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 )主张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经验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2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 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 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该以( )为中心。(A)经验(B)活动(C)儿童(D)社会4 我国新课改中提出的三级管理体制即将课程管理权
2、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 ) 。(A)社区(B)学校(C)年级(D)教学班5 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属于课程总体规划的是( )。(A)教学大纲(B)教学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能力(B)知识(C)间接经验(D)直接经验7 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等要素组成的教育教学环境称为( )。(A)综合课(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8 “经验课程 ”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B)赞科夫(C)杜威(D)夸美纽斯9 范例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赞科
3、夫(C)杜威(D)布鲁纳10 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从( )角度来说的。(A)课程的组织中心(B)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C)课程管理制度(D)课程的存在形式11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2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13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
4、,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4 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活动化和选择性。15 课程计划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16 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17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三、简答题18 简述课程目标的定义、确立的依据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19 简述课程和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不同含义。20 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什么?21 简述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2
5、2 简述课程的类型。23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24 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5 简评泰勒原理。26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课程论?27 简述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28 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29 简述课程评价的含义、功能及类型。30 简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31 简述课程的定义及内涵。32 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33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必答题34 试分析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6、课程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课程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课程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课程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课程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课程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课程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4 【正确答案】 错误。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知识模块】 课程15
7、【正确答案】 正确。课程计划是一个国家课程的总体规划,因而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基本统一要求。【知识模块】 课程16 【正确答案】 错误。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对象是很多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其评价的对象之一。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也是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有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对象进行评价。【知识模块】 课程17 【正确答案】 错误。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我国原来的教学大纲存在许多弊端,在这次课改中,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因此,我们不
8、能简单地说,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两者有所不同。【知识模块】 课程三、简答题18 【正确答案】 (1)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规定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德智体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是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隹则。(2)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既。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学科的逻辑、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3)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是培
9、养目标大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大于培养目标。【知识模块】 课程19 【正确答案】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学科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但有时也和狭义的课程混用。教材则为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等皆为学科。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则为教材。而广义的课程则包括以上所有的内容。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它是教学论中的一个专门术语,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工作计划,而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
10、,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而教材不仅包括摆在课桌上的课本,而且还应包括视听教材。【知识模块】 课程20 【正确答案】 当代国外课程改革总的趋势是课程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
11、构化。(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4)重视个别差异。【知识模块】 课程21 【正确答案】 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1)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2)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3)适合教学的认识规律。(4)要有统一性、相对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灵活性。【知识模块】 课程22 【正确答案】 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的差异,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范围的不同,分为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根据影响学生意识的程度,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根据课程可选择性的大小,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根据课程管理权限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样本课程。【知识模块】 课
12、程23 【正确答案】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精华;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等个体经验;(2)从类推方式上讲,学科课程注重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统性;(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文化(间接经验);活动课程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而获取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习结果;活动课程重视形成性评价,侧重考查学习过程。【知识模块】 课程24 【正确答案】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1)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
13、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 的学校发展需求。(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此外,校本课程开发,也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趋势。教育民主化既要求教育管理部门适当地简政放权,也要求教育单位或学校真正将教师、学生作为“主人” ,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办得更有特色、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同时,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
14、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体系对此做出的相应调整与重构的结果,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1)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性探索。(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性探索。【知识模块】 课程25 【正确答案】 泰勒是美国乃至世界教育领域里最杰出的研究学者之一,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在对“八年研究” 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研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即泰勒原理(目标模式)。泰勒原理是由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组成的: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评价活动的原理” 。1949 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这本书中,他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
15、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即提示了课程编制的 4 个阶段: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这是对现代课程领域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架构。因此,泰勒被称为“课程编制模式的行为目标之父” ,也被称为 “教育评价之父”。评价程序共分四个步骤:确立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情趣、设计评价手段和利用评价结果。“泰勒原理 ”作为一种目标模式,是一种有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它能够充分集中资源保证一个目标的实现,只要适当地选择好各种目标以及处理好多个目标的关系,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的成功。它提出并
16、发展了一种至今为止最具有权威性的系统性的课程设计理论,为课程设计方法论的探究奠定了基础。这一模式成了近几十年来学校实践中课程发展和评价的主导模式,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把评价引人课程编制也是勒的一个重要贡献。但是,让教师、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只是围绕预定的行为为 目标进行和开展,也限制了师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性活动。【知识模块】 课程26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论。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以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为依据,以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德、智、体、美、劳五育为基本内容的新课程论。它主张教学内容要按照学科自身的体系分科设课,既要遵循
