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84266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2 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简述并评价文化教育学。4 简述教育学的研究任务。5 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6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7 简述教育学独立的条件、标志及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8 教育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9 教育是由哪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10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1 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的“三中心” 主张分别是什么 ?12 素质教育的构成是什么?13 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或者

2、简述环境决定论。)14 简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教育策略。15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6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7 论述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所需的条件。18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必答题19 论述实验教育学的产生及其主要观点。20 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也是一位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所以说,对一位教师而言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请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1 教育质的规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2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3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伤仲永

3、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二、名词解释24 教育学25 实用主义教育学26 教育27 人的身心发展28 人的发展29 内发论30 外铄论31 不平衡性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马

4、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第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

5、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2 【正确答案】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迅速异常,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并朝着以下趋势继续向前发展。(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扩大。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的教育扩展到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2)教育

6、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当代教育学基础包括了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如生理学、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管理学等。(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就教育学研究角度而言,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等角度;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而言,也出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咨询研究、开发研究等多种层次类型,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构成教育学研究的完整体系。(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当代教育学实践的发展也日益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杜会动力,当代

7、教育学研究者们所关心的是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教育学只有不断地开展、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成教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3 【正确答案】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 年)、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 年)、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1947 年)等。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

8、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五,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 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 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许多启发。不足之处是思辨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另外,文化教育学过分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4 【正确答案】 教育学是教育实践的

9、高度概括和科学抽象,是在人类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1)所谓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以便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2)所谓教育价值观念,就是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3)所谓教育艺术,是指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

10、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自己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自身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这样,教育活动就可能是而且也应该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综上所述,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5 【正确答案】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产生的标志有如下五点。(1)从研究的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标志是1

11、623 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教育学从此成为独立的学科,也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从研究的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体系;(3)从研究的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研究的研究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6 【正确答案】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经历了 4 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中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

12、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被认为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有的译为演说术原理雄辩术原理)。此时的教育学的特点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们总结和概括出不少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散落在政治或哲学著作中;教育学思想还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缺乏科学理论分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教育的论述停留在描述经验的层次上,抽象概括的层次比较低,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是指教育学开始从庞大的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初步成为一门原始形态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和领域。夸美纽斯所写的大教学论(1632 年)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

13、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普通教育学,是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教育学的特点是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有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有了教育学专门的研究方法,有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有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3)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20 世纪是教育学活跃和发展的世纪,这一阶段教育理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出现了众多的教育流派,并逐步科学化。如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等。(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近几十年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新的发展。如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制

14、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再如,布鲁纳的知识结构说,他主张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7 【正确答案】 条件: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 1719 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标志: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和范畴体系;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方面,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

15、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这些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著作: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623 年)一文中,首次把“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年)。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年),提出了完整的“ 绅士教育 ”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年),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 年 )一书中明确提出,“ 教育的方法必须

16、成为一种科学” 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 (1781 一 1787),提出“ 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的主张。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 年)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8 【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将教育已有的历史发展分为两大时期: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1)古代教育的特点是: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

17、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学校自产生以后,便曲折地向前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对象、规模和种类都在逐步扩大和增多。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因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到了奴隶社会,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学校教育逐步普及。19 世纪中叶以后,各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了有关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这些法律大都具有强制性。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18、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成为社会的公共话题,也成为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制度逐步完善。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 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 趋于成熟。【知识模块】 教育的概念9 【正确答案】 (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但是。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

19、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作为一种意向性活动的教育离不开教育者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了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3)教育中介系统。这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活动方式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20、相互联系,其中。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实现教育目的,所以说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的概念10 【正确答案】 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知识模块】 教育的概念11 【正确答案】 (1)传统

21、教育派的“ 三中心”主张: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2)现代教育派的“ 三中心”主张: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第二,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知识模块】 教育的概念12 【正确答案】 第一,政治素质教育。我国目前德育中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 教育、国史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都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内容。第二,思想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马克恩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

22、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第四,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第五,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防病知识,使其健康成长。第六,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以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知识模块】 教育的概念13 【正确答案】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它提供人发展所

