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84305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教育目的2 班级授课制3 “六等黜陟法 ”4 宫廷学校5 晶体智力6 迁移7 简述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8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9 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10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11 分析评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12 试述书院的特色及其对当代创办“研究型大学”的借鉴意义。13 论述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14 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的内容及其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考研教育硕士(Ed.M )(教育综合)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

2、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2 【正确答案】 班级上课制是指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

3、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和场所固定。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缺点是: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面向班级,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等。3 【正确答案】 “ 六等黜陟法 ”是指清朝的地方官学中实行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4、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把生员的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六等黜陟法 ”是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比明朝的方法更为周密、成熟,也更为有效,这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4 【正确答案】 宫廷学校是一种由世俗封建主倡导的,以宫廷为中心的,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即位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宫廷学校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主要是“七艺” 及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科目,教学方法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教师按教学目的编写问答式的教材,让学生背诵。宫廷学校主要是培养封

5、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但因为欧洲中世纪早期社会政教合一的特征,宫廷教育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教会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5 【正确答案】 晶体智力是指将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它包括了习得的技能和知识,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6 【正确答案】 迁移指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一种是能起消极干扰作用的,称为负迁移。迁移的原理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联系,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互相制约性。迁

6、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然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教学中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尽量减少负迁移。7 【正确答案】 教师劳动是整个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特殊的劳动范畴,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思想观点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劳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 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

7、带有严格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未成熟而又相对独立的“ 人” 。教师以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和人格,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工作是变动不居、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做出及时反应、妥善处理的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8 【正确答案】 孔子

8、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他所主张的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点:(1)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不断进步。(2)温故知新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3)诲人不倦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 的精神。(4)以身作则孔

9、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他把以身作则作为教育原则,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些道理来自社会实际经验,不仅对道德教育是适用的,而且也具有普遍意义。(5)爱护学生孔子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他对学生寄予厚望,与学生休戚与共,同时也受到学生们的尊敬。(6)教学相长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与学生进行学问切磋。9 【正确答案】 (1)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自然主义教

10、育的核心思想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归于自然“ 的教育,即教育应该使人保持善良的天性和天生的能力。要使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同时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是经受命运打击而仍然能愉快生活的人。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 ,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原则a要正确看待儿童,不应该把儿童当作小成

11、人来教育;b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的秩序来进行教育,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儿童,让儿童遵循自然规律率性发展。这需要做到两件事:第一,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第二,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他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设想了教育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任务。a婴儿期的教育 (02 岁) :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b儿童期的教育(212 岁):这一时期应该首先锻炼的是感官并继续发展身体。c青年期的教育 (12 15 岁) :在学习知识的问题上,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高

12、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地学习,反对啃书本;卢梭还认为青年期的孩子应当学会劳动。d青春期的教育(15-20 岁):这一时期要培养青少年善良的感情、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坚强的道德意志等。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均已发育成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自然知识,可以由农村返回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2)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意义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为儿童发展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它是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有尖锐批判的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的新

13、时代,对后世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卢梭的教育思想被称为“ 哥白尼式的革命“ ,他也因此成为发展心理学之父。局限性自然教育理论的局限性包括:卢梭对于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夸大了天性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对各年龄段教育任务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他完全否定了课堂教学和系统知识的学习等。总而言之,培养“自然人 “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和评价自然教育的思想,切忌生搬硬套。10 【正确答案】 操作技能学习的一个特征是分阶段进行的,处于不同的技能学习阶段的个体,其操作表现的特征是不同的。针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教

14、学实际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操作定向这一阶段要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定向映像包括两方面: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2)操作模仿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的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3)操作整合整合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从模仿到熟练的一个过渡阶段,也为熟练的活动方式的形成打下基础。操作整合就是把习得的动作固

15、定下来,将各动作成分整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4)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质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即大脑皮质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由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各种技术能力的形成都是以操作熟练为基础的。11 【正确答案】 根据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和社会本位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价值观,具体分析如下:(1)个人本位论基本观点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

16、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以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有:a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教育的真谛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的发展,除此之外,教育没有其他目的。如果按照社会的要求规定教育目的,教育就会抹杀人的本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湮没而失去个性。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本位论者认为,社会价值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否则,单纯地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就会压抑和排斥个人价值,个人价值恒久高于社会价值。c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如果按

