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84298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5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 )(A)纵向和横向的关系(B)领导和从属关系(C)合作和竞争关系 (D)主导与辅助关系2 新教育运动的纲领不包括( )。 (A)生活教育 (B)尊重个性(C)遵循自然 (D)自发学习3 一个教师通过打手心的方式使一个学生不再撒谎,同时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这说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既

2、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4 有的青年学生自知缺乏社交经验和自身魅力,但又渴望与人交往,因此当他决定是否参加某一盛大社会活动时,往往会陷入既想参加,结识新朋友,又担心遭人冷遇的(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5 下列不属于班级授课制优点的是( )。 (A)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B)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C)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D)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6 1895 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 ),开“ 办学会”风气之先。 (A)西学会 (B)强学会(C)圣学会 (D)南学会7 观察学习理论是下而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3、(A)奥苏贝尔(B)班杜托(C)杜威(D)斯金纳8 梁启超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 )。 (A)公民 (B)专才(C)洋务人才 (D)新民9 1912 年 9 月 3 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学校系统令,即( )。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C)壬寅学制 (D)壬戌学制10 下面不属于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理论的是( )。 (A)教育就应是基督教教育 (B)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C)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D)教育应该属于教会11 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特殊成分的迁移和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D)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12 奥苏贝

4、尔提出了下面哪一种理论( )。 (A)发现学习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C)观察学习理论 (D)机械学习理论13 某学生对于某门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但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能够及格而熬夜学习,此时这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在动机(B)正确的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动机(D)一般动机14 ( )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 1971 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 (A)终身教育 (B)自由教育(C)生计教育 (D)进步教育15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等作为教育目标属于(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 (D)知识领域16 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5、( )。(A)阅读(B)吹拉弹唱(C)运算(D)记忆17 “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这句话反映了德育过程的特征是 ( ) (A)主体性 (B)实践性(C)渗透性 (D)统一性18 苏联二十年代的教育改革片面强调 ( ) (A)基础知识 (B)生产劳动(C)普通教育 (D)高等教育19 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 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20 关于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6、( )(A)要求总体的个体数有限(B)从总体中逐个抽取(C)每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不一样(D)这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21 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撰写的? ( ) (A)杨贤扛 (B)陶行知(C)鲁迅 (D)蔡元培22 下列关于教育观察含义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教育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B)教育观察有目的性、计划性(C)教育观察的主观性较强(D)教育观察是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的系统考察2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当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为辅(B)应当尽量多地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作为强化(C)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鼓励学生的学习(D)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竞赛

7、24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 学记(C) 理想国(D)大教学论25 判定人数、年龄、经费开支时可用的测量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26 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不包括( )(A)书籍(B)音像制品(C)教育档案类(D)电子信息检索系统27 被称为西方理性主义创始人,提出了理性的演绎法的是( )(A)培根(B)黑格尔(C)斯宾诺莎(D)笛卡儿28 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是( )(A)英华书院(B)马礼逊学堂(C)宁波女塾(D)崇信义塾29 “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

8、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A)内在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外在目的论30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 )(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31 提出“白板说 ”的教育家是 ( )(A)斯普朗格(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洛克32 在课程评价模式中,目标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泰勒(C)布鲁纳(D)斯坦豪斯33 在西欧中世纪,新兴市民阶层为了满足自身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即( )(A)宫廷学校(B)城市学校(C)教会学校(D)文士学校34 智者实际上是指(

9、)。(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35 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 )的文化革命。(A)奴隶主阶级(B)封建阶级(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36 下列不是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37 历史上出现的“ 培养绅士 ”、“为现世完美的生活作准备”等教育目的都是外在目的,这种外在目的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使教育成为了这种外在目的的附属物。这是( )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

10、杜威38 18 世纪后期,德国在夸美纽斯和法同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是( )(A)泛爱学校(B)实科中学(C)骑士学校(D)城市学校39 按照研究方法划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 属于( )(A)历史研究(B)描述研究(C)相关与比较研究(D)理论研究40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为了解决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的问题,设计了“情景作文” 方法在班上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再测试,发现学生作文质量普遍有所提高。在这个实验中,其设计特点是( )(A)单组后测设计(B)准实验设计(C)所罗门设计(D)控制组后测设计41 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朝42 王守仁

11、“致良知 ”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论语和孟子(B) 论语和中庸(C) 孟子和中庸(D)孟子和大学43 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 是(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儿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4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回归教育45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两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教育目的只存在于学校教育之

