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4296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3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3 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历史性和阶级性,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4 教育的终身化理念是在教育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出现的?(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5 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或地

2、区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取决于( )(A)决策者的意志(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教育发展规模(D)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6 关于教育的文化功能,不正确的是( )(A)传递文化(B)选择文化(C)消费文化(D)创造文化7 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着“ 从头部到下肢 ”,“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连续性(D)稳定性8 “白板说”认为,人之初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人涂抹。这一论断体现了人身心发展( )(A)内发论(B)外铄论(C)遗传决定论(D)成熟论9 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A)环境(B)教育(C)文化(D)遗传素质10 “发展个人

3、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A)内在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外在目的论11 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A)国民教育制度(B)义务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成人文化教育机构12 下列哪项不是义务教育的特征?( )(A)自主性(B)强制性(C)公共性(D)基础性13 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罗杰斯(C)奈勒(D)马斯洛14 在人性论上提出“ 性相近,习相远 ”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思15 战国后期出现了一批集

4、中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专著。其中,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论著是 ( )(A)大学(B) 乐记(C) 中庸(D)学记16 在先秦儒家所强调的五种人伦关系中,董仲舒最为重视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夫妇 (B)夫妇、长幼、朋友(C)君臣、父子、朋友(D)君臣、父子、长幼17 唐太宗为统一经学,结束汉以来经说的繁杂现象而采取的措施是( )(A)尊孔崇儒 (B)颁行 五经正义(C)颁行 十三经注疏(D)镌刻石经18 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程式始于( )(A)隋朝(B)唐朝(C)南宋(D)元朝19 书院作为教育组织,萌芽于( )(A)隋(B)唐末(C)五代(D)北宋20 宋代是理学教育思想形

5、成的重要时期。理学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周敦颐(B)张载(C)程颢(D)朱熹21 进行分斋教学,主张以兵、农、钱、谷、水、火、工、虞为教育内容的启蒙思想家是( )(A)颜元(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22 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 )(A)1842 年 (B) 1862 年 (C) 1866 年(D)1870 年23 维新教育思想家中,有的立足于中国救亡的社会需要,以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进化论为理论依据,系统地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真国民” 的教育目标。这位教育家是( )(A)康有为(B)严复(C)谭嗣同(D)梁启超24 近代最早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是( )(A)南洋公

6、学 (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南通师范学堂25 抗日战争时期,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的三所学校是 ( )(A)国立北京人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B)国立北京人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C)国立北京人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D)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浙汀火学、国立中央大学26 在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思想中,“做”是指( )(A)教(B)学 (C)教学(D)生活27 公元前 8 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 )(A)古儒学校(B)宫延学校(C)文士学校(D)职官学校28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的思维发展处于

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9 斯皮尔曼认为对智力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一般因素(B)特殊因素(C)语言因素(D)逻辑数理因素30 加涅认为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力技能(D)运动技能31 当教师看到学生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学生,学生虽有改进,但过了一段时间又犯有同样的错误,斯金纳认为这是因为( )(A)惩罚时机不对(B)施加厌恶刺激不当(C)惩罚没有效果(D)惩罚只能抑制行为32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 )(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33 强调学习过程中

8、人格、态度、价值观都应得以改变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34 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试图探讨“有的学生为什么采用自我妨碍学习策略” 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同标定向理论 (B)自我价值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归因理沦35 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论是( )(A)经验概括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移说(D)结构匹配说36 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是( )(A)服从(B)去个性化(C)认同(D)从众37 被研究者的身份应该受到保护,研究者所收录的信息不可以给被研究

9、者造成麻烦,这涉及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伦理原则(C)创新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8 下面不是抽样的主要方法的是( )(A)简单随机取样 (B)多阶段抽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39 不同教育水平的师生课堂交往研究的可能控制变量是( )(A)不同的教育水平(B)学校的地理分布 城市、郊区、乡村(C)师生课堂交往的观察量(D)教学方法40 文献检索中的跟踪法指的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41 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是指( )(A)描述记录法(B)日记描述法(C)轶事记录法(D)取样记录法42 下列不是访谈调查法的优点的是(

10、)(A)访谈调查的范围广(B)访谈调查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C)访谈调查灵活性强(D)访谈调查能够进行深入调查43 在一项有关教学方法的实验中,对于低成就学生而言教学方法的实验处理是有效的,但是对于高成就学生而言,就没那么有效了,这一现象最可能证明了( )(A)测试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B)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D)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44 行动研究者的反思是( )(A)在行动研究项日开始阶段(B)主要是在收集和解释阶段进行(C)是对自己行为的意义、价值和影响进行的思索(D)是和研究参与者的对话45 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 )(A)六个主要

