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0 及答案与解析1 评价“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 。(北京大学 2007 年)2 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山东大学 2015 年)3 分析王维和孟浩然诗风的异同。(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4 李清照论词有“ 别是一家 ”之说,谈谈其内涵及你对此的看法。 (北京大学 2013 年)5 什么是神话历史化?(南开大学 2010 年)6 论永明体声律论对中围古代诗歌的影响。(武汉大学 2006 年)7 简述陈子昂复古倾向的得与失(厦门大学 2010 年)8 简析西厢记的戏剧结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9 晚明小品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2、(北京大学 2007 年)10 简析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四川大学 2010 年)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1 诗经除了 305 篇,另有 6 篇有目无辞的( )。(北京师范大学 2015 年)12 九辩的作者是( )。(首都师范大学 2014 年)13 扬雄四赋是( ) 、( )、( )和(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年)14 三都赋是指( ) 、( ) 、( )三部。(浙江大学 2013 年)15 元结编有( ) ,收录沈千运、赵微明等人以悲愤写人生疾苦的诗 24 首。(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16 ( )的山中白云词 与姜夔词风相似,并称“双白”
3、。(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17 元杂剧中五本二十一折的作品是( )。(浙江大学 2009 年)18 明代创作杂剧数量最多的作家是( )。(暨南大学 2009 年)19 讽刺考官一窍不通的小说司文郎是( )中的一篇作品。(暨南大学 2009 年)20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出自近代著名诗人 ( )的夜坐。(北京师范大学 2013 年)21 散体赋(江西师范大学 2009 年)22 古诗十九首(山东师范大学 2004 年)23 太康体(扬州大学 2011 年)24 盛唐气象(北京大学 2015 年)25 樵歌体(南开大学 2015 年)26 诚斋体(武汉大学 2005 年)27
4、 温州杂剧(南开大学 2009 年)28 世情小说(暨南大学 2009 年)29 纳兰性德(北京大学 2007 年)30 四大谴责小说(陕西师范大学 2013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0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有关诗经的编集,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有“ 献诗”“采诗”,以及“删诗” 之说。(1)“献诗”说: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中的一些作品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内证。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2)“采诗”说,先秦古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
5、是根据相关的记载,可以推断采诗现象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活动,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而且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可能也有采集来的作品。周王朝是否实行过采诗制度,目前尚不能确定,但如无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的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王廷。因此,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流传既久,经手亦多,具有集体创作性质。(3)汉代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称“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定位“ 三百五篇 ”,此即孔子“删
6、诗”之说。此说影响颇大,但唐代孔颖达已疑其误,后世多不信。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人鲁观乐,乐工为之歌诗,其篇章顺序大体已如今本,此年孔子年仅八岁,故“删诗” 说实不足信。孔子可能对“ 诗” 做过 “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 “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4)诗经 的具体整理编订情形,只能说:周王朝的乐官可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于乐官的手中,这样,乐官手中掌管的诗歌数量肯定要远远超过三千首,再行整理编选就十分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 采诗” 和“献诗”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 【正确答案】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谈到
7、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时,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1)耳目一新的抒情艺术。古诗十几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转,反复低徊。首先,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用以起兴发端的有典型事件,也有具体物象。以事件起兴发端的诗篇,往往顺势推衍成一个故事,孟冬寒气至和客从远方来都以女主人公收到远方寄来的物品发端,然后写她们对游子的信件和礼物如何珍视,或精心收藏,或巧加裁制。以具体物象起兴发端的诗篇,则由这些物象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诗人多选择和时序相关的景观,抒情主人公或遇春草,或临秋
8、风,有的眼望明月,有的耳听虫鸣,由这些具体物象引发出种种思绪。古诗十九首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而且又抑扬有致。其次,古诗十九首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如明月何皎皎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构成的意境如幻如梦,朦胧而又深沉。西北有高楼诗中多想象之词,构成的是恍惚空灵的境界。再次,善于通过捕捉生活情景抒发作者内心感受。通过场景的描写表达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诗中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凛凛岁云暮中,将对环境、梦境的叙写,人物心理状态的描绘与抒情有机融合在一起。(2)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钟嵘在诗品中称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首
