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4723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4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下不属于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的是( )。(A)世路多歧未许游,得休休处且休休(B)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C)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D)人生安分且逍遥,莫向明时叹不遭2 顺昌之战,南宋的指挥将领是( )。(A)岳飞(B)杨存中(C)韩世忠(D)刘铸3 下列关于“ 更名田”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康熙年间政府出台的措施(B)更名田后的土地永为耕种之人所有(C)原明藩王所占田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2、D)经过改革后,政府对这部分田地占有者的剥削加重了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1953 年(B) 1954 年(C) 1955 年(D)1956 年5 恩格斯认为 19 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中,有一个人的社会主义始终保持着其“实践的性质 ”,这个人是 ( )。(A)傅立叶 (B)圣西门(C)欧文(D)布朗基6 关于美国内战,不正确的说法是( )。(A)美国内战实际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内战废除黑奴制度,黑人获得了真正的解放(C)内战是美国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矛盾的产物(D)内战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7 永乐时期,朱棣下诏在黑龙

3、江地区设置( ),统辖该地区(A)建州三卫(B)乌斯藏卫(C)奴尔干都司(D)黑龙江将军8 成汤灭夏是从讨伐( ) 开始的,它是夏朝的盟国,在汤都亳地附近。它的首领因不祭祀,授人以口实,成汤遂灭之(A)桀(B)有扈氏(C)葛(D)扶风氏9 下列关于古日耳曼人的社会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恺撒时代,在日耳曼人经济生活中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B)恺撒时代,土地为公社所有(C)塔西佗时,已有阶级分化,出现了贵族、自由人、释放奴隶和奴隶(D)塔西佗时,所有成年男子携带全副武装参加民众大会10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

4、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11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12 东汉时期成书的崔定( )主要是地主经营田庄的家历,但是,书中所记农业技术经验也很丰富,为后人所取法。(A)汜胜之书(B) 神农本草经(C) 四民月令(D)周髀算经13 古埃及著名的埃赫那吞改革发生在( )。(A)古王国时期(B)中王国时期(C)新王国时期(D)第二中间期14 1961 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渊整方针是(A)调整、改革、巩固、提高(B)调整、巩固、充实

5、、提高(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D)调整、充实、发展、提高15 近代英国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是( )(A)利维坦(B) 大洋国(C) 政府论(D)自由法典16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D)革命派与洋务派的论战17 1860 年夏,英法侵略者一方面在武装进攻清朝统治中心,一方面在江浙一带协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种矛盾行为并不表示( )。(A)侵略者趁火打劫,要取得更多利益(B)侵略者以战争迫使清统治者屈服(C)与侵略战争的目的都是一致的(D)侵略者通过打击太平天国震慑清朝

6、统治者18 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个海军强国主力舰吨位比例是5:5:3:175:175。从此( )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A)日本(B)意大利(C)美国(D)法国19 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的主要前提是( )。(A)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影响(B)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的必然要求(C)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需要(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20 明朝时期,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之间的关系是( )。(A)各都督府隶属兵部,最终由兵部统领(B)五军都督府奉旨调兵,兵部率军作战,互相制约(C)五军都督府主管军政,兵部主管禁军(D)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互不隶属二、名词解释21-28 小

7、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1 逊尼派22 乔治.华盛顿23 大唐西域记24 高平陵事变25 罗斯法典26 隆兴和议27 黄宗羲28 延安整风运动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9 阅读下列有关士族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斡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曲掌机要。颜氏家训涉务篇材料二: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业,置之度外。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种惊人的消息传到哥特人其他部落那里,他们听说一种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人,不知从地球的何处,如高山上

8、的暴风雪来临,碰到他们的东西都遭到抢夺破坏,这时候,这些哥特人大部分都因饥寒交迫,疲惫不堪,遂叛离了阿塔那里克,企图逃到这些野蛮人不知道的地方,重新安家。经过长期讨论以后,他们认为色雷斯是一个很好的避难地,因为两个原因:第一,其地土壤肥美;第二,希斯特大河将这个地区同已经被敌人蹂躏的地方隔开。其余的哥特人都赞成这个计划。选自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历史问题:(1)上述材料中的“ 一种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人” 是什么?(2)哥特人的迁徙造成了什么后果?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31 概述 20 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