11、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训、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B)六个主要部分: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C)六个主要部分: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D)入个主要部分:标题、摘要、序言、正文、讨论和参考文献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47 “癸卯学制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没有超出传统教育的框架。48 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是线性发展过程。三、简答题49 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50 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51 简述中庸的教育思想。52 简述法国 1919 年阿斯蒂埃法的主要内容与意义。53 简述罗杰

12、斯关于学习与教学的论述。必答题54 结合以往关于师生地位问题的讨论,论述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55 论述陶行知的“ 社会即学校 ”思想。选答题55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以下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 1题的成绩计入总分。56 试述加涅关于学习分类的观点。57 请围绕关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某个具体问题,设计一个研究方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3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 世纪末,美国的杜威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做法进行了反

13、思和批判,提出了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的思想,杜威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杜威则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杜威则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与此相对应,现代教育派则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社会中心”。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无疑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历史性和阶级性是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4 【

14、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终身教育思想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保罗.朗格朗提出的,到了 70 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给予确认,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社会,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就高。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的传递、文化的选择、文化的交流、文化的批判和创造等功能。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

15、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恰恰是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是发展的顺序性的体现。因此,正确答案为 B。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白板说”是洛克的观点,强调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显然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塑成的。C、D 都属于内发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6、。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是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卢梭的观点。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这一论断也可以确定这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

17、育制度也叫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教育方针、目的所设置的教育实施机构的系统,以及为保证实施机构的正常运行而确定的各种规章规范的总称。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共性和基础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义务教育的国民性,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公共性,是指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属于国民教育的范

18、畴。基础性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奠定基础。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关于课程理论主要有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学习者中心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奈勒。布鲁纳是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罗杰斯和马斯洛都是人本主义课程论的代表。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观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篇章。乐记是先秦儒家专门

19、论述乐教的专著。中庸主要论述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学记对教育的诸多问题均有论述,是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董仲舒在先秦儒家所强调的五种人伦关系中,最为重视君臣、父子、夫妇三纲,认为“王道三纲,可上求于天”。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唐代立国以后,为了振兴儒学,先后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为统一经说的繁杂现象,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的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五经正义,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18 【正

20、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元代科举仿行宋制,并开始以朱熹注释的四书为考试模本,科举考题大量出自四书,并以四书集注作为答题的依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书院之名出现于唐代,最初是政府收藏、整理图书的机构或个人读书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唐末出现了以讲学活动为主的书院。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理学发端于北宋的“三先生”,至朱熹始达于成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颜元的教育思想以“实学”为特征。在漳南书院中,他进行了理想教育的试验,分斋教学,以实现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21、A。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 1866 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维新教育家的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各不相同。严复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影响,系统地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真国民”的教育目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02 年,状元张謇创办的南通师范学堂是近代最早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政府“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之下,沿海地区不少著名大学西迁,经过合并重组,不仅保存了基本力量,而且形成新的特色。

22、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昆明合并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核心是“做”,要求“教”以“学”为中心,“学”以“做”为中心,而“做”指的是实际生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元前 8 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开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而宫廷学校、文士学校与职官学校是占埃及的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有了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等运算能力,因此开始获得守恒概念。29 【

23、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斯皮尔曼提出了著名的智力二因素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一般因素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的表现,特殊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中的表现。他认为一般因素在智力活动中起重要作用。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加涅认为八种学习水平不足以囊括所有类别的学习,因此又提出学习可包括五种不同的学习结果,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认知策略和智力技能容易混淆,其区别在于前者调节的是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后者则用于处理在外界环境中遇到的问题。3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斯金纳认为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因此过了一段时间,当抑

24、制解除之后,学生义会犯同样的错误。3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虽然图式、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具有相同的内涵,但布鲁纳明确提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来发展认知结构。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在人的行为改变中的作用,强调认知改变的同时,人格、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价值理论的特点重在对学校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解释,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试图探讨学生不努力学习的问题。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共同要素说强调只有两个训练机能之间

25、有相同要素时,才可能有迁移。3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规范的学习包括社会规范的遵从、认同和信奉(内化)三种水平。其中社会规范的遵从包括从众与服从两种类型。题中所涉及的现象属于从众。服从现象指的是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的现象。3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涉及的是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隐私权。除非征得同意,否则在写作、口头汇报等过程中都应该采取匿名的方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抽样又称取样,指从欲研究的全部样品中抽取一部分样品单位。抽样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基

26、本的有简单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和整群随机取样。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验中并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是和因变量有关的,在自变量之外往往存在着额外相关变量。这些变量都是实验者必须想办法控制的变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4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引文查找法义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文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取样法的特点是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事件或行为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限制的材料来进行记录。取样观察可以分为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因

