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管理学(控制的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84444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管理学(控制的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管理学(控制的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管理学(控制的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管理学(控制的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管理学(控制的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管理学(控制的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1 康佳集团前身为“ 深圳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1980 年 5 月成立于深圳,1991 年 8月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1995 年 8 月 29 日更名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其主营业务涵盖彩电、手机等方面。作为一家大型家电企业,早在 1992 年年初,康佳就引进了 MRP 系统来管理企业,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渐发展和企业经营规模的日益壮大外部和内部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变化。康佳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变化,决定实施 ERP。康佳由于早期一直采用 MRP系统,因此自身具有了一定的甄别能力,对于自身组织结构和

2、系统的适用性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因此,康佳投入人力、物力进行ERP 选型分析,主要从软件功能满足程度、软件技术水平、实施服务质量、供应商合作态度以及投入产出效益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立了采用德国SAP 公司的 R3 软件。康佳作为大型电子制造企业,物流种类、数据量、业务相当复杂,这就要求 ERP 软件系统各方面功能强大,而这恰恰是 SAP 的强项,所以选择 SAP 也是情理之中。之后,康佳先是选择了 SAP 在全球的合作伙伴 SBS 作为该项目的实施顾问咨询公司。SBS 作为 SAP 公司长期的合作伙伴,非常熟悉 SAP 的 ERP 软件,在中国境内完成的 ERP 项目已超过 20 个,

3、具有在制造业成功实施的丰富经验。那么,康佳是渐进式的改良还是 BPR 式的推倒重来呢? 康佳认命一个常务副总经理直接把关,严格按照 ERP 的思想来重组企业流程,将企业不合理的业务流程修正过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 ERP 接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康佳把主要精力放在系统集成和 ERP 项目的事实上。因此,在系统硬件设备、网络结构设计和结构部署等方面,尽量借助外部力量,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 ERP 系统的建设。系统实施以后,ERP 思想已经逐步深入人心,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从过去的粗犷型管理向现在的细致型管理转变,企业生产的计划性、采购的及时性、技术资料的准确性、原材料的通用性、成本的准确性、管

4、理的规范性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北京科技大学 2010 年)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两个问题:2 记者从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获悉,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等问题,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近日被检察机关批捕,案件已进入正式侦查阶段。由于案件尚处于侦查过程中,检方未提供详尽案情。10 月 9 日,武汉大学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 我校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和原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受贿罪,先后于 9 月 13 日和 9 月 26 日被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陈昭方被捕后已被免去常务副校长职务,龙小乐在被拘留前己被免去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职务。目前,此案正在侦查中” 。据了

5、解,59 岁的陈昭方长期在武汉大学工作,一直主管武汉大学的财务、后勤部门。龙小乐现年 61 岁,长期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职,该校并入武汉大学后,历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副书记,2005 年升任常务副书记。知情人士透露,检察机关在调查一家民营企业的案件时,陈昭方、龙小乐作为关联人被调查。检方初步调查发现,陈、龙二人涉嫌受贿的金额至少有数百万元。(新华网武汉 2009 年 10 月 12 日电,记者谬龙)(中山大学 2010 年)案例思考题:结合案例,试分析高校腐败的成因以及防治策略。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3 在财务控制方法中,由财务部门编制的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

6、活动中现金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的预算,称( )。(北京工商大学 2010 年)(A)收入预算(B)支出预算(C)现金预算(D)资产负债预算4 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同济大学 2011 年)(A)事前控制(B)过程控制(C)事后控制(D)直接控制5 控制工作的哪项原理强调主管人员应只注意重要偏差?( )。(北京交通大学2009 年)(A)控制关键点(B)直接控制(C)例外情况(D)反映计划要求6 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年)(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采取矫正措施(D)明确问题性质7 下列哪项不是控制工作的原理( )。(北

7、京化工大学 2010 年)(A)组织适宜性原理(B)控制关键点原理(C)例外情况原理(D)责权一致原理8 衡量公司运用其资产效率程度的比率的是( )。(浙江大学 2010 年)(A)总资产周转率(B)流动性比率(C)投资回报率(D)速动比率9 管理人员能够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察觉并及时采取某些纠正措施,这种控制是( )。(北京化工大学 2009 年)(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直接控制(D)间接控制10 工厂在需求高峰来临之前,添置机器、安排人员、加大生产量的行动属于( )。(电子科技大学 2009 年)(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反馈控制(D)成本控制11 通过建立控制系统对被控