9、的影响。32 北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应怎样评价它?33 试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34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五、填空题35 元世祖为了维持统一的局面,平定了山东的_叛乱和_、_之叛,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6 蜀汉的南部,即今之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南部,当时称为_,其地散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总称为_。37 隋朝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僚佐每年年终都要到朝廷报告工作,称为_。38 明清之际,思想战线上出现了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民主色彩的先进人物,其中最杰出的三个代表是_、_、_。39 南方的建党活动主要由_负责指导,北方的建党活动主要由_指导进行,因而有“ 南陈北李 ”之

10、称。40 1949 年新年,毛泽东写了_一文,指出要将中国的反动势力彻底消灭。1 月 14 日,毛泽东又发表了_的文章,指出蒋介石所谓“和平” 建议的虚伪性。41 _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2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间是_,它的指导思想是_。43 第一次“弥兵之会 “的发起人是宋国执政_。第二次是宋国大夫_。44 春秋时期,“ 民” 和“徒”都是_的称呼,“宾萌”系指外来的_。45 战国时代,_和_逐渐成为主要兵种。46 后人把甘德和石申的天文著作合编为_。战国时代,人们已经懂得用_来正方向、定南北。47 尼卡起义中的“ 尼卡” 在希腊语中的意

11、思是 _。48 _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_(皇帝)时在西域设置都护府,_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长官。49 _年,美国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在反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中,美国海军起了重大作用。50 中国史籍里称为“ 黑衣大食 ”的国家是阿拉伯的 _王朝。51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共同体先后同 22 个黑非洲国家签定了雅温得协定和_,建立了_制度。上述两个协定期满后,欧洲共同体又于1975 年 2 月与 46 个发展中国家签定了为期 5 年的经济、贸易协定,即_。52 公元 73 年,_等大败北匈奴,占领伊吾卢城,设置_,进行屯田戍守。同时,_奉命出使西域,其又派_出使大秦。53

12、1176 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信州举行了一场辩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_。54 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_,他在新青年上发表_,是我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开始。六、论述题55 简述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56 从天津教案看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4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 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D 4 【正确答案】 B 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13、】 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明初期对于黑龙江地区的管辖方式。永乐七年,朱棣下诏设立奴尔干都司,统辖黑龙江下游地区,在特林建造了永宁寺,并先后建立了两块永宁寺记石碑,记录了明朝管理和经营奴尔干都司的事实。【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基本史实掌握能力。商汤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树立了讨有罪、为民除害的形象,汤伐葛是为“匹夫匹妇复仇”,首先伐葛。【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国共和谈与全面内战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太平天国和

14、义和团运动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秦汉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新王国第 18 王朝中朝,神庙祭司集团通过插手王室内部争夺王权的斗争,扩大了其政治实力,逐渐威胁到王权。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 1379前1362 年)统治时期,法老和神庙祭司集团的矛盾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阿蒙霍特普四世采取独特的宗教改革形势,与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展开了斗争。这次改革被称为埃赫那乔改革。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年)” 的“经济建设的曲折”的内容。我们这本复习资料的有关表述是“经济建设的曲折国民经济的调整”:

15、“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前期成效甚微。1962 年 1 月,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了大跃进 以来的经验教训,强调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此外,仔细分析,四个选项中,开头均是“调整”,结束均是“提高”,因此,选择就在“改革”“巩固”“充实”“发展”中进行。鉴于题干是“1961 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而在“文革”结束前,我党不提“改革”,本题的答案可在 B、D 中选择 ,正确的概率可达 50%。而A 项“改革”后跟“巩固”,C 项“改革”后跟“充实”,似乎也暗示了 B“巩固”“充实”连用,可选的几率应该更高些。反过来说,选项

16、中“发展”只出现一次(D),如果你对本题的答案确实一无所知,你可以考虑不选该项。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综合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2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1 【正确答案】 伊斯兰教主要宗教派别。在宗教上,该派除了尊奉古兰经外,还按六部“圣训集 ”建立自己的学说。在政治上,它承认最初四代哈里发皆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者。在倭马亚王朝时,逊尼派拥护当权派的统治,代表了叙利亚

17、的阿拉伯贵族的利益。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教派。【知识模块】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22 【正确答案】 美国首任总统。1732 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1775 年,华盛顿被大陆会议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北美人民在独立战争中抗击英军。1783 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 年 5 月出任制宪会议执行主席,反对君主政体,拒绝为王,维护共和制,主持制定联邦宪法。1789 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享有美国国父之誉。【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23 【正确答案】 唐代关于西域的历史地理著作。撰写者为僧人玄奘、辩机。627年,玄奘西行印度游学,645 年返回长安。为了把这十多年

