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84299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6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外地某重点大学,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放弃去外地读书;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这种“高分低能” 现象说明(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教育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2 关于终身教育理念,错误的是(A)终身教育是近代教育的特征之一(B)终身教育最早由资本主义国家提出(C)终身教育的提出与成人教育有关(D)通俗地说,终身教育就是“

2、活到老,学到老”3 关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B)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C)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D)个人本位论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4 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的是(A)社会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其他国家的经验(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5 下列不属于学科课程特点的是(A)课程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主题自由,形式多样(B)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

3、结构来选择和安排(C)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D)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三个领域(A)知识(B)认知(C)情感(D)动作技能7 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B)讨论法(C)自学辅导法(D)讲授法8 下列选项中人性论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性相近,习相远也(B)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C)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D)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9 意在“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 ,输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的文明,创造“ 新社会、新国民” 的运动是(A)平民教育思潮(B)工读主义教育思潮(C)实用主义教育思潮(D)勤

4、工俭学运动10 卢梭把儿童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以道德教育为主的是(A)婴孩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1 在学习时倾向于将所学内容与其他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的认知风格是(A)场独立型认知方式(B)深层加工认知方式(C)沉思型认知方式(D)整体型加工认知方式12 某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却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表明该生(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13 旨在判断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的确认文献的真实性的方法是(A)内审法(B)外审法(C)文献法(D)摘要法14 我国职业

5、教育的创始人是( )。(A)晏阳初(B)梁漱溟(C)陶行知(D)黄炎培15 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学论(D)康德论教育16 我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大学(B) 学记(C) 礼记(D)中庸17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爱尔维修提出了( )。 (A)教育无用论 (B)教育独立论(C)教育世俗化 (D)教育万能论18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定性评价(B)考查性评价(C)定量评价(D)形成性评价19 为“二战”后日本教育指明方向的教育法案是 (

6、)。(A)教育基本法(B) 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C) 教育敕语(D)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 20 ( )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A)论语 (B) 学记(C) 师说 (D)进学解21 主张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的教育家是( ) 。 (A)斯宾塞 (B)杜威(C)鲍尔斯 (D)弗莱雷22 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 (A)徐特立 (B)陈独秀(C)杨贤江 (D)李大钊23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 、“弱”、“ 穷”、“ 私”这四个字来代表,据此,他提出

7、了著名的“四大教育” 理论,其中,解决“愚”这一问题的是 ( ) (A)生计教育 (B)卫生教育(C)文艺教育 (D)公民教育24 以培养抗战军政干部著称的干部学校是 ( ) (A)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B)苏维埃大学(C)高级干部学校 (D)中共中央党校25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_ 的道德情感。 ( ) (A)直觉的 (B)想像的(C)行为的 (D)伦理的26 按照操作的控制机制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 ( ) (A)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B)闭合型操作技能和开放型操作技能(C)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D)细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27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_ 的发

8、展。 ( ) (A)社会性 (B)智力(C)身体和心理 (D)个性28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学校正规化工作是从 _ 教育开始的。 ( ) (A)高等 (B)中等(C)初等 (D)普通29 在下列晏阳初的“ 四大教育 ”中,他认为哪一种教育最为根本 ? ( ) (A)文艺教育 (B)生计教育(C)卫生教育 (D)公民教育30 维果茨基认为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主要的表现不包括 ( ) (A)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B)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C)心理活动的个性化(D)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31 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教育观察可分为( )(A)自然情境中的

9、观察与实验室观察(B)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C)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32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 )(A)赫尔巴特(B)康德(C)洛克(D)夸美纽斯33 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下面哪句话是对的?( )(A)保持了较高的外部效度(B)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C)适用于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D)有利于宏观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34 科举制正式产生的标志是建立( )(A)进士科(B)秀才科(C)明经科(D)清平干济科35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心理模仿(B)人的理智(C)生物本能(D)生产劳动36 布鲁纳认为学习学科基

10、本结构有利于学习迁移,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特殊迁移(D)一般迁移37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人口状况38 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A)孝(B)礼(C)忠(D)仁39 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属于(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言语智力(D)操作智力40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教育方针是(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C)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D)革