8、制对象进行的控制属于直接控制。( )(南京林业丈学2007 年)(A)正确(B)错误12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计划。因此,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就越能反映这样的计划,则控制也就越有效。(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年)(A)正确(B)错误13 现场控制的侧重点在于防患于未然且对事不对人。( )(东华大学 2008 年)(A)正确(B)错误14 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 )(东华大学 2008 年)(A)正确(B)错误15 同期控制(首都师范大学 2010 年;中山大学 2008 年)16 平衡计分卡(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17 适

9、度控制(上海大学 2016 年)18 市场控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0 年)19 控制中的例外原则(东南大学 2009 年)20 为什么加强控制工作有助于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南开大学 2010 年)21 结合实际分析控制与管理的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中央财经大学2009 年)22 什么是审计控制?(东华大学 2006 年)23 怎样利用管理控制的特点提高管控水平?(东北财经大学 2009、2007 年)24 简述控制过程的三步骤。(西安交通大学 2016 年)25 控制程序中的“ 确定标准 ”和“衡量实际绩效”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大连理工大学 2017 年)26 简述有效

10、控制的特征。(华南理工分析 2014 年;江南大学 2013 年;武汉大学2012 年)27 组织规模与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有效控制系统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9 年)28 简述危机控制的过程及其现实价值。(上海大学 2007 年)29 官僚控制模式和小集团控制模式有什么区别?不同控制模式在组织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0 年)30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绝不应该对微不足道的事去衡量。人们只有检查少数对工作成绩和成果无关紧要的时间,就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请你根据控制的有关原理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控制的目的?(华中科技大学2004 年)31 请举例说明

11、现场控制,并分析现场控制的优缺点及管理实践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南开大学 2006 年)32 试述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中的“衡量标准及其应用” 。(北京邮电大学 2011年)考研管理学(控制的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1)物料需求计划(MRP):企业怎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换句话说,就是库存管理怎样才能符合生产计划的要求,这是物料需求计划所需要解决的。MRP 起初出现在美国,并由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倡导而发展起来的。MRP 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编制生产与实行控制的系统,它不仅是一种新的计划管理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新

12、的组织生产方式。MRP 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生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革。MRP 是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日期,规定必须完成各项作业的时间,编制所有较低层次零部件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外计划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时间与数量,对内确定生产部门应进行加工生产的时间和数量。一旦作业不能按计划完成时,MRP 系统可以对采购和生产进度的时间和数量加以调整,使各项作业的优先顺序符合实际情况。MRP 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企业的库存水平,确定产品的生产优先顺序,满足交货期的要求,使生产运行的效率达到最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采购恰当数量和品种的零部件,选择恰当的时间订货,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水平。及时取得生

13、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及零部件,保证按时供应用户所需产品。保持计划系统负荷的均衡。规定制造活动、采购活动以及产品的交货日期。ERP 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 90 年代初首先提出的,那时的 ERP 概念的报告,还只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当时,Internet 的应用还没有广泛普及。随着实践和发展,ERP 至今已有了更深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也是 ERP 同 MRP的主要区别:ERP 是一个面向供需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 ERP 除了传统 MRP系统的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在功能上还增加了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

14、理(供需链上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都有运输和仓储的管理问题);支持在线分析处理、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实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的脉搏;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需求;支持多种生产类型或混合型制造企业,汇合了离散型生产、流水作业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支持远程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 )动态模型变化与信息处理程序命令的集成。此外,还支持企业资本运行和投资管理、各种法规及标准管理等。事实上,当前一些:ERP 软件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制造业的应用范围,成为一种适应性强、具有广泛应用意

15、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制造业仍然是 ERP 系统的基本应用对象。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是 ERP 同MRPII 的又一个主要区别。ERP 系统除了已经普遍采用的诸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GUI)、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面向对象技术(IDOT)、第四代语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客户机/服务器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等技术之外,还要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程软件,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以适应不同行业用户的需要。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 ERP 系统得以实现供需链管理的信息集成。ERP 系

16、统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实时性,扩大了业务的覆盖面和信息的交换量,为企业进行信息的实时处理、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为了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预见并响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外业务流程必须保持信息的敏捷通畅。正如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实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动态一样,多层次臃肿的组织机构也必然无法迅速实时地对市场动态变化做出有效的反应。因此,为了提高企业供需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会带来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机构的改革。这个改革,已不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把供需链上的供需双方合作伙伴包罗进来,系统考虑整个供需链的业务流程。ERP

