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4295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3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为了检讨教育研究活动本身的目的、性质、价值、知识结构等而形成的教育学观,称为( )(A)元教育学(B)教育学史(C)教育逻辑学(D)教育未来学2 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3 杜威认为文化过于庞杂,不能全盘吸收,必须通过教育进行简化,吸取其最基本的内容。这体现的是( )(A)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B)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C)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D)教育的文化选择功

2、能4 人的发展的现实根基与资源是( )(A)环境(B)遗传素质(C)个体的主观能动性(D)教育5 历史上出现的“ 培养绅士 ”、“为现世完美的生活作准备”等教育目的都是外在目的,这种外在目的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使教育成为了这种外在目的的附属物。这是( )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6 确定了“两基 ”、“两全”和“两重” 为教育发展总目标的是( )(A)1951 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B)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9 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7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

3、为了克服课程类型过分单一、科目设置比重失衡的弊端,要注意实现的是(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B)课程结构的均衡性(C)课程结构的选择性(D)课程结构的立体性8 在课程评价模式中,认为教育活动中所需的评价应该是广义的,应有助于方案的改进,不限于确定目标是否达成,评价的最大目的在于为学校行政人员、校方领导以及学校的教师们提供信息,以便在必要时对方案加以修订的是( )(A)目标游离评价模式(B)差距模式(C) CSE 评价模式(D)CIPP 评价模式9 学记中的“ 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指的是现在教学中的( )(A)系统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0 在分组教学制中,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组教学的是( )(A)能力分组(B)内部分组(C)作业分组(D)外部分组11 自我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内在动力是( )(A)自我调控能力(B)自我评价能力(C)自我期望能力(D)自我认识能力12 设计了“两难故事法 ”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的是( )(A)科尔伯格(B)皮业杰(C)哈明(D)奥苏伯尔13 教师与学生的几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B)心理关系(C)社会关系(D)教育关系14 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是( )(A)设立国学和乡学(B)官师合一(C) “六

5、艺” 教育(D)小学和大学的开设15 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是( )(A)仁(B)礼(C)兼爱(D)忠16 察举制的正式确立在( )(A)西周(B)汉朝(C)魏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17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是( )(A)太学(B)国子监(C)国子寺(D)西门学18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提出这种“随人分限所及 ”教育原则的是( )(A)王守仁(B)朱熹(C)王充(D)韩愈19 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明确提出“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的是( )(A)颜(B)黄宗羲(

6、C)王夫之(D)魏源20 近代由“庚子赔款 ”设立的学校是( )(A)清华学堂(B)学海堂(C)京师大学堂(D)万木草堂21 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蔡元培22 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的教学方法是( )(A)导师制(B)五段教学法(C)设计教学法(D)导生制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行知的教育实践的是( )(A)成立了“ 中华职业教育社”(B)创办了“山海工学团”(C)创立了“小先生制”(D)筹建了“ 晓庄学校”24 古希腊的课程中由“ 智者 ”倡导的是( )(A)“六艺”(B) “七艺”(C) “四艺”(

7、D)“三艺”25 绅士教育的倡导者是( )(A)洛克(B)卢梭(C)培根(D)斯宾塞26 推动了美国的公立学校运动,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的是( )(A)杜威(B)蒙台梭利(C)贺拉斯曼(D)弗兰克林27 18 世纪后期,德国在夸美纽斯和法同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是( )(A)泛爱学校(B)实科中学(C)骑士学校(D)城市学校28 有关夸美纽斯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一些主张,已经形成了一个教学原则体系,是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B)提出了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认为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系统的,教学的进行应该循序渐进,

8、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问上取得进步,能力得到发展(C)在教育史上首次对直观教学进行了理论论证,反对单纯的书本教学,强调学习应当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将文字的学习放在第二位(D)认为衡量教学是否彻底的标准是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9 下列选项中,可以代表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育改革重点的是( )(A)民主教育和生计教育(B)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C)生计教育和师范教育(D)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30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建设使之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B)赫尔巴特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C)赫尔巴特

9、确定教育过程的顺序是管理、道德教育和教学(D)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激发学生企图扩充知识的兴趣31 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是( )的颁布(A)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B) 教育敕语和中学校令(C) 学制令和教育基本法(D)中学校令和学制令32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B) “从做中学” 是杜威的教学理论及其基本原则(C) “从做中学” 是杜威教育理论乃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D)杜威认为课程中占中心位置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33 苏霍姆林

