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84715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贞观政要2 徐光启3 朝贡贸易4 郭嵩焘5 东南互保章程6 宁汉合流7 国民参政会8 过渡时期总路线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9 1113 世纪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发展,请概要叙述之。10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军阀官僚势力崛起于中国政坛,试简述这一现象对清末政局的影响。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政权巩固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三、论述题12 试析中古社会门阀政治的形成和衰落的主要

2、原因。13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试论述该运动发生的原因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和作用。14 结合史实,分析华北事变前后国民党对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记载唐太宗政绩及君臣间言论的史书。唐代史学家吴兢编纂。全书包括君道、君臣鉴戒、择官等 40 篇 10 卷,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大臣有关经邦治国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奏疏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此书对研究唐太宗的政治主张和初唐

3、的经济情况、政策有参考价值。2 【正确答案】 明代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万历进士,后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参机要。他早年曾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较高。曾译几何原本,编译测量法义,主编崇祯历书等,将西方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徐光启所撰农政全书,集明朝以前农业科学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3 【正确答案】 中国各王朝与周边各族及海外诸国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贸易。中国历代王朝均把自己作为天下的中心。在处理与别族、别国的关系时,把自己当作“宗主”,把对方看作附庸。双方之间的商业往来,以“通贡”方式进行。对方用来贸易的商品被称为“

4、贡品” ,历代王朝用来交换的东西被称为“回赐”。“ 厚往薄来”“宁厚毋薄”是进行朝贡贸易的指导思想。4 【正确答案】 清末外交官,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字伯琛,湖南湘阴人。曾助曾国藩办湘勇镇压太平军。1859 年,随僧格林沁办理天津海防,上疏建议在天津设局,仿造西洋战舰;推荐通悉外国语言人才,入京传习外国语言。1875 年 8 月奉诏以侍郎候补,充任出使英国钦差大臣。1878 年,奉命兼任出使法国大臣。写成英轺纪程(又名使西纪程),主张学习西方治国之道。1891 年病逝。著有郭侍郎奏疏英轺纪程和郭嵩焘日记等。5 【正确答案】 1900 年东南各省督抚同上海领事达成的协定。清政府“宣战上谕”发布后

5、,刘坤一、张之洞拒绝执行。1900 年 6 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权盛宣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正式会商,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对“东南互保” 表示支持。该协议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侵略者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6 【正确答案】 1927 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 年 4 月 18 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 月 15 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反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 月 24

6、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7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成立的最高咨询机关。1938 年 3 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设置国民参政会。4 月 12 日,国民政府公布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有权听取政府施政报告并提出咨询、建议案;休会期间,由参政员互选 1525 人组成驻会委员会,负责听取政府各项报告及决议案实施经过。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先后举行了四届会议,对扩大抗战时期的民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8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

7、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9 【正确答案】 (1)北宋农业经济的发展。圩田在南方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著名的芜湖万春圩即有田 127 万亩。北宋农民推广使用了一些新农具,如新型

8、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以人力代牛耕的踏犁等,从而使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为了减轻插秧的劳动强度,人们还创造了秧马。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了交流。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 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2)南宋农业经济的发展。植棉区已从两广、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江浙地区是当时的主要稻米产区,因而有“苏(州) 湖(州)熟,天下足”的谚语。(3)元朝农业经济的发展。忽必烈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农” 政策和措施,主要有: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保护农田,限制抑良为奴;招集逃亡,鼓励开荒;大力开展军民屯田;减

9、免租税;设置粮仓、常平仓;兴修水利等。此外,至元十年(1273 年 ),忽必烈还命人编修农桑辑要一书,颁行天下,命令各地地方官大力宣传和推广。此书系参考历代农书如齐民要术等,并结合当时实际的农事经验而写成。此书颁行于全国,对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以上措施,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的增加、农业产量的提高和棉花等新作物的推广上。10 【正确答案】 (1)崛起。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李鸿章先后奉旨在湖南、安徽编练地方武装,称为湘军、淮军。湘、淮军变通旧制,实行兵为将有,逐渐取代八旗、绿营兵的地位,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力。1860 年 6 月江南大营覆灭后,咸丰皇帝因