27、此取样记录是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4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访谈研究法的优点主要有非常容易、方便可行、可以进行深人交谈、灵活性强等。缺点是样本小、应用受一定限制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4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影响教育实验的外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选项中的四个。其中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指的是被试取样没有代表性,因此研究结果无法推广。题中教学方法的实验是在低成就学生中进行的,因此难以推广到高成就的学生当中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4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反思是一个积极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义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

28、同时,反思是对自己行为的意义、价值和影响进行的思索,是个人行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术论文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无论哪一类学术论文,形式格式上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六个主要部分: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正确答案】 错误。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并不能等同于美育。【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

29、与培养目标”第(一)条“教育目的”之第 5 点“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学生对美育的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对于这五育的划分,只是为了学习与研究或者表述上的方便,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在教学实践中,有教师常常把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某一要素对应起来,如认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是智育课,音乐、美术等是美育课。政治是德育课等等。这种把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同全面发展的五育一一对应的做法是错误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可能都与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有关

30、,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也都应着眼于这五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不过因学科特点有所侧重而已。47 【正确答案】 错误。“癸卯学制” 是第一个得到实施的近代学制。它虽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是它却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第一块基石” ,在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癸卯学制”历史地位的掌握情况。“癸卯学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对的。但是它是一个近代学制,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如它采用了西方流行的了级学制体系;规划了义务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的要求;确定了德、智、体三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设置了实业学堂和师范教育。48 【正确答案】 错

31、误。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子过程构成。第一个子过程是注意过程。注意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榜样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哪些信息。第二个子过程是保持过程。观察者想耍在以后再现榜样行为,就必须把这种反应模式以符号的形式保存在记忆系统中。第三个子过程是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决定那些已经习得的动作转变为行为表现的范围和程度。第四个子过程是动机过程。任何人都无法复演所学过的所有动作,因此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班杜拉虽然按照上述顺序介绍四个子过程,但是它们不一定是线性发展的过程,更多的时候,第四个子过程发生在第三个子过程的前面。【

32、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学习理论部分的内容。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要注意与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进行区分。班杜拉并不是一位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他强调认知因素在行为获得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强调期待影响行为的发生,因此,动机过程并不像斯金纳论述的那样一定是在动作再现过程之后发生的。三、简答题49 【正确答案】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包括: (1)控制人口数量,在我国主要体现为控制人口的增长;(2)提高人口质量;(3)调整人口结构;(4)促进人口的迁移流动。【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条“教育的社会功能”之第 5 点“教育的人口功能”。本题旨

33、在考查教育的功能。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对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功能。把教育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教育与社会发展诸关系的把握。相应地,教育也具有一定的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调整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流动。50 【正确答案】 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体谅模式提出的假设如下:(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

34、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第(七)条“德育模式”。本题旨在考查德育模式。德育模式主要包括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认知发展模式,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体谅模式,美国学者拉斯等人提出的价值澄清模式,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模式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集体教育模式。51 【正确答案】 (1)“性”与“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它将“性”视为天命,并提出教育作用是完善 “天性”的过程,这深化了先秦儒家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2)

35、“中庸”:它认为“中庸”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原则。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明”与“诚” :它提出两种修养途径, “自诚明”与“自明诚” ,也称“尊德性而道问学”。“自诚明”与“尊德性”,是基于“ 天性”。发挥主体的内在自觉性。 “自明诚”与“道问学”,是主体通过与外界的积极作用实现 “天性”。(4)学习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庸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共 33 章,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的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是一篇教育哲学论文。它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学互为阐发。52 【正确答案】 (1)主要内容: 由国家

36、代替个人来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 规定全国每一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负担一半;规定 18 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雇主必须保证青年人每周有四小时的工作时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包括三部分:补充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的各门学科、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实习。(2)意义。该法案的颁布,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种由国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法国的历史上有“技术教育宪章” 之称。【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法国 1919 年阿斯蒂埃法的掌握程度。关于法国 1919 年阿斯蒂埃法,考生可以从内容和意义两方面做出回答:(1)内容。(2)

37、意义。53 【正确答案】 (1)罗杰斯的学习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 在颈部以上 ”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判断是意义学习还是无意义学习的依据是学习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自由学习是指学习者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自己做出抉择

38、的勇气。(2)罗杰斯的教学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他认为,学生们各有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因此,他将其非指导咨询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条件引进教育领域:真诚一致,即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完整而真实的人;无条件积极关注,即对一个人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而且这种感受并不以对方的某个特点、某个品质或者整体的价值为取舍、为依据;同理心,即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罗杰斯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个人成长,而教师的角色就是辅导者,只要