18、的见闻记录下来,由玄奘口述,辩机笔录,于 646 年成书。全书共十二卷,记述了包括今新疆、中亚等国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概况。该书是研究中国西北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知识模块】 历史地理学与史学理论24 【正确答案】 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的政变。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了军政大权,伺机篡权。魏明帝死后,幼帝曹芳即位,司马懿与宗室曹爽共同辅政。曹爽上表推举司马懿为空有虚名的太傅,实际是将他架空。司马懿表面称病,不预朝政,暗中布置力量,寻机消灭曹爽集团。249 年,曹爽陪同曹芳至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此即为“高平陵事变 ”。

19、【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5 【正确答案】 罗斯法典: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据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过程,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珍贵资料。法典来源于东斯拉夫人的习惯法、罗斯王公法令和法院判例,约在 11 一 12 世纪编成。法典明文规定:破坏田界、偷盗牲畜、纵火焚烧庄园或打谷场、杀害王公贵族及官员者,都要处以重罚;将债农、奴仆、斯美尔德(农民)置于封建依附地位,农民死后无嗣,其财产归主人所有;废除血族复仇习俗,代之以罚付“血款” ,即杀人者偿付被害者家属 40 格里夫那,杀死领主等显贵,加倍偿付,封建主杀死一个农民则只付 5 个格里夫那的偿金。它们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法

20、律文献。【知识模块】 综合26 【正确答案】 宋孝宗即位后,起用抗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贬斥秦桧余党,朝政得到一定改善。当时金朝海陵王被杀,即位的金世宗提出议和。张浚建议趁机北伐,得到孝宗支持。隆兴元年(1163 年)夏,张浚派李显忠、邵宏渊二将分道北伐,后李、邵二人及其部属之间发生摩擦,为金军所乘,在宿州南的符离地区被金军击溃,北伐即告失败。此时孝宗对北伐产生动摇之心,主和派又占上风,宋、金之间再次进行和谈。隆兴二年(1164 年)冬,宋廷经过多次争论,派使赴金重新订立和约。和约规定: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为侄叔关系;宋、金之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旧疆;宋每年给金的“ 岁贡” 改为 “岁币”,银绢由

21、各二十五万两、匹,减为各二十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金国逃到南宋的人员不再追回。隆兴和议对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协议。【知识模块】 综合27 【正确答案】 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浙江余姚人。早年参加复社,并坚持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明朝灭亡后,黄宗羲在江南招募义兵,坚持了长达十余年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拒绝清朝召用,隐居潜心著述,在历史学和政治学方面卓有建树。主要著作明儒学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重要的学术思想史著作。其明夷待访录则尖锐地抨击封建政治,斥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是“天下之大害 ”,认为君主所说的是非未必是是非,是非应由公众判断,主张由公众制定“天下之法 ”,以取

22、代君主的 “一家之法”,反对传统的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强调“工商皆本 ”。其他重要著作还有 宋元学案 、律吕新义、易学象数论、黄梨洲文集、黄梨洲诗集等。【知识模块】 综合28 【正确答案】 延安整风运动:为领导中国革命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于 1942年春至 1945 年 4 月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法是认真学习整风文件,掌握思想武器,然后联系实际,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错误的原因,明确

23、改正错误的方法,达到思想认识的一致。以后又发展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上、特别是第三次“左倾 “机会主义错误的经验教训。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为领导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知识模块】 综合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9 【正确答案】 (1)士族在政治上享有特权,高官厚禄,把持政权。精神生活十分空虚和堕落,沉溺于清谈,用脱离实际的空谈玄学,来掩盖精神的空虚。士族和庶族之间界限分明,士族自命清高,鄙视庶族,不与庶族来往

24、、交友、通婚、共坐。士族无真才实学,徒享高官厚禄而不理政事,享受荣华而不能治产,骄奢淫逸,极端腐朽。(2)东晋时期,门阀士族进一步发展,东晋地权就是在北方乔姓大族王、庾、桓、谢与南方吴姓大族朱、张、顾、陆共同扶植下建立的,因而在东晋政权的保护之下,门阀势力达到鼎盛。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政治势力的上升。门阀世族完30 【正确答案】 (1)材料中的“ 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一种人” 是匈奴人。(2)哥特人的入侵导致了罗马军队逐渐蛮族化,并最终和帝国境内的人民起义一起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知识模块】 综合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31 【正确答案】 (1)优势:欧洲

