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84713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刑法学练习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与中止存在于( )。(A)所有故意犯罪中(B)所有过失犯罪中(C)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D)所有间接故意犯罪中2 在结果犯中,衡量犯罪既遂的具体标准是( )。(A)法定危险状态的形成(B)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C)法定犯罪行为的完成(D)着手实行犯罪行为3 某甲某日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还给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

2、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4 犯罪的停止形态存在于下列哪些犯罪中:( )。(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5 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 )。(A)二人以上故意犯罪(B)二人以上犯罪,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C)二人以上犯同一种罪(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6 下列情形中,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A)甲,乙二人均为成年人,精神正常。甲勾结乙行窃 ,乙同意。某日夜晚,乙在门口望风,甲撬门入室窃取金银首饰,手表及大量现金(B)二人以上的过失行为相互作用,共同导致某一危害结果发生(C)丙,丁二人同时在同一场所实施同一性质的犯罪

3、行为,但二人没有共同犯罪故意(D)故意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实施犯罪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7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有( )。(A)为盗窃苦练扒窃技术(B)为投毒去购买砒霜(C)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D)拟订犯罪计划(E)为抢劫事先勘查路线8 未遂的特征有( ) 。(A)即将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没有得逞(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已经着手实行犯罪9 属于举动犯的犯罪有( )。(A)脱逃罪(B)传授犯罪方法罪(C)

4、抢夺罪(D)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10 犯罪预备的特征有( )。(A)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B)犯罪没有得逞(C)犯罪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D)犯罪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11 在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中,包括以下实行行为:( )。(A)单一实行行为(B)选择实行行为(C)并列实行行为(D)双重实行行为12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有( )。(A)行为人以外的主观原因(B)行为人以外的客观原因(C)行为人自身的客观原因(D)行为人自身主观认识错误13 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有( )。(A)杀人罪(B)伤害罪(

5、C)盗窃罪(D)侮辱罪14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A)时间性(B)自动性(C)彻底性(D)有效性15 ( )属于刑法理论上所指的结果犯。(A)走私罪(B)盗窃罪(C)伪证罪(D)诈骗罪16 犯罪未遂的种类有( )。(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17 对于未遂犯,我国( ) 。(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采取必减主义(C)采取得减主义(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8 不能犯未遂包括( ) 。(A)工具不能犯未遂(B)主体不能犯未遂(C)结果不能犯未遂(D)对象不能犯未遂19 下列情况中,不属

6、于犯罪中止的情况有( )。(A)犯罪分子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 ,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B)盗窃他人财物后,又返还财物的(C)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的(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但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的20 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有:( )。(A)某甲欲杀害某乙,在去乙家的路上突发急病,返回家中(B)某甲射杀某乙,因枪法不准,未中(C)某甲向司法机关捏造某乙贪污 10 万元,被识破(D)某甲欲强奸“ 某女”,结果发现其为男性21 犯罪中止可能发生在( )。(A)犯罪行为开始以前(B)犯罪行为着手以后(C)犯罪行为实行过程中(D)犯罪的

7、预备,实行过程中22 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 ) 。(A)破坏交通设施罪(B)侮辱罪(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D)诬告陷害罪辨析题第 28 小题,8 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3 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于所有的犯罪过程中。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4 某甲蓄意杀某乙,某日晚,在野外,某甲开枪将某乙击倒,某乙昏迷过去。某甲见某乙不再动弹,以为某乙已死,便潜逃而去。过后,某乙苏醒过来,慢慢爬上附近公路,一辆卡车刚好飞速开来,来不及刹车,将

8、某乙压死。问题:(1)某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2)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停止形态中的哪一种?为什么?25 被告人某甲,男,30 岁。1997 年 10 月,被告人写信给一个专业大户:“借 3 万元钱给我买汽车,3 日后下午 3 时你一人到公园假山处找我,如果不来或带其他人来,小心你的女儿。”3 日后 ,被告人按自己定的时间来到某公园,远远看见假山旁有一个人提着皮包在等人,当他试图接近该人时,发现公园内游人较多,而且假山附近常有人出现,于是,被告人在公园内转了 23 个小时后,终未能接近该人,最终放弃。他走至公园门口处,被公安机关抓获。问题:(1)某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2) 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9、还是犯罪中止? 说明原因, 并试述两者的区别。刑法学练习试卷 8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过失犯罪由于行为人在主观上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只有出现了法定的危害结果时才能构成犯罪,不存在停止形态,因此,首先排除 B。至于是否只限于直接故意犯罪中,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通说认为犯罪的停止形态可以存在于所有的故意犯罪中,包括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即应当选择 A,C ,D;但是,依照指南的观点,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

10、,因此,只能选择 C。【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中“犯罪没有得逞”的具体判断标准。在结果犯中,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法定的危害结果,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某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因为抢劫罪属于结果犯,以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作为区分既遂和未遂的标准。只要犯罪行为对犯罪对象造成人身和财产危害,就构成既遂,所以,某甲的行为是抢劫罪的既遂。尽管某甲在事后返还财物并且声称是开玩笑,但都不能否定其先前的行为,只能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