17、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又要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发展水平,既能促成他们知识技能的增长、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又能促进他们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模块】 课程27 【正确答案】 (1)政治因素政治是课程变革的决定因素。因为政治制度决定社会体制和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的变革必然要引起课程和教育的变革。政治因素较之科技、文化变革更直接: 制约着课程改革目标;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内容选择; 制约着课程改革的编制过程。(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的状况对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因素必然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 经济的地区性差异制约着课
18、程变革;市场经济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体现在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等方面。(3)文化因素人是文化的产物。教育是一种文化,课程也是一种文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性质特点、发展程度、价值取向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文化模式要求课程依据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 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学校课程要体现文化间差异,将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4)科技革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科技的进步与革新对学校课程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5)学生发展课程的任
19、务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必须兼顾学生的身心特征、发展和学习需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制约着课程变革; 学生需要与课程变革; 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去选择教学内容。【知识模块】 课程28 【正确答案】 (1)课程方案的特征。(2) 教师的特征。(3)学校的特征。(4) 校外环境的特征。【知识模块】 课程29 【正确答案】 (1)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在课程变革与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课程评价可以促进课程计划的设计与完
20、善,发现计划的问题与不足;其次它可以帮助和支持课程决策,引导课程管理者做出恰当的选择;再次它可以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促进课程实施过程的规范与有序。总之,恰当地组织实程评价是课程变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可以推动社会教育目的达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课程评价的功能导向规范功能。它可以引导课程变革参与者按照课程评价的指标和要求来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避免变革偏离预定的方向。诊断鉴定功能。课程评价是检查课程实施过程与教学工作状况的重要手段。激励改进功能。课程评价可以发现课程本身的优点和不足,总结成绩与经验教训,从而强化和激发课程变革活动参与者的改革精神和参与积极性,及时改进课程的不足,促进课程变
21、革的顺利进行。(3)课程评价的类型按照课程评价的不同目的可分为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和工作性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 不同可以划分为自评价与他评价。按照评价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知识模块】 课程30 【正确答案】 在教育界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教学包括课程,有人认为课程包括教学。这两科观点是在对课程和教学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关于课程概念的不同认识就会导致二者关系认识上的不同。前一认识认为,课程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载体,这里的课程认为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而后一观点把课程理解为一切对学生有影响的活
22、动,在此情况下,教学就作为课程的一个实现途径而存在。课程和教学与其说是两件事,不如说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从来也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有了课程就有了教学,同样也可以说,没有教学就没有课程。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实现的,教学总是以特定的课程为基础进行的。课程是指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课程和教学互相依存,离开了教的内容,怎么教就无从发生;离开了教的形式,教什么就完全落空。同时,教什么一定会影响到怎么教,怎么教也必然制约着教什么。【知识模块】 课程31 【正确答案】 对课程的界定有以下几种:(1)课程即教学科目。这是斯宾塞主张的观点。缺点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远超出正式列入课程的学科范
23、围,这种课程定义忽视学生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等。杜威主张课程即学习经验,认为唯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意识到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作了什么。缺点在于在实践中很难实行,而且太宽泛。鲍尔斯和金蒂斯主张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认为任何社会中的课程,都是该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职责就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与价值。课程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中选择出来的材料。缺点是此主张是幼稚的。(2)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弗雷尔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但这种主张过于天真。(3)课程是一个发畏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
24、、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知识模块】 课程32 【正确答案】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认为学习活动可分为认知、情感阳技能活动三类。其中认知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1)识记:是指记忆所学教材,又可分为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和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2)理解:是指对学习内容最低层次的理解,又可分为转化、解释和推断。(3)运用:就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4)分析:是把所学的内容分解成若
25、干组成部分,并明确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方式。又细分为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5)综合:要求学生将若干分散的知识相结合而形成一个整体。又细分为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程序,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6)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有关的学习内容或方法做出价值判断。又可细分为依据内在证据来判断、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总之,布鲁姆要求把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反馈教学,及时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每一项学习任务。【知识模块】 课程33 【正确答案】 (1)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2)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
26、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知识模块】 课程必答题34 【正确答案】 (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国际背景:(1)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然,信息化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理念,全球化则为终身教育提出了学习的主题。因此能否构成终身学习的体系及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识。(2)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
27、。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借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国内背景:(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在各国加紧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国际背景,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可以说我国课程改革除了继承我们的课程传统外,也吸收借鉴了国外有益的经验。(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3)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基础教育课程
28、经历 7 次改革,每一次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这成绩的取得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2001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
29、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30、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立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
31、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将涉及课程改革总体规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材的编写与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政策等各个方面,具体为:(1)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是总体规划,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涉及课程计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指导纲要的制定有锁于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研究工作。(2)制订基础教育
32、谍程计划。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包括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计划。(3)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理解力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要有助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遵循教育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4)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应构建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多样化、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的新型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更新的评价体系。(5)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系的研究。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发展的适应性,我国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33、。(6)课程资源 (含教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加强对这些课程资源的管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先立后破” 、“先实验后推广”、“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相结合 ”的原则。(8)调整现行中小学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组织力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 1999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调整现行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充分准备。(9)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为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课程基础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基础,保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不断地改革与完善。【知识模块】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