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4715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新石器时代2 商鞅变法3 轮台罪己诏4 海上之盟5 鱼鳞图册6 百日维新7 中国同盟会8 论持久战9 中国远征军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0 简述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1 简述隋唐科举制的内容和意义。12 简述宋朝城市化的特点和意义。13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4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经济建设。三、论述题15 论述王莽改制的内容并分析失败的原因。16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过和意义。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4

2、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考古学分期中指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时代。传统的观点是将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 1 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 5000 年至 4000 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年代距今约 10000 年左右至 7000 年,中期距今为 7000 年至 5000年,晚期距今约 5000 年至 4000 年。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主要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以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2 【正确答案】 战国

3、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改革。公元前 356 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1)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公元前 350 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内容包括:(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2)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4) 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3 【正确答案】 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自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公元前 8

4、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 政策。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4 【正确答案】 1120 年北宋与金通过海上往返谈判签订的共同对付辽国的军事盟约。金建国后,在军事上连胜辽军。宋想趁机收回幽云十六州,宋徽宗数次派使臣泛海出使金国,终于在宣和二年(1120 年)与金缔结盟约,规定:宋金两国地位平等;宋金夹击辽,并以长城为界;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5 【正确答案】 明代政府编制的土地登记簿

5、册。编制于洪武二十年(1387 年),以一个粮区(税粮万石) 为单位,每区土地丈量后,记载各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土质和田主的姓名,并绘制成图。因所绘田亩依次排列,状如鱼鳞,故称鱼鳞图册。此图册与黄册互为补充,是明朝调整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有力措施。6 【正确答案】 19 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开始,到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 l03 天,史称“百日维新” 。其主要内容有:经济方面:设立农丁商局,提倡开办实业;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6、。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7 【正确答案】 1905 年资产阶级成立的革命政党。1905 年 8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副总理。8 【正确答案】 1938 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的讲演稿。该文不仅透

7、彻地对比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而且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认为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认识。9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派往缅甸抗击日军的部队。1942 年 2 月,应英方吁请,中国军队人缅援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滞留于滇缅边境待命的第 5 军、第 6 军依次入缅,紧急向缅南、缅东地区开进,在英缅军总司令胡敦的统一指挥下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虽经苦战而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他们人缅

8、抗击日军,为驻缅英军免除危机,平安撤往印度,尔后组织印度防务赢得了宝贵时间。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0 【正确答案】 (一) 改革的背景北魏自建国以后,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对北方的统治逐渐巩固,但是仍有许多严重的问题影响着它的发展。当时北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北魏统治者如继续使用原有的制度和办法进行统治是很困难的。于是北魏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深感必须改弦更张,设法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而大量荒地的存在和皇权的增强,也为改革提供了条件。(二)改革的内容改革大体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在 484486 年间,主要

9、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第二期在 494 年迁都洛阳以后,着重改革鲜卑人的生活习惯,实行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前期主要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1)整顿吏治。太和八年(484 年) ,改革首先从吏治开始。改革法令规定: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度,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户调外每户增收帛三匹、粟二石九斗),定期按官品发放,不许官吏自筹。为了杜绝贪赃枉法,又制定了惩治贪污的办法。(2)三长制。太和十年(486 年) ,北魏又下令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要求挑选乡里中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者担任。其职责是掌握乡里人家的田地,检查

10、户口,管理农民,征收租调,征发兵役徭役。(3)均田制。其主要内容是: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不得买卖,桑田亦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4)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即一夫一妇的家庭,纳户调帛一匹、粟二石。(5)迁都洛阳。太和十八年(494 年) ,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6)汉化改革。太和十九年(495 年) ,下令禁止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改说汉语;凡迁居洛阳的鲜卑人,即以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次年,又下令改繁复的鲜卑姓为音近或义近的汉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孝文帝还积极提倡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联

11、姻。(三)改革的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它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于消除百余年来的官吏、守宰鱼肉人民之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2)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招引广大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生产。(3)提倡鲜卑族接受汉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11 【正确答案】 (一) 隋朝创立科举制(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

12、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隋炀帝即位后,创立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科举即分科取士之意。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仕进的必由之路。(2)科举制的产生,打破了数百年来世族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一般地主子弟甚至贫寒子弟也可能由此走上仕途。从此,选拔官吏之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从制度上限制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大权,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二)唐朝的科举制(1)唐代科举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八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有帖经、经义和时务策,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

13、的内容为帖经、诗赋和时务策,以诗赋为主。考帖经能死记硬背即可,考诗赋则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常举考中以后,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方能授官。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制举科目多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制举不常举行,取人极少,在科举中不占重要地位。武周时,还创立了武举,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由兵部主持。(2)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12 【正确答案】 (1)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

14、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坊与坊之间的墙壁也都拆除了。(2)城市各种市民娱乐文化场所繁盛。市内出现了“瓦子”( 或称“瓦舍”“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戏剧场所)、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3)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城内除固定市场外,还有定期集市。(4)随着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从关中区域、中原区域向江南、岭南转移,向沿海地区转移,南方、岭南沿海地

15、区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如广州、泉州等。13 【正确答案】 (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915 年 9 月 15 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1)提倡科学和民主。民主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民主和科学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车轮,中国要从专制和愚昧下求得解放,摆脱落后状态,赶上资本主义强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2)批判儒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斗争中,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

16、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揭起了“ 打倒孔家店 “的大旗。新文化战士当时对儒家学说的批判,主要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抨击,并没有对儒家思想做全面的评价。(3)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 年 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对文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提出了许多意见,主张以白话文为“ 中国文学之正宗 ”。同年 2 月,陈独秀发表 文学革命论,把反对文言文和封建文学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竖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他提出的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二)影响与评价(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

