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84276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对学习动机的解释。3 什么是期望一价值论?4 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及其意义。5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6 简述学习动机的作用。7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如何?8 附属内驱力具有的条件是什么?9 课堂上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0 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1 分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12 简要介绍迁移的几种类型。13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是什么?14 试应用“同化 ”和“顺应”两个概念,分析知识建构的过程。15

2、 遗忘的特点是什么?16 请用三种理论来解释遗忘的原因。17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的发生?必答题18 归因理论是如何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的?19 根据你所学的学习动机理论的知识。谈谈你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建议。20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何启示?21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呢?试述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几点建议。22 论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23 如何理解知识的建构过程。二、名词解释24 学习动机25 自我提高内驱力26 自我效能感27 知识28 同化29 顺应30 迁移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

3、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 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地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

4、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 【正确答案】 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级的需要,

5、有两层含义:完整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最后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且引起的。如家境贫寒,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知

6、识模块】 学习动机3 【正确答案】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提出期望一价值论,也叫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在学习动机上成就动机对人的影响最大,个人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量的失败,反而会强化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愿望;而如果太容易成功,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动机。这种人属于高成就动机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失败的担心大于获得成就的动机,那么,他就有可能因失败而灰心,因成功而得到鼓励。这种学生在选择任务时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因为前者容易成功,而后者即使失败了也可以有借口挽回面子。成

7、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量关系密切。高成就动机者内在动机强,即使失败也能坚持,且把原因归为自己努力不够。避免失败的学生相反,不够自信,如果成功他们认为是运气,如果失败他们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这种动机理论把人的情感和认识统一起来,可以说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但是发展不是很完善。【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4 【正确答案】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天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

8、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们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5 【正确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

9、成就动机理论,问题的难度系数为 50时,挑战性与胜任力同在,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是总成正比的,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对于简单、容易的任务,尽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张一些;对于复杂、困难的任务,则要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气氛。(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和反馈。一方面可以调整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不恰当的评定会有消极的作用,如使学生过分关注结果、抑制内在动机等。因此,在评定时应该注意:要用评定表示进步的快慢,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上恰当的评语。(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

10、机。根据三条原理:奖励能激发动机,惩罚则不能;滥用外部奖励会破坏内部动机;奖惩影响成就目标的形成。表扬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整个人;态度要真诚;要强调学生的努力。(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6)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7)适当地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成败归因,有时候积极比正确更重要,尤其是差生,引导其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足,而不是能力不足。(8)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9)注意内外部动机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10)加强自我效能感。引起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习动机,我们要做好三方面:直接经验训练;

11、间接经验训练;说服教育。【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6 【正确答案】 (1)定向作用。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使个体为达到目标而努力。(2)激发和维持作用。(3)调节作用。动机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进而调整和改善学习行为。(如:如果学生的动机是取悦家长,那家长的表扬就可以强化他的积极学性的行为。)(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倾向采取多种途径完成任务。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停在机械的水平上。【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7 【正确答案】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中提到了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学习需

12、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学习动机的基础;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关系: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和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学习的需要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削弱。【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8 【正确答案】 附属内驱力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

13、具有这样三个条件: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情感上具有依附性。第二,学生从长者方面得到的赞许或认可能够使他们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法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会使一个人的地位更加确定和稳固。【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9 【正确答案】 (1)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受到纪律不良学生的干扰。(2)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教师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感受到爱和归属感。(3)布置给

14、学生的任务,必须是学生既能胜任,又具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学习任务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对学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0 【正确答案】 (1)确立正确的奖励标准。考试分数的高低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教师不能只依据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奖励。(2)注意奖励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各种奖励,这些奖励有些是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些可能是无效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注意奖励的方式。运用奖励重要的不是奖励的数量,而是奖励的方式。不同的学生希望得到不同的奖励方式。【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1 【正确答案】 陈

15、述性知识关心“是什么” 的问题,它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如教育学是关于什么的学问。程序性知识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的问题,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根据表述形式不同对知识进行的分类,二者的差异如下:(1)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只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2)陈述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也很容易遗忘;程序性知识比较复杂,获得的过程比较难,但是一旦获得,巩固性比较好,不容易遗忘。尽管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相似的地方的。例如,虽然两者在人们长时记忆中的

16、表征特征方面完全不同,但它们都对贮存在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作了同样的表征。并且,这种知识在有限的工作记忆的容量中能够被灵活地运用。例如,在陈述性知识当中,当以命题的形式保留了客观世界在意义上的联系后,有可能使人在工作记忆中以当时想到的为数有限的命题(观念 )为线索,不时地从自己的长时记忆网络中提取出与此相关的命题或观念,因此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应当归之于这种观念网络化的形成。同样,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它通过自身的目的流来流畅地控制人的一连串举动,以减轻人的工作记忆的负担。【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12 【正确答案】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

17、技能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把迁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正迁移与负迁移。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的发生并非总是积极的影响,它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2)水平(横向)迁移与垂直迁移。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垂直迁移两种。横向迁移是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而垂直的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种是已有的较容易的学习对难度较高的学习的影响,往往是对已有的学习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形成更一般性的方法或原理的结果;另一种是较高层次的学习原则对较低层次的学习的影响,原则的迁移就是由较高层

