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84724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64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吉尔伽美什史诗2 耆那教3 丕平献土4 丢勒5 宅地法6 克里米亚战争7 加富尔8 辉格党9 斯托雷平改革二、论述题10 试论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元一体”的格局。11 试比较两次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2 试分析我国中古时期士族和庶族地主势力的消长对封建国家的影响。13 简论晚清的立宪派。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64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古苏美尔一巴比伦时期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起源于苏

2、美尔时代,至古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讲述了乌鲁克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最初施行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历经艰辛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耻的谨饬之君。史诗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等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但最终难免失败的悲剧色彩。现存的版本是亚述帝国时期的抄本。2 【正确答案】 公元前 6 世纪兴起于印度的宗教。创始人是第二十四祖筏驮摩那,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该教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无始无终,只有形式的变化;世界的一切都包含两部分,即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因子;认为要使灵魂超越轮回,必须奉持“三宝 ”,即正信、正知、正行;五戒是不杀生、不欺狂、不偷盗、不奸淫、不蓄私财。耆那教教人

3、以身体的极苦去追求灵魂的极乐。3 【正确答案】 加洛林王朝国王丕平同教皇的政治交易。756 年 6 月,法兰克王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回的土地罗马城及其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总督管区划归教皇管辖,这便是教会史上所称的“丕平献土 “,也是教皇国的起始。754 年,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来到巴黎,在圣丹尼斯教堂为丕平涂油加冕。4 【正确答案】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1498 年作启示录插图,开始著称于画坛。他的画作往往是将科学的技艺同人文主义和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美术的优秀传统,把当时简陋的版画艺术推向全面、完美的新阶段。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学

4、原理,在透视画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创造出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艺术作品。代表作有油画四使徒亚当和夏娃,木刻版画启示录组画等。5 【正确答案】 1862 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的旨在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的法令。1862 年 5 月,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公民,从 1863 年 6 月 1 日起,只要缴纳 10 美元登记费,就可从国有土地中领取 160 英亩土地,耕种 5 年后,成为私有财产。宅地法极大地鼓舞了联邦军队中广大士兵的战斗热情,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6 【正确答案】 18531856 年俄国与英法土联军之间的战争。因主战场在克里米亚,故名。又称克里木

5、战争。19 世纪俄国在近东的扩张,加深了与英法之间的矛盾。1853 年,俄国出兵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引发战争。结果俄国惨败,于1856 年 3 月签订巴黎和约。俄国在近东的扩张受到严重打击,同时加深了国内农奴制危机。7 【正确答案】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自由派领袖。1847 年创办复兴报,宣传君主立宪思想。力图在撒丁王国领导下,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自上而下统一意大利。1852 年起长期任首相。1858 年同法国缔结反奥同盟。1859 年撒丁与法国发动对奥战争取得胜利,收复了伦巴第。1860 年促成加里波第领导下经过民族解放战争收复的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并人撒丁王国。1861 年 3 月宣布意大

6、利王国成立,亲任王国首相。8 【正确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党,自由党的前身。“辉格” 原意为“强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议会内部围绕詹姆士应否继承王位的问题,展开激烈斗争。1679 年 5 月,议会提出剥夺詹姆士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政府反对派议员拥护排斥法,形成辉格党。1688 年光荣革命后,辉格党成为执政党,并于 1694 年建立了第一个内阁。1760 年乔治三世上台后,托利党逐渐成为主要政党。19 世纪 30 年代工业革命以后,辉格党内部开始分化,逐步形成了以主张自由贸易的企业主为核心的代表工业资本利益的改革势力。1839 年,该党改名自由党。9 【正确答案】 19061911

7、 年俄国沙皇政府实行的土地改革。因其由内务部长斯托雷平主持而得名。1906 年 11 月,斯托雷平颁布土地法,规定,农民应退出村社,份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据此,划分土地时,富农得到最好的土地,并从贫农手中低价购得大量农田,成为沙皇政权在农村中新的支柱。该项改革同时将约 250 万农民迁往西伯利亚、中亚等边远地区,以分散对沙皇统治不满的人。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资本主义发展,但保留了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加深了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农民因而不断起来反抗。二、论述题10 【正确答案】 20 世纪 80 年代,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费孝通在阐释该理论时指出,所谓“多

8、元一体” ,即中华民族是一体,它所包括的 56个民族单位是多元。“多元一体 ”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为: (1)中华民族从起源到形成是多元一体的,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确立,也是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2)在历史造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存在一个凝聚中心,即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以儒学为核心融合佛、道的炎黄传统文化为其精神纽带;(3)各民族间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各民族区域经济文化的互补交融,终于凝聚确立为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中华民族和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其历史演进过程不能随意人为割断。中华民族是中国的构成实体,中国版图是其活动、

