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9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 与“流”的关系问题, “源”是指教育实践,“ 流”是指( )。(A)教育问题(B)教育理论(C)教育现象(D)教育规律2 教育要满足所有公民的需要,提供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教育,进而保证公民自立自强的生活,这里指教育的( )。(A)全民性(B)国际性(C)公共性(D)民主性3 我国古代教育重视通过学校阵地实现“化民成俗” ,可见他们重视教育的(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4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
2、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差异性5 涂尔干说:“ 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这种话反映了 ( )。(A)教育适应生活说(B)个人本位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D)社会本位论6 “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接受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 )。(A)生活教育(B)全民教育(C)生命教育(D)终身教育7 要求评价脱离预定目标,重视课
3、程与教学的所有结果包括非预期结果,属于( )。(A)目标参照评价(B)目标本位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目标解释评价8 主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叫做( )。(A)知识中心课程理论(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C)学科中心课程理论(D)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9 泰勒把课程的编制分为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依据既定目标评价教学结果等四个阶段,他的课程编制模式被称为( )。(A)目标游离模式(B)解释模式(C)目标本位模式(D)差距模式10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4、B)演示法(C)实习作业法(D)实验法11 陶冶教育法主要有艺术陶冶法、环境陶冶法和( )。(A)情感陶冶法(B)思想陶冶法(C)人格陶冶法(D)习惯陶冶法12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篇报告中特别强调两个基本理念( )。(A)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B)民主教育和全民教育(C)终身教育和民主教育(D)全民教育和学习型社会13 针对班级授课制的不足,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将班级人数控制在 1525 人之间,最多不超过 30 人。下列不宜作为小班教学优势的表述是( ) 。(A)小班教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B)小班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C)小班教学有利
5、于教师实现因材施教(D)小班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14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A)“不言之教 ”(B) “以法之教”(C) “兴除利害”(D)“化性起伪 ”15 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是( )。(A)官邸学(B)鸿都门学(C)四门学(D)郡国学16 “升舍”制度是( ) 朝代创立的。(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7 我国古代官学中级别最高的学校是( ),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由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A)国子监(B)太学(C)京师同文馆(D)四门学18 下列不属于严复提出的教育作用观点的是( )。(A)鼓民力(B)兴民权(C)开民智(D)新民德19 下
6、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20 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第一次把中小学的学制规定为“六三三” 制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1 以下几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人的头脑是如何学会学习的(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D)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2 以下( )哪所高校不属于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创校成员。(A)国立北京大学(B)围立北平师范大学(C)国立清华大学(D)私立南开大学23 下列不属于陈鹤琴“ 活教育 ”教学
7、步骤的是( )。(A)实验观察(B)批评讨论(C)创作发表(D)识记了解24 最早应用“ 启发式教学 ”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士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熹、苏格拉底25 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分别是( )。(A)理想国、大教学论、论教育(B) 爱弥儿、普通教学论、大教学论(C) 民主主义与教育、论教育、大教学论(D)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 26 为反对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为加强对教育的统治和控制,西班牙人罗耀拉创办了耶稣会学校,其在组织管理方面以( )文件作为组织纲领。(A)耶稣会章程和教学指南(B) 耶稣会章程和教学大全(C)
8、圣经和耶稣会章程(D)耶稣会章程和教学大纲27 绅士教育是培养既有贵族的道德、礼仪和风度,又具有新兴资产阶级的事业心、冒险心和文化修养的人的教育。洛克认为培养绅士的最佳途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环境教育28 19 世纪欧美和日本的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B)创立了国民教育制度(C)教育心理学化倾向,教育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D)义务教育普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9 教育史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B)卢梭的爱弥儿(C)福禄贝尔的母亲与儿歌(D)蒙台梭利的
9、蒙台梭利方法30 凯兴斯泰纳提出的“ 公民教育 ”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 ( )。(A)两者互为目的(B)前者是目的,后者是途径(C)二者毫不相干(D)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的31 “罗宾斯原则 ”指的是( )。(A)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B)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 516 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C)实施 515 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D)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32 一战后,美国颁布的( )提出建立一个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衔接的学校系统,肯定了
10、美国“ 六三三” 学制的地位。(A)国防教育法(B)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C) 史密斯一休斯法(D)中小学教育法33 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 )。(A)葛雷制(B)昆西教学法(C)道尔顿制(D)设计教学法34 对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生而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机械学习35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怎么做“的是( )。(A)言语信息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智慧技能的学习(D)态度的学习36 如果某学生为赢得老师的夸奖或认可而努力学习,则该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
11、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尊内驱力37 以下属于概念转变的是( )。(A)对某一知识的“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B)从知道“苹果是水果”到知道“ 苹果是富有多种维生素的水果”(C) “鲸长得很像鱼” 到“鲸是一种哺乳动物”(D)原来认为“ 天圆地方” ,经学习后知道“地球是圆的 ”38 ( )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原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A)酝酿效应(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思维启发39 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40 判
12、断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 )。(A)研究的差异性(B)研究的多样性(C)研究的一致性(D)研究的特殊性41 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B)日记描述记录法(C)时间取样记录法(D)行为检核记录法42 样本总数为 N=1500,样本容量是 n=100,求出间隔 1500100=15,于是每隔 15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 100 次。这种抽样方法是( )。(A)等距随机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43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A)数据更具有客观性(B)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C)有利于研究深层次