18、次的学习产生的原则对该原则适合的具体学习情境的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即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的,即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4)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所进行的划分,如果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中的任务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景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不同学科间的迁移);如果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用到与原来情境极不相似的情境中,便产生了远迁移(如把课堂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13 【正确答案】 现代认知心理学运用产生式理论来解释程序性知识获得

19、的心理机制。产生式术语来自计算机,美国心理学创始人西蒙和纽厄尔首次将其用来说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和获得机制。他们认为,人和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信号系统,其功能都是操作符号。计算机之所以具有智能,能完成各种运算和解决问题,是由于它储存了一系列以“ 如果 那么” 形式的编码规则。人经过学习,头脑中也储存了一系列的“ 如果那么 ”形式表示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产生式。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产生式的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是 A,那么实施行动 B”。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需一个产生式,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就需要若干个产生式,这些产生式组成产生式系统

20、。所谓产生式系统,就是人所能执行的一组内隐的智力活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本质就是掌握一个程序。即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就按这个产生式系统来行动。产生式的提出为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便于操作的科学依据。【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14 【正确答案】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旧观念融洽相处时,新观念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的知识;当新旧观念对

21、立时,学习者需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的观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同化新知识是原有知识发生顺应的基础,真正的同化离不开顺应的发生,只有转变原有错误观念,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才能真正一体化。【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15 【正确答案】 遗忘是人们记忆知识时的正常现象。它的主要特点有:(1)保持量的减少。保持量随时间、测量方法、学习程度、材料性质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2)保持量的增加。儿童在学习后的两三天保持量会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要多,这种

22、现象叫作记忆的恢复。记忆恢复现象,儿童比成人较普遍,学习较难的材料比学习较易的材料更明显,学习程度较低的比学习纯熟的更容易看到。(3)记忆内容变化。保持在头脑中的图形不是原封不动的,也不只是模糊化,而是进一步被加工并发生变化,故事逐渐被缩短和省略,变得更有连贯性、合理化,更符合习惯与价值观。【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16 【正确答案】 (1)记忆痕迹衰退说。完形心理学家提出人们在学习时神经活动引起大脑产生某种变化,并留下各种记忆痕迹,这些记忆痕迹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退,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这种学习所留下的记忆痕迹才能继续保持。(2)材料间的干扰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一种学习

23、之后又去从事其他的学习任务,人们在某时期所学习的材料或所获得的信息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正是这种影响造成了遗忘的发生。(3)检索困难说。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是以某种编码形式永久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人们一时无法回忆起所需要的信息,并不是遗忘之故,而是因为难以找到其提取的线索。如果能够通过指导获得提取的线索,这些先前“遗忘”的信息仍然能够找到。【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17 【正确答案】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1)促进陈述性知识迁移的措施。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

24、学,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注意学习材料的共同性,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贯通。(2)促进程序性知识迁移的措施。促进智慧技能的迁移,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式规则;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熟练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促使智慧活动内化。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迁移,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要准确清晰; 加强学生的练习与反馈。(3)促进认知策略迁移的措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根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进行策略训练;制定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变式与练习。【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必答题18 【正确答案

25、】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韦纳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观点,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点” 这一维度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 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根据“控制点” 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在这四个代表性原因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

26、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学生最终将成败归因为何种因素,受以下几种变量影响:(1)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的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如班上大部分人得高分,则易产生外部归因(老师判卷松);少数人得高分,则产生内部归因(能力、刻苦)。(2)先前的观念,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如果去努力后来成功了,则归因为稳定因素;经过努力还是失败,则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佳。(3)自我知觉,即

27、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自认为有能力者,易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将失败归因为老师的不公、偏见。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28、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9 【正确答案】 学习的动机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家们很关注的一个领域,不同心理学派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各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对目前的教学实践有重要启示的有如下这些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 SR 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实际情况中,学校里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前者是由教师施于学生身上的;后者是学

29、生的自我强化,如从学习结果中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2)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提出的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因此,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需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最后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如家境贫寒,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

30、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3)自由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自由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区分标准就在于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4)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在学习动机方面,成

31、就动机对人的影响最大,个人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量的失败,反而会强化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愿望;而如果太容易成功,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动机。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失败的担心大于获得成就的动机,那么,他就有可能因失败而灰心,因成功而得到鼓励。这种学生在选择任务时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因为前者容易成功,而后者即使失败了也可以有借口挽回面子。高成就动机者,内在动机强,即使失败也能坚持,且把原因归为自己努力不够。避免失败的学生相反,不够自信,如果成功他们认为是运气,如果失败

32、,他们认为自己能力不足。(5)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韦纳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观点,并把对成就行为的原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据此,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因素。其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

33、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6)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不仅受到强化、结果期望的影响还受到效能期望

34、的影响,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从以上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了解学生的动机情况和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如下几点建议:(1)培养对学

