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83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埃赫那吞改革2 早期佛教3 封君封臣4 七年战争5 五条誓文6 什叶派7 热月政变8 三一运动9 罗斯福新政10 华沙条约组织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1 简述五代的更迭。12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正面战场。13 简述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三、论述题14 述评两税法。15 论述 20 世纪 30 年代关于社会史的论战。16 论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以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17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83 答案与
2、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古埃及第 18 王朝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推行的宗教改革。主要内容有:废除阿蒙神崇拜,以阿吞神为唯一神,没收阿蒙神庙财产,迁都阿马尔那并改称埃赫塔吞,国王的名字也改为埃赫那吞。阿蒙霍特普四世死后,法老图坦哈蒙放弃改革,恢复对阿蒙神的信仰,首都迁回底比斯。埃赫那吞改革彻底失败。改革提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是第一次。2 【正确答案】 古印度宗教。又称原始佛教,相传为公元前 6 世纪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为四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和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主张“众生平等” ,反对
3、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释迦牟尼去世后,佛教在印度本土广泛传播,公元前 3 世纪被阿育王定为国教。后佛教传人我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3 【正确答案】 西欧封建国家各封建主间的政治关系。11 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一为“效忠” ,二为“帮助”,三为“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 “保护”和“ 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一经缔结无论是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制度还有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君封臣制对西欧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4 【正确答
4、案】 17561763 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战争主要在美洲、印度等地进行。在美洲,1759 年,英军占领魁北克;1760 年又占领蒙特利尔,完全征服了加拿大。在印度,1757 年在普拉西战役中,英军打败亲法的孟加拉的那瓦布。至 l761 年,英国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几个贸易据点,被迫媾和。1763 年 2 月 10 日,英法签订巴黎条约。由此,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5 【正确答案】 1868 年,明治天皇发布的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具体内容是: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文武一途,下及庶民,使各遂其志;破除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
5、基。该誓文反映出学习西方,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决心。五条誓文是日本明治政府的基本国策方针。6 【正确答案】 伊斯兰教教派之一。该派以拥护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作阿里派,与逊尼派相对。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并神化阿里与其后代为“伊玛目” ,认为他们是“超人”、“受安拉保护,永不犯错误” 的圣人。经典除古兰经 外另有“圣训”,崇拜圣徒和圣墓,允许临时婚姻,重视阿术拉节。1502 年被伊朗定为国教,延续至今。由于对伊玛目认识的不同,分裂为栽德派、七伊玛目派和十二伊玛目派等支派。7 【正确答案】 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
6、和二年热月9 日(1794 年 7 月 27 日) ,故名。罗伯斯庇尔的政策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各派人物联合起来,称为热月党人。热月 9 日,国民公会通过了逮捕罗伯斯庇尔的决议。7 月 28 日,罗伯斯庇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8 【正确答案】 朝鲜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1919 年 1 月22 日,被日本废黜的朝鲜国王李熙暴亡,传言被日本当局毒死,成为运动的导火线。3 月 1 日,朝鲜的民族主义者孙秉熙等准备在国葬李熙之日召集示威集会,宣读独立宣言书,结果被捕。此事引发数万民众在塔洞公园集会,会后约 30 万人在汉城举行示威游行,并与前来镇压的日本军警展开对抗,
7、随后运动向全国蔓延。运动最后被日本军警镇压下去。此后,朝鲜民族解放运动进人新的阶段。9 【正确答案】 19331939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缓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而推行的改革。1933 年罗斯福入主白宫后,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生产,调整工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10 【正确答案】 1955 年为对抗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 年 5 月,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
8、,有效期 20 年。条约宣称,缔约国将致力于“国际和平和安全 ”,并以 “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规定设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等组织。同年 6 月 4 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散。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1 【正确答案】 五代计 53 年(907960 年)。(1)后梁。后梁为朱温所建。朱温本为黄巢部将,降唐后封为同华节度使,赐名全忠。随后逐渐扫除了今华北地区的割据势力,并一举铲灭宦官集团,于天祐占四年(907 年) 灭唐建后梁,是为后梁太祖,都汴(今河南开封)。后梁中后期,大小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大大损耗了国力。92
9、3 年被后唐所灭。(2)后唐。后梁开平二年(908 年) 沙陀人李克用死,子存勖继晋王位,与后梁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梁龙德三年(923 年)存勖称帝于魏州(河北大名),是为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灭后梁,建都洛阳。同光三年(925 年),出兵攻灭前蜀。庄宗为政暴虐,重敛急征。四年,克用养子李嗣源借魏州兵变力量攻人开封,存勖在洛阳为乱兵所杀。嗣源人洛阳称帝,是为明宗,改元天成。明宗颇有政绩,废除庄宗弊政,局面有所好转。长兴四年(933 年)明宗病故,子从厚继位,不久为嗣源养子从珂起兵所杀。清泰三年(936 年)嗣源女婿石敬瑭勾结契丹攻人洛阳,灭后唐。(3)后晋。清泰三年 (936