25、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主导世界政治。欧洲是世界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贸易的通行货币。俄、法、德、英是世界军事大国。(2)影响:德国战败,俄国发生革命,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法德矛盾尖锐,欧洲传统强国被削弱。美国和日本开始分享欧洲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欧洲宗主国力量。【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32 【正确答案】 为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的局面,宋太祖即位不久,即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制定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的方针,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1)集军事权力于中央建国之初,赵匡胤宴请握有重兵的武将

26、,即“杯酒释兵权”,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大将的兵权,这样就把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权收回到了皇帝手中。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罢去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和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而且把禁军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 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又称“三司” 。“三衙”长官分称殿帅、步帅、马帅,合称“ 三帅”。三帅改由资历较浅易驾驭的将领担任,由皇帝任免,时常被调动。三帅负责禁军的管理和训练,只有领兵权,调兵权和发兵权由枢密院掌握,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另外,还对禁军实行“更戍法” ,即宋朝军制每隔几年将屯驻在京城的禁军轮番派到各地戍

27、守,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长帅,帅无长师” ,以防止军队为将领所私有,从此结束了武人专横跋扈的局面。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对全国进行军事部署。宋代将全国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四部分,禁军是中央直接掌握的正规军,厢军是诸州镇兵,乡兵是按户抽丁组成的,负责维护本地治安,蕃兵是边境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被选人禁军,所剩多系老弱,战斗力远逊于禁军。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戍全国各要冲地区。边境上只屯驻少量禁军,对辽、西夏的进攻采取被动的守势。这种“ 强干弱枝 ”、“内外相维”的政策,有效地防止了武将割据之弊。确立募兵养兵制度。宋太祖认为:“ 可以利百代者,唯

28、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因此,宋朝确定了募兵养兵制度,每年招募大量兵士,特别是每逢灾年招募饥民当兵更成为一项定制,其后的历代君主谨守不变。(2)集行政权力于中央分割宰相 (即“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的权力。北宋以前,宰相居于皇帝一人之下,“事无不统”。北宋时期进行了改革: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与宰相合称“宰执”,以此来分割宰相的行政官吏权;设置枢密院,以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军权。设“ 三司”,以三司使(或称“计相”)分管盐铁、度支和户部,以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审刑院,评议裁决重大案件,以分割宰相的司法权。这样,宰相仅掌管有限的

29、全国行政事务而已,中央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全都直属于皇帝。收回地方大权。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北宋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第一,取消了州郡(府、州、军、监)长官统领“ 支郡”的制度,规定州郡长官只负责本州事务,规定不许兼管他地。第二,由朝廷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称“权知军州事” 、“知州”,知州之外另设“通判”,用以监督知州,使其互相牵制。州郡长官大都由中央指派文臣担任,并规定三年一任,以免久任权重。实行官、职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为了削弱各级官僚的权力,防止官吏擅权,宋朝实行官、职,差遣的区分。官是一种虚衔,用以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职又称贴职,是文官的荣誉头衔;差遣是朝廷根据需要和官员

30、的才能,对官员进行调动和升降。所以,真正决定其实权的不是官阶,而是差遣。发展了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宋朝增加了科举录取名额,提高了被录取人的待遇,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政,通过科举入仕得官的人数大大超过前代。为了防止官员通过科举考试结成政治集团,危害中央统治。宋政府明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不得称主考官为“恩师” 、“师门”,也不能自称“ 门生”。自宋太祖后期起,新中举人必须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才算合格,这样,被录取的人便成为“ 天子门生”。(3)集财权和司法权于中央北宋统后,陆续在各路设四司。四司又称“漕宪帅仓” ,其设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一切基础,使宋朝的专制主义中

31、央集权得以高度强化。转运使,管理财政兼监察地方管理,简称“ 漕臣”,负责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下少量令各州县应付日常开支外,悉数运送中央,上交三司使掌管的国库。提点刑狱,管理司法兼监察,简称“ 宪臣”,并规定凡死刑均须报刑部复审才能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专使到各地巡视刑狱,处理案件。安抚使,管理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设在边境地区,简称“ 帅臣”。提举常平,熙宁初年设置,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简称“ 仓臣”。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解除藩镇割据分裂之祸,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但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弊端也产生了“ 冗兵 ”、“冗官”、

32、“冗费” 的现象,使北宋陷入“ 积贫”、“积弱”的局势之中。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抵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尽观北宋政府尽力搜刮人民财物,仍难以应付庞大的财政开支。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走向反面。【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33 【正确答案】 (1)1517 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公开抨击教会兜售赎罪的行为,宣布他的宗教主张是: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而是靠对基督的虔诚信仰。只有信