10、斯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把青少年培养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是( )(A)劳动教育(B)美育(C)形成科学的世界观(D)高尚的道德34 “自主对羞怯 ”这个发展任务属于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 )(A)6 岁12 岁(B) 3 岁6 岁(C) 18 个月3 岁(D)12 岁18 岁35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当小明看到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同学经过努力但考试仍然失败了,小明的自我效能感一定会增强(B)小芳一直不认真听课,她只有不仅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C)老师交给

11、小华一件需要单独完成的非常艰难的任务,尽管小华努力了,但仍然失败了,这个失败一定会让小华降低自我效能感(D)学生对于考试失败的归因方式,不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评价36 小李放学之后认真地预习明天数学老师要讲的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认真分析和思考这些公式的推理过程,小李对这些函数公式的理解属于( )(A)陈述性知识的理解(B)程序性知识的理解(C)策略性知识的理解(D)图形知识的理解37 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元认知策略(D)认知策略38 创造性思维通常更多地或首先表现在( )(A)发散性(B)再造性(C)聚合性(D)统合性39

12、旨在揭示研究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理论的教育研究是( )(A)教育事实研究(B)教育价值研究(C)应用研究(D)基础研究40 17 世纪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进入了( )(A)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B)形成独立学科时期(C)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D)直觉观察时期41 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的确认文献真实性的方法是( )(A)外审法(B)逆查法(C)内审法(D)引文查找法42 在做问卷调查时,问卷的回收率达到( )时,其结果才可以作为研究结果的依据。(A)30% 左右(B) 60%65%以上(C) 70%75%以上(D)50% 以上4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 )(A)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一定也是高效度的测量(B)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C)追求测量的信度不会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D)缺乏信度的测量不一定是无效度的测量44 下列关于样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本要有代表性,这样一来,由样本特征推断的总体特征才有一般性,对总体的研究成果才有推广价值(B)样本越大越好,这样可以减少抽样误差,取得比较精确的数据(C)在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而且所抽取的样本较小的时候,经常采用的取样形式是系统随机抽样(D)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要使抽取的样本能客观反应总体的结构特征,可以采用系统随机抽样45 标准化水平高,便于统计、分析和比较

14、的访谈是( )(A)集体访谈(B)纵向型访谈(C)非结构性访谈(D)结构性访谈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47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48 研究假设就是对研究结果的推测和假定。三、简答题49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50 简述 1922 年“ 新学制”的特点。51 简述存在主义教育观。5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53 影响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必答题54 试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55 结合以下资料,试述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

15、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俗谚日: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

16、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出自颜氏家训选答题56 在棒子系列试验中,笼外放有食物,食物与笼子之间放有木棒。对于简单的棒子问题,黑猩猩只要使用一根木棒便可获得食物,复杂的棒子问题则需要黑猩猩将两根木棒接在一起(一根木棒可以插入另一根木棒),方能获取食物。在复杂的棒子问题情境中,最初只见黑猩猩一会儿用小竹竿、一会儿用大竹竿来回试着拨香蕉,但怎么也拨不动。不得已,它只得把两根竹竿拉在手里飞舞着,突然之间,它无意地把小竹竿的末端插入了大竹竿,使两根竹竿连成了一根长竹竿,并马上用它拨到了香蕉。黑猩猩为自己的这一“发明创造” 而高兴,并不断地

17、重复这一接棒拨香蕉的动作。在第二天重复这一实验时,实验者发现黑猩猩很快就能把两根竹竿连起来取得香蕉,而没有漫无目的地尝试。分析上述实验所反映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并论述之。以“关于中学生手机消费的洲查问卷” 为题目,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具体要求:(1)问卷至少有 6 个题目;(2) 至少包含三种问题的形式。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3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当代的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教育学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活动,不同于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它是对教育研究的研究,也就

18、是对教育的元研究,其目的不是要形成教育理论,而是要检讨教育研究活动本身的目的、性质、价值、知识结构等,由此而形成教育学观。B 选项,教育学史是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教育科学分类之一。C 选项,教育逻辑学是分析教育中的形而上学问题而形成的教育科学分类之一。D 选项,教育未来学是运用方法直接分析教育活动的教育科学分类之一。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起源主要观点中的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教育史专家孟禄,他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地模仿。A 选项,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 能,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

