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84274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869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 人是教育的对象(C) 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2 ( )儿童在本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3 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 SR 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否出

2、现在新的反应前(D)以上都是4 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5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6 ( )提出的学生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较好地说明了学习的建构过程。(A)皮亚杰(B)冯格拉塞斯费尔德(C)维特罗克(D)斯皮罗7 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内部动机8 学生因“凹透镜 ”知识掌握不好

3、而影响了 “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C)一般迁移(D)普遍迁移9 下列属于连续动作技能的活动是( )。(A)听音乐(B)实弹射击(C)打开收音机(D)开车10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其构成成分是( )。(A)规则和技能(B)意识和能力(C)经验和方法(D)认知策略11 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是(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12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中的第三层次为( ),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A)特殊因素(B)一般因素(C)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

4、D)小群因素13 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 )的结果。(A)自然发展(B)后天养成(C)环境支配(D)活动和实践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4 气质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15 弗里德里森的教学策略包括酝酿和终止判断。16 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的类型之一。三、简答题17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8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9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0 简要说明马斯洛的内在学习论?21 如何培养成就动机?22 简述加强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23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必答题24 分析论述教

5、育心理学的任务表现在哪些方面?25 论述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有何差异,应该对他们如何进行教育?26 分析认知结构理论对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的阐释。27 试述错误概念的转变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四、多项选择题28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列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A)课堂纪律(B)同学关系(C)教学设施(D)校风29 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 )。(A)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评价(D)知识的应用30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 )。(A)增强教学的吸引力(B)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C)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D)以上都对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

6、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

7、学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4 【正确答案】 错误。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错误。弗里德里森的教学策略不仅包括酝酿和终止判断,还包括以下几点:适当的气氛:松弛、甚至玩乐的环境能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使他们感到他们的想法会被接受,因此建立适当的气氛是重要的一步;分析:

8、分析和列出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具体的要素,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技能: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如,考虑不平常的想法,做计划,列出所有可能性,综合许多事实,在头脑中理清问题等;反馈: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最有效的方法也许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不同的实践,并给实践提供反馈。不仅要对解答的正确性给予反馈,而且要对解答的过程提供反馈。【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正确。品德不良分为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两种类型。过错行为是指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具有情绪性和不经常性的特点,它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

9、基础。品德不良行为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的支配,动机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确的,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直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有较严重的扰乱性和破坏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17 【正确答案】 (1)道德行为通过改变学习,模仿学习而形成和发展的,起决定因素的是环境、社会文化、榜样、强化等。(2)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阶段性和顺序性。(3)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是社会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它包括注意、保持、行为再生和动机四个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10、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类型。(2)有意义言语学习主要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同化既包括把新的信息纳入或归人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也包括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以容纳新的信息。可见,奥苏贝尔所称的同化包含着皮亚杰的“同化” 和“顺应”两种含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

11、构的,社会文化互动更加重要,知识的建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者与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这种建构主义主要是在维果茨基的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受到了当代科学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的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

12、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地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由于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也能够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来培养和提高。成就动机训练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直接训练,学生直接接受研究者的训练;一种是间接训练,先是教师接受研究者的训练,然后再由教师训练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分成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几个阶。研究表明,对成就动机进行的训练是有效果的。它的直接效果表现为受过训练的学生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它的间接效果是能够提高

13、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这些效果在原来成就动机低而学习又差的学生身上更为明显。【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是内因的规则体系,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教学的,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1)注重元认知控制和调节训练注重元认知控制和调节训练是提高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方法。元认知能意识和体验学习情境中各种变量关系及其变化,并导致感情活动的形成,而成熟的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则能根据上述体验来监视

14、并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研究表明,元认知监控策略的有效教学可采取以下方法:出声思考。当教师处在思考解决问题计划和解决问题方案时,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声地讲出来,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模仿教师所展示出来的思维过程。写学习日志。写学习日志是发展元认知的一种方法,写日志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校结构转移到自己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自我调节。教学过程要增加学生对做学习计划和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责任感,使其成为积极有效的自我定向的学习者。报告思维过程。让学生报告思维过程,发展他们的策略意识,有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学