33、仰上帝,与上帝直接打交道,灵魂才能得救。后来,在莱比锡举行的路德及其信徒与教皇代表的公开辩论会上,路德公开否认教皇权力是神授的,不承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认为信徒不服从教皇,而信仰上帝同样可以得救。(2)1520 年年初,路德把教皇、枢机主教和大主教统称为“蛇蝎之群” ,号召人民讨伐教皇。同年 6 月,他又发表战斗檄文罗马教皇权,提出将罗马教会势力从德国驱逐出去。(3)1520 年,路德先后发表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公开书、论基督教自由和教会被掳于巴比伦。在前一篇文章中,路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主张德意志贵族联合起来,反对教皇,实现民族独立,停止向罗马教廷缴纳教会的一切收入。在后两篇文章中,路德

34、提出了自己的宗教纲领。在论基督教自由中路德全面论述了“因信称义 ”的宗教改革理论。路德指出,教徒只能“因信称义”即只能依靠对上帝和基督的信仰,才能使自己获得拯救和自由。没有内心的真正的信仰,任何事功和善行都不能使人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教徒个人有权凭自己的理性和良知解释圣经。个人的理性是宗教的最高裁判者,信仰是理性的,事功则是非理性的。(4)路德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两种圣礼;减少教堂和修道院,减少宗教节日;允许神甫结婚。34 【正确答案】 (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

35、牺牲;另一方面,它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在战争全局上打败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胜利。(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抗日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这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3)除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之外,全国工农兵商学各界人民、党派、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4)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战争,创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加强了民族团结。(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空前

36、的大胜利。五、填空题35 【正确答案】 李璮、海都、乃颜 36 【正确答案】 南中,西南夷【知识模块】 综合37 【正确答案】 朝集【知识模块】 综合38 【正确答案】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9 【正确答案】 陈独秀、李大钊【知识模块】 综合40 【正确答案】 将革命进行到底、关于时局的声明【知识模块】 综合41 【正确答案】 1954【知识模块】 综合42 【正确答案】 14 世纪,人文主义【知识模块】 综合43 【正确答案】 华元、向戌【知识模块】 综合44 【正确答案】 奴隶,依附农民【知识模块】 综合45 【正确答案】 步兵、骑兵【知识模块】 综合46 【正确答案】 甘石星经,司南【

37、知识模块】 综合47 【正确答案】 胜利【知识模块】 综合48 【正确答案】 张骞,汉宣帝,都护【知识模块】 综合49 【正确答案】 1917【知识模块】 综合50 【正确答案】 阿拔斯【知识模块】 综合51 【正确答案】 阿鲁沙协定,联系国,洛美协定【知识模块】 综合52 【正确答案】 窦固,宜禾都尉,班超、甘英【知识模块】 综合53 【正确答案】 鹅湖之会【知识模块】 综合54 【正确答案】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知识模块】 综合六、论述题55 【正确答案】 清初,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困难,为了巩固统治,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1)停止圈地。清初满洲贵族在

38、京畿地区强行圈地,不仅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同时也使满汉矛盾加剧。康熙八年(1669 年),清政府下令停止圈地,将土地还给人民,以缓和民族矛盾。(2)实行“更名田”。康熙八年(1669 年),清政府下令把一部分明代藩王所占田地给予原耕种之人,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 ,同时又减轻了更名田的负担,使拥有更名田的农民完全处于自耕农的地位。“更名田” 的施行,实际上是清政府承认了明末农民在起义斗争中已夺回藩王所占庄田的事实。(3)奖励垦荒。为奖励垦荒,顺治初年规定开垦荒地,政府贷给耕牛、种子,三年后起科。后又规定六年后方征收钱粮,分派差徭。清政府还以授予官职的方式奖励各地地主垦荒。但是由于战争的影响,

39、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康熙时期,政治形势稳定,为进一步推行垦荒创造了有利条件。康熙十年(1671 年),清政府下令新垦荒地四年后起科。次年,又将年限推迟到六年。康熙二十年,又进一步放宽到十年。康熙时期垦荒政策执行较为得力,因此成效显著。(4)整顿赋役制度。清统治者汲取了明朝的教训,顺治、康熙年间,在全国和直省不断推行蠲免赋税的政策,同时积极清理簿籍,整顿赋役制度。清初依然按照地亩和人丁收税,由于地主的隐匿,人丁的逃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赋役制度混乱和赋役负担不均的问题。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即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增加丁银。雍正时,又实行“地丁合一”