11、命化、民众化、科学化、社会化41 在解决问题中,原型启发常常发生在( )(A)明朗时期(B)酝酿时期(C)准备时期(D)解决时期42 在建构主义中,认为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把知识分为“自上而下的知识” 和“自下而上的知识” 的是( )(A)激进建构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C)社会文化取向(D)信息加工建构主义43 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单轨制和双轨制并行44 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以分为两种:“学生大学” 和“先生大学”,下列属于“ 学生大学”的是( )(A)巴黎大学(B)科隆大学(C)牛津大学(D)博洛尼亚大学45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

12、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A)科学取向(B)实践取向(C)规范取向(D)人文取向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47 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新。48 教育决定个人的发展。三、简答题49 简述 20 世纪 20 年代科学教育思潮的主要表现。50 请简单阐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涵及特点。51 简述稷下学官的性质和特点。52 简述稷下学宫的性质与办学特点。53 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必答题54 分析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13、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指出这段材料所出自的文献。(2)分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人性论的特点。(3)分析这段材料的教育思想。55 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

14、:教师(十分无意识地) 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选答题55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以下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 1题的成绩计入总分。56 试根据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以及这一理论对于学校解决与张明相似学生的启示意义。张明现在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马上

15、就要参加高考了,班主任老师早就让同学们考虑将来他们在大学要学习的专业,可是张明却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好,他让父母帮他选择专业,父母也伤透了脑筋,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57 某研究者欲开展一项题为“中学生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调查研究。请你:(1)就此研究课题写出三种理论假设。(2)写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操作性定义。(3)谈谈当前选此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6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通过实例,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类型的掌握程度。默顿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将

16、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则是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默顿还根据教育作用呈现形式的不同,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而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是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特征中的终身教育理念的了解程度。终身教育产生于现代社会,因此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

17、及其产生与发展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因此,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包括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其中,社会依据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

18、 C。【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分科教学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优点是是以学科逻辑来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教材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有助于系统地学习人类文化遗产;容易组织教学和评价。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课程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课程目标中关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常识的把握程度。布鲁姆受到行

19、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内又细分为若干层次,这些层次具有阶梯关系,每一层次又规定了一般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课程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本题指的是讲授法。讲授法主要由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是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都需要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讲授法主要由教师口头讲授、讲解知识。谈话法则是教师向

20、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讨论法主要是学生之间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辩解。当然讨论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间进行,但主要还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性相近,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都是性善论或承认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但“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是性恶论的代表。【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辛亥革命前,随着大批青年自费出国留学,自费留学生中形成“俭学”之风。同时,在法国的李石曾通过“兼工与学”使来自农村的华工得到教育。受此启发,1912 年吴稚

21、晖、蔡元培、李石曾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吴玉章发起组织“四川俭学会”,上海也组织了留英、留法俭学会。意在“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输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的文明,创造“新社会、新国民”。在其倡导下,19121913 年赴法留学者达 80 多人。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卢梭猛烈抨击封建教育。他指出,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发展、抹杀儿童天性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特点施教,硬将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1

22、)婴孩期(出生2 岁)。这一时期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2)儿童期(212 岁)。这一时期是 “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另外,仍应继续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身体。他认为“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3)少年期。 (1215 岁) 这一时期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时期。卢梭主张,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青年期应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以道德教育为主的青春期应以社会科学为主。他比较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在他看来,问题不在于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卢梭非常注重劳动,认为劳动不仅可以学到技术,而且可以锻炼身体。通过智育和劳动教育,爱弥儿将会成为一个手脑并用的人。(4)青

23、年期(1520 岁)。这一时期以道德教育为主,其中有宗教信仰的养成。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善良的感情、良好的意志和判断能力。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外国近代教育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学习者对信息加工时的深度可将认知风格分为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深层加工指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意义。表层加工指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他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系起来。因此,答案为 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杜拉不同于其他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期待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他认为有两种期待,一种是结果

24、期待,一种是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某个行为能否导致某个结果的期待,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种行为的期待。效能期待和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是一致的。因此,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要在检索文献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加工文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有判断识别能力、辨伪证真。方法有两种:内审法和外审法。其中外审法也称外部考证。旨在判断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即“辨伪”和“证真”。设计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作者,即真正的作者是谁;(2)成书年代,即出自何年代;(3)在什么地方完成;(4)写作或创作

