人,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保证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地影响人的过程。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同时,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既影响受教育
32、者的身体,也影响受教育者的精神;既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也影响其思想品德。教育对人的影响也是系统的、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这就避免了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片段性和偶然性等缺陷,使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加有效。(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任何教育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过程,都必然有教育者的存在。尤其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更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他们既掌握丰富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他们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又有高尚的师德。因此,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可以少走弯路,获得最有效的发展。而人
33、在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只能自发地获得知识经验,这往往要多走许多弯路。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协同一致地教育学生。(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教育要适应这种顺序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3)教育要适应
34、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儿童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总之,教育要从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对于此问题,应首先明确阐明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后,说明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最后,指出教育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1)理论前提价值澄清模式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是由美国的道德教育理论家路易斯.拉斯等人所创立的。它是指受教育者通过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学习,获得合适和清晰的个人价值观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该模式反对具体价值观念的灌输,适合美国多元文化环境,对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道德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拉斯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价值与教学中。
36、(2)主要观点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 评价过程”可以促进形成一致的价值,以减少价值的混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随着个人经验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永恒的,而是多变的、相对的。价值观是不能通过传授与灌输获得的,教师只能通过学习、分析、讨论、评价和反思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体系。(3)价值澄清的要素、阶段步骤以及常见的方法四大要素第一,关注生活,即要求学生要关注那些与他们生活或兴趣爱好相关的问题,从而发现价值观是如何被反映出来的。第二,接受事实,强调价值澄清要不加评论地接受学生的价值观,但这种接受并不是说要赞成某人的所作所为,而是要帮助学生作为个人来接受以及诚
37、实地对待自己。第三,深入思考,价值澄清中不仅要接受学生的价值观,而且还要对价值观进行思考。第四,培养能力,当人们进行价值澄清时,会感觉到自己获得了行动方向并愿意采取相应的行动,因而有助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三个阶段、七个步骤首先是选择阶段。具体步骤是:第一,完全自由地选择;第二,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选择;第三,对每一个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之后进行选择。其次为赞赏阶段。具体步骤是:第一,喜爱做出的选择并感到满足;第二,乐于向公众宣布自己的选择。最后为行动阶段。具体步骤是:第一,按做出的选择行事;第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常见的方法拉斯在价值与教学中提到的方法有 19 种之多,其中常见的方法有:澄清应答法、价值表填写法以及价值观延续讨论法。(4)评价价值澄清学派的优点在于凸显了学校德育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方法简单,容易运用。缺点在于过分强调学生个人价值观的相对性,忽略了共同价值观的存在,易导致社会的个人中心主义;过于注重道德教育的形式而忽略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割裂了价值教育方式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忽略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确立,极易导致社会主导价值观选择标准的混乱,从而导致社会的混乱。【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价值澄清学派。学生在论述价值澄清学派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理论形成的背景以及理论的优缺点。【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