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84718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四民月令(华东师范大学 2005 年中国通史真题)2 官渡之战(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3 夷陵之战(2008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南京大学 20l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 九品中正制(郑州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5 士家制(北京大学 2003 年中国通史真题)6 平定南中(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7 高平陵事变(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北京史复试真题;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8 八王之乱(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9 淝

2、水之战(山西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10 北府兵(2010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11 元嘉之治(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12 侯景之乱(华东师范大学 2000 年中国通史真题)13 侨置(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北京史复试真题;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史真题)14 土断(北京大学 2001 年中国通史真题)15 宗主督护制(湖南师范大学 2012 年中国史复试真题)16 河阴之变(南京师范大学 20lo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17 僧祗户与寺户(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18 均田制(北奠) (南开大学 2013 年中国历史真题)19 三长制(浙江大学 200

3、0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0 户调制(北魏)21 魏晋玄学(西北大学 2011 年思想史复试真题;西北大学 2013 年专门史真题)22 齐民要术(浙江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3 彍骑(兰州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4 三省六部制(武汉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5 科举制(南京大学 2011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26 开皇律(兰州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7 大索貌阅(武汉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28 府兵制(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9 唐律疏议(延安大学 2011 年中国古代吏复

4、试真题;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史真题)30 安史之乱(南京农业大学 2001 年中国通史真题)31 藩镇(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32 南衙北司之争(华东师范大学 2000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33 永贞革新(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34 甘露之变(南京师范大学 2012 年中固史复试真题)35 神策军(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36 牛李党争(北京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37 榷盐法(北京大学 1986 年中国史真题)38 飞钱(陕西师范大学 2013 年中国史真题)39 羁康府州(华东师范大学 2002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0 吐

5、谷浑(南京大学 199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1 唐蕃会盟碑(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2 鉴真(厦门大学 1999 年中国古代史通史真题;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43 怛罗斯之战(南京大学 2001 年综合卷真题)44 天台宗(西北大学 2013 年专门史真题)45 禅宗(湖南大学 2012 年中国思想史复试真题)46 古文运动(山西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47 周世宗改革(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年中国通史真题)48 圩田(2007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49 陈桥兵变(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50 官职差遣(浙江大学 2001

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东汉崔塞编撰的月令式体裁农书。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成书于 2 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符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织、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2 【正确答案】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199 年,袁绍以大军攻许。200 年,双方在官渡对峙,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粮草,并大破袁军主力。官渡之战消灭了袁军主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

7、础。3 【正确答案】 三国初年蜀吴之间的一次战役。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孙权乘关羽集中兵力在襄樊一线进攻曹军之际,派吕蒙袭杀关羽,夺回荆州。222 年,刘备企图重新夺同荆州,于是以替关羽报仇为名,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用火攻大败蜀军。此役将蜀的势力控制在长江三峡以西,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4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具体内容是通过品评,将士人分为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十将被推荐到各级行政机构中去做官。九品中正的实行结束了两汉以来乡举里选的察举制度,是中

8、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 【正确答案】 三国曹魏推行的军事政策。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士家” 。士家集中居住邺城一带,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士家的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当兵,娶妻也必须是士家的女子。士家制保证了曹魏时的兵源,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条件。6 【正确答案】 三国初年蜀对后方南中叛乱的平定。夷陵之战后,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诸葛亮首先与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建兴三年(225 年),诸葛亮率军征伐南中,采取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悦诚服。南中的平定,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9、。7 【正确答案】 司马懿消灭曹魏宗室势力的军事政变。魏明帝之后,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控制了军政大权。嘉平元年(249 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去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 。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父子手里。8 【正确答案】 西晋皇族内部因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动乱。290 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贾皇后为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 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进来,历时 16 年之久。306 年东海王另立怀帝,八

10、王之乱结束。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得五胡乘虚而入。9 【正确答案】 公元 383 年东晋与前秦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秦在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上,于 383 年由秦王苻坚亲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双方在淮河对峙。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前秦数十万大军溃散。此战虽巩固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东晋却无力收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延续下来。10 【正确答案】 东晋在招募北方流民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接受驻地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军府指挥,拱卫首都建康,称为北府兵。该军为当时精锐部队,士兵皆骁猛勇敢,屡战皆捷。太元八年(383 年)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

11、秦军队。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11 【正确答案】 南朝宋文帝时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其时宋文帝(424 453 年在位) ,因年号为元嘉,故名。主要措施: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453 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杀,元嘉之治结束。12 【正确答案】 南朝萧梁时发生的军事叛乱。548 年,东魏降将侯景举兵谋反,攻占建康,软禁梁武帝。梁武帝饿死后,侯景立太子萧纲。552 年,梁元帝派大将陈霸先攻下建康,侯景兵