15、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研究表明,反馈能够改进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学习策略的反馈研究也表明,如果降低训练的速度,增加反馈,使学生知道他们的策略的不足之处,评价训练的有效性,理解学习策略的效应,或者体会到学习策略的确改善了他们的学习,他们就更有可能把学习策略运用到更为现实的学习情境中去。(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是否自动化,学习方法的使用是否成熟,是学习策略持续使用和迁移的条件之一。为此,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策略训练的时间,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也非常必要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

16、要因素:智力、遗传因素和脑的活动方式:一般来说,创造性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右半球加工的信息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认识能力、整体综合能力、直觉能力以及想像能力有关,因此要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两半球的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存储量:思维必须以大量信息为基础,产生观念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与信息量有关。动机:创造性思维者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即渴望找到答案。个性:一般来说,有创造性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及言语流利,兴趣广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4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交叉的产物。它既是一门心理学科,又

17、是一门教育学科。它的产生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本学科应以这种发展需要为根本任务,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本学科研究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揭示有关学生学习的一般性问题,同时要研究各种类型学习的特点。研究学习的规律,不仅要揭示一般规律,同时要研究各种特殊规律。(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所谓设计教育,即确定教育

18、的目标系统、教材系统、教与学的活动系统以及教育成效的考核与评估系统。教育心理学不可能去替代其他教育学科,包办所有教育系统的设计任务。本学科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依据有关学生学习的规律性知识去组建及优化教育系统所必需的心理学原则。依据以上观点,把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说成仅仅是心理学知识或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是不恰当的、片面的。这种说法抛弃了本学科的主要任务,使本学科失去了独立性。这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一、智能差异与教育(1)智能差异智力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一般用智商(IQ) 表示

19、智力,其含义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的实际年龄之比,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智力差异可以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既可以表现在水平的高低上,又可以表现在结构的不同上,还可以表现在发展与成熟的早晚上。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它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社会阶层差异等。(2)适应智能差异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既是一种教育观,又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掌握学习的程序是,将精选的、结构化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根据这些小目

20、标设计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就进行诊断性测验,测验成绩符合要求者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否则应当重新学习这一单元,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供矫正学习或深入学习的程序。个别指示教学(IPI) :个别指示教学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开发中心提出的,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根据学习者的能力、需要和学习情况准备教材及教学媒体,经常详细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其学习结果设计个别指导的内容和程度,保证每一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个人化教学系统(PSI) :个人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于 1968 年提出的,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呆板的时间安排,允许学生按自己的

21、速度前进,同时保证对教材的掌握水准。一般较适合于年级较高、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小学生和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实行起来比困难。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功能上具有一般教学机器无法媲美的有点,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这个技术,不仅可以进行个别指导、组织讨论、测验及评价等,可以用于系统的学科教学。该系统根据程序教学原理,将教材的全部内容按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成教学程序,输入计算机内储存。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定速度,在计算机终端上进行学习。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二、人格差异与教育(1)人格差异理论在心理学中关于人格差异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人格类

22、型论:人格类型论包括荣格的向性说、克瑞奇米尔和谢尔顿的体质类型论、斯普兰格的文化社会类型论、培因等人的心理机能论、威特金的场论和列维托夫的意识倾向类型论等,以上各种人格类型理论都试图寻找人格中共同的、本质的特点,从而按照某种标准对人格进行归类,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揭示人格的典型性和差异性,对于教育、管理等实际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格特质论:人格特质论包括奥尔波特的理论、卡特尔的特质论等,特质指的是特殊的、稳定的内在倾向,它使个体对不同种类的刺激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特质是人格的最小构成单位,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多种特质构成的完整结构。因此人格的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类型上,而是表现在特质上。(2)人

23、格差异与教育研究人格差异是为了使教学工作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也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人格差异,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人格类型,因类施教。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因势利导。注意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人格。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中形成个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能力。三、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认知方式的分类很多,研究较多的认知方式包括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整体型与系列型、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内倾和外倾等。(1)场独立与

24、场依存: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威特金将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者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加擅长。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学生对教学也有不同的偏好,场独立的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能够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的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与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沉思型的人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而冲动型的人总是急于给出