17、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评价a意义个人本位论突出了个人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强调了个体的自然属性的价值,这对于正确地认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是有意义的。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对于人们认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促进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b不足个人本位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过分强调教育应当为个人发展服务,而忽视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对于社会的作用,很容易使教育脱离社会实际。(2)社会本位论的内容及其评述基本观点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那托尔卜、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等。社会本

18、位论者认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主要有以下观点:a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b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c个人只是教育的加工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d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e教育的结果或效果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评价a意义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要指向于国家利益和公民培养,并据此来满足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合理性。b不足社会本位论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主要在于它过分夸大了社会

19、的地位和作用,并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工具化,不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各有优势和不足,在确立我国的教育目的时,应当吸取众家之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具体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所要培养的人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方向的人。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教育必须具有以前各社会阶

20、段所未有的高度的民主特征。除了教育机会均等方面的进展之外,这一民主特征的重要内涵就是尊重个体的存在价值、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重视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从而寓一般于特殊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内涵。12 【正确答案】 书院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在政治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1)书院的特色书院是教学机构,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研究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来书院讲学,重视学术

21、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讲会 ”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学生来去自由,师生之间自由交流;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书院教学多采取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相当深厚。(2)书院对当代创办 “研究型大学”的借鉴意义“研究型大学 ”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书院这一古代的教育形式对当代“研究型大学”的创办仍有巨大的

22、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的书院是教育教学单位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结合体,当代“ 研究型大学”的建立发展也要继承这一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日益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大学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地方,而且要能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中国古代的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自由讲学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百家争鸣”的精神,这也是建设“ 研究型大学”所不可忽视的方面,“研究型大学” 应该是开放的,不断走向国际化的。一国“研究型大学 ”的形成与发展既是该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及教育自身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国际借鉴与交流合作的产物。在知识、信息的传输

23、与交流日趋高速、频繁的现代,一所大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研究型大学” ,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中国古代书院都非常重视自身特有的风格、内容,当代的“ 研究型大学”在创办和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在吸收外部经验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研究型大学 ”的形成与发展要充分体现个性化的办学思想,只有当一国的众多“研究型大学 ”都形成各自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特色之后,这些“研究型大学”才能真正全方位地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综合国力的提升。13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包括“训育” ,而且也涉及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目

24、的” 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儿童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必须为使孩子顺利地达到这些目的而事先使其作好内心的准备。这种准备不应是狭隘的,而应当是多方面的。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赫尔巴特把道德看作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即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2)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在对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并把它当作教育的基本原则。原则内容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

25、规范的行为。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只有在进行其他方面教养的过程中才能有把握地开展德育。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地联系在一起的。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的要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改变其个性。评价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们通常是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的,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在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26、,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3)道德教育在赫尔巴特的概念体系中,与道德教育直接有关的主要是“训育”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管理 ”也是一种道德教育。训育赫尔巴特认为,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 ,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他指出,训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判断是道德的基础,因而必然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但仅有道德的判断是不够的,这种判断必须转变为“同勇气与智慧相协调的热情” ,才能把“道德化为性格 ”。道德决定是指用 “道德的眼睛”对事物、环境等进行观

27、察和理解,并依此行动。道德自制是指对自我的认识。儿童管理儿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秩序,防止某些恶行,为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儿童管理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为了避免现在和将来对别人与儿童自己造成危害;为了避免不调和斗争本身;是为了避免社会参与它没有充分权力参与却被迫要参与的那种冲突。儿童管理的方法有惩罚性威胁、监督、惩罚、安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儿童管理与训育的比较儿童管理与训育的区别主要在于,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随后进行的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果不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课都是无法进行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儿童的管理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从赫尔巴特关于儿童管理的论述来看,管理

28、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某些恶行的预防,而训育则是为了美德的形成。14 【正确答案】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人,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

29、三个重要特征,即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学习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随着认知理论的发展,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分别如下:知识观对教学的作

30、用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是毫无权威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人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习观对教学的作用建

31、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有主体意识的人,这启示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到学生对于信息的主动建构意义。学生不是简单地听教师讲课,而是自己主动地去选择和加工所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自觉性,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对于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观对教学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有些问题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其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教学还需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