9、存在的疆域,都是沿着“多元一体” 的历史轨迹演进的,在历史上是前后承续相对稳定的。就历史发展而言,秦以前,是华夏族体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孕育阶段;秦汉至隋,是汉族主体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端阶段;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是民族大融合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元明清时期,是当代中国各民族全部形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阶段。11 【正确答案】 (一)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年)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重要影响。(2)经济上,清政府财政经济危机加深;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民族工商

10、业有了初步发展。(3)国际地位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地位进一步沉沦。(二)抗日战争 (1 9371945 年) 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进一步暴露;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2)经济上,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军民伤亡惨重,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部分企业、高校等西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经济文化的发展。(3)国际地位上,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 100 多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参与创建联合国,确立了大国地位。12 【正确答案】 (

11、1)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士族为了保障自己的特权,在政治上进行垄断,压抑排斥庶族寒门地主,导致了寒门地主与士族的矛盾和政治黑暗;门阀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只要能保证家族累世为公卿,就无所不用其极,各个门户之间为此钩心斗角,导致了士族内部的矛盾斗争;门阀地位的世袭化,对权力的更高追求,对国家土地和劳动力的分割,又导致了皇室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决定和影响着以后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两晋南北朝政治演变的主要内容。(2)庶族,又称寒人,在当时主要指没有特权的地主或商人。他们不甘心受士族的排挤,皇帝也企图利用他们来限制士族,所以刘宋以后,寒人势力发展得特别快。

12、寒人势力上升的第一条途径是充任掌握军权的将帅。寒人势力上升的第二条途径便是掌管机要。由于士族缺乏办事能力,皇帝又怕他们难以控制,所以南朝时全以寒人典掌机要、处理政务。南朝时,寒人担任的另一要职是典签。南朝君主鉴于东晋方镇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皇权的教训,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情况,时称“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 。13 【正确答案】 (一) 形成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以后,资产阶级立宪派人士纷纷联络,发起组织立宪团体。立宪团体纷纷成立,进一步壮大了立宪派的声势和力量,成为推动清末宪政改革的重要力量。1 909

13、年 l 0 月各省谘议局成立后,立宪派即获得了合法的地位。立宪派是以君主立宪政治政体为共同理想,采取一致的行动,为实现宪政而奋斗的具有政党性质的派别,是清末立宪活动的主体。(二)主要活动立宪派进行的改革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上,立宪派利用自己掌握的论坛和团体抨击清朝专制统治,揭露吏治黑暗,鼓吹立宪政治,并代表民意向督抚抗争。最突出的事件是连续发起三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向清朝当局施加政治压力,以促进早日召开国会。而清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腐败、虚伪、冥顽不化,使更多的人包括立宪派对清政府失去最后的信心和耐心,在辛亥革命发生时很快站在了革命党一边。(2)经济上,立宪派积极提

14、倡兴办实业。立宪派中如张謇等很多人本身就是工商业的代表,他们有着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强烈愿望和要求。20 世纪初中国出现的大办实业热潮,与立宪派的积极倡导有着密切关系。兴办实业与鼓吹立宪互为依托、互相促进。(3)在文化上,发展学校教育是立宪派从事的一项重要改革。在立宪派所办的报刊上,关于“教育救国” 论的鼓吹俯拾即是。大量新式学校的出现,培养了大批年轻的新知识分子,为辛亥革命及革命后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各类人才。(4)倡导和实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一种地方管理制度,是其民主政治表现形式之一。(三)评价(1)晚清立宪派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改革,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立宪派的

15、改革思想及活动,给近代社会带来了新风貌、新气象,引起了社会变迁,加速了中国的近代进程。尽管立宪派的政治立宪运动失败了,但他们对促进中国近代化所做的努力,应该予以肯定。(2)作为刚刚从地主、官僚、富商转化而来的上层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立宪派带有地主和资本家两种不同属性。一方面,他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一定的矛盾,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要求君主立宪,其揭露封建专制制度,传播民主议会观念、制度的活动,对瓦解清王朝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与封建势力、旧秩序有密切的利害关系。在辛亥革命前,立宪派反对会给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带来损害的革命运动,竭力以君主立宪来抵制革命。辛亥革命后,在清朝覆亡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虽被迫承认共和,却并不是真正要实行共和,而是想借此结束革命,阻止革命的深入发展。在新政权建立的过程中,立宪派与封建官绅袁世凯等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排斥革命派,迫使南京临时政府将政权交给袁世凯。这反映了立宪派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