9、先, 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其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而又异常精练,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其次,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既清新又醇厚。再次,诗中化用了许多古代典故,却不给人以晦涩生硬之感。叠字的巧妙连用和双关语的自然融人,又颇得乐府民歌的神韵,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客从远方来等。总之,古诗十九首在表达方式上直接继承诗骚的抒情传统,并吸收了汉乐府的艺术技巧,成为建安五言抒情诗创作高潮到来的前奏,其含蓄蕴藉风格对后世文人抒情诗产生了长远影响。【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
10、3 【正确答案】 首先,二人是唐初著名的隐士,孟浩然因仕途无路而隐逸;王维因仕途曲折而隐逸,两者殊途同归,故而共同的生活归宿使他们有了相同的诗风清淡。把王、孟归为清淡派的诗人,最早见于胡应麟的诗薮。清淡诗篇由田园之乐、山水之美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孟浩然常以襄阳江村以及作者本人为原型,经过典型化创作,成功塑造了一个优雅的意境以及与这一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写了宾主宴饮的情景与纯真的友谊,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袒露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愉悦与陶醉之情。王维擅长描写山水
11、之美的诗篇创作,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美。其次,二人虽都是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歌艺术风格上是有区别的。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缈。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
12、落尽见真淳” 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新。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辞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人游子漂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清。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中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13、。总之,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4 【正确答案】 (1)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词“别是一家” 说,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在李清照之前,李之仪曾从创作论的角度,提出过词“自有一种风格 ”的看法( 跋吴思道小词)。李清照进而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 “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 协律”“ 可歌” 。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 ”,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
14、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2)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是词学理论发展的结果。理论与实践如影随形,词的创作实践必然产生词学理论。尽管李清照以前的词坛,对词学理论的系统论述题尚不多见,但只要把有关词集的序跋,词人的通信,以及散见于词人著作中的只言片语稍加梳理,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到李清照时,人们对词体的认识正在由卑渐尊,对词体的要求正在由俗趋雅。(3)这种推崇词体的趋势在理论上的表现最早见于苏轼及其门人的词序词评中。他们提出要打通诗词的
15、界限,移词就诗,承认词与正统的诗应占有同等的地位。苏轼在答陈季常书中说:“又惠新词,句句警拔,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东坡续集 卷五) 黄庭坚小山集序也说:“戏弄于乐府之余,而寓以诗人之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种同诗挂钩以提高词体地位的做法,是宋以来文学评论中俗文学争地位惯用的方法。不仅词是如此,后来的小说、戏剧也都是通过与诗攀比以提高地位的。另一方面,苏门词人也有不同意把词混同于诗,而要求词应“本色当行 ”的。他们与前一种观念途径虽殊,但目的一致,都是要推尊词体。如陈师道后山诗话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这就为词确立了一种标准,为
16、诗词之别立下界石,词就是词,它应有自己的面目。这正反映了人们词学观的自觉,而这种自觉的具体化就是认为词是一种有别于诗的文学样式。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中也提到:“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龌龊”。词“ 自有一种风格”与要求词应“ 本色当行” 一致。这都为李清照的词 “别是一家”之说奠定了基石。(4)李清照词 “别是一家”之说,旨在通过严分诗词疆界,确立词的独特个性,从而达到“尊体 ”的目的。而这一观念是在词体繁荣,词学争论纷起的背景上形成的,是对前人及同时代词理论的继承、总结和发展,所以集中体现了一代人的意识。可以看出,尊崇词体在李清照的时代已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倾向,
17、说明了词人对于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自觉。其次,词“别是一家” 的理论也表明了词这种由民间发展起来的俗文学,开始了向雅化道路的转折。从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看,由俗到雅是各种文学样式发展的基本规律,诗、词、曲、小说都大致如此。当着一种产生于民间的俗文学,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这种文学形式便露出了雅文化的端倪。李清照词论所体现的“尊体” 观念就是词由俗转雅的理论标志。【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5 【正确答案】 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
18、现过。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神话历史化的方法主要是删削和改造。在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出现,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地改造神话,使之化为历史的一部分。例如针对“黄帝四面 ”,孟子 里记载孔子把神话中一个具有四张人面的天帝,改造成古史中善治四方的人王了。韩非子中记鲁哀公问孔子“夔一足” 的问题,孔子解释为“夔非一足也,夔有一,足矣” 。【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6 【正确答案】 “ 永明体 ”是第一次将四声原则运用到了诗歌领域,形成了五言新体诗,不仅与参差错