10、年) ,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沙陀人),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幽云十六州,岁贡帛三十万匹,因此,契丹主在太原册立石敬瑭为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同年,石敬瑭攻入洛阳,灭后唐,迁都开封。天福七年(942 年 ),石敬瑭病死,侄石重贵继位,史称少帝或出帝。重贵在大臣景延广等影响下,奴事契丹的态度有所改变,契丹于开运元年(944 年)、二年二次南侵,均为后晋军士击退,三年,重贵任其姑父杜威为元帅,抵御契丹,杜威却与契丹勾结,引契丹军南下攻人开封,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国号为辽,后晋亡。(4)后汉。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是沙陀族人,原是石敬瑭的心腹,曾任后晋的河东节度使。947 年,刘知远乘契丹陷开封
11、而于太原称帝,但仍用晋的国号与年号。同年,契丹北撤后,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始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刘知远在位仅一年即去世,其子刘承韦占继位。950 年,郭威统兵回京,夺取了政权。刘承祐为乱兵所杀,后汉仅存四年即灭亡。(5)后周。广顺元年 (95 1 年) ,郭威称帝,建国号为周,都开封,史称后周。郭威即位后,着手改革弊政。显得元年(954 年),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即位,是为后周世宗。他继续革新政治,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并着手进行统一战争。显德七年(960 年 ),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周灭亡。12 【正确答案】 (一) 初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正面战场是
12、指战略防御阶段,即从 1 937 年卢沟桥事变到 1 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l 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确定实行 “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以空间换取时间。为便于对日军作战的统率指挥,初期将沿海和临战地区划分为 5 个战区,后来扩大为 1 2 个战区。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1)淞沪会战。 1937 年 8 月 1 3 日,日军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驻上海的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指挥下奋起抵抗,开始了历时 3 个月之久的淞沪抗战。11 月,上海失陷。由于淞沪守军浴血奋战,日
13、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2)忻口会战。 1 937 年 9 月 1 2 日,大同失守,日军长驱直入,进至雁门关一线长城各口。国民党政府为保住太原,在忻口集结重兵,作为最后一道重要防线。日军占领长城各口后,于 10 月 1 3 日全力进攻忻口。国民党晋绥军与敌展开激烈搏斗,坚守 20 余天,予敌以沉重打击。因娘子关失守,晋东失去屏障,忻口守军被迫于 10 月 20 日向汾河以西、太原以南撤退。(3)徐州会战。 l 937 年 1 2 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南北夹击,会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
14、徐州为中心的津浦线、陇海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在李宗仁的指挥下,我军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 938 年 5 月,为保全有生力量,我军主动放弃徐州,徐州会战结束。(4)武汉会战。会战从 1 938 年 6 月 11 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 10 月 25 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 4 个半月,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兵力达35 万余众,中国参战的部队则达 1 30 个师,约 100 万人。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二)意义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抵抗,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为全国
15、转入战时状态赢得了时间,也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3 【正确答案】 斯宾塞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从而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1)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不是像社会契约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许多单个个人的联合体。这个有机体凭借内在的生命,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终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静止状态。一旦达到这种状态,社会进化停止了,人将得到最大的幸福。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2)斯宾塞又认为,人类社会是个有组
16、织的社会。为了确保人类自然选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政治自由能使人们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适应周围的环境。(3)斯宾塞从维护个人自由的命题出发,又进一步论证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必需品,其职能就是对外保障其社会成员不受侵略,对内防止其社会成员互相侵犯,执行平等的自由法则。对自然选择的严酷性国家无须干预,否则就是违反正义。他由此认为,包揽一切的国家职能是低级社会的特征,而自由放任、保障个人自由是向高级社会进化的标志。三、论述题14 【正确答案】 (一) 内容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在
17、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已陷人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是为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2)不分主户 (当地土著户) 、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3)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定税计钱,折钱纳物,即以钱计算税额,折合成实物交纳;根据田亩数量征收地税,地税以大历十四年(779 年)的垦田数字为准,交纳谷物。(4)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税额初为其收人的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5)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18、夏税要在 6 月交完,秋税要在 11 月交完。(6)“量出制人”。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二)意义(1)两税法是一种比较适应当时情况及历史发展趋势的制度。它与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户,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相适应。两税法由主要按丁口征税转向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新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反映,是封建税制的一个重要改革,是税制的一大进步。 (2)此法把租庸调和各种杂徭、杂税合并,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3)此法规定官僚、贵族、客户、不定居的商人都
