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4267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6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于教育目的,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反映的是教育培养人的规格,具有阶级性(B)教育目的主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和“ 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C)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D)教育目的的确立主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2 关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正确的是(A)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依据(B)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基础(C)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D)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3 “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

2、的(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适应生活说4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并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C)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D)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5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B)卢梭和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和涂尔干(D)卢梭和涂尔干6 “真正的目的乃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他们尽心竭智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钻研学习。这样,儿童一步步向前迈进,便一步步获得进步,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这句话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观是(A)个人本位论(B)社

3、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7 “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A)内在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外在目的论8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 这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9 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对立的两种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它们的共同缺陷是(A)都单纯地把人当作工具(B)都单纯地把人当作目的(C)都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D)都

4、完全不具有合理性10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B)资本主义制度(C)阶级的产生(D)社会分工1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C)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12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B)邓小平的“三个面向”(C)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D)马克思的片面发展学说13 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的是(A)社会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其他国家的经验(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4 既然教育目的是解决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从根本

5、上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发展需要(B)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15 明确提出“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法律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6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 新人的法律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7 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6、” 的法规是(A)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 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 年中国改革和发展纲要18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德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B)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C)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教育的物质保证(D)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成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 以及(A)“培养完人 ”(B) “培养独立个性”(C) “培养全人”(D)“培

7、养终身学习能力”20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同生活相结合(B)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同娱乐活动相结合(D)改造旧式劳动分工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1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必答题22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列现象。有调查显示,2006 一 2007 年度、2007 一 2008 年度连续两年在约 5 万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大学生中,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各个高校的校内奖学金获得者中,男生也处于显著落后的状态。不仅如此,在高校学习成绩各项指标的比较中,男生远远落后于女生,成绩排名靠前的女生多,排名靠后的男生多,男生的不及格率远远高于女生。在大学中男生的优势

8、已不在,在高中男生的成绩也在下降之中。一项对 1999 一2008 年的数据分析显示,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已从 662下降至 397,女生的比例则相应地由 338上升至 603,除 2002 年出现波动以外,女生的比例呈直线上升之势,增速惊人。根据对重庆市 26 所中学 6 539 名高中生的会考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女生的优势科目是男生的两倍,男生占优势的科目只剩下 3 门物理、化学和地理,而女生占优势的科目却多达 6 门政治、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和英语。与此同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最好的女生多,学习最差的男生多。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男孩的学业成绩早在初中和小学就掉队了。一些

9、对部分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语文和数学上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女生均保持绝对优势,女生各科的总成绩也显著优于男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男生在学校的整体表现也都落后于女生。2008 年,北京市小升初试行优秀生推荐入学政策,被推荐的优秀生中,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一些学校男女比例低于1:2,甚至更低。23 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4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列材料。聪聪是一名比较特殊的学生,因为比较聪明,一岁多就会背好多唐诗,三四岁就认识了两千多字而且还会算数学题,因而被人们称为“神童” 并因此上了报纸、电视,但他在上学后,因为不合群、古怪、学习成绩普通,被老师认为是“问题

10、学生” 又上了报纸,但这次却被报道为“一个夭折的神童” 。25 试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有关理论,分析下列材料。1978 年,中国科技大学开始招收天才儿童,举办少年班,在其走过了 30 年的2008 年,中国科技大学向外界公布了少年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30 年来,少年班共招收 31 期学生 1 220 人,毕业的 1 027 人中,有 935 人考取研究生,比例为91。总体来看,少年班毕业生的升学率高,出国深造率高,就业面广,获国际大奖者多,回国服务的人越来越多。根据中国科技大学的跟踪调查,少年班毕业生主要流向三个领域: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国际学术前沿;国内外工商、金融、IT 领域。

11、在毕业生的名单中,不难发现一些闪光的名字:当年以 11 岁低龄入校的 78 级学生张亚勤,曾是美国 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员,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像他这样年龄在 40 岁左右、毕业 20 年左右的学生,有 18 人在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中任正教授,出现了众多国际知名大奖的得主。87 级学生庄小威在 34 岁时成为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也是获得美国“天才奖” 的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像她这样年龄 30 余岁、毕业 10 年以上的学生,超过 70 人已经获得国际一流大学的终身教职除了科研领域,少年班毕业生也在海内外各行各业“立脚生