17、续。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对于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的觉醒,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激励先进的人们继续探求救国的真理,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思想道路。(2)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运动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分子的范围内,没有同广大劳动群众相结合;采用形式主义的态度分析问题,使他们不能正确处理继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关系,产生了对中国文化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两种错误倾向,这对当时的运动和后来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4 【正确答案】 (一) 厘

18、定新的工商经济政策南京国民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工商经济的发展,19271937 年,国民政府的工商政策主要有:颁布各项工商法规,以完善对工商业的管理,如公司法工厂法和矿业法等;颁布法规,对工商业、新发明的产品进行奖励,如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工业奖励法等;发布一系列函文、训令等,以利用外资,限制外资设厂;扶助、救济民营工商业。这些措施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每一条都落到实处,但仍有力地推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二)整理税收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主要措施包括盐税改革、征收统税、裁撤厘金。1928 年开始的盐务改革,仅就增加收入而言,成效相当明显;各种统税的征收,实现了一物一税,为

19、废除厘金准备了条件。厘金的废除,非常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三)实现关税自主1928 年 7 月首先同美国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随后,陆续同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缔结“友好通商条约 ”或新的 “关税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在原则上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根据这些条约,中国方面改变了长期以来关税制度上的均一税和海陆关不统一这两种不合理的规定。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并提高了税率。但是,关税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税率的提高也仍有限制(基本按 1926年关税会议所议税率),所以中国的关税权仍不能完全自主。(四)以废两改元与法币政

20、策为主的币制改革(1)废两改元。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极为复杂紊乱,多种不同的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1932年 7 月,国民政府财政部设立“废两改元委员会“,研究废两改元问题。次年 4 月,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 4 月 6 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的实施,废除了银两这一落后的货币政策,确立了银本位制,并进而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自此,银元成为具有强制流通能力的本位币,不但有利于国内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后来实施的法币政策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基础。(2)法币政策。19291934 年,资本主义

21、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对本国的影响,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并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了货币贬值政策。1934 年,美国实施白银法案,提高白银的价格,并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了银价大幅度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严重地影响了工商金融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为了防止白银外流,1935 年 11 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后来又加人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同时规定实行白银国有,以及外汇通过英镑来计算(法币 1 元合英镑 1

22、 先令 2 便士半)。法币本身无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银币,但它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是一种汇兑本位制。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实行白银国有,稳定法币汇价,安定金融行市,有利于国内外贸易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法币虽然以外汇及金银为发行标准金,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虚本位制,一旦国家财政管理脱离了科学轨道,或者与国家外汇储备及社会有效供给严重背离,这种虚本位制就为推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提供了方便。三、论述题15 【正确答案】 (一) 主要内容公元 8 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

23、令,进行改制。(1)王田、奴婢政策。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土地和奴婢问题,公元 9 年,王莽根据周礼的井田制度,规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私人不得买卖;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者,分余田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受田,即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废除奴婢制度,改奴婢之名称“私属” ,即家众、家丁。(2)五均六筅。五均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长安分东西市,设令,各市有长,令、长皆兼五均司市官,称为“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五均官的任务是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工商业税。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的,可向钱府

24、丞贷款。祭祀贷款限十天归还,丧事贷款限三个月归还,不收利息;工商贷款每年要交十分之一的利息。六筅是官府专营盐、铁、酒、铸钱,征收渔猎樵采之税,五均、赊贷,共六事。(3)改革币制。王莽改革币制是由附会周景王铸大钱引起的。他铸有各种刀币,作为大钱。在始建国元年(公元 9 年),又进行第二次改革,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造二十八种货币,叫作二十八品。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钱货六品,布货十品。钱和布为同一物,即铜制,所以总称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4)统一度量衡。王莽于公元 9 年实行统一度量衡制度,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颁行天下,令“万国永遵 ”,作为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准。新莽的度量

25、器物,传世较多,尤以原藏故宫现存台湾的王莽铜斛为珍宝,它已具备斛、斗、升、各、龠五量,构成了完整的度量衡总体。东汉以后各代,多承袭莽制。(5)更易名号。王莽为了附会西周的官制,在中央设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位上公)、三公( 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四将( 更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凡十一公。三公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组成中央机构。又置六监(位上卿) ,分掌京师宫殿的戍卫、皇帝的舆服等。改郡太守称卒正、连率或大尹等,县令、长称宰。改变少数民族的族名和民族首领的封号,如改高句骊王为下旬骊侯,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改“匈奴单于玺” 为“新匈奴单于章”。(二)失败原因

26、王莽改制,有些措施触及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如针对土地高度集中和奴婢问题而实行“王田 ”、“私属”制,以缓和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过程;施行五均、赊贷、六筅,以限制豪民富商的高利贷盘剥。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使其成为维系新莽政权的纽带,反而被淹没在愤怒的声浪中。(1)改制或多或少地触及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如“王田” 制施行后,地主官僚因“买卖田宅 ”,获罪者不可胜数,这样,原来拥护王莽的人,也转而反对改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2)制度本身就有弊病,如改革币制,用小钱换大钱,违反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混乱,“ 每一易钱,民用破业 ”,“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 农商失业,

27、食货俱废” ,给劳动人民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之吏治腐败,贪官污吏借机鱼肉人民。王莽任用富商大贾执掌五均六筅的大权,他们“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府藏不实,百姓俞病”。结果是社会经济日益恶化,阶级矛盾更加尖锐。16 【正确答案】 (一) 经过(1)19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 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2)192

28、4 年 1 月 20 日至 30 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总章改组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国民党“一大”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人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3)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7 月 15 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分共”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二)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解放了半个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