12、败被杀。侯景之乱历时五年,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3 【正确答案】 东晋政府为解决南渡的北方人口的户籍问题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永嘉南渡的北方人口被称为侨人、侨户。为了控制侨人,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侨置。南方原来的郡县称为“土郡县” 。初置侨州侨县时,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方人和鼓励登录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侨置设立后引发了许多的严重问题,诸如户籍混乱等,影响了财政收入。后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采取土断,将侨人户口编入土郡县。14 【正确答案】 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

13、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 。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364 年) 三月庚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413 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 也很有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15 【正确答案】 北魏前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五胡十六国时期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居,拥有很多的依附农民及一定的武装力量。北魏统一北方后,为

14、在汉族地区确立统治,实现“混一戎合” 的理想,于是承认这些宗族的既有利益为合法,并对社会基层组织进行了变革,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宗主督护制对维护地方治安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机隐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16 【正确答案】 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故名。武泰元年(528 年)二月,胡太后毒杀北魏孝明帝元诩。同年四月,尔朱荣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孝庄帝,改元建义,以“人匡朝廷” 为名向洛阳进兵,先“沉胡太后及幼主于河” 。后尔朱荣借口祭天,将北魏王公大臣集合至河阴,屠戮殆尽,死者达两千多人,北魏诸王皆遇害。

15、通过此次军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从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17 【正确答案】 北魏时隶属于寺院地主庄园的民户。北魏时期佛教发展很快,寺院都有自己的田产。僧祗户是国家拨给寺院的民户;寺户亦名佛图户。是由官府拨给寺院的犯罪百姓或官奴;两者均不再负担国家的租税和徭役。僧祗户和寺户在寺院田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促进了寺院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18 【正确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土地制度。太和九年(485 年),冯太后接受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主要内容:男子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女授露田二十亩。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桑露田均不

16、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奴婢授田数量、办法与农民相同,地方官吏在职的给予公田。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并为三长制和户调制奠定了基础。19 【正确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确立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太和十年(486 年),北魏政府下令实行三长制以代替宗主都护制。主要内容:每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田地,征收赋税,调发徭役,维护治安。此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20 【正确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的赋税政策。太和十年(486 年)

17、,北魏政府下令颁行户调制,同时废除九品混通制。户调制实行定额租税制,即一夫一妇之家,纳户调帛一匹、粟两石。民年十五岁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婢八口出一夫一妇之调,耕牛二十头出一夫一妇之调。产麻之乡,以布代帛,数同。此制度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对于自耕农来说,户调制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对于大地主来说,由于对女婢和耕牛征税,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户调制的推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21 【正确答案】 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这一哲学思潮把老子、庄子、周易三部书称“ 三玄”,尊奉为最高经典,把老庄思想和儒家经义相融合,构造出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理论体系,以取代汉代的神学体系。玄学家多

18、是所谓名士,他们畏惧政治斗争,逃避现实,谈论空虚玄远之学,形成风气。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东晋时,佛教般若学传人,学佛者多用玄学理论翻译和解释佛经,随着佛教的兴盛,玄学便逐渐衰微。22 【正确答案】 北魏贾思勰所著农书。全书共分 lO 卷、92 篇,分别论述各种农作物、园艺、果树、竹木的栽培以及家畜、家禽的饲养,水产和农产品加工等。该书系统地总结了 6 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集先秦至东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23 【正确答案】 唐玄宗建立的中央禁卫军。唐初的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募兵制发展起来。开元十

19、一年(723 年),玄宗采纳张说的建议,京师宿卫改由募士承担,共募兵士 12 万,号称长从宿卫,次年改称彍骑。初期,募士多精壮,注重军事训练。天宝年间,多市井无赖充当。彍骑的出现标志着府兵制瓦解,募兵制代替征兵制。24 【正确答案】 隋唐时的中央官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

20、工六部。吏部主官吏的考核任务、户部主户口赋税、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律和刑狱,工部主水路工程。各部长官均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三省分权改变了以往宰相一人执掌大权的状况,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5 【正确答案】 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的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确立了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唐代常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还有由皇帝临时出题的制举。武后时亲自于殿堂策试,并创武举科目。考试科目初为策试,唐高宗时进士加诗赋和帖经。宋以后均用经义出题。明清时规定专用朱熹四书集注为