39、师生关系良好、观念共享、坦诚沟通,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人本理论的内容。学习的人本理论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切入强调教师对学习者的促进作用,强调学习者自己对于学习的投入和负责。必答题54 【正确答案】 (1)关于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历史上主要有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观点。首先,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主要代表。强调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中心,学生的心智成长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控制,学生必须对教师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其次,学生中心论,以杜威为主要代表,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

40、这种自然的发展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的仆人。教师的作用只在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对学生多加干预。再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我国学者倾向于主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同,学生学习主体性、积极性的水平,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状况的标志。教学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两者有机结合。教师中心论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地位,学生中心论则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地位,这两种观点都有极端化的倾向。(2)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要地位。首先,教师受社会委托,担负着为社会塑造新人的使命。教师是社会

41、意志的体现者,会根据社会的意志和要求来培养人。教师是教育方针、教育计划的贯彻执行者,主导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规格。其次,教育本身是有目的、有汁划的育人过程,人的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靠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养来实现的。任何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都代替不了教师在培养人当中的作用。再次,学生在教学中是以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这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具有广博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试题解析】 本题出“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第(三)条“教学过程”之第

42、 2 点“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本题旨在考查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问题,以及教育理论中有关教师的地位、学生地位的观点。从历史上来看,曾存在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以及后来我国学者主张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教师中心论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地位,学生中心论则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地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地位观,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55 【正确答案】 “ 社会即学校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方面。首先, “社会即学校”是指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43、”。由于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以社会为学校,有利于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使普通民众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其次,“社会即学校” 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 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 ”,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 。他认为,传统学校是封闭的,好比 “鸟笼子”,教师在这里“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在这里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就需要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造,将师生从鸟笼子里解放出来。“社会即学校”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以社会为学校,使得教育的材料、教

44、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教育的普及。【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思想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以社会为学校,以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使普通民众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二是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造,使其融入广阔的社会生活。选答题56 【正确答案】 (1)学习水平分类。1970 年,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八类学习,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高级规则学习。(2)学习结果分类。后来,

45、由于受到奥苏伯尔、布鲁纳的心理学家的影响,加涅认为八种学习水平不足以囊括所有的学习类别,便又提出了学习结果分类,认为有五种学习结果,分别是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加涅将八种学习水平中的前五种概括为一种,概念学习分为具体性概念学习和定义性概念学习,八种学习水平概括为五种学习水平,属于五种学习结果中的智力技能的学习。(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加涅提出了学习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个体的学习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信息流程、控制事项和预期事项。【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加涅关于学习

46、类别的论述。加涅作为教学论研究专家,不断总结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观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先后对学习类别做出了不同的论述。回答本题时应注意到加涅在不同时期提出的观点之间的联系。57 【正确答案】 (1)课题名称:我国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对诚信行为影响的研究。(2)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诚信教育更是传承美德,解除“ 诚信危机” 的一个有效手段。诚信知行冲突是学生个体所具有的诚信认知状况与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所表现出的诚信行为之间的相互矛盾。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的解决不仅是诚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诚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文

47、献综述) :略。(4)研究依据:根据有关调查,目前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知” 而“不行”,即在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之间的冲突。而且,学生诚信的发展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主观判断与言行可能达到一致,学生的社会自我意识开始发展。(5)变量界定:自变量为诚信知行冲突,分三个水平:低中高。因变量为公益行为数量。控制变量主要有性别、年龄、出生地等。(6)研究目的(目标):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认知向诚信行为转化。(7)研究假设:第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诚信知行断裂,即学生的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之间的冲突是造成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诚信

48、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通过解决学生的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之间的冲突,搭建起学生的从诚信认知到诚信行为的桥梁,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诚信培养问题;第三,学生诚信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校人际交往环境,因此有利于学生诚信行为形成的学校人际交往环境的创设对学生诚信行为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8)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整理;通过问卷调查法掌握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观的现状;通过准实验法呈现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行为的现状;通过访谈法探究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的原因。(9)资源配置:小组成员 A 和 B 负责文献查阅工作和文献综述的撰写,用时半年;小组成员 C 负责发放调查问卷和处理数据,用时半年;小组成员 D 负责实验设计和实施;小组成员 E 负责对相关学生进行访谈;小组成员 F 负责撰写文稿。(10)完成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和小组成员都是大学教师,能够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同时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加强时间观念,保证高效准确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任务。(11)预期成果: 10 万字论文。(12)参考文献:略。【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类似于一个简单的项目申请书。在回答时重点是要尽可能详细地写出可能涉及的项目。这就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