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8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注和探询“ 谁控制学校 ”“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制度教育学(B)改造主义教育学(C)存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2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 属于( )。(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C)教育口号(D)教育隐喻3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出自( )。(A)学记(B) 大学(C) 中庸(D)孟子4 以下
2、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的是( )。(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更新的功能5 主张“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品质,与现存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的理论是( ) 。(A)人力资本理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筛选假设理论(D)教育万能论6 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A)科技水平(B)文化背景(C)社会制度(D)生产力发展水平7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和评价要充分尊重、利用人的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
3、性8 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者是( )。(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9 教育教学中的“ 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0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规律(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方式11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德育、智育、体育(B)德育、智育、体育、美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D)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12 在我国现代学制中,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一般把中学区分为( )。(A)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综合中学(B)
4、文科中学、理科中学、实科中学(C)文科中学、实科中学、职业中学(D)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特色中学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标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 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 ”“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A)“培养完人 ”(B) “培养独立个性”(C) “培养国际理解”(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14 下列书籍中强调“ 把学习化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 的是( )。(A)学会关心(B)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C) 学会生存(D)终身教育论15 强调“教学过程
5、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 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目标中心取向16 下列不属于课程实施取向的是( )。(A)科学取向(B)忠实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创造取向17 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有( )。(A)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B)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班级授课(C)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D)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18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教育评价(B)教育目标(C)教育内容(D)教育策略19 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
6、生角色认取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外,还有(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集体教育模式20 狭义的德育是( ) 。(A)学校德育(B)社会德育(C)家庭德育(D)社区德育21 师生关系表现在教学上是( )。(A)思想交流关系(B)心理相容关系(C)授受关系(D)民主平等关系22 下列不属于师生关系特点的是( )。(A)互动性(B)合作性(C)平等性(D)生成性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3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活动。24 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评价。25 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必答题26 试述教
7、育如何适应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27 试述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8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出自古代儒家经典中庸。【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是筛选假设理论的观点。【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对
8、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孟子主张“性善论”,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者。【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儿童跟成人一样听报告、搞活动,不分年龄阶段,把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集中体现教育的性质。【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简称五育。【知识模块】
9、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提出“把学习化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程实施的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造取向,没有科学取向。【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所要考虑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10、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师生关系在教学上的关系表现为授受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师生关系的特点有互动性、平等性、复杂性、多样性、生成性的特点。【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3 【正确答案】 错误。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这种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
11、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错误。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及评定。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堂的评价等。所以,此论断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阶级或社会的道德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对受教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培养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者品德的活动。两者是不同
12、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教育的对象是人,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儿童)。为了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必须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比如,教育任务的高低、教学内容的多少与深浅、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来确定的。第一,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所以,教育一般不可以“陵节而施” 。第二,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第三,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13、和积极因素。第四,教育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第五,教育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个儿童,特别是某些方面有缺陷或暂时落后的儿童,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就会使其达到与一般儿童一样的发展水平。同时,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不断促进儿童的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7 【正确答案】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随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的年限都在延长。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
14、程度的标志之一。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有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分离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普通教育开始开设职业课程,职业学校也加设普通课程。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 ”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概念。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 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象征
15、国家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如果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从世界发展总体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进。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终身教育的观念和理论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继续教育的扩展,是指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所以,其在美国又被称为“终生教育”。它不仅指学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还包括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观念和理论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在教育观念上,我们要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在教育体系上,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在教育目标上,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