21、标准解题,答题形式也定以八股文。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26 【正确答案】 隋文帝时颁布的国家法典。隋文帝即位后,制定了开皇律,共二十卷、五百条。主要内容:刑罚分五刑,即死、流、徒、仗、笞,共二十等;十恶不赦之罪,即谋反、大不敬等罪;八议之科,规定八种人犯罪应给予减免。该律废除了前代的一些酷刑,简化了律文,成为后代封建法律条文的范本。27 【正确答案】 隋朝为清查户口而采取的措施。南北朝以来,由于赋税沉重,户口隐漏情况严重。开皇五年(585 年),隋文帝下令清查户口,依照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体貌进行核对,此即“大索貌阅” 。如有不实,三长要发配远方。清查结果,使国家户籍增加了四十四万余丁

22、、一百六十四万余口。“大索貌阅” 使大量逃避的丁壮和隐匿的户口重新编入户籍,增加了赋税收入。28 【正确答案】 西魏、北周至隋唐的兵制。西魏宇文泰创建,起源于鲜卑的部落兵制。有六柱国。下设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府为一军,共二十四军。隋初军府改称骠骑府,以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领。大业三年(607 年)改称鹰扬府。以鹰扬郎将、鹰击郎将统领。各府分隶十二卫,府兵称“卫十” 。唐贞观十年(636 年)改为折冲府,设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都尉。天下十道共设六百三十四府,分属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军府大部分在京师附近。卫士平日务农,农闲军训,服役时自备兵器衣粮,轮流宿卫京师或戍边。战时临时命将统领,事毕解甲归

23、农。天宝年间,府兵制被募兵制代替。29 【正确答案】 唐朝颁布的国家法典,是刑律和注疏的合编。又称永徽律疏。唐初在开皇律基础上,制定出贞观律、武德律。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对贞观律、武德律加以修改、注疏,成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内容上有五刑十恶,量刑定罚上有所减轻。此法典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国家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30 【正确答案】 755763 年唐朝发生的一场军事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至唐代宗宝应二年(763 年) 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755 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唐玄宗逃人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

24、宗。763 年,史朝义被逼自杀,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31 【正确答案】 唐代中后期存在的地方割据势力。唐玄宗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藩镇势力对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极为不利。32 【正确答案】 唐后期中央政府内部朝官和宦官间的政治斗争。当时,宰相官署在宫廷以南,称南衙;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在宫廷北部,称北司,史称此斗争为南衙

25、北司之争。其中最为激烈的是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和文宗时的“甘露之变”。两次斗争的结果均以宦官胜利而结束,宦官势力进一步加强。唐末昭宗时。宰相崔胤利用节度使朱温消灭宦官势力。南衙北司之争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33 【正确答案】 唐顺宗时以王叔文为首的朝官反对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永贞元年(805 年) ,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王伾、柳宗元等进行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免除民间的六税和各种杂税,收回兵权,抑制藩镇势力。改革受到了宦官和藩镇的联合抵制,顺宗被迫退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王伾死于贬所,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史称“ 二王八司马 ”事件。34 【正确答案】 唐文宗联合朝官谋诛宦官

26、未遂的政治事变。面对宦官专权,文宗任用郑注和李训打击宦官势力。太和九年(835 年)十一月,在朝时,李训令人奏告文宗,称大明宫左仗院的石榴树上有天降甘露,诱骗仇士良等大宦官前往观看,企图将其一网打尽。不料事泄,宦官派出禁军大杀朝官,李训、郑注被杀。甘露之变之后宦官势力更为强大。35 【正确答案】 唐后期主要的禁军。原为置于临洮之西的边防军。安禄山之乱时,神策军的原驻地区沦陷,其将领卫伯玉领千余人人卫京师屯陕州。朝廷乃命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所部即为神策军。代宗时,神策军由宦官鱼朝恩统领。至德宗,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由三宦官分领,成为皇帝最亲近的禁卫军,后宦官兼管禁军成为定制。神策军农粮较厚,

27、边上诸军多自请遥隶,人数增至 15 万,成为势力最大的禁军。唐末被朱温解散。36 【正确答案】 唐朝末年朝官之间的党争。牛李党争凶进士考试而起,形成了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牛李党争从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宣宗时期,前后斗争数十年。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在文宗时期。武宗时,李党得势,牛党的首领被贬逐到岭南。宜宗时,牛党重新得势,李德裕被贬逐,死于崖州。至此,牛李党争才基本结束。37 【正确答案】 唐中期实行的食盐专卖制度。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第五琦建议实施榷盐法,即在产盐区设立盐院,居民凡以产盐为业者,可以免除徭役,隶属于盐铁使;所有盐业由国家统一经营,私自煮盐者判

