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84266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5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卢梭2 关注和探询“ 谁控制学校 ”“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A)制度教育学(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D)批判教育学3 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历史性和阶级性,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4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

2、体现为(A)教育制度(B)教育领导权(C)人的培养(D)教育方式5 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6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不支持内发论的人物是(A)高尔顿(B)卢梭(C)格塞尔(D)桑代克7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B)资本主义制度(C)阶级的产生(D)社会分工8 18、19 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 是指(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

3、通学校系统(C)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D)家庭教育系统与学校教育系统9 规定“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的文件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0 下列不属于学科课程特点的是(A)课程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主题自由、形式多样(B)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C)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D)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11 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着重采用的是(A)诊断性评价(B)

4、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12 5 岁的小东随父母迁居到另一个国家,父母让他每天与新的小伙伴们一起自由地玩耍,完全不进行仔何语言教学,然而,他在几个月内就掌握了一种新的语言,而且还学会了当地的口音。小东对语言的学习属于(A)意义学习(B)无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13 学记中的“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反映了教学的(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4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钻研教材(B)备课(C)上课(D)学业考评15 “长善救失 ”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B)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

5、素相结合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16 体谅模式与价值澄清模式的区别在于(A)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B)价值澄清模式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C)价值澄清模式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D)体谅模式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17 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包括(A)专业知识(B)专业技能(C)专业意识(D)专业情意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教育的结构即教育的基本要素。19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学两条基本的矛盾或关系。20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三、

6、简答题21 简述我国的学校系统。22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3 如何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必答题24 试用教育相关理论分析下列材料所反映出来的问题:(1)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 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 20 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2)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就。25 试用教育学有关理论分析下列教育现象。镜头一:劳动委员在

7、家不劳动培培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刚刚进行的班级改选中当选为“劳动委员” ,虽然不及班长、学习委员荣耀,但培培还是很高兴,毕竟进入班委会了。培培的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对培培大加表扬:工作积极认真,以身作则,不管是做值日还是大扫除,培培都抢着干脏活、累活,打水、拖地、倒垃圾培培妈妈听着虽然高兴但也有些疑惑:这孩子在家从来不干活,妈妈让他帮忙擦桌子,都一脸不情愿,更别提积极劳动了,怎么到学校就变了个人似的?镜头二:尊敬老师,粗暴待家长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眼里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同学,每次见到老师都规规矩矩地打招呼,尤其让老师感动的是,有时老师拿着教具或作业本去办公室的时候,这名同学都会跑上来帮

8、老师拿。不过他的父母却反映,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在家里还是非常霸道,每次回家都不主动和父母打招呼,父母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同学们这种家庭、学校表现不一致的现象主要存在于小学和初中低年级,多数同学都是在学校表现好,回家表现差,但也有个别同学正好相反,在学校或其他公共场合随手扔垃圾、吐痰,不过在自己的家里,很注意卫生。26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5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

9、识的掌握程度。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他的普通教育学体系比较完整,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流派观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制度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通过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等等。改

10、造主义教育强调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主张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强调教学应该以现实的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存在主义教育主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注重品格教育和个别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提出“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批判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1)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因而不是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2)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

11、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3)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用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因而,关注“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无疑是社

12、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历史性和阶级性是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办多少学校、学校的规模多大、学习年限多长、办学经费多少等,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教育无从谈起。而学校的规模、学习年限等

13、都属于教育制度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说的是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问题,因此,它体现的是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正确答案为 B。本题容易与选项 A

14、相混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等。选项 C 为干扰项,人的发展特点中没有稳定性这一特点。选项 D,个别差异性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发展上存在许多个别差异。例如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体重、身高、智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题谈的不是人与人在某方面的差异问题。【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

15、,可以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分为内发论和外铄论。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代表人物有高尔顿、格塞尔、卢梭重视人的自然发展顺序,属性善论者,因此也属于内发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者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支持外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由社会

16、分工造成的,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人的片面发展达到了极致。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类型特别是“双轨制”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18-19 世纪的西欧,特别是英国,在产业革命之前,资产阶级为其子女建立了从预备学校、中学直至大学的学校教育制度,而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只能在由宗教团体主办的“贫民学校”“主日学校”接受“教义”的灌输。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 1870 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要求其国民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样一来,英国的教育一方面保持着原有

17、的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以培养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新型劳动力,由此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 1949 年以来我国学制的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程度。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旨在考

18、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优点是以学科逻辑来编排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教材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有助于系统地学习人类文化遗产;容易组织教学和评价。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编制”,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评价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对预定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即根据

19、预定的教育目标,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来判断实际的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及程度,该模式侧重于对课程实施后所达到的结果的评价,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所主张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是指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与全人无关的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全人参与、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并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

20、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学习;接受学习是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原则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直观性原则是指在

21、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过程的清晰表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即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

22、考查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由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考评组成。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选项 A,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要工作;选项 B,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选项A、D 都是教学工作的环节,但不是中心环节。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学校德育原则主要有:集体教