19、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C 选项,劳动起源说,也称为社会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前苏联教育史专家麦丁斯基,他认为劳动是教育产生的最初的本源。D 选项,神话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和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

20、文化。题干中杜威认为文化过于庞杂,不能全盘吸收,必须通过教育进行简化,这个简化的过程就是对文化进行选择的过程,经过选择、简化之后,再吸取内容。故答案选 D。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根基和资源。个体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主要理论中的外在目的论。杜威把教育目的分为两类:一是内在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或者教育活动本身的具体的目的;二是外在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外的

21、目的或者外界强加给教育活动的一般的、终极的目的。他反对的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一般的目的”、“终极的目的”,赞成“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具体的目的”。根据杜威的观点,凡是教育过程本身之外的目的都是外在的目的。历史上出现的“培养绅士”、“为现世完美的生活作准备”等教育目的都是外在目的。这种外在目的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而是使教育成为这种外在目的的附属物。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93 年 2 月 13 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1)确定了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

22、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两基”、“两全”、“两重”。(2)调整教育结构。(3)改革办学体制。(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5)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结构。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针对课程结构存在着课程类型过分单一、科目设置比重失衡的弊端,针对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导地位,经验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程缺失;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完全没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空间的弊端。课程结构的调整要实现课程类型的多

23、样化、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课程结构“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弊端,从加强学科综合、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努力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课程结构过分追求统一性、缺少弹性和灵活性的弊端,为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满足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特定需要而提出的,一方面课程结构要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课程以供选择,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地方和学校提供空间以开发自身的课程,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课程评价模式中的 CIPP 模式。CIPP 评价模式是由美

24、国的斯塔弗尔比姆及其同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确立起来的。斯塔弗尔比姆认为,教育活动中所需的评价应是广义的,不限于确定目标是否达成。评价应该有助于方案的管理与改进。评价的最大目的在于为学校行政人员、校方领导以及学校的教师们提供信息,以便在必要时对方案加以修正。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或内容: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也叫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

25、坏乱而不修”指的是现在教学中的系统性原则。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分组教学制。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制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出现在欧美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部分学校也采用过分组教学。起初,包括能力分组、作业分组两种类型。能力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分组教学,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各不相同;作业分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分组教学,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各不相同。目前,一般有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分组教学;外部分组是打破传统的年龄

26、编组,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分组教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期望能力是自我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内在动力。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自我调控能力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觉调节控制自己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它是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机制。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 1惩罚与服从,阶段 2个人

27、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习俗道德水平(阶段 3人际协调,也称“好孩子”,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 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 6普遍性伦理原则)。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类型。师生关系的类型有三种:(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师生的社会关系是规范性的,是人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映。(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

28、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的关系。(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综上所述,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其中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社会关系是一种背景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身份和角色在教育教学中的直接反映,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的特点,常以比较强硬的方式投射到师生之间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之中。心理关系是教育关系的基础和深化,常以内隐方式、感性方式反映社会关系并直接影响教育关系,与前

29、两种关系相比,它具有情景性、弥散性等特点。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的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总称为“六艺”教育,这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礼”和“仁”。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孔子认为不认真学“礼”,是没有办法立足于社会的,而“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选项 C“兼爱”是墨家思想中核心的道德要求。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汉朝的文教政策。作为两汉仕进制度的察举

30、制是从汉文帝时期开始的,但当时并未形成制度,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入仕途径,并得以真正确立其在两汉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是在武帝时期。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教育体系。唐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内设祭酒一人,总管教育事业,国子寺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国子寺及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成为独立部门的时代,这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正处在一个

31、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中,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就要按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他把这种量力而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其“公其是非于学校”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他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时期的留学教育。1901 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付各国战争赔款共计白银 4.5 亿两,从 1902 年到 1940 年分 3

32、9 年还清,本息总计达 9 亿多两,因事出中国庚子年,史称“庚子赔款”。为了更好地实现美国在华利益,美国试图以“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1908 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 1909 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款发展留美教育。美国的这一举动后来被部分相关国家仿效,这就是所谓的“庚款兴学”或称“退款兴学”。游美学务处在直接选派留美生的同时,又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清华学堂学生经过 8 年的高强度学习,到美国后一般可进入大学三年级学习,大部分人都能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回国。清华学堂对提高