40、的制度,把丁银全部摊人田赋之中,这种办法也叫“摊丁入亩” 。自此,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止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5)废除匠籍。明代匠户有匠籍,承受着封建劳役制的剥削。清代废除了工匠服役制度,改为以银代役,后又陆续将匠银摊入田赋,最后又废除匠籍。这样匠户不但在事实上而且在法律上摆脱了封建政府的人身奴役。从而为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6)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明末清初,黄河下游堵塞,多次决口淹没了两岸大量的农田。康熙亲政后,把河务与“三藩” 、漕运三件列为头等大事,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并且治理浑河,使河水多年安宁,并改名为“永定河” 。雍正时,又扩大修筑江、浙的海塘。其他各

41、地也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由于政府采取了较为得力的措施,清初经济残破的局面有所恢复。农业、手工业、商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农业生产在恢复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耕地面积的扩大上,从顺治到雍正耕地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其次是人口的增长,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需要粮食消耗的相应增加。这既表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人多地少,常常出现丰年而米贵的情形,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压力。三是水利的兴修上。兴修水利既是发展农业的措施,又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清初政府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运河畅通、漕运无阻,同时也使沿岸地区的肥沃农田免受海潮的侵袭,还将部分海滩辟为良田,促

42、进了农业的发展。四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这一时期由于注意精耕细作,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康熙时在全国大力推广双季稻,使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收成。此外,如高产作物番薯的种植,也由福建等沿海地区很快推广到北方地区,在浙江的部分地区,番薯已占民食之半。五是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进一步的发展。棉花、植桑养蚕、甘蔗、烟叶等都有种植。清代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清代的租佃制度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普遍,使农民更多的参与市场交换,再加上封建国家和官僚地主对货币地租的需求增大,促进了清代的地租形态由实

43、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到清中期,货币地租的比率已经占到总地租额的 30左右。货币地租发展的直接结果,是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减,从而导致了“永佃权” 的出现,它使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标志着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手工业方面,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制糖业、矿冶业、铁器制造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江西的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最大中心。商业方面,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城市与乡村、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许多大城市如北京、南京等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也随着商业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兴起。由于经

44、济作物种植的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商品化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农村市镇更加发展壮大。56 【正确答案】 洋教是指西方传来的基督教。从康熙晚期到鸦片战争前,清廷一直实行禁教政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列强的强迫下被迫解除教禁。传教士以船坚炮利为后盾,纷纷来华传教。显然,这种传教实质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乡村建堂传教,农民与教会的冲突日益激烈,屡屡发生各种“教案 ”。下面我们就以天津教案为例分析近代中国的反洋教运动。1870 年 6 月,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当地官员没有认真弹压,同天津知县刘杰发生争执

45、后开枪打死刘杰仆人一名。民众激愤之下杀死丰大业及其秘书,又杀死几名修女、神父、外国领事馆人员和侨民,焚毁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教堂以及英美传教士开办的 4 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出动军舰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负责处理此事的曾国藩到天津后,在法国的要求下,处死和流放多名参加群众,将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发配,赔偿外国 46 万两白银,并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屈辱媚外的交涉结果,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发生的原因看似简单实则纷繁复杂。表面上看,是教堂包庇犯罪教民,领事包庇教堂犯罪,由此引起中法官员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由于“ 迷拐幼童”谣言广泛传播引发的全社会

46、反洋教运动。虽然 “迷拐幼童”并不存在,但长时期来民众积聚起来的对传教士和侵略者的仇视与愤恨是客观存在的,并借此转化为声势浩大的反洋教运动。所以说,天津教案虽起因于教民拐骗幼孩卖给教堂,实质上却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一场正义斗争。天津救案虽然区域只限天津一城,方向也略有偏差,但其所产生的国内外影响却是巨大的。透过天津教案我们发现,近代反洋教运动既有文化上的冲突,更有实际利益的对立。从文化上说,外国教会认为“祭天拜祖” 是偶像崇拜,禁止信教者进行这些活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视为神圣的祭天地、敬鬼神、祀祖宗、拜孔子水火不容,洋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信仰存在冲突。实际利益方面,教会为了扩大传教,往往不分良莠地吸收教民。由于教会享有种种特权,不少品行不良分子入教后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在教民与乡民的冲突中,教会往往袒护教民,地方官往往也无可奈何。这样,文化冲突与民族矛盾交织一起,终于兴起声势浩大的反洋教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