13、的复杂问题(D)有利于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4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45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 一 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冲突、矛盾的。47 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48 选择教育研究课题时应大处着眼,小
14、处着手。三、简答题49 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50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51 简要分析二战后欧洲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52 简述多元智力理论。53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必答题54 怀特认为,教育应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感,这种观点可能比教育应该以追求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观点更有市场。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利益。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这种观点对基础教育改革有什么意义?55 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选答题55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作答,只按第道的成绩计入总分。56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怎样
15、才能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呢?试述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几点意见。57 从某市某小学六年级抽取两个班,共 94 名学生。两个班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一个是最好的,一个是最差的。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 33 分钟的学习能力测验,15 分钟的数学基本知识测验,18 分钟的数学难题测验,把分数相差 3 分内的学生配对分组,删去 4 名条件相差太多的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组,一个实验组,一个控制组。实验组的学生每周进行三次数学应用题的阶梯方法训练,但是与实验班使用相同的教材,用相同的教师授课,但是控制组不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只是做题,并且所作的练习题与实验组的学生所作的练习题相同。经过七周训练后,用与七周前等值的数学题测
16、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的学生。仔细分析该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项实验的实验假设是什么?(2)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3)该实验的条件控制是什么?(4)写出该实验设计的类型、特点及其基本格式。(5)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9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论源于实践,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在根本上也是源于教育实践。即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是“源”与“流”的关系。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满足所有公民”是该题的提
17、示语,故选择全民性。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道题目具有较强的迷惑性,部分考生看到“化民成俗”就误认为这是教育的教化功能(文化功能),孰不知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却是在讲教育的政治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里的“君子”与“君王”同义。)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要抓住关键、恰当的时期,一旦错过最佳的学习时机,虽勤学苦练但也难以有所成就。关键信息就是“抓住关键期”,因此,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道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名人警言类试题。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
18、析】 抓住关键点“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很明显地体现了终身教育的主张。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辨别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两个基本概念。目标本位评价完全以预期的目标对实现的结果加以评价;目标游离评价对预期的结果和非预期的结果都很重视,不完全以预定目标作为评价标准。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抓住关键词“儿童”、“活动”即可判断答案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抓住关键词“泰勒”即可判断答案为“目标本位模式”。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验法的基本定义,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方法中陶冶
19、的基本类型包括艺术陶冶、环境陶冶和人格陶冶。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考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篇报告中特别强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两个基本理念。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点,而非小班教学的特点。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家的教育主张“不言之教”,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法之教”属于法家的主张,“兴除利害”属于墨家的主张,“化性起伪”属于荀子的主张。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是东汉时期建立的鸿都门学。16 【正确答
20、案】 A【试题解析】 升舍制度是在北宋时期创立的。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古代官学中级别最高的学校是太学,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由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抓住关键词“清末新政时期”,即时间跨度大致为 1901 一 1905 年。而壬子一癸丑学制颁布的时间为 1912 一 1913 年,确立男女同学制度大约在 20 世纪 20 年代,成立学部是 1905 年,创设京师大学堂是 1898 年,为维新运动的产物。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1、1922 年壬戌学制主要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仿效日本转向美国。“1922 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指的是同一个学制。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发展心理学重在研究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心理学会重在研究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哪些因素影响学习的效果,此外,也会把教师的心理纳入到教育心理学中。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 年 4 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
22、析】 “活教育”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启发式教学产生的时间很早。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教育家苏格拉底。他的启发式教学俗称“产婆术”;中国的启发式教学要追溯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开创了教育思想的三个阶段。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该题主要突破点在于区分路德派、加尔文派以及英国国教派在教育问题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洛克认为,学校并不是
23、发挥教育正面作用的理想场所,家庭教育才可以针对每个儿童进行个别指导。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个时期的职业教育还未得到普遍发展。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凯兴斯泰纳认为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3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罗宾斯原则”代表着上个世纪 60 年代中期欧洲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理念,它最早见于 1963 年英国的高等教育报告。其基本内容表现为“为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合格者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它既体现了英国政府对
24、“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理念的接纳,同时也对求学者提出了“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这两道关卡。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属识记内容。肯定了美国“六三三”学制的地位的是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抓住关键词“克伯屈”即可判断正确答案为“设计教学法”。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具有场依存认知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并注意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较为适合接受学习。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利用符号与