23、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长善救失”出自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则也。”意思就是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旨在通过对比分析,考查考生对不同道德教育模式,特别是体谅模式和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24、,价值澄清模式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强调通过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价值观的形成;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帮助学生以一种越来越清晰的和全面的方式思考道德论争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社会学习模式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强调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改变道德行为。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专业素养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除了要具备一个现代人的共同素质,还要具备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殊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即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即教师要懂得

25、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专业情意,即教师要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还要具备合格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品质。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教育的内部结构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微观的结构构成,即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也称教育中介、教育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教育的外部结构是宏观层面的,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宏观的结构构成,也称教育系统的结构。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26、,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人口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结构。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结构的理解程度。教育的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正确。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既能促进人的发展,又要受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要更好地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人,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必然与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试题解析

27、】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育学主要内容及主要线索的整体把握程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教育学两条基本的矛盾或关系,也是学习教育学的两条最基本的线索。教育学的其他问题无不与这两对矛盾或关系有关,对教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回答无不以这两对矛盾或关系问题的解答为基础。【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错误。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也要致力于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并不反对

28、培养学生的特长,但培养学生的特长依然要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为了特长而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能认为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领域正在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其精髓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是对素质教育的

29、错误理解。【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各级学校系统是从纵向的施教机构划分的,我国的各级学校系统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属于学校的预备阶段。实施学校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初等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是为公民奠定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以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初等教育机构是实施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的重要载体

30、,全日制小学主要是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国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指全日制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农业学校、技工学校及成人中等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中学和业余中学。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既强调通识性又注重专业性的教育。高等教育按学历层次划分,一般可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3)各类学校系统是从横向类别结构划分的。我国的学制包括普通教育系统、师范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和成人教育系统。普通教育系统。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普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师范教育系统。师范教育机构主要包

31、括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高等师范学院或者综合性师范大学以及各类师资培训机构。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包括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成人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是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对成人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成人教育机构主要包括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两部分。成人教育系统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制度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会阐述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然后从纵向的各级学校系统和横向的各类学校系统分别论述。【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

32、节包括:(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考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可以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学的基本程序来考查。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效果经常性的反馈环节,是上课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辅导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业考评是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1)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以情感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它包

33、括因兴趣爱好相同,情感融洽,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2)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非正式群体能够满足学生人际交往的多方面需要,具有舆论和辐射作用。当非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一致,则会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可促进正式群体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但是,当非正式群体的活动目标、价值观与正式群体组织目标相抵触时,其消极作用就更为明显,表现为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与班主任、班干部对立,形成反班集体的对抗式非正式群体,使班集体的作用难以发挥,甚至可能产生反社会的行为。(3)要加强对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和引导。第一,准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

34、性和各种作用。第二,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第三,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第四,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力量为正式群体服务。【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首先,写出非正式群体的基本概念。其次,分析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和引导。【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4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方仲永,5 岁时就能作诗,这表明他是一个早慧儿童,智力发展早于同龄儿童,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智力超常,而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一般,没有具备良好的遗传素质。但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先天的遗传素质只是人身心发展的物

35、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方仲永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而“泯然众人矣” ,达尔文因为有后天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另外,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方仲永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比较突出,但在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不尽理想,达尔文智力一般,观察力却很强。这既有先天遗传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早期教育中单纯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的原因。总之,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对儿童的发展不能过早地下结论。对儿童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智力因素

36、,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理应遵循的基本做法的掌握情况。材料中方仲永和达尔文的表现是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体现。教育应理性地对待,不能盲目地一时以神童而广为宣传,更不能因一时的学习不适而被认为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无论是儿童过早地表现出了智力的发展,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应合理地加以引导并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1)部分学生在家庭和学校表现不一致的问题:首先,反映了中小学生比较注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还没有形成自己对自己的自我评

37、价和自我认同。同学们在学校中,要想获得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尊重,必须好好表现自己,而在家庭中,没有别的同学可以比较,不需要表现,就能得到父母的宠爱,所以就没有了表现的欲望。有的同学是因为在学校受到委屈而不方便发泄,所以回家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更加真实的自己。其次,反映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教育影响的不一致是当前我国德育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对学生的教育过多地依赖学校,家长没有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学生在家里只要吃好、睡好就行了。没有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影响一致的作用。此外

38、,家长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家长爱不得当,教不得法。最后,家庭教育中,家长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个别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家长的权威在子女心目中不及老师,没有为孩子起到模范作用。(2)要改变学生在学校和家庭表现不一的问题,根本上还是要坚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即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要求发展。首先,学校应与家庭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其次,要及时或定期地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问题,制定互相配合的方案;最后,要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来控制和消除环境中对

39、学生不良的自发影响。【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一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首先要指出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其次,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是要坚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6 【正确答案】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良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如下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

40、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尊师是学生尊重教师正确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的美德。爱生就是爱护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的基础。尊师爱生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

41、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师生的融洽、协调。和谐亲密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

42、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尊重学生特别

43、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其建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体现。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师生关系。其次,回答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最后,回答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