11、案】 A【试题解析】 对此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依据指南的观点,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不包括过失犯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选择 A 而排除 B。C 在刑法理论上称之为同时犯,是指没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意思联络,而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目标实行同一犯罪。同时犯在外表上类似共同犯罪,但由于没有共同故意,不成立共同犯罪。D 在刑法理论上称之为间接正犯,是指利用合法行为人或无责任能力者,无犯罪故意者来实行自己的犯罪的

12、情况。间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为这一点上,类似共同犯罪,但是,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因此,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7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犯罪的预备行为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选项 B 是刑法第 295 条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实行行为。【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状态。因

13、此,具备 B,C,D 的特征。【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举动犯要求行为人一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犯罪即告完成,并完全符合犯罪构成。A 是行为犯,行为犯所要求的犯罪实行行为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过程 ,达到一定程度。脱逃罪是典型的行为犯。C 是结果犯 ,因为抢夺罪要求犯罪行为实际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才构成既遂。考试中多次涉及此类题目,考生应当在明确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举动犯概念的基础上,熟记指南中所列举的罪名。【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犯罪停

14、止形态。指南中明确了 A,C ,D 三个特征。B 是当然之选,因为犯罪预备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之所以称为未完成形态,就是因为犯罪在某一阶段停顿下来,没有完成,即犯罪没有得逞。【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参见指南中的犯罪未遂部分。【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参见指南的相关内容。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犯罪分子主观愿望和意图的主客观原因,包括行为人以外的客观原因,行为人自身的客观原因,行为人主观认识错误。考生在复习时还应当注意熟悉指南中列举的具体原因。【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15、】 D 属于行为犯。这又是一道区分行为犯,结果犯,举动犯,危险犯的考题,注意,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部分罪名。【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除了具备犯罪中止的本质特性自动性,彻底性外,还必须具备:(1)时间性,即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实施完毕,犯罪结果出现以前的犯罪实行后阶段;(2)有效性,即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故应选 A,B,C,D。【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结果犯以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作为区分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准。盗窃罪和诈骗罪均要求有实际的结果发生作为既遂标准,

16、因此,是结果犯。【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犯罪未遂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分为 A,B;根据犯罪行为实际能否达到既遂标准,分为 C,D。【知识模块】 刑法学17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我国对于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采取得减主义。刑法第 23 条第2 款规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是,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此,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分为工具

17、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知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在 A 中,虽然客观上该犯罪不能进行到底 ,但犯罪分子主观上并不知道,自动停止犯罪,仍然属于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是犯罪中止。在 B中,因为盗窃罪属于结果犯,只要盗窃他人财物的危害结果实际发生,就构成既遂,所以,虽然在事后返还财物,但仍然是既遂,不是中止,其自动返还的行为只能在量刑时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虑。在 C 中,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犯罪,是犯罪未遂,不是犯罪中止。在 D 中,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是犯

18、罪未遂。【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选项 A 中,甲尚未“着手实行”犯罪, 是犯罪预备;选项 C 中,甲犯诬告陷害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已经实行完毕法定的犯罪行为,是犯罪既遂。【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选项 A 中,犯罪行为开始以前尚未进入犯罪过程 ,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16【知识模块】 刑法学22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选项 A 是危险犯,选项 D 是行为犯,均不要求犯罪结果发生作为既遂标志。选项 B,C 为结果犯,因此,成立犯罪既遂,必须发

19、生法定的犯罪结果。【知识模块】 刑法学辨析题第 28 小题,8 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3 【正确答案】 错误。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并不存在于所有犯罪过程中。一般认为,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只有出现了法定的危害结果时才能构成犯罪,因此,过失犯罪没有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停止形态。对于过失犯罪来说,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与未遂的区分问题。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也不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而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在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既然只是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持放任态度,

20、就不可能积极地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间接故意犯罪只有发生了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知识模块】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4 【正确答案】 (1)某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2)某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未遂。因为某甲已经着手实行了故意杀人罪客观要件的行为,某甲自认为已经实现了犯罪意图,将某乙杀死,但由于某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某乙没有被他杀死,所以,某甲的行为是典型的犯罪未遂。虽然某乙最后死亡,但某乙的死亡不是某甲开枪的行为造成的,而是由他人肇事造成的,即某甲的行为与某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知识模块】 刑法学25 【正确答案】 (1)某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2)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被告放弃犯罪行为是因为作案现场的不利条件而放弃的,并非因为自动放弃犯罪行为,是基于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如“公园内人较多” ,“假山附近常有人出现 ”等意志以外的原因 ,不得已而被迫放弃的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该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犯罪没有得逞是否违背犯罪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犯罪行为,是犯罪未遂;由于行为人自动放弃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知识模块】 刑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