19、落、句式长短不一的古诗不同,并且与汉魏时平整的五言古诗也不尽相同,故又称“ 新体诗 ”。永明新体诗是由汉魏古诗发展到唐代近体诗的过渡形式,对唐代近体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永明声律论和永明新体诗从产生到现在,文学界对他褒贬不一。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表示赞许,而写诗品的钟嵘则表示反对。赞同者重在肯定声律论在我国文学史、诗歌史中的历史意义,反对者着眼于声律论对诗歌的束缚和因重格律所产生的形式主义的流弊,双方各执一词。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文学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20、永明体的诗歌不乏优秀之作,而且后来格律诗的成熟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四声的发明和永明体的出现,也就没有唐代诗歌的辉煌。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暂时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经过许多诗人的不断探索,在诗的格律声韵、对仗排偶、遣词用句以及构思意境等方面,永明体都较古体诗更为工巧华美、严整精练。虽然,由于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也产生“文贵形似” 之偏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之弊。不过他们的优秀之作,毕竟为当时的诗坛注人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对辞赋
21、、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即使有人对“ 永明体 ”提出批评,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予以肯定,并给予客观恰当的评价。【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7 【正确答案】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 38 首感遇诗。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
22、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人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感遇其十二:“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当然,他是从“达则匡救于国” 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的,被杜甫称之为“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陈子昂是个极具政治色彩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
23、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其失则在于,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辨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8 【正确答案】 (1)西厢记在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折的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在每一本第四折的末尾,既有“题目正名 ”,标志着故事情节到了一个转折性的段落又有很特别的络丝娘煞尾一曲,起着上联下启沟通前后两本的作用;有些折段西厢记还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整折戏,实际上由末与旦轮番主唱。这说明王实甫在创作西厢记时,突破了杂剧的规矩,吸取和借鉴过院本、南戏的演
24、出形式,体制上的创新,丰富了艺术表现能力,为更细腻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完美地安排戏剧冲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西厢记 的戏剧冲突是由两条线索互相紧密纽结而成的。一是以老夫人为一方,以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二者之间是反对门第观念、不遵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与封建礼教、封建家庭利益卫护者的矛盾冲突;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三个青年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由各人的不同性格和一些猜疑、误会、矜持和不信任造成的,作者成功地写出了这些矛盾,从而加强了全剧的喜剧气氛。西厢记中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经过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也对后来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知识模块】 元代文
25、学9 【正确答案】 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体现着古代散文向现代方向的转变。其体制通常比较短小,文字喜好轻灵隽永,多表现活泼新鲜的生活感受,属于议论的文章,也避免从正面论说严肃的道理,而偏重于思想的机智,讲究情绪、韵致,有不少带有诙谐的特点。小品文的兴盛,与当时文人文学趣味发生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人们的欣赏视线从往日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 ,转移到了轻俊灵巧而有情韵的 “小文小说”,扩大了小品欣赏的读者群和创作的数量,一些小品文的选本和以小品命名的文集也随之出现。(1)小品文的创作特色。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
26、活化、个人化,在风格上出言灵巧,情趣盎然,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人生趣味。公安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张岱的作品尤显出色,王思任风趣放达,也颇有特点。对个人游赏生活的投入和乐于在作品中给予表现,增强了晚明文人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游赏小品的艺术价值,一些描写日常自然美景与反映赏玩情怀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更趋雅致、自然。在表现生活化、个人化情调的游赏之作中,张岱的作品(陶庵梦忆)尤显出色。晚明小品文往往从平常与细琐处透露出作家体察生活含义、领悟人生趣味的精旨妙意,情趣盎然,耐人寻味,如王思任的屠田叔笑词序。晚明小品文的另一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作家的性情跃
27、然纸上。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抨击时政,抨击秽俗,时有直露胸臆之作。(2)小品文的影响。晚明时期小品作者层出,当时出现许多较有成就的名家。周作人注意到晚明小品对现代散文创作的影响。林语堂则从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等人的文风中品味出“ 幽默闲适”的趣尚而加以提倡。晚明小品文在这些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中打下了显而易见的印记。【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0 【正确答案】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
28、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而纳兰词的出现,就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纳兰词,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就是“情真”。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纳兰词虽缘自“ 真” ,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藉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1 【正确答案】 笙诗【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2 【正确答案】