33、中国留美学生的层次和系统引入西学起到了重要作用。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严复的教育思想。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并从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优胜劣汰的国际竞争形势对这一教育目标模式进行了论证。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设计教学法是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以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为出发点创立的。1919 年秋正式在南京高师附小试行。1921 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了推行小学校设计教学方案,提议此法为“教学良法”,号召全国各地小学推行设计教学法。于是其试验从南京、江苏

34、、上海迅速扩展到全国,到 1922-1923 年形成高潮。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教育实践。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 年开始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希腊古典时期的教育。“智者”倡导了“三艺”,具体为文法、修辞学、哲学这三门学科。柏拉图提出了“四艺”,具体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四门学科。在此之后“三艺”和“四艺”常被合称为“七

35、艺”。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著了教育漫话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美国近代教育制度中的公立学校运动。19 世纪以前的美国学校都是私立或教会办的。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大量外来移民的增加,19 世纪 30 年代,美国掀起了一次普及公立学校的运动,这也是一次重要的义务教育运动,贺拉斯曼是重要的推动者。公立学校运动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有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最初发生在初等教育领域,其主要

36、特点:一是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二是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强迫入学的年龄与入学时间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行逐步延长;三是采用免费教育的手段促进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展。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公立学校主要在中学,公立中学实行免费原则,为更多地人提供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 1718 世纪的德国教育。18 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组斯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提出了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广

37、泛。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夸美组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有五点,一是直观性原则,二是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三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四是巩固性原则,五是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单纯的书本教学,强调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用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应当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而将文字的学习放在第二位,是教育史上首次对直观教学进行了理论论证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要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系统的,教学的进行应该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问上取得进步,能力上得到发展。他认为教学应该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同时以巩固地掌握知识,并达到随时可以应用的程度,来作为衡量教学是否彻

38、底的标准。以上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一些主张,是紧密相连、互相渗透的,就其内容的广泛性、实用性及深刻程度来看,已经形成为一个教学原则的体系,是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它的提出是夸美纽斯的重大历史功绩。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教育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中小学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缺乏基础训练等,针对这些问题,70 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了两个概念: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 1971 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社会的教育。“返回基础”是 1

39、976 年开始的,在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倡导和推动下进行,是 70 年代后期美国教育改革的主流。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建设使之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他系统地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他的关于“统觉”的概念是,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唤起意识阈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的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

40、观念已经在意识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赫尔巴特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前者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后者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赫尔巴特确定教育过程的顺序是:管理教学道德教育,并提出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善行,培养有道德的人、3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战后日本采取了经济兴邦的战略,1947 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个教育法案,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教育指明了方向,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即实行中央

41、集权式的大学区制。中学校令在 1886 年颁布,为中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范。1890 年颁布教育敕语,表明日本的教育开始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的民族意识培养结合起来,以适应日本社会各方面急速发展的需要,日本教育的发展转向强调民族主义和加强国家对各类教育的控制。3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可以用他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出于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方面的本质作用,杜成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杜威提

42、出“从做中学”,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心原则,换而言之,“从做中学”是杜威的教学理论及其基本原则,杜威强调教材的源泉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提出在课程中占中心位置的应该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在教学方法方面,最根本的要求是在活动中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论述最集中最深刻的观点,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

43、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道德教育应在教育任务中占有统帅全局的地位。他把智育视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认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智育的核心。要使青少年得到和谐发展,具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有美的教育。劳动教育是贯穿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活动与理论体系的根本任务与原则要求,也是完成他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目的的一个主要支点。3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44、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埃里克森认为各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分别为:出生18 个月(信任对怀疑)、18 个月3 岁( 自主对羞怯)、36 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6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1218 岁( 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成年初期(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 、老年期(完善感对绝望感) 。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动机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

45、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行为的先行因素就是期待,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待外,还有一种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

46、说服;(4)情绪的唤起。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如果任务艰难,或者个人没有付出多少努力,或者没有什么外力援助,这时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但这时的失败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看到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人们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3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知识的理解的类型。知识的理解按知识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1)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包括对言语、符号的理解;对概念的理解;对科学原理(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的理解。(2)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

