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84279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6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桑代克联结说(B)格式塔场论(C)勒温 完形说(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2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 )已经获得客体永久性。(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 以下著名的心理学成果,哪一个不是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A)认知地图(B)内化学说(C)最近发展区(D)高级心理机能4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发展的因素?( )(A)成熟(B)练习(C)平衡化(D)同化5 内部组织起来用

2、于调节学习者自己的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属于( )学习。(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6 古时候对“ 戴罪立功” 的犯人一般会 “从轻发落”,这种 “从轻发落”是( )(A)消退(B)惩罚(C)强化(D)分化7 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 )(A)社会建构主义(B)激进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D)社会文化建构主义8 桑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 )才可以获得。(A)尝试一错误(B)经典性条件作用(C)操作性条件作用(D)社会性学习9 以下哪一种取向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和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 )

3、(A)激进建构作用(B)社会建构主义(C)社会文化取向(D)信息加工建构主义10 韦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 是指 ( )(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11 某学生把学习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他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内部动机12 同化和顺应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B)相互独立(C)二者没有区别(D)截然对立13 个体初学英语时,总是将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英语学习产生的作用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逆向迁移14 心智技能培养的最后阶段是( )(A)原型定向

4、(B)原型内化(C)原型反思(D)原型操作15 认知策略中有一种“ 精细加工策略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这一策略 ?( )(A)过度学习(B)首字联词法(C)关键词法(D)视觉想象16 用“1”代表语文,当完成语文推理时,用 G+S1 来表示这个过程的智力使用状况,这是哪一个智力理论的观点?( )(A)群因素论(B)流体、晶体智力理论(C)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D)二因素论17 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A)共产党宣言(B) 四书集注(C) 哈利波特中文译文(D)金刚经原文手抄稿18 1927 年,英国心理学家( )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5、两因素组成。(A)斯皮尔曼(B)桑代克(C)加德纳(D)吉尔福特19 下列哪项不是遵从的特点?( )(A)盲目性(B)被动性(C)目的性(D)情境性二、简答题20 什么是高级心理机能?它是如何产生的?21 简述格式塔学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22 什么是期望一价值论?23 什么是传统智力理论?其一般特征是什么? 试举一两个例子。三、名词解释24 先行组织者25 迁移26 操作技能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6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6、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7、】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只能说金刚经是创造性作品,照着原文抄一般的版本不算创造,只是一种复制。【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高级心理机能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在自己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说明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维果茨基区分了人的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

8、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正是高级心理机能,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并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完形一顿悟说是由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是苛勒在德国对黑猩猩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的。(1)苛勒的实验。在苛勒的实验中,著名的有“叠箱实验”“接竹竿实验”。在接竹竿实验中,苛勒将黑猩猩关在一个笼子里面,笼子里有两根能够接起来的竹竿,在笼子外面放有香蕉。黑猩猩要想得到香蕉,就必须把这两根竹竿接起来。黑猩猩被关在笼子里面之后,

9、它先用手去够香蕉,然后用一根竹竿够香蕉,经过这样的尝试之后,黑猩猩不能得到香蕉,这时黑猩猩就会停下来,看看外面的香蕉(目标物),把两根竹竿在手里摆弄,偶然地使两根竹竿接了起来,它很快地用接起来的竹竿去得到食物。黑猩猩很高兴自己的“ 发明” ,不断重复着这一获得香蕉的方式。(2)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该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

10、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顿悟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觉的重新组织过程,从模糊的、无组织状态到有意义、有结构、有组织的状态,这就是知觉的重组,也是顿悟产生的基础。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德文“gestalt” 的音译为格式塔,这个单词在德文中具有“ 形”“ 式”“完整” 等意思,一般把它翻译为“ 完形” 。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在关于学习的看法上,强调学习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认为人心对环境提供着一种组织或完形作用,而这种完形和组织作用就是学习。当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有机体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形 ”就出现了“缺口”“缺陷” ,就会有一种渡过这种缺口、弥补缺陷从而完结图形的趋向,即组织

11、或构造新的完形,这种活动就是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动物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种缺口、缺陷也会不断出现,动物就会不断地发生组织再组织、构造再构造的活动,即不断地进行学习。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先驱的格式塔心理学是在批判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看到了这些学派的还原主义、机械主义的不足,从而把研究的对象确定为知觉、思维等心理现象,主张研究意识,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的来源。格式塔学派关于学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桑代克和

12、行为主义的观点提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他们简单化、机械化的错误,并选用灵长类动物作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这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但他们企图用顿悟说完全解说人类的学习,也是不妥当的。同样,他们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过分夸大顿悟学习的作用与意义,也不符合学习的实际。【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注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强调采用系统的、客观的、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麦克利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1)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2)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

13、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3)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把麦克利兰的这种理论运用在学习动机方面,也称成就动机论,他认为在学习动机上成就动机对人的影响最大,个人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量的失败,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愿望;而另一方面,如果太容易成功,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动机。这种人属于高成就动机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失败的担心大于获得成就的动机,那么,他就有可能因失败而灰心,因成功而得到鼓励。这种学生在选择任务时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

14、难的任务,因为前者容易成功,而后者即使失败了也可以有借口挽回面子。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量关系密切。高成就动机者,内在动机强,即使失败也能坚持,且把原因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这种动机理论把人的情感和认识统一起来,可以说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传统智力理论,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认为智力由因素构成,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探索这些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德三维结构的多因素理论、卡特尔的三层智力理论等,都从属于这一理论阵营。这些智力理论,虽然在构成智力的因素数目以及层次上存在分歧,但都

15、有一个特征,即承认存在着一个一般的智力。以下举“ 单因素论” 和 “二因素论”两个理论为代表:(1)单因素论。主张智力单因素论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上有高低,但智力只是一种总的能力。例如,高尔顿、比奈、推孟等人都主张智力是单因素的,他们编制的量表只提供单一分数(智商),只测一种智力。(2)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又称 G 因素,是在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另一是特殊因素,又称 S 因素,是在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中所必备的因素。二者相互联系,完成任何作业都需要G 因素和 S 因素的结合。例如,完成一个算术推理测验需要 G+

16、S1,完成一个语言推理测验需要 G+S2;完成第三种测验则需要 G+S3。由于每种作业都包含各不相同的 S 因素,而 G 因素则始终不变,因此 G 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基础和关键,各种智力测验就是通过广泛取样而求出 G 因素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名词解释24 【正确答案】 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 的教学策略,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组织者” 不仅可以是

17、先行的,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先行组织者主要包括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种。前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后者是比较新材料和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目的在于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操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即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它主要具有三个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