12、中。47 “癸卯学制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没有超出传统教育的框架。48 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三、简答题49 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50 简述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51 简述杨贤江“ 全人生的指导 ”的主要内涵。52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53 简述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必答题54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以下现象。1996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 大型调查发现,在 1014 岁,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在调查所列 5 项劳动种类中,只有 15 5的孩子经常购物;116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80的孩子

13、经常洗碗、洗菜等;66的孩子经常洗衣服;39的孩子经常做饭。另外,有 697的孩子明确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632 的孩子表示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过衣服;481的孩子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386的孩子从没买过或很少买东西;3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55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选答题56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5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学制的定义。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

14、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指较稳定、较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影响学生近期学习活动的动机。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B16

15、【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D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简单随机抽样除具有 A、B、D 的三个特点外,还是等可能性抽样,即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与先后顺序无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论语和理想国从时间上都早于学记,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是散记在他们的关于政治、哲学方面

16、的叙述中,不是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学记大约出现在我国战国末期,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公元1632 年出版的。故选 B。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有相等的单位和绝对零点的测量是比率测量,它是最高水平的量表。年龄、人数、经费开支都有绝对零点,0 岁、O 人、 O 元中的“零”都表示真实的“无”,表示一点都没有。同时,这些又都有相等的单位,既可以确定一个事物比另一事物大多少,又可以确定大多少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包括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和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等。故本题的正

17、确答案为 B。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教育整个历史发展看,两千多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培根、笛卡儿、康德等。其中笛卡儿被称为西方理性主义创始人,他提出了理性的演绎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839 年 11 月,独立的马礼逊学堂在澳门成立,这是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

18、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是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卢梭的观点。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这一论断也可以确定这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虽然图式、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具有相同的内涵,但布鲁纳明确提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来发展认知结构。3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人类的感官经验,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由人任意涂抹。斯普朗格是文化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

19、的代表。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目标模式是泰勒在“八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3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新兴市民阶层为满足自身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即城市学校,这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4 【正确答案】 D35 【正确答案】 C36 【正确答案】 D3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主要理论中的外在目的论。杜威把教育目的分为两类:一是内在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或者教育活动本身的具体的目的;二是外在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或者外界强加给教育活动的一般的、终极的目的。

20、他反对的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一般的目的”、“终极的目的”,赞成“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具体的目的”。根据杜威的观点,凡是教育过程本身之外的目的都是外在的目的。历史上出现的“培养绅士”、“为现世完美的生活作准备”等教育目的都是外在目的。这种外在目的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而是使教育成为这种外在目的的附属物。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 1718 世纪的德国教育。18 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组斯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提出了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采用“适应自然

21、”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广泛。3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分类。按照研究方法分,可以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描述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量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问题的研究方法。4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单组后测设计,也叫单一性个案研究,基本模式:X-O,特征:只有一组被试且不能随机选择,无控制对照组;实验中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有一个后测;将后测的结果作为实验处理的效应。4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国子学的掌握程度。西晋咸宁二年(2

22、76 年),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以后国子学制度逐步得到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加强了教育的等级性,开了中央官学分别士庶的先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4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王守仁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其“致良知”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明人伦”,即将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养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他认为,“良知”是一切是非观念的根源,是天理乃至社会一切伦理道德的本源。在他看来,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顺应良知、扩充良知的过程。大学倡导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孟子主张学习、受教育的过程

23、就是“求放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人伦”。可见,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孟子和大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4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方教育史上初期的课程体系“三艺”具体内容的掌握程度。古希腊智者派创造了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等科目,称为“三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三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称为“四艺”,二者合并称为“七艺”,并在古罗马时期完善稳定下来,从公元 4 世纪开始到整个中世纪,“七艺”成为西方古代学校的主要课程体系。备选项 A、B 、C 将属于“三艺”的修辞学、文法和辩证法与属于“四艺”的音乐、几何学和天文学混在一

24、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4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习化社会的内涵及其特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学习化社会,它所描绘的是这样一幅蓝图: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要有学习的意愿,都可以自主地学习。学习化社会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纵向来说,学习应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即终身学习;二是从横向来说,学习应为全民所有,即全民学习。学会生存中指出:“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特别强调两个基本观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由于在校学习已不能再构成一个明确的整体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既指它的时间长度,也指它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既包括它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它的社会的和经济

25、的资源),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 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学校教育制度的掌握程度。乡学是指设在王都郊外地方行政区内的学校,入学对象主要是一般奴隶主和平民的子弟;而国学则设在周天子和诸侯国的王都内,入学对象为贵族奴隶主子弟,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官学是总体指谓中国古代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其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正确答案】