12、根” 。据介绍,科大少年班前 16 届毕业生(1983 一 1998 年)共 590 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硕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只有约 20选择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另有一大批毕业生在 IT、金融、制造、媒体等领域里崭露头角。但恰是这一点,也引发了不少质疑。按照少年班成立时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的标准来评判,大家发现如今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毕业生并不是很多,与人们的预期大相径庭。对此,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鹿明解释说,少年班成立 30 年来,根据智力早慧少年的特点,已经探索出一条通识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从成才率的角度说,少年班的

13、毕业生,大部分都没有“泯然众人矣 ”。在成功的背后也有失败的案例。最典型的是昔日的“神童” 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 ”、谢彦波“有心理问题”。据了解,科大少年班几乎每年都有 1 至 3 个“问题学生”被退学,有的自控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有的品行不端,还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休学。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6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所要

14、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培养人的规格,教育目的具有阶级性;教育目的主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不仅规定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志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的确立既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

15、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涂尔干的主要观点。从“让青年系统的社会化”这一论断也可以判断这是社会本位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

16、理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依据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这使得教育目的的制定离不开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同对,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教育又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过分夸大一方在教育目的制定中的重要性,并将其绝对化,强调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或者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都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两

17、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和纳托尔普等。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杜威的观点并不归属于这两种观点,杜威认为教育自身并无目的,是教育以外的人的目的。如果从教育目的来考查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使儿童过现世的生活。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

18、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卢梭的观点。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这一论断也可以确定这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

19、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未来的圆满生活做准备;教育适应生活说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将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教育超越生活说认为教育应超越当前的现实社会,基于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或可能,致力于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造生活说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着眼于个人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的学习目的正是教育适应社会说的核心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教育

20、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本位论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个人本位论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社会

21、本位论容易导致教育目中无人,单纯把人当作工具,而个人本位论单纯把人当作目的,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人的片面发展达到了极致。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内涵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

22、学含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依据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包

23、括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其中社会依据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目的的确立主要有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由于教育是有阶级性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都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从根本上决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掌握情况。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24、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有对教育目的规定,这也是容易出题的地方,应引起注意。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提法与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规定非常接近,但有差别:“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 9

25、0 年代上一个新台阶。”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时期关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把握情况。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

26、查考生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掌握情况。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 90 年代上一个新台阶。”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没有这方面的具体内

27、容。此外,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提法与本题也非常接近:“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各育既不能或缺,也不能相互代替。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

28、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劳动技术教育只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能为教育提供物质保证。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重要教育文献以及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会员国在制定教育策略时参考的一份报告。这个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的现状,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

29、“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培养完人”,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在分析了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总结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后,找到了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那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1 【正确答案】 错误。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

30、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并不能等同于美育。【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美育的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对于这五育的划分,只是为了学习与研究或者表述上的方便,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在教学实践中,有教师常常将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某一要素对应起来,如认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是智育课,音乐、美术等是美育课,政治是德育课等,这种把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同全面发展的五育一一对应的做法是错误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可能与德育、智育、

31、体育或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有关,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着眼于这五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不过因学科特点有所侧重而已。【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2 【正确答案】 (1)材料显示的男孩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女孩的现象反映了教育学理论中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规律,其中男性和女性身心发展的差异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例如,在生理上,女孩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要比男孩早 1 至 2 年。最新的研究显示,男性与女性大脑之间的差别至少有 100 多处。而对于在教学中运用更多语言的教师而言,大脑差异的问题日渐重要。比如,男性的大脑与女性的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空间机械刺激,因而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

32、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说得太多,那么与女性相比,男性的大脑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睡意或坐立不安。女孩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平均超过男孩 115 年,而这一差距从童年早期开始几乎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平均而言,因为男孩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的教学方法,虽然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或缺的,但是这给大批男孩和年轻男性造成不少问题。从生物学角度看,由于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和刺激,男孩一天至少需要 4 次较为充分的体育或课外活动。游戏和运动是男孩大脑与身体的有机学习时间。然而,越来越多的男孩被剥夺了这一对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2)男孩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女