25、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3)整体型与系列型:整体型的人遇到任务时,倾向于检验较大的特征或假设,喜欢搜集大量的材料,努力探索某种范式和关系,系列型的人则努力探索具体明确的材料,倾向于考究较少的材料,利用逐步的方法来证实或否定他们的假设。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好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机会。(4)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此概念最早来源于吉尔福德的智力理论,他认为,辐合思维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传统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的人很善于解决需要多个同等可接受答案的问题,这些答案强调多样性和创造性。(5)内倾和外倾:卡尔荣格认为存在两种不同

26、的心理类型内倾的和外倾的,人们用这两种相反方式来看待世界。外倾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是受客观事物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倾者往往根据个人价值观和标准评判外部事件,其思维受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影响,甚至为它们而困惑。在荣格的理论中,每个人都有内倾和外倾倾向,只不过某一特征在个人行为和有意识思维中占主导地位,与此相对的特征处于无意识中,像阴影一样继续存在。内倾和外倾的性格与学生学业之间确实存在着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四、性别差异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男女生之间的心理差异问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大课题。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涉及生理心理问题,又涉及普通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等

27、各心理学分支。从总体上看,男女在智力或发展上的差异是极微小的,甚至对教育设计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而且性别之间的差异比两性各自内部的差异更小,更不显著。现代心理学家日益认识到,一些传统的对男女特点的观念是有缺陷的,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同时具备男女两性特征应该更具优越性,特征只要对社会有利,不论男女都是应该发展的,而不应只以性别加以区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理解它与许多其他事物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简单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那些看来似乎无关的新的事实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与他已有的

28、只是也是有关的。并且,布鲁纳论述了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必要性。(2)学习的准备性。布鲁纳认为,学校过去以过分困难为理由,把许多重要学科的教学推迟。他认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3)直觉思维的价值。在日常教学中一般都注重培养分析思维,而直觉思维则与分析思维不同,它是以熟悉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以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和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重视而又重要的特征。他认为应该鼓励“猜想” 在直觉思维中的重要性。(4)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学材料

29、的兴趣,即主要是内在动机,而不是外来目标。因此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一) 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第一,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引发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

30、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第二,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这几种:(1)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2)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机械记忆;概念更换;概念获取。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可以是通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看到与原有理解相反的事实(反例),或者直接提出与学生原有理解相对立的新观念,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二)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1982 年,波斯纳等提出著名的概念转变模型。他认为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1)对原有观念的不满只有感到某个概念失去了作

31、用,人才可能改变原概念。个体面对原来概念所无法解释的事实(反例) ,引发认知冲突,可以有效导致对原有概念的不满。(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学习者需懂得新概念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理解,需要把各片段联系起来,建立整体一致的表征。(3)新观念的合理性个体需要看到新概念是合理的,这需要新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他概念、信念相互一致,不是相互冲突,它们可以一起被重新整合。这种一致包括:与自己的认识论信念一致;与自己其他理论或知识一致;与自己的经验一致;与自己的直觉一致。个体看到新概念的合理性,意味着他相信新概念是真实的。(4)新观念的有效性个体应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它能解决其他途径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向

32、个体展示新的可能和方向,具有启发意义。有效性意味着个体把它看作解释某问题更好的途径。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之间密切相关,其严格程度逐级上升,人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是看到概念的合理性的前提,而看到概念的合理性又是意识到其有效性的前提。概念的上述三种状态不是概念实际上如何,而是个体所看到、所意识到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个体对新、旧信息整合过程的元认知监控。(三)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观念;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观念。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开放的、相

33、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概念转变研究从原有概念的转变来考察学习过程,它更关注学习中的顺应的一面,将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原有概念及方法论发生转变的过程。学习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概念教学不仅是通过熟悉的词语,清楚地把学科的内容呈现出来,不仅是呈现科学家对某现象的完好的解释,也不仅是用仪器来简单演示某内容,教学还意味着探明学生对某现象的前科学概念,并采用一定的策略促进概念转变。概念转变研究充分说明,科学教学不只是要把现成的、外在的科学知识装进学生的记忆库中,而是要充分切入学生真实的经验世界,促进知识的“生长 ”,促进深层理解的生成。为促进错误概念转变,教学将更需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更需要有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看到反例,或者直接提出与学生原有理解相对立的新观念。这些对科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多项选择题28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