29、宋玉【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3 【正确答案】 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14 【正确答案】 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15 【正确答案】 箧中集【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6 【正确答案】 张炎【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17 【正确答案】 西厢记【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18 【正确答案】 朱有墩【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9 【正确答案】 聊斋志异【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0 【正确答案】 龚自珍【知识模块】 近代文学21 【正确答案】 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以主客问答的方式“铺陈摘文,体物写志” ,虽散韵结合,但散文的意味较重,所以称为散
30、体赋。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22 【正确答案】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保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其内容多写夫妻朋友的离情别绪和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对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
31、千金”。【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23 【正确答案】 太康体是西晋时期一种诗风,或一种诗体。“太康” 为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太康体” 之名,始见宋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 。所谓太康体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体。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而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 特征的主要表现。这一时期诗坛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成就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义倾向,内容稍显贫乏,追求辞藻的
32、华美,注重艺术形式技巧。【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4 【正确答案】 “ 盛唐气象 ”是指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 ,形式完美,题材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奋进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了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杜甫 望岳中的“ 会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5 【正确答案】 “ 樵歌体 ”,又称“朱希真体”,是指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作品。因其
33、词自成一家,故名日“ 樵歌体 ”。其主要特征是:南渡前风格清丽超旷,近似苏轼,有不食人间烟火之风。南渡后身经国难,则有不少慷慨悲凉、忧时伤世的爱国名篇传世。【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26 【正确答案】 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奇崛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代表性作品有晓行望云山小池等。【知识
34、模块】 宋代文学27 【正确答案】 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称永嘉),称为“温州杂剧 ”“永嘉戏曲”,亦称南词。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28 【正确答案】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小说涉及世情,可溯源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 ”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称人
35、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明清两代的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述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9 【正确答案】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有纳兰词,后改为饮水词,取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论词主情,崇尚人微有致。爱情词是其词作的重要题材。低回悠渺,执著缠绵,如蝶恋花。从他留下的 300 多首词看,情调哀怨感伤,几乎首首言愁,篇篇写恨,读之令人愁肠百结,故其仅仅活了 31 岁。纳兰词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纯任感情在笔端倾泻。他还吸收李清照、秦观的婉转特色,铸造出个人的独
36、特风格。周颐惠风词话把他推到“国初第一词人 ”的位置。【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30 【正确答案】 四大谴责小说指近代在“小说界革命” 浪潮中涌现出的最具影响的四部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官场现形记从改良主义的立场出发,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官僚制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通过“几死一生 ”在二十年中耳闻目睹的无数怪现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代末年的社会图卷。老残游记写了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 清官” 之恶。 孽海花以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爱情为线索,展开了一幅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上层社会的图景。这四部小说都采取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态度,选择了宜于反映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的新小说的体裁,抨击腐败,直抉时弊,形成近代一股强劲的批判现实的文学潮流,被鲁迅先生称为“谴责小说” 。【知识模块】 近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