17、系统应用程序使用的技术和操作必须能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 MRP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应变性 ”上升为 ERP 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动性” 。BPR的概念和应用已经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与需求市场和供应市场整个供需链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ERP 侧重于各种管理信息的集成,而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侧重于技术信息。(2)从案例看,康佳集团成功实施 ERP 系统的主要因素有:实施 MRP的经验;其准确定位,找出自己目前的漏洞,突出重点方面,选择合适的软件;灌输与时俱进的思想;领导层的支持;内外力量相结合;目标明确。【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

18、础2 【正确答案】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高校承担着我国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然而,近些年的高校行政主管人员在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腐败现象,具体原因如下:财务管理机制缺失。一些高校财务审计把关不严,审批、复核、报销制度和财务检查、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如某些高校在工程进度款、设备及教学物品采购费的支出审批程序上,未对每个审批环节所需最长时限作明确规定并予以公开,供货商及工程承包人担心在某个审批环节上被刁难,不得不通过贿赂形式疏通关系,避免资金回收或周转的困难。此外,我国高校在建设项目安排、设备物资采购、经费使用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不断增大,但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却严重滞后,一些高校出现

19、收人不入账,自行设立小金库,变相侵占国有资产或贪污、受贿等现象。监督机制缺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的自主权越来越多,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然而,对那些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并没有及时跟进。高校监督机制不完善,高校纪检队伍专业化、科技化、现代化水平不高,面对属于高智能犯罪的高校商业贿赂行为时更突显其监督的乏力。对高校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监督力度不够,一些重大决策的出台过程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涉及高校经济收益等敏感问题的监督乏力,如高校教材回扣问题,由于涉及学校的经济创收,致使监督出现“盲区” 。思想松懈。高校有些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把商业贿

20、赂犯罪等同于礼尚往来,把职责范围内应办的事情与按劳取酬挂钩,不送礼不办事;有的以法不责众的心理集体受贿。在此背景下,相关人员认为,只有在不规范的操作中才能获得应有收益或者额外收益。于是,本来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办理的事件也要“找关系”“送礼”去进行疏通,致使高校商业贿赂行为频繁发生。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有效解决高校腐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推动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使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全过程,形成有效防范腐败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既要体现制度的科学性,又要体现制度的有效性;既要注重实体性制度建设,又要注重程序性制度建设;既要健全决策机制,又要健全办学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

21、的指导思想上,应做到制度构建法治化,制度构建系统化,制度构建制度化。在制度体系的总体设计上,应把握体系构架的系统性,体系构筑的前瞻性,体系要素的互补性,体系实施的针对性和体系运作的实效性。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加强高校领导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应建立、完善和落实科学民主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二是瞄准权力与利益紧密相连的关键点,建立健全人、财、物、招生、基建、科研、学科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三是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校务、院务公开,建立健全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高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程序的相关事项。实施有效监督是预防

22、腐败的关键。首先,应建立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运行。其次,要发挥好其他监督主体的作用。坚持凡学校制定的大政方针必须经教代会充分讨论,凡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规定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再次,正确处理保障知情权和调动监督积极性的关系,畅通师生员工监督举报渠道,健全受理群众举报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后,着力加强对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如加强对于人事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各类招生工作的监督,加强对基建(维修) 工程、设备(器材) 、教材、图

23、书、医疗、主要食品采购等招标工作的监督。【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的预算为现金预算。【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生产活动之后进行的控制活动属于事后控制。【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控制工作的各项原理可知,例外情况要求管理人员只注意重要偏差。【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控制工作的流程中,确认控制标准是第一项工作。【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控制工作的原理有反映计

24、划要求的原理、组织适宜性原理、控制关键点的原理、例外情况的原理和直接控制的原理,不包括 D 选项。【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其运用资产的效率。【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生产活动之前进行的控制活动属于前馈控制。【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生产活动之前进行的控制活动属于前馈控制。【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通过控制系统进行的控制是属于直接控制。【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25、析】 题干中的表述正是控制与计划的内在关系所在。【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预先控制的侧重点在于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现场控制。【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控制的对象是人,且由人来执行。【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5 【正确答案】 同期控制是指一种同步的、适时的控制,即通过对计划执行过程的直接检查和监督,随时纠正偏差的过程。其优点是: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就马上予以纠正,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少的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非下一次活动的质量。其缺点是:控制的效率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等的制约。应用范围较窄。对生产工作容易进行同期控制,