23、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了人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人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人的发展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影响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导致其影响也是有限的。主要表现在: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一定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观点。【知识

24、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4 【正确答案】 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等,其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个体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学校、环境和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在于个体自己。(2)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人不仅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和改造自身的主体,并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的过程中

25、表现出人的能动性。(3)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4)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人在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来,个体也就能够逐步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5 【正确答案】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外在的和内隐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

26、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5)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素质的作用日益减弱。总之,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因为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就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6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身心发

27、展具有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者要把学生看作是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人

28、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7 【正确答案】 (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的大小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渴望。当受教育者具备了积极的求教动机时。环境和教育的外因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越高,教

29、育的作用就越大。教育中的“教学相长” 只有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积极性发生共鸣时才会产生。(2)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能力的大小。与教育自身的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3)家庭环境的因素,包括适当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4)社会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程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总之,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产生的,它受多方因素的制约。教育如能得到社会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它就能充分发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

30、用。【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8 【正确答案】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和教育。(1)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素质的作用日益减弱。(2)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具有给定性,主体具有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指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人具有能动

31、性,可以去选择环境、适应环境,还可以去创造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一个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即环境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环境的作用。(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是决定人的发展的一个因素。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4)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因为知识有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和实践价值。

32、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特性,也就获得了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的可能性。总之,这些因素都要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充分促进人的发展,即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外因交互作用的观点。并且,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必答题19 【正确答案】 实验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1901 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 实验教育学 ”。1907 年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 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实验教育思想。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

33、于教育研究;第三,将教育实验划分为提出假设、进行试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不足之处在于,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 的迷途,受到文化教育学的批评。【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20 【正确答案】 以上观点错误。这一观点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

34、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就。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等,都是孔子总结教育经验而提出来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

35、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该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21 【正确答案】 (1)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2)教育的目的性。古今中外的学者,有的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来解释教育,有的从人的发展需要角度来探讨教育的含义,有的则着重表述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虽然他们各持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教育的

36、不同作用,但亦有其共同点,即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3)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全赖于此。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于社会。如果否定了教育的育人价值,也就否定了教育的社会价值。离开了对人的培养,教育对社会便无所作为。【知识模块】 教育的概念22 【正确答案】 (1)教育是

37、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是全面关心的,他们又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4)学校教育是制度化、规范化、规律化、专门化的教育,它可以让青少年迅速而有效地掌握各专业方面的技能,比起家庭教育、自学、社会教育的诸多局限性来说,学校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5)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学校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是一个人踏上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38、。(6)当今的劳动和社会分工,无不是以一个人的能力技能来分配的,而学校就是专门提供这种人才的场所。因而年轻一代接受学校教育,也是优化职业选择的必由之路。【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3 【正确答案】 (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它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没有成才的故事。(2)从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可知,良好的禀赋即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加速人的发展,但遗传素质也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离开了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方仲永五岁时,已能“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可谓天资聪慧,但因

39、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却 “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 “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 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则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二、名词解释24 【正确答案】 教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教育”的学问,即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40、,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做好教育工作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25 【正确答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 1916 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 基础上提出来的。杜威认为,人的经验的获得遵循相互作用原则和连续性原则。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41、”“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 ”等新的教育思想,借以实现其民主理想。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就是解放儿童的教育,这是教育向现代转向的重要体现,是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知识模块】 教育学概述26 【正确答案】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入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讲,指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的概念27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

42、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8 【正确答案】 “ 人的发展 ”在教育心理学上,主要讨论的是个体发展问题。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子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二是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三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人的发展

43、的特点是未完成性和能动性。并呈现出自身的一些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9 【正确答案】 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的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思想如孟子的性善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格赛尔的成熟论等。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人的发展基因决定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一系列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之前形成某项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格赛尔不仅认为人的机体机能的发展顺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所有其他能力,包括道德都受到成长规律支配

44、” 。【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0 【正确答案】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如墨子。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因素对身心发展的作用,一般都强调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心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即学习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1 【正确答案】 不平衡性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要在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此外,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都有不同的发展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才能使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