25、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怎么做”,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3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3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概念转变。概念转变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像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可以找到解决办法。3
26、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课题论证的目的是避免选题的盲目性。4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定性研究的内在信度主要是指内容和目的的一致性。4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非结构式观察是没有预期具体设计要求的观察类型。日记描述记录法比较适用于长期跟踪观察研究和个案研究,记录的材料真实可靠,方法简便易行。4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以相同间隔进行抽样,属于等距随机抽样方法。4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4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定距指标是指反映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间隔距离的
27、指标,而非反映变量在数量上大小的指标。4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掌握情况。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而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本题正确答案为 D。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正确答案】 (1)该观点错误。(2)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自主性和独特性的过程。教育作为促进个体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培养上。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文化规范,学习其所处社会的行为模式,由一个自然的人转化
28、为社会的人的过程。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使个体获得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使个体进行社会角色学习。(3)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性化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有机整体。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相伴而行,个性化依赖于社会化,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社会化;从个人的发展历史看,个性化与社会化处于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就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过程。(4)所以,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并不矛盾。(5)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47 【正确答案】 该观点错误。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
29、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48 【正确答案】 (1)该观点正确。(2)选择教育研究课题时应该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要求我们纵观全局,用综合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教育问题,不要失之偏颇。小处着手是指选择研究课题时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不能太笼统。如果是研究组选择大课题进行研究,也应该把大课题细化成小课题
30、,这样才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研究。(3)因此,题干中的观点正确。三、简答题49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仅影响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发展。通常而言,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而人们在规定教育目的时须以一定的客观存在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和依据。从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目的的制定,第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教育目的的制定是上述两种需要的有机统一。(1)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
31、需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目的总是要由统治阶级根据其阶级利益而制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目的必然受制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需求。社会通过教育培养人,人也成为一定生产过程的物质承担者。但教育所培养的人进入直接生产过程时,则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教育活动要想达到原本的教育目的,主要应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
32、体现在: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程度,不能超出学生发展的能力范围,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教育目的的制定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变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程度制定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更完全的发展。再次,教育目的尤其是具体培养目标的确立也要符合教育对象的不同阶段的身心需要。50 【正确答案】 “ 教育性教学 ”是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的目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
33、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进行教学,基于这点考虑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2)“教育性教学”的实施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学还必须为自己设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兴趣就是指智力活动的特性。赫尔巴特认为,多方面的兴趣具有一种道德的力量。(3)“教育性教学”的意义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 概念的教育家,他提出了革新教育学的观点,使教育和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
34、的范例。他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51 【正确答案】 基本趋势主要有:(1)战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都用立法的形式保障其义务教育的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基础,成了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呈现了不断延长的趋势。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2)教育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受到了各国普遍关注。英国 1988 年制定的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体系,法国 1982 年实施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入门计划,都是课程改革尝试。(3)职业技术教育已被各国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加以改革。
35、如在英国出现的“城市技术学校 ”。(4)师范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不断提高教师的质量。如英国的詹姆斯报告是其中较有影响的文件。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计划,即著名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5)教育管理体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国在保留自己管理体制的特色的同时,都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开展一些改革。如法国开始下放一些教育权力给地方。(6)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动力室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从美国的国防教育法中就可见一斑。52 【正确答案】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 8 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
36、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这8 种智力在人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因此,很难找到适合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高低。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方法学上的不同。传统智力理论从因素分析出发,而加德纳受生物制约观思潮影响,依靠了大量神经生理学证据。他搜索了与智力相关的各门学科的文献(含实验数据),特别是对神童、天才、脑损伤病人、白痴学者等的研究,采用他所谓的“主观冈素分析” 的方法,列举了确定上述8 种智力模块的 8 条标准:虽然强调每一种智力都有它的生物学来源,但加德纳并未否定文化历史的作用。他认为智力