10、湘军出力、江南江北大营收功的计划破产,以肃顺的主张,给曾国藩以地方实权,任命他为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均归节制。1861 年 11 月,慈禧太后上台的当月,又命令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打破了两江总督只辖苏、皖、赣三省的惯例,命令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各官悉归其节制。随着湘淮军转战南北,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的手中。(2)影响。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护了清朝统治;地方势力崛起,掌握了部分地方的政治、财政、军事权力,改变了中央与地方及满汉关系的格局;湘淮系督抚大多转化为洋务派,成为洋务运动的主体力量。11 【正确答案】 (一) 抗美援朝(1)19

11、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10 月 19 日,彭德怀率领志愿军人朝作战。中朝军队经过 3 年浴血奋战,终于使这场战争以中朝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结束。1953 年 7 月 27 日,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住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保卫了世界和平和中国的安全,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争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二)镇压反革命(1)1950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发革命活动的指示。指示要求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的

12、政策,首先镇压那些罪大恶极、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作恶的反革命分子。1950 年 12 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这一运动至1951 年 10 月基本结束。(2)通过镇反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三)土地改革运动(1)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从 1950 年冬天起在新解放区逐步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大体分为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三个步骤。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 1953 年春,土地改革

13、基本完成。(2)土改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三反五反运动(1)1951 年冬在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952 年 1 月 26 日中共中央部署在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者中开展“ 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的“五反”斗争。1952 年 10 月,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2)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一是纯洁了国家机关,对广大干部进行了一次阶级教育和廉洁奉公的教育,提高了中

14、国共产党在人民中的威信。二是进一步查明了私营工商业的状况,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推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论述题12 【正确答案】 (一) 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原因两晋之际,南渡士族成为南方政权的核心,与皇权共同治理江东,形成了皇权政治的特殊形式门阀政治。东晋立国江南,无论是政治影响还是军事实力都极为有限,不得不借助于自中原南迁的士族以及南方本地士族的联合支持。东晋朝廷对士族特别是士族中的代表人物,给以尽可能多的倚重和照顾,以致于高门士族的首领得以与东晋皇室在实际上分享统治权力,控制了最重要的军政实权,把皇帝的权力压缩到有限的范围之内,出现了“

15、祭则司马,政在士族” 的局面。其中琅讶王氏对晋元帝的拥戴之功无人可及,其盛极一时也无可比拟,故当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种皇帝和高门士族共掌国政的局面,在东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王氏之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又先后控制朝廷中枢。(二)南朝至隋唐时期门阀政治的衰落及原因(1)作为士族代表的高门士族已经严重衰败。颍川庾氏、谯国桓氏、太原王氏在东晋末年的政争中已基本覆灭,琅邪王氏、陈郡谢氏等高门人才凋零,失去实权,仅成为政治上的点缀品。他们首先是鄙薄武职、脱离军权,其次是不再担任重要行政职务,最终只能出任俸禄优、品级高、事务清闲的所谓“清官“。(2)寒人的兴起。南朝的开国皇帝,都是

16、通过领兵打仗、控制军权而上升起来的庶族地主。南朝的将帅,也多是庶族寒门出身。寒人的兴起,反映了皇权的加强和门阀士族的衰落。(3)隋唐科举制的实施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摧垮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13 【正确答案】 (一) 背景(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被列强分割的严重危险。1898 年上半年,继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俄、英、法、日、德等国,纷纷在中国强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维新派大力进行变法宣传。为了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在北京、上海、湖南、天津等地,组织

17、学会,创办报纸,创设学堂,使资产阶级维新改革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二)历史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领导的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改革封建的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2)戊戌维新运动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3)维新运动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 、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领域都开创了新的局面。“诗界革命

18、“ 文体革命 ”“小说界革命”“ 戏剧改良“ 等相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艺革新运动。14 【正确答案】 (一) 政策变化华北事变前国民党采取“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 的对策,作为内政外交的政策支点,对日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但是随着华北事变后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强,国民党对日政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为对日态度的日趋强硬和决心抵抗。(二)主要原因华北事变后国民党的对日政策发生转变不是偶然的,是由当时国内外的各种条件决定的,是诸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侵略,从根本上威胁到南京政府的统治地位,这是南京政府转变对日政策的主要原因。(2)日本在华北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的在华利益,英美政府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发生明显改变,这是南京政府对日政策转变的外部因素。(3)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给国民政府造成了强大的压力,迫使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发生转变。(4)南京政府有效控制西南地区、地方实力派政治态度的变化是推动国民党对日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促使南京政府的对日态度由妥协退让转向强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