25、的背景是什么;(5)版本,是原版还是修订版等。因此,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文献检索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D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C21 【正确答案】 D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D26 【正确答案】 B27 【正确答案】 C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D30 【正确答案】 D3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

26、种资料的搜集过程。根据观察者取得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的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的,观察可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其中前者是在充分保持观察行为或活动发生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后者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 1776 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在大学被讲授。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3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行动研究更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同时,不能对研究的外部效度

27、做过高的要求。不过它可以克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是解决教育研究中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良好途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3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这一观点被苏联和我国教育学者广泛接受。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的是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的本能的是生物起源说。3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布鲁纳强调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强调将学习的内容广泛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3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政治

28、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以及教育为谁服务。生产力主要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有影响。文化传统主要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需求、教育管理体制等有影响。人口状况则主要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以及教育质量。38 【正确答案】 D39 【正确答案】 B4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1940 年 1 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其中全面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确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教育总方针。

29、4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具有很大作用。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发现某种原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某一事物能否充当原型起到启发作用,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特点,还取决于问题解决者的心理状态。只有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但又不过于紧张的状态时,才最容易产生原型启发。所以,原型启发常常发生在酝酿时期。4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0、。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把知识分为“自上而下的知识”和“自下而上的知识”。4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制相关内容。我国现行的学制是由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分支型学制,即前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一种学制类型。4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世纪大学。中世纪的大学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学生大学”,由学生来管理学校;另一种是“先生大学”,由教授来管理学校。“学生大学”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南方诸国如

31、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纷纷效仿;“先生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北方诸国如英国、德国、丹麦、瑞典以它为模式。选项 B 科隆大学为德国最早的大学之一,选项 C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早的大学之一。4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与理解程度。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可见,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科学取向。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二、辨析题

32、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不能把学校教育制度等同于教育制度。【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制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学生要对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区分。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教育制度包含学校教育制度。【知识模块】 教育制度4

33、7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有四点:第一,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第二,观点和材料一致。第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第四,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见解、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此命题错误。【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育研究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最基本的要求有四点,即第一,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第二,观点和材料一致。第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第四,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见解、表达准确完整。【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4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教育可以改变人

34、性,主张通过教育可以把人训练成任何一种人,把教育的主导作用看成是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展它的主导作用,又把教育看成是不按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任意决定人的发展,否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别,因而是错误的。三、简答题49 【正确答案】 科学教育思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而。其一,“科学的教育化” ,即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二,“ 教育的科学化 ”,即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汁与测量的试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等。50 【正确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科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

35、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所谓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收集信息、观察分析、科学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哲学方法;二是中间层次的方法51 【正确答案】 (1)性质: 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它是一所集讲学、著述和育才为一体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2)特点:稷下学官的讲学具有学术自由

36、的特点。 稷下学者的待遇优厚。【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稷下学官性质和特点的掌握情况。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它起源于养士,是养士之风的一个缩影。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办学模式和功能模式上。它容纳百家,各家的学术地位平等;欢迎游学,实行来去自由;各家之间相互进行学术争鸣,呈现出学术自由的特点。齐国当政者还给予了稷下学者以优厚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待遇,“高门大屋以尊崇之”,让他们“不治而议论”。这为其开展学术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52 【正确答案】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由齐国官方创办的一个学术文化兼政治咨询中心。它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还明显地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它因设置在

37、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稷门的附近地区而得名,是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它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的繁荣昌盛,推动了整个中国先秦学术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也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1)稷下学宫的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由于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转化而来的教育机构,并且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这就决定了它是由齐国53 【正确答案】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 。【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分析结果综述报告的组成

38、的掌握情况。教育文献不仅仅停留在查阅上,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应该具有综合分析文献的能力,并写出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作为教育文献分析的结果。考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问题:(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这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起因或目的所在,不了解问题,将无法查阅到适合的文献资料。(2)说明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这是文献的主体部分。(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正确地列出参考文献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报告内容的支撑。必答题54 【正确答案】 (1)这段材料出自于孟子。(2)这段材料所反映的人性论的特点是

39、性善论。(3)孟子发展了孔子“ 性相近”的思想,认为人性是善的。他认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人人都有“ 仁、义、礼、智 ”这种先天的道德本性。从这种性善论出发,他得出了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他认为人的 “善性” 不是现成的,而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仅仅是现实道德品质成长的起点或萌芽,因而他称之为“端” 。他还认为,人的这种天生善性容易受到环境的“陷溺” 而散失。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保存和发扬“我固有之” 的善性,“存养扩充”,不使其丧失。所以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试题解析】