28、罪。宝应元年(762 年),刘晏为度支盐铁使。对以上专卖制度又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专卖与征税兼用的制度。其具体做法是:撤消非产盐区的盐官。只在产盐区设盐官;统购亭户(产盐户)生产的盐,加价转卖给商人;食盐的流通税包括在盐价之中;商人缴纳盐款后,任其运到各地出售。榷盐法的推行使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长。38 【正确答案】 唐代产生的汇兑制度,亦称便换。这一制度产生于宪宗时期,办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地方某道设在长安的进奏院,或者交给某军府、某使节、某富家,凭文券再到指定地方取现钱,这样就解决了长途搬运大量铜钱的困难。这种文券类似于后世的汇票。飞钱是商业发展、交易频繁、营业额巨大的产物。此制产生后,减

29、少了支付钱币的麻烦,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9 【正确答案】 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唐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州县,并设置都督府统辖所设的州县,任用少数民族头领为都督、刺史、县令,并允许世袭其职;同时拥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羁縻府州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40 【正确答案】 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至袍罕。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隋朝与之联姻。唐朝时被征服,加封青海王。唐朝中期,被吐蕃

30、驱赶至河东,五代时期开始受辽国统治。41 【正确答案】 823 年为纪念唐与吐蕃的长庆会盟而建立的会盟碑。821 年,吐蕃遣使请求会盟,双方在长安会盟,约定各守境土,不相侵犯。822 年,唐穆宗遣使到吐蕃,与之会盟逻些。823 年,吐蕃赞普为纪念这次会盟,建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尚存于拉萨大昭寺前,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42 【正确答案】 唐代僧人。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753 年鉴真搭乘遣唐使船东渡,于 754 年到达日本,天皇授予其“传灯大法师 ”。鉴真将大量佛教经像及药物、艺术品等带到日本,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有一定的贡献。763 年

31、,鉴真逝世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日本人称之为“过海大师 ”。43 【正确答案】 751 年唐朝军队与阿拔斯王朝军队在中亚的会战。750 年,高仙芝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并杀死了塔什干国王。阿拔斯王朝派出东征军,在呼罗珊波斯人的协助下进攻高仙芝。751 年,高仙芝领导的安西都护府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败于阿拔斯王朝的东征军,返回龟兹。之后高仙芝试图反攻,但因兵力不足作罢。此役使得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流人阿拉伯,对阿拉伯和欧洲之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44 【正确答案】 隋唐时期佛教的重要宗派。因实际开创者常居天台山而得名。它崇奉的主要佛经是法华经,故又名“法华宗” 。此宗宣传一切 “皆由心生”,世界本

32、体是空无的,故亦名“ 空宗 ”。它的基本理论为止观论、三谛圆融论和无情有性说。45 【正确答案】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主张修习禅定,故名。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至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南宗宣传顿悟,北宗宣传渐悟。南宗最为盛行,几乎取代其他各宗派,垄断了佛坛。禅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46 【正确答案】 唐代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是唐朝人对先秦两汉通行的散文体文言文的称呼,其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不同于骈文的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唐中叶,一些文人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大力倡导古文,逐渐形成社会风尚,此即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代表人

33、物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气势雄健,奔放流畅,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张“文以载道” ,认为写文章应重视思想内容但他所说的“道”是指儒家思想。柳宗元也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也主张“文者以明道”。47 【正确答案】 五代时后周皇帝柴荣实行的改革。周世宗柴荣在周太祖郭威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整顿和改革。在政治上,纳士求贤,倡导节俭,严惩贪污。整顿机构,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整顿庄田,罢营田,招民垦荒,均定赋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废寺院,毁佛像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在军事上,加强禁军,淘汰老弱。这些措施使后周的国力大

34、为增强。48 【正确答案】 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利田。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明清延续。圩田即在水乡河床较高,田面较低的地方,沿河渠岸和田边筑堤,内以围田,外以隔水。每圩方圆几十里。沿堤建水闸,旱则开闸引水灌溉,涝则闭闸拒水。使南方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49 【正确答案】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的兵变。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为名,领兵出征。大军刚出开封,军队在陈桥驿发生哗变,赵匡胤在被黄袍加身后,回师开封,周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称帝。陈桥兵变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0 【正确答案】 北宋官称和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宋初委派朝官担任地方长官职务,称为“差遣 ”。一般官员都有 “官”和“差遣” 两个头衔,“ 官”指寄禄官,“差遣” 则指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提举、提点、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提点刑狱公事等,官阶按年资升迁,即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