26、而对那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则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6 【正确答案】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不只是从财务角度出发的组织绩效测量和评估方法。平衡计分卡通常考察对组织绩效有贡献的四个领域:财务、顾客、内部流程、人员创新成长方面的资产。根据平衡计分卡方法,管理者应当在每个领域都分别制定目标,然后测量这些目标是否实现。【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7 【正确答案】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这种恰到好处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能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

27、突,适度的控制应能同时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过多的控制会对组织中的人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过少的控制将不能使组织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保证各部门活动进度和比例的协调,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一项控制,只有当它带来的收益超出其所需成本时,才是值得的。【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8 【正确答案】 市场控制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在系统中建立标准以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价格和市场份额是市场控制系统的两个常用标准。价格和市场份额可以分解为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利润贡献比例、产品转移价格等。市场控制系统可以在公司的各个层面发挥作用。例如,某大

28、型房地产控股集团,下属住宅经营部、商场经营部的土地开发部,每个分部都是集团的利润中心,同时具有独立决策的能力。房地产控股集团高层领导对这三个房地产事业部建立以价格为核算标准的盈亏指标,对事业部和事业部经理进行绩效评价,并决定他们的薪酬水平。【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19 【正确答案】 控制中的例外原则即指管理者应将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中出现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例外情况上,可以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真正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方面。例外并不能仅仅依据偏差数值的大小来确定,而要考虑客观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况中,例外原则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的原则结合起来,注意关键问题上的例外情况。【知识模块】 控

29、制的基础20 【正确答案】 如果管理者能够建立起目标并即刻将其实现,就不需要进行控制了。事实上,制定目标之后到目标实现之前,总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组织内部和周围环境会有许多事情发生:竞争对手可能会推出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新材料和新技术可能会出现,政府可能会制定新的法规或对原有政策进行修正,组织内部的人员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波动等。这些不仅会阻止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要求视情况的变化对目标本身进行修正。因此,需要构建有效地控制系统帮助管理者预测和确定这些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反应。这种环境探测越有效、持续的时间越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组织在激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

30、可能性就越大。【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1 【正确答案】 控制作为管理过程中一项独立的、不可缺少的职能,是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职能环节,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系统,一个组织就会杂乱无章,就会离开正确的轨道,从而无法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控制作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与计划、组织、领导等其他管理职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的关系:计划起着指导性作用。管理者在计划的指导下,领导各方面工作以便实现组织目标。任何组织的控制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取向。计划预先指出了期望的行为和结果,而控制则是把握按计划指导实施的行为和结果。组织管理者只有获取关于每个部门、

31、每条生产线以及整个组织过去和现在状况的信息,才能制订有效的计划,而这些信息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控制过程中得到的。倘若没有计划来表明控制的目标,组织的管理者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控制。(2)控制职能与组织职能的关系:组织目标与计划要适应组织环境的多边形,需要控制来调整和修订。组织活动越复杂,越需要控制来调整和修正。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失误,需要控制来调整和修正。(3)控制职能与领导职能的关系:领导是在计划和组织的基础上对使用物质资源的人员进行指挥,而控制只是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组织活动进行一定的检查和调整。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任务,并负有最终责任,为此,管理者要建立控制系统,以便能够自始至终的掌握他人完成任务

32、的情况和进度。管理者制定计划并应用控制系统对计划过程控制和调整。同时,控制又能够告诉管理者工作的进展是否符合原定目标,是否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离开了控制,领导就有可能流于形式,收不到实效。【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2 【正确答案】 审计控制是运用审计方法系统评价经营活动的工作质量的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对计划、组织领导、生产、研究开发、营销和人事等方面工作内容广泛的评价。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估各类活动是否达到应有的标准,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审计控制分为三种类型:(1)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指由外部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

33、的评估。为了检查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的账面情况与企业真实情况是否相符,外部审计人员需要抽查企业的基本财务记录,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分析这些记录是否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和记账程序。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所以它起到一种鼓励诚实、约束违规和违法行为发生的作用。外部审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不受经营者的制约,只需对国家、社会和法律负责,所以它能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但是,外部审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外来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在对具体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困难;另一

34、方面,处于被审计的内部组织成员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工作,这就可能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来独立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不仅要像外部审计那样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还要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合理;不仅要评估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要检查和分析企业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不仅要检查目前的经营状况,而且还要提供改进这种状况的建议。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达到既定目标和执行既定政策的手段。可以提供有关改进企业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推行

