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9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2 中国第一本西方教育思想的著作是由( )翻译的。(A)孟子(B)梁启超(C)杨贤江(D)王国维3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4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这种定义属于( )(A)描述性定义(B)纲领性定义(C)规定性定义(D)解释
2、性定义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6 对于西方政治文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后进行普及,这种教育功能是(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传播 丰富文化功能(C)选择 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7 三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斯腾伯格(D)吉尔福特8 “拔苗助长 ”“陵节而施”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个特点 ?( )(A)发展的顺序性(B)发展的阶段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发展的差异性9 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
3、展。” 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10 小学 12 年级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这种要求属于教育目的层级中的(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1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三者都是13 杜威是( ) 课程论的代表人物。(A)学科中心主义
4、(B)经验主义(C)社会改造主义(D)存在主义14 诸如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实际上是指学生的( )(A)智力因素(B)理性因素(C)非智力因素(D)感知因素15 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6 学生 A 偷了学生 B 的钱,老师问:“你知道不知道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学生A:“知道。”老师:“那你知不知道 B 丢了钱会很难过?”“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拿?”“我不想这么做的,只是我真的很需要钱。 ”对于这个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A)学
5、生 A 毫无道德认知(B)学生 A 有道德认知,但无道德情感(C)学生 A 有道德认知、情感,但缺乏道德意志(D)学生 A 做出违背道德的事,关键在于缺乏道德认知1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B)教育性(C)示范性(D)长期性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19 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20 教学理论包括学习理论。21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三、简答题22 举例说明校本课程的利弊。23 简述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必答题24 试论述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四、名
6、词解释25 综合课程26 直观性教学原则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9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道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只有理解了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7、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品德发展、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
8、关键的准则。课程目标是关于某一学习领域的目标。题干中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要求实际上是语文这一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其典型标志是学校的出现。【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 20 世纪 70 年代创立的。“掌握学习”又称“为
9、掌握而学习”“完全习得的学习”,它是一种旨在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体系,以“人人都能学习”的信念为基础,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辅之以额外学习时间。【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十年与百年都是表示时间长度的数量词,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指代。虽然教师的工作也具有持续性,但是持续性是从教师工作特点这个角度考虑的,而长期性则是依据学生成长过程的渐进性得来的,二者有所不同。【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正确答案】 错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培养“劳动者” ;要求全面发
10、展;具有独立个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个性也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因此全面发展与个
11、性发展并不矛盾。【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错误。(1)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教育机构系统又包括两部分: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管理规则指的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章、条例等。(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分工等关系。(3)教育制度与学校制度的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教育制度比学制的范围更广,学校教育制度更具体。【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错误。(1)教学理论是教育
12、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2)可见教学理论主要研究“ 怎样教”的问题,而学习理论主要在描述、说明 “学习是怎样发生的” 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所研究的对象及侧重点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说教学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是不正确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错误。(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
13、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2)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在教学中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标准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3)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有利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但是另一方面,一味地以学生为中心容易造成放任自流,容易滋生个人主义,师生人格上也并不能平等。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要构建师生共同体。【知识模块】
14、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由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同时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而且使用校本课程容易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且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但是校本课程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部分教师可能缺
15、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第二,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这个原则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之一,指的是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要求教师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4 【正确答案】 信息化社会给教育带来的机遇:(1
16、)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接触信息和数据的可能性,从而极大地扩大和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2)信息新技术将十分有利于发展教育和培训。(3)信息技术带来教育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随之将带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等许多变化。(4)在信息社会里,人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每个人进入职业界和融人社会将是重要因素,无疑将十分有利于个人的未来发展。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挑战及教育的改革要求:(1)现代化的意识。一是人应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开拓精神和未来意识;二是人应具有民主意识,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地发展个性;三是人应当具有人文精神。(2)较高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社会里,人要掌握信息
17、技术,否则不能成为时代的主人。一个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的人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能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二是能熟练、准确地评价信息;三是能精确、创造性地使用信息。(3)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教育的时空界限越来越模糊,基于信息、多媒体、网络的自主学习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4)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在信息化社会里,在各科知识划分得越来越细的同时,知识的综合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具备多种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通才”在信息化社会里将具有更灵活的选择性和更自由的生存空间。(5)具有合作共事能力和良好的个性。(6)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即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四、名词解释25 【正确答案】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学科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学科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6 【正确答案】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理解书本知识并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性原则要求我们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直观语言。【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