35、习的兴趣。根据自由学习理论的观点,影响学生动机的最重要因素是兴趣,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2)设置榜样和具体目标。根据强化理论的观点,应当给学生一些内部或外部的强化,这种强化不一定是奖励但必须是学生的某种需要,如确定的目标或取得与榜样相当的成绩。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即向该榜样学习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是轻而易举、起不到榜样的作用。(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对于学生本身

36、不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可以应用动机的迁移,把对其他事物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根据归因理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不会对学生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反,失败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对学生的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会产生失落感。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帮助措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

37、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教学生学会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0 【正确答案】 科温顿立足于学生的自尊,从实际的角度来解释学生的动机问题,提出了自我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天生就有维护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时,他就需要各种措施来维护,保持自我的价值感和能力感。学习同样有这种需要。自我价值理论依托于成就动机理论,同时也做了多方面的扩展。(1)对成就动机、成功的不同界定。该理论认为人类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价值是与其成就相等同的,在学校中,学生的价值通常来源于

38、他们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成功就是保持积极的、有能力的自我形象,尤其是在遭遇竞争失败时。(2)对动机类型的分类及其原因分析。自我价值理论将动机划分为四种类型,相应地,也将学生划分为四种类型。高趋低避型。这类学生拥有无穷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水平。他们通过不断刻苦,努力发展自我,通常表现得自信机智。这种类型的学生被称为“乐观主义者”。低趋高避型。对这类学生来说,逃避失败要比对成功的期望更加重要。他们并不一定存在学习问题,只是对课程的兴趣不高,此类型的学生被称为“逃避失败者” 。高趋高避型。这种学生同时感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他们对某一项任务既追求又排斥的矛盾情

39、绪,兼具了前两种类型学生的特点,被称为“过度努力者” 。低趋低避型。他们没有对成功自豪的期望,也没有对羞耻感的恐惧,这种类型的学生被称为“ 失败接受者 ”。(3)自我价值论的基本观点。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为了体现自己能干,喜欢找高难度的挑战。个人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成功如果难以追求,则以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年纪而转移,当年龄渐大后,他们开始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不再偏执于把一切成就归为能力。(4)自我价值论在教育上的意义。自我价值论的意义在于把指导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动机视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自我价值理论对教育

40、过程中的很多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能力。如对学生努力的态度,学习动机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学习任务的选择、目标的选择、对考试的抱怨等都能进行合理的解释。这种理论把人的学习动机视为对成功的追求和个人能力的炫耀,看到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性的价值取向,以及忽视自身努力、轻视教师作用的倾向,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这样,所以该理论普遍性、代表性不强。【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1 【正确答案】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课堂教学始于良好的开端,教师在导入新课以前,重要的是先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常常运用各种方法来进一步唤醒并维持学生的好奇

41、心。(3)运用多种有趣的方式呈现知识。如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幻灯、录像、演示、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补充教学,往往能起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计算机的使用也被证明是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有效方法。(4)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可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学应该将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系统,使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此目标系统中找到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5)设法满足学生的各种缺失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人的认知需要是在各种缺失需要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所处的需要层次,并设法使其缺失需要得以

42、满足,以促进其较高级的求知和理解的认知需要的发展。【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2 【正确答案】 一般所说的知识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总体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1)客观因素。感性材料。知识的理解在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和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学习材料的意义、内容的具体程度等都会影响到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材料表达形式的直观性。如采用实物、模型等一般来说会影响到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新旧知

43、识的联系。理解以旧知识、旧经验为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认识和理解新事物。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变式和比较。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和特点。通过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则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别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异。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就是理解知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它有利于用完整的知识去理解知识。(2)主观因素。学习者的相关经验。一般来说,学习者经验的丰富程度,以及经验与知识的关系会影响到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这是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毫无疑问,

44、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会对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征,如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起固着作用的观念,以及起固着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23 【正确答案】 个体获得知识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从外到内的传送转移过程,也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观念与原有知识之间可以融洽相处时,新观念的进入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知识。有时,

45、新观念与原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这时,新观念的进入会使原有观念发生轻微的调整;有时新观念会与原有观念之间完全对立,这时,学习者需要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使原有观念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知识建构一方面表现为新知识的理解和获得,同时又表现为原有知识的调整改变,同化和顺应作为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综上所述,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者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而是在作为一个思考者建构自

46、己的知识。【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二、名词解释24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5 【正确答案】 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自我提高驱动力是个体因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即把学业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属于一种外部动机。【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6 【正确答案】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47、:(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别人的成败,会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3)言语说服。这种方法效果不持久;(4)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7 【正确答案】 关于知识的定义,存在多种争论。一般而言,知识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从哲学角度看,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从心理学角度看,分为广义与狭义的知识。狭义: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

48、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不包括技能和策略等调控经验。广义: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28 【正确答案】 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学生对新信息的理解即使来源于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也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在新信息和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才能获得新信息的意义。这种通过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并把它纳入原有认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程,叫作知识的同化。【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29 【正确答案】 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质变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观念与原有知识可以融洽相处时,新观念的进入可以丰富和充实原有知识。有时,新观念与原有观念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新观念的进入会使原有的观念发生一定的调整,以顺应新知识的接纳。【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30 【正确答案】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知识模块】 知识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