37、的前提是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有用和重要,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代重视不同的智力类型,因此他并不否认教育的作用。他主张开发能够评估所有智力类型的测量手段,尽早对儿童进行多元智力评估,以便发现儿童的各种智力潜能并进行教育开发。评价: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反抽,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论,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53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
38、教育实践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即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在教育行动中研究,即教育行动的情境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3)由教育行动者研究,即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一线的教育工作人员,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行动研究特别强调实践者的参与,注重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之所以要求实践者亲自参与其中,主要是为了让实践者自己对教育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将他们从教育实践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主客体关系中解放出来,让
39、他们自己对自己进行研究,并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答案,切实提高他们的行动能力和行动质量,改变教育的现实处境。当然,“行动研究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追求逻辑上的真,更应该关怀道德实践的善和生活取向的美,理性必须返同生活世界才能获得源头活水,研究是为了指导人们立身处世的生活实践”。要想做到这一点,行动研究必须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1)计划: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出发,以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事实发现为基础,综合各种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加深对教育现象的认知,还在那给我解决有关问题的策略。(2)行动:依照预定计划实施教育行动,教育行动包括行动者的反思性认识和改进性行动。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当遵循
40、循序渐进的原则,加深对特定教育情境的认识,也可以邀请其他研究者和实践者参与其中。(3)考察:对教育行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和行动者特点展开考察和分析,不拘泥于特定的研究程序和技术,鼓励使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反思:对观察到的教育现象、搜集到的教育信息、感知到的教育意象进行归纳和分析,描述行动研究的循环过程和结果,并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揭示教育现象生发的原因及其后果,提出总体的行动规划和具体的行动计划。总之,“计划 行动 考察反思” 构成了行动研究的四个螺旋发展圈,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必答题54 【正确答案】 (1)我基本同意怀特的观点,教育应该以增进
41、受教育者的幸福感为目的,但教育也要追求知识。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般有两种: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张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持有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人,更多地认为教育应该追求知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通过教育就教授学生什么知识。同时,教育过程也在不断生产出新的知识以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完全忽视了个体学生的需要与要求,教育过程唯知识论,这种社会本
42、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错误的。个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把人的价值看得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持有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人,认为教育应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把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作为最高目的,使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按自己的本性自由发展。但是,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无视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要求,甚至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只考虑使受教育者得到幸福,而对于知识的传授、对知识的追求则考虑得较少。在教育上持有这种观
43、点的人,往往使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支离破碎,损害了知识的完整性,对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实际上也起了相反的作用。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单纯地持有社会本位或单纯地持有个人本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应使两者融合,找到一个契合点。因此,教育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与教育追求知识二者是不矛盾的,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使教育既以追求知识为目的,同时更应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2)教育应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考虑学生利益的观点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更多地倾向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较少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幸福。而上述观点有利于我国调整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树立以“人 ”为本、
44、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个性的发展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的目的。课程改革中,考虑学生的利益,以增进学生的幸福为出发点,而不是单纯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难度。此外,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教育应以增进学生的幸福为骨目的,在教育改革中使得评价标准多样化、多元化。综上所述,这种观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胜利的关键。55 【正确答案】 (1)指导思想的异同。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与“和魂洋才”。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不同点:洋务
45、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2)改革措施的异同。相同点: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开办西式近代学校。不同点: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而而系统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教育二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力量进行
46、的,力量强大。选答题56 【正确答案】 内部动机是源于兴趣、好奇心、追求成功、自信心等个人特征的动机,所以,激活与维持学生动机的根本策略是教师长期坚持培养学生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第二,丰富材料呈现方法;第三,利用学习动机加以迁移。(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第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开始某项新的学习任务;第二,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和可以达到的目标;第三,强调学生自己前后比较,避免学生之间的横
47、向比较;第四,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示范。(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57 【正确答案】 (1)该实验的假设是专门系统地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七周的解应用题方法的训练,而对控制组不加任何的训练。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3)该实验的条件控制有: 随机抽样。对学生进行 33 分钟的学习能力测验,15 分钟的数学基本知识测验,18 分钟的数学难题测验,把分数相差 3 分之内的学生配对分组,删去 4 名条件相差太大的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等组; 同一教师教授; 前后测用等值的数学题进行测试; 练习内容相同。 (4)该实验属于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类型。这种实验设计类型的特点是: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 G 1:O 1 X O2 G2:O 3 O4 (5)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 A、由于利用随机分派方法分出两个等组,就可以控制 “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下扰; B、都进行前后测,便于作对照比较。如果在前后测之间这段时间内,有什么情况影响,或“成熟” 、“测验”、“ 统计回归”等无关因素发生了干扰,则两组是相同的。 该实验的局限在于,可能产生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果而影响了外在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