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61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希罗多德2 十二铜表法3 自由大宪章4 维多利亚时代5 容克6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7 1917 年俄国革命8 凯恩斯主义9 亚非会议10 海湾战争二、论述题11 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本来在北方,后来移到了南方。请结合史实对这一转移过程进行述评。12 论述清末新政。13 试比较近现代两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61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古希腊史学家。出生于小亚细亚西部希腊殖民城邦哈利
2、卡纳苏城。曾到达雅典,对雅典民主制度推崇备至。公元前 443 年移居南意大利的图里伊城,后取得该城公民权,并在此著述终老,倾毕生精力撰写历史(即希腊波斯战争史)。此书为欧洲史学的开山之作,故希罗多德享有“西方史学之父“的美誉。2 【正确答案】 公元前 5 世纪中叶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故名。法典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做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该法典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3 【正确答案】 1215 年签订的限制
3、英王权力的宪法性文件。1215 年,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共 63 条。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自由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不久即被英王约翰撕毁。自由大宪章后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的重要依据之一。4 【正确答案】 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1830 年,维多利亚被议会确定为其伯父国王威廉四世的继承人。1837 年伯父死后继位。在位期间,逐渐与内阁合作,听命于内阁和首相,行使立宪君主的被谘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从而使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的发展。1876 年被议会封为印度女皇。外交方面,竭力主张对外扩张,
4、掠夺殖民地,使英国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工商业也迅速发展,一度取得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在世界各地称霸一时。因此,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称她执政时期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5 【正确答案】 普鲁士贵族地主阶级。容克拥有大量土地和庄园,利用农奴的劳役。德意志 1848 年革命后,容克的庄园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资产阶级化,但仍保留许多封建残余。容克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政治上坚持极端保守主义,支持君主制度和军国主义,经济上要求对农业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在德意志帝国和魏玛共和国期间成为重大的政治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容克阶级被消灭。6 【正确答案】 1
5、890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限制垄断组织的法案。19 世纪末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美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托拉斯垄断的群众运动,这促使国会于 1890 年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因法案系由国会议员谢尔曼提出而得名。主要内容是:禁止限制贸易的契约托拉斯或其他类似形式的联合;禁止垄断或企图垄断以及与他人共谋垄断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行为。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托拉斯的活动。7 【正确答案】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因 11 月 7 日这一天是俄历 10 月 25 日,故名十月革命。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1
6、 月 7 日,彼得格勒起义者攻占冬宫,革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8 【正确答案】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体系。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平衡。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端,对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9 【正确答案】 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万隆会议。由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会议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
7、导国际关系的 10 项原则。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最终导致 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0 【正确答案】 1991 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1990 年 8 月 3 日,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联合国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失败后,对伊实施经济制裁,并授权多国部队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伊撤军。1991 年 1 月 17 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实施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经空袭 38 天,地面攻击 4 天,迫使伊投降。2 月 26 日、27 日伊拉克先后宣布从科威特撤军,放弃领
8、土要求,同意向科威特付战争赔款后,28 日多国部队停止了地面进攻。此役伊军损失 27 万余人;多国部队仅损失 600 余人。二、论述题11 【正确答案】 经济中心的南移是古代史上跨越几个朝代、持续数百年的重要历史现象。其基本过程是秦汉以前,经济中心在北方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代安史之乱后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连年,南方经济得到稳定发展;两宋时期,南方最终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南移的过程。(1)秦汉时期,北方为全国经济中心所在,南方则十分落后。西晋末年,大批中原人口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尤其是长江下游“三吴“地区的经济开发。但是,魏
9、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即使是长江下游地区,也仅是局部开发成功,经济基础依然相当薄弱。而同一时期的北方地区,尽管经受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但经济基础较好,很快从几次衰退中恢复,维持着总体上高于南方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2)安史之乱是影响南北经济地位消长的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安史之乱以后,北方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角逐场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但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南迁,使南方不仅增加了劳动人手,还获得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所以唐朝后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逐渐超过了北方。(3)到了两宋之际,经济中心南移全面实现。南宋能够在临安建都,说明南方的经济
10、中心地位已经确立。南方经济中心的确立,取决于由北方迁徙而来的掌握比较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的大量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南方自然条件的相对优越性。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的进步。12 【正确答案】 从 1901 年 4 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到 1905 年 12 月成立学部,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一)主要内容(1)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调整机构、整顿吏治。1 901 年 7 月,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1903 年,设立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1 905 年设立了巡警部。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1 905 年,清政府又设立了学部,在中
11、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此期间,先后裁撤了河东道总督,以及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2)经济改革。 1903 年 8 月,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其管辖范围不仅包括工商业,还包括农业。商部在清政府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反映了清政府对农工商业的重视,1906 年,商部扩展为农工商部。商部成立后,陆续公布了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以及矿务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1905 年,商部在北京设立劝工陈列所、高等实业学堂,开办户部银行。这一系列改革和法令的推行,改变了中国社会长期视工商为末务的现象,促使当时出现了一个举办工商业的热潮,使中国厂矿企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
12、业诸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3)军事改革。 1 901 年 8 月,清政府下诏停止武科举,并令各省裁撤绿营防勇,改练常备、续备、巡警等军,操练新式枪炮。1 902 年底,清廷在京设立练兵处,袁世凯任会办练兵大臣。1902 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 一镇,约12500 人,1 904 年 9 月,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和陆军学堂办法等条规,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 36 镇。清廷为独揽军权,于 1 905 年合兵部与练兵处为陆军部。(4)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包括创办新学堂、鼓励留学和改革科举制等,目标是建立近代教育制度。1901 年,清廷下诏要求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者一律改设为大学堂,各
13、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为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为小学堂,各地设蒙养学堂。1 904 年,清政府颁布张之洞和张百熙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堂类型比较齐全、体制比较完备的学校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同时,清政府还提倡、奖励出洋留学。1 902 年 1 2 月,清政府批准外务部制定的留学生章程,规定凡学成归国者,分别奖以翰林、进士、举人出身并按等录用。此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二)作用清末新政的启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着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资产阶级立宪思想迅速兴起,立宪运动逐步开展,进一步推动清末改革走向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13 【正确答案】 (一) 中
14、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年)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重要影响。(2)经济上,清政府财政经济危机加深;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民族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3)国际地位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地位进一步沉沦。(二)抗日战争 (1 9371 945 年) 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进一步暴露;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2)经济上,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军民伤亡惨重,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部分企业、高校等西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经济文化的发展。(3)国际地位上,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 100 多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参与创建联合国,确立了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