35、分权化管理。企业的控制系统越完善,控制手段越合理,越有利于分权化管理。(3)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的一种方法,它比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范围都要广泛。管理审计虽然也可在组织内部的有关部门进行,但为了保证某些敏感领域得到客观的评价,企业通常聘请外部的专家来进行。管理审计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水平。管理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指导企业在未来改进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方面提供了依据。但管理审计也存在不足,主要是过多地评价组

36、织过去的努力和结果,而不注重预测和指导未来的工作,这一点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3 【正确答案】 (1)控制具有整体性。为此,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组织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情况,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2)控制具有动态性。为提高控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控制的标准和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呈现出动态的适应性。(3)控制具有以人为本的特征。因此,管理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同时,控制的过程也不是自动和自发的,而是由相应的管理者即人来完成的。(4)控制具有追求高效率的特征。因此,控制的实现手段应该是以指导型和帮助型为主,而不是单纯的管、卡、压。控制

37、应该讲求一定的技巧性和方法性。同时,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效率,实现组织发展的总体目标,控制还要以加强组织内部的协同配合为主,而不是单纯地发现问题和追究责任。【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4 【正确答案】 控制过程是一个三步骤过程:(1)步骤一:测量实际绩效。管理者可以采用四种方法来测量和报告实际绩效: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管理者采用有效控制标准进行测量。(2)步骤二: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所有工作活动都可能会出现某种绩效偏差。因而确定一种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极为关键。处于该范围之外的偏差需要引起管理者的关注。(3)步骤三:采取管理行动。管理者可以有三种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选择:什么也不

38、做;纠正实际偏差;修改标准。【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5 【正确答案】 “ 确定标准 ”和“衡量实际绩效”二者担负的职能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重要。这是因为:确定标准是指计量实际或预期工作成果的尺度,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的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是控制工作的依据和基础。确定控制标准是控制过程的第一步,要控制就要有标准,离开可比较的标准,就无法实施控制。衡量实际绩效是指从质量和数量方面评估某种组织实体(例如组织、过程、团队或个人)达到它们使命、目的、目标、行动步骤或达到希望标准的程度。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绩效衡量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使用得当它可以成为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的助推器,

39、使用不当则会变成组织变革和绩效提升的拦路虎。有效地使用绩效衡量方法可以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根据这些反馈我们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在向自己的组织目标迈进、员工是否需要培训、流程该如何优化重组等等。作为对企业运营结果的反映,绩效衡量为企业的改进方向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与此同时,绩效衡量使用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打击组织士气、降低团队效率、妨碍质量改进等负面因素。但衡量实际绩效与目标的差距,离不开衡量标准的确定。没有标准的衡量是盲目的,也是缺少实际意义的。只有确立了衡量标准,衡量实际绩效才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才能发现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因此,在控制程序中,确定衡量标准是衡量实际绩效的前提条件,衡量实际绩效

40、是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二者缺一不可。【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6 【正确答案】 (1)适时控制。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应该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可能性,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偏差的产生;或者企业由于某种无法抗拒的原因,偏差的出现不可避免,那么这种认识也可以指导企业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遏制偏差产生后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预测偏差的产生,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实现。管理人员可以为需要控制的对象建立一条警报线,反映经营状况的数据一旦超过这条警戒线,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措

41、施防止偏差的产生和扩大。(2)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适度控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3)客观控制。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为此,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与计划要求的相符或相背离程度,这种判断和评价的正确程度还取决于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是否客观和恰当。(4)弹性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可能

42、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重背离。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具有灵活性或弹性。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有效的控制系统还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抓住影响整个企业行为或绩效的关键因素。有效的控制系统往往集中精力于例外发生的事情,即例外管理原则,凡已出现过的事情,皆可按规定的控制程序处理,而第一次发生的事例,需投入较大的精力。【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7 【正确答案】 控制是指为了保证组织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各级管理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或随组织及环境发展变化而重新修改的标准,对下

43、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的过程。影响有效控制系统的因素有组织规模、职位和层次、分散程度、组织文化以及活动的重要性。其中,组织规模与组织文化影响有效控制系统的具体表现为:(1)组织规模对有效控制系统的影响。一个小型组织更多地依靠非正式的和个人的控制方法。通过直接视察的同期控制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规模的增大,直接视察需要靠扩张正式的控制系统,如报告、条例、规章等来作为补充。非常大的组织一般需要极为正规的和非个人的前馈和反馈控制。(2)组织文化对有效控制系统的影响。组织的文化可能是信任、自主或开放,也可能是害怕、报复或不信任。如果是前者,我们可能会发现非正式的自