26、 B【试题解析】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 (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47 【正确答案】 错误。“癸卯学制” 是第一个得到实施的近代学制。它虽然具有

27、浓厚的封建性,但是它却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第一块基石” ,在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癸卯学制”历史地位的掌握情况。“癸卯学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对的。但是它是一个近代学制,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如它采用了西方流行的了级学制体系;规划了义务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的要求;确定了德、智、体三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设置了实业学堂和师范教育。48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

28、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核心部分,不能把学校教育制度等同于教育制度。【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一)条“教育制度的概念”。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生要对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区分。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教育制度包含学校教育制度。三、简答题49 【正确答案】 社会本位论在 19 世纪下半叶产生,代表人物有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

29、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对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再者,要重视培养公民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50 【正确答案】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个决定表现在: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因而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51 【正确答案】 所谓“ 全人生的指导 ”,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

30、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 ,以适合社会改进之所用。52 【正确答案】 (1)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2)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依据心理学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贡献。【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掌握程度。关于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考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1)主要内容: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2)意义:赫尔

31、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遵循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的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正因如此,教学形式阶段论对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53 【正确答案】 赞科夫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教育科学院院士。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取得的成果获得了教育界的一致好评。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教学原则来源于实验教学的指导思

32、想。这些原则是在教育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最终被确定为以下五条:(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实验教学体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难度的涵义是要求学生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在教学内容上,它要求增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分量,使儿童“能认识现象的相互依赖性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在教学必答题54 【正确答案】 材料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很少劳动。这与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是相违背的。马克思火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同教育同的的立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伞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马克思始终坚持在劳动

33、发展史中考查人的发展问题,认为没有劳动,礼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其次,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中分析了工人在生产劳动中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的片面发展,进而提出,全面发展的人将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协调发展的人。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我国在教育目的上历来重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宗旨。例如,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方针。 19

34、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来看,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相应地讲,全面发展教育也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其中,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从如何培养人来看,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案例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对家庭中的劳动参与不够,这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忽视了培养儿童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这一教

35、育目标,更没有注意到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这一重要途径。这与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有关,也与当前的教育过分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尤其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做法有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重视适当的劳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一)条“教育目的”之第 2 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和第 5 点“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而发展理论以及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

36、育问题的能力。题中材料显示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在家庭中很少劳动。对于此材料的分析应首先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其次,分析为什么这一现象不合理。第三分析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对于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55 【正确答案】 2001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揭开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

37、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2)课程标准方面: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3)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38、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4)教材开发与管理方面: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5)课程评价方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6)课程管理方面: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7)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方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

39、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8)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方面:贯彻“ 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第(四)条“课程改革”之第 3 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题旨在考查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对于此问题首先要回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常识。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的时间、文件名称,改革的背景,然后分别回答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选答题56 【正确答案】 第一,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制

40、订研究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是教育行动研究这对问题澄清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又是研究者对自身行为进行行动前所作的系统的审视和反思。教育行动研究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陈述问题或研究领域。(2)确定变量。(3)形成研究问题。(4)说明创新之处。(5)介绍行动研究小组的成员。(6)列举有必要举行的会议。(7)制定进度表。(8)陈述可以利用的资源。(9)说明资料收集的方式。第二,在行动中进行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 为行动而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离开了教师的行动(或实践) ,行动研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如果从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来看,教师的行动(或实践) 具有

41、实质性意义,它既是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过程,是研究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也是后续的观察和反思的实践基础。(1)行动的计划性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帅的行动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根据已经制订好的计划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因此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行动的情境性合理的行动不是预先没定的不容变更的,行动总是和行动的情境结合在一起的,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深化,行动也要不断地调整。(3)行动的开放性在行动研究中,教师不足置身于日常的教育实践之外来探讨问题,而足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融入研究的成分。因此,试图在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与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是极其闲难的。在行动研究

42、具体展肝的过程中,实施汁划或采取行动都是与教师日常的实践交织在一起的,相互保持着应有的开放性。第三,充分运用观察来研究。在行动研究巾。观察是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明了、简单易行,也最容易为教师所把握。在行动研究中,一方面是自我观察;另一方面是观察他人。第四,积极反思。反思是在行动和观察之后作出的,它既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动研究循环的开始。反思的口的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这种反思大体涉及叫个方面:(1)对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的系统描述,即勾勒出从确定问题到制订计划、从采取行动到实施观察的整体图景;(2)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并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的地方,进而确定原有的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下一步的计划是否需要修正,以及需要作出哪些修正。反思的基本要求是:(1)以研究问题为基綦点;(2)以研究计划为参照;(3) 以教师行动为对象;(4)以改进实践为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