40、 本题考查考生对孟子性善论及关于教育作用思想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这里首先要回答出他的人性论,因为古代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都是从人性论中引申出的。他重视教育,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从人的天生善性出发,“存养扩充”,不使其丧失。教育实质就是发挥主体的内在自觉,恢复人的先天本性。55 【正确答案】 (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而,火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2)材料揭示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

41、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3)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压缩集体教学时问,增加个别辅导时间;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队教学;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通过班级授课制这一最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教育现实问题的分析思考及对策建议能力。本题考查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材料所揭示的问题;二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三是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本题遵循“问题原因解决对策”的逻辑线索,既能够考查考生对

42、班级授课制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的理解程度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也能够从答题本身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班级授课制自诞生以来,因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满足了普及教育的需求而备受推崇,成为最主要和基本的教学组织组织形式。但效率和平等常常是矛盾的。由于班级授课制是在同一时间、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进行了一些努力,以促进教学平等,但是囿于现有条件,往往顾此失彼。因而,如何改进班级授课制,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保证学生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

43、成为与班级授课制相伴而生的重要课题。国际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的尝试亦从未停止过,如实行小班教学、进行分组教学、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增加个别辅导的时间、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等。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关注教育公平、强调教育机会均等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效率和机会均等这对矛盾,更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选答题56 【正确答案】 (1)可以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2)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从情绪、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研究个性。因此,艾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44、艾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八阶段论,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分别是: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阶段出生1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阶段(13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形成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36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2 岁)阶段: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阶段(1218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

45、人等一系列感觉。亲密感对孤独感阶段(1830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形成亲密感。繁殖感对停滞感阶段(30 60 岁) :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是积极的发展,即繁殖感,个人除了关心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另一种是消极的发展,即停滞感,就是只顾及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这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良好品质为关心,它是指自觉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阶段(60 岁以上):有些人积极地解决了前面七个阶段中的发展危机,此时他们具有充实感和完善感。屡遭挫折的人在回忆自己一生时,经常体验到失败甚至绝望。这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每一个

46、发展阶段都需要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与社会矛盾。对于这些心理与社会矛盾,艾里克森使用了“危机”这一概念,其含义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每个转折点上,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对发展的方向作出选择。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增加了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消极地解决危机,则减少了这种可能性,给下一阶段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各阶段发展任务解决得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3)张明人格发展特点。张明处在中学阶段的末期,这一阶段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感,然而他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不知所措,说明这一阶段他的人格发展存在危机并未形成自我同一感。(4)艾里克森

47、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生同一感获得教育的启示意义。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儿童的人格发展,使他们每一个阶段所存在的危机都能顺利解决,这对他们自我同一感的最终获得是有帮助的。其次,顺利实现同一感,关键是教师或父母要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做一些尝试。通过亲身体验,他们会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学习这一理论要体会人格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人格发展与智育的关系。人格完善应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人格的发展对于智育有很大的帮助。57 【正确答案】 (1)中学生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能力无显著相关。中

48、学生个人认识论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显著相关。个人认识论水平越高,其创造性测验成绩就越好,反之越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是创造性能力的原因之一。 (2)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的能力。(3)首先,当前中国青少年普遍智商较高,但是创造力却比较缺乏。个人认识论是把对知识的看法进行理论归纳,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后提炼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它与个体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密不可分。而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知识体系是与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以及个体的智力都密切相关的个人因素之一。其次,“中国式考试 ”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具有特色

49、的一个环节,不仅考试次数频繁,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再认或再现。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高创造性学生所具有的智力和人格特点,不难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单纯以识记为目的的考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吗?必须承认,这种考试形式,必然会从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思维技巧和能力。结合前面提到的智商与创造性不成比例的事实,再考虑到提问对创造力发挥的积极作用,验证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目前的现状,并能够进一步为干预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有益的建议。再次,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国家问竞争的关键所在。而人才所具有的高创造性品质,是由许多不同的个人因素构成的。本研究对个人认识论的结构和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学生的个人认识论来探讨其与学生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干预和培训措施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试题解析】 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