47、行的操作活动的理解。(3)策略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认知策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4)图形知识的理解:主要指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3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主要指学习过程中的监控策略,包括计划策略和监视策略两种。选项 A,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旨在通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

48、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选项 B,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选项 D 认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和再造性思维相对的思维。创造性思维通常更多地或首先表现在发散性上。3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其任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事实研究和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

49、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研究,主要揭示“是什么”的问题。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增进人类知识;应用研究旨在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途径。4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科学化的进程。从教育的整个历史发展来看,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线索是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从经验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与实验研究,再到现代系统科学方法研究的发展过程。具体为:(1)直观观察时期(古希腊16 世纪);(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 世纪19 世纪末 20世纪初);(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 世纪初20 世纪 50 年代);(4) 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4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确认文献的真实性主要运用两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KS M ISO 9030-2008 Crude petroleum-Determin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Centrifuge method《原油 水分和沉淀物测定 离心法》.pdf KS M ISO 9030-2008 Crude petroleum-Determin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Centrifuge method《原油 水分和沉淀物测定 离心法》.pdf
  • KS M ISO 9054-2010 Cellular plastics rigid-Test methods for self-skinned high-density materials《硬质泡沫塑料 自结皮高密度材料的试验方法》.pdf KS M ISO 9054-2010 Cellular plastics rigid-Test methods for self-skinned high-density materials《硬质泡沫塑料 自结皮高密度材料的试验方法》.pdf
  • KS M ISO 91-1-2008 Petroleum measurement tables-Part 1 Tables based on a reference temperature of 15℃ and 60℉《石油测量数值表 第1部分 根据参比温度15℃和60F编制的表》.pdf KS M ISO 91-1-2008 Petroleum measurement tables-Part 1 Tables based on a reference temperature of 15℃ and 60℉《石油测量数值表 第1部分 根据参比温度15℃和60F编制的表》.pdf
  • KS M ISO 91-2-2008 Petroleum meaurement tables-Part 2 Tables based on a reference temperature of 20℃《石油测量数值表 第2部分 根据参比温度20℃编制的表》.pdf KS M ISO 91-2-2008 Petroleum meaurement tables-Part 2 Tables based on a reference temperature of 20℃《石油测量数值表 第2部分 根据参比温度20℃编制的表》.pdf
  • KS M ISO 9112-2012 Truck and bus tyres-Method of measuring tyre rolling and bus tyres-Method of measuring tyre rolling《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 轮胎滚动周长的测量方法 承载新轮胎》.pdf KS M ISO 9112-2012 Truck and bus tyres-Method of measuring tyre rolling and bus tyres-Method of measuring tyre rolling《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 轮胎滚动周长的测量方法 承载新轮胎》.pdf
  • KS M ISO 9117-2-2012 Paints and varnishes-Drying tests-Part 2:Pressure test for stackability《涂料和清漆 干燥试验 第2部分 耐码垛性试验》.pdf KS M ISO 9117-2-2012 Paints and varnishes-Drying tests-Part 2:Pressure test for stackability《涂料和清漆 干燥试验 第2部分 耐码垛性试验》.pdf
  • KS M ISO 9117-3-2012 Paints and varnishes-Drying tests-Part 3:Surface-drying test using ballotini《涂料和清漆 干燥试验 第3部分 利用小玻璃球的表面干燥试验》.pdf KS M ISO 9117-3-2012 Paints and varnishes-Drying tests-Part 3:Surface-drying test using ballotini《涂料和清漆 干燥试验 第3部分 利用小玻璃球的表面干燥试验》.pdf
  • KS M ISO 9142-2012 Adhesives-Guide to the selection of standard laboratory ageing conditions for testing bonded joints《粘合剂 胶粘连接试验用标准实验室老化条件的选择导则》.pdf KS M ISO 9142-2012 Adhesives-Guide to the selection of standard laboratory ageing conditions for testing bonded joints《粘合剂 胶粘连接试验用标准实验室老化条件的选择导则》.pdf
  • KS M ISO 9197-2009 Paper board and pulps-Determination of water-soluble chlorides《纸、纸板和纸浆 溶水氯化物的测定》.pdf KS M ISO 9197-2009 Paper board and pulps-Determination of water-soluble chlorides《纸、纸板和纸浆 溶水氯化物的测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