44、我控制,而如果是后者,就需要外部强加的和正式的控制系统来保证工作行为达到标准。我们已经讨论过领导作风、激励技巧、组织结构决策、冲突管理方法和参与决策的程度等,因此控制的类型和程度也应该与组织的文化相协调。【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8 【正确答案】 (1)危机控制是针对危机事件而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减少损害程度、挽回影响、恢复形象的行为过程。危机控制的主要过程有三个基本步骤:第一,预先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以便在出现危机的时候提前报警。第二,危机的识别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观察企业或组织目前的员工的工作效率是否低下,是否员工都有极强的惰性,组织内部的沟通是不是很不畅通,组

45、织内员工是否缺乏谦虚的态度等等现象来说明危机的存在。第三,危机的处理和解决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危机公关或者进行组织变革来缓解和解决现有的危机问题。(2)危机控制的现实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能够降低企业因为危机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指导方向;能够及时的发现危机和解决问题。【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29 【正确答案】 (1)官僚控制模式强调组织的权威,依靠管理规章、制度过程及政策;而在小集团控制模式下,员工的行为依靠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传统、仪式、信念及其他组织文化方面的东西来调节。官僚控制基于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小集团控制依靠个体和群体来辨认适当的和期望的行为及其衡量方法。(

46、2)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官僚控制模式倾向于机械式组织,其特点是:高度的专门化、僵化的部门划分、指挥链明确、窄管理跨度、集权化、高度正规化。小集团模式偏好有机式组织,其特点是:跨职能团队、跨层级团队、信息自由流动、宽管理跨度、分权化、低度正规化。【知识模块】 控制的基础30 【正确答案】 (1)控制是指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在控制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受控者在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施控者的命令和决策,施控者对要完成的计划和要达到的标准不能有丝毫动摇。控制是一项十分严肃的管理工作。控制需坚持原则,必须严格按计划、按标准办事。对计划中

47、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反馈,对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重大消极因素,必须坚决排除。但是,控制又是针对未来进行的管理,为了保护员工的积极性,对一些非原则性的缺点和错误,以及一些不影响大局的失误,应从正面给予帮助,积极引导,争取受控者自觉、主动地去纠正偏差。重点控制与全面控制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控制指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对关系全局的重点部门和重点工作环节进行特别控制。全面控制指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进行一般控制。控制必须做到重点控制与一般控制相结合,以重点控制来带动一般控制,以一般控制来保证重点控制。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事前控制指在计划执行前的控制,就是在计划付诸实施前,应尽可能地将计划本身

48、存在的不足和执行系统中所存在的隐患消除掉。事前控制不同于计划,它需要采取实际行动。事前控制通俗地讲就是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地减轻不利因素给计划带来的损失。事后控制指在计划执行结果反馈的基础上,从中发现偏差和问题,然后采取纠偏措施纠正偏差的控制方式。事后控制的内容明确,问题清楚,也比较容易采取办法解决。但事后控制是在问题已经发生之后才去采取措施,属于亡羊补牢。(2)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观点正是根据控制原则中重点控制和全面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来的。重点控制在控制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项计划,无论多么简单,也会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协调,也要经过多个环节。不同部门、不同环节在计划实施中的地位和作

49、用是不同的,有的事关全局,有的仅起配套的辅助作用。控制首先必须抓住这些事关全局的部门和环节,这样控制才最有效率。如果控制中缺乏重点,平均使用力量控制就会打乱仗,其效果必然低下,难以保证计划顺利完成。同时,在控制系统中,全面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只抓重点控制,放弃全面控制,一些部门就会放任自流,一些环节,虽然它是非关键性的,在失去控制之后也会影响计划的完成。所以说,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人们只有检查少数对工作成绩和成果无关紧要的时间”说明控制并未抓住重点,更未顾及全局,所以是无效率的,因此“ 达不到控制的目的 ”。(3)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便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控制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为实现控制的目的,控制应具备以下条件:适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原因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如果等到偏差已经非常明显,且对企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后,反映偏差的信息才姗姗来迟,那么,即使这种信息是非常系统、绝对客观、完全正确的,也不可能为纠正偏差带来任何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