33、孩,反映出当前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女孩,而没有考虑到男孩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首先,由于男孩在智力上的发展比女孩晚,在学业上显得吃力,我们往往以同样的难度要求男孩和女孩,以同样的标准来评价他们,把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名次靠后的学生理所当然地沦为“差生” 。我们过早地对男孩做出各种失败性的评价,导致许多男孩很早就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其次,男孩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在教育方式上需要少动口多动手,但是现在的教育却要求学生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男孩的活泼好动成为缺点而且经常受到批评。最后,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教师往往以女性居多,女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自然地适合女孩而不利于男孩,男孩理应发展的某些特质

34、受到了压抑。(3)教育理应重视男性和女性在身心发展中的差异,充分考虑男孩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对策,调整教育策略。首先,教师和家长要知道男孩在智力发展上要比女孩晚的事实,在学业上不要急于求成,过多过早地批评男孩,使男孩认为自己是“差生” 。其次,对于男孩表现出的生性好动、调皮等行为要有科学的认识、合理的引导,并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安排适合男孩身心特点的活动。最后,在幼儿园、小学适当增加男教师的比例。【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性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的重要表现。材料列举的大量数据表明,

35、无论在大学阶段还是在中小学阶段,男性的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女性。分析这一现象要从三方面人手:首先,阐明男性与女性在身心发展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并具体分析差异的表现。其次,阐明当前的教育实践不但没有考虑学生性别方面的差异,反而教育中的许多做法甚至拉大了这一差距。即当前的教育实践更适合女性而不怎么适合男性。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紧密相连,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

36、响着生理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家庭的还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在人的其他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影响作用,也会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那些活动都不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同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无目的的、潜在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各种因素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上影响人,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

37、面教育,保证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地影响人的过程。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同时,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既影响受教育者的身体,也影响受教育者的精神;既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也影响其思想品德。教育对人的影响也是系统的、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这就避免了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片段性和偶然性等缺陷,使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加有效。(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任何教育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

38、边活动过程,都必然有教育者的存在。尤其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更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他们既掌握丰富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他们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又有高尚的师德。因此,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可以少走弯路,获得最有效的发展。而人在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只能自发地获得知识经验,这往往要多走许多弯路。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协同一致地教育学生。(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儿童从

39、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教育要适应这种顺序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儿童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总之,教育要从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试题解析】 本题

40、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对于此问题,应首先明确阐明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后,说明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最后,指出教育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聪聪一岁多就会背好多唐诗,三四岁就认识两千多字还会算数学题,

41、这表明他是一个早慧儿童,智力发展早于同龄儿童,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智力超常,在小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背唐诗、识字训练,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先天的遗传素质只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聪聪表现出了聪明才智以后,受到其他人过多的关注,乃至报纸、电视等外在因素的干扰过多,对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外,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聪聪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比较突出,但在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不尽理想,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等社会性的发

42、展方面不好,表现出不合群、古怪等缺点。这既有先天遗传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早期教育中单纯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的原因。聪聪上学后学习成绩普通并不能说明他的发展不好,无论是先前关于“神童” 的说法,还是后来“ 夭折的神童 ”的说法都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没有从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发展。总之,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对儿童的发展不能过早地下结论。对儿童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理应遵循的基本做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材料中聪聪的表现是人

43、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体现。教育应理性地对待,不能盲目地一时以神童而广为宣传,更不能因一时的学习不适而被认为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无论是儿童过早地表现出了智力的发展,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应合理地加以引导并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都是天才儿童。他们获得了较好的遗传素质,在智力发展上远远超出正常人,因此,被称为天才儿童或早慧儿童。他们智力超常、兴趣广泛、能力超强、善于学习,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正常人需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对天才儿童采取了特殊的教育方式,从追踪研究来看,他们中的一些人取得了

44、显著的成就,但也有个别失败的案例,更不用说每年都有问题学生被退学,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口向,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由于具有较好的遗传素质,他们智力超常,学习效率高,在短期内能完成正常人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跟踪研究结果也显示,他们中的许多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因此,可以说,遗传素质对于他们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所取得的成就与一般人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或者并不比一般人好多少。这表明遗传素质并不最终决定人的身心发展,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少年班中的失败案例也表明,良好的遗传素质并不必然导致良好的身心发展,如果在环境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天才容易被埋没。【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解程度。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加以分析。【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