19、要纳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又此法规定按土地、资产的多少征税,比租庸调不管居民有多少土地、资产,一律按丁征税合理。这样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4)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5 【正确答案】 20 世纪 30 年代,继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后,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并于 19321 933 年形成高潮。这场论战是由当时进行的中国现阶段社会性质论战引发的。郭沫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中也同样存在着,并对这几个阶段在中国历
20、史上存在的时间作了划分。根据这些见解写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 1930 年出版,引起社会震动,并成为当时讨论和批评的中心。(二)论战内容与各派观点这场论战主要由“ 新生命派 ”的陶希圣等和托派批判郭沫若的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而鼓动起来。论战双方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郭沫若首先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系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又认为等于奴隶制以前的族长制。李季认为是指与希腊、罗马奴隶制并行而又先于封建社会的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 (2)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的问题。李季认为,原始社会崩溃后,中国则进入以土地国有为特征的亚细亚式的社会。郭沫若根据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等古代文献
21、,最早肯定中国奴隶制社会存在,并认为西周是中国的奴隶制时代。吕振羽指出殷代是奴隶社会。(3)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李季认为,中国真正的封建制度仅与周代相始终,秦以后就是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代。梅思平认为,秦以后的中国社会完全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陶希圣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在战国时代就因为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崩溃了。郭沫若、吕振羽都认为从秦汉到鸦片战争,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阶段。(三)影响论战主要是在 1931 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创办的读书杂志上展开的,并随着该杂志在 1933 年停刊而逐渐冷却,抗战爆发时终止。论战高潮过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或者用自己的研究实绩回答论战时
22、提出的历史问题,如吕振羽出版了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或者对论战本身进行了总结,如何干之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等。中国社会史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对整个中国历史科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16 【正确答案】 (一) 学术贡献(1)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明夷待访录等。黄宗羲在哲学思想上肯定“ 理在气中 ”的唯物主义观点,他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制度做了深刻的揭露,指出专制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乃害民之贼。又指出专制帝王之法乃“ 一家之法 ”,并非天下人之大法。还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的现实和社会的要求。(2)顾炎武的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
23、书日知录亭林文集等。顾炎武的哲学思想上有唯物主义成分,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在治学方面,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反对空言,成为嘉道时期经世思潮兴起的重要源头。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以有益于世用为目的而写成的。(3)王夫之的著作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和宋论等。王夫之继承了宋代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宋、明以来主、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继承,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他还提出了“ 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认为土地不是帝王的私产,是耕者所有。(二)影响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学术要切
24、实、有用,不承认在经学之外存在独立的所谓理学,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病,提倡修己治人的实学。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认识,主张从小学人手,用训诂名物的方法达其真义。他们的经世致用主张,是对明朝覆亡的反思,也有复明反清的功用在内。但是,随着清政权的巩固,政府一面用大兴文字狱的方式加强思想钳制,一面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以转移人们反清的视线。在这一背景下,顾炎武等人所提倡的重视现实社会问题研究的精神遭到阉割,但他们重视读书、反对空谈的学风对后来的学者却产生了深远影响。17 【正确答案】 (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打破了近代中国抵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
25、的局面,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面对强敌入侵及空前的民族危难,中国人民团结奋战,结成国内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及海外华人、爱国侨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民族独立自由与解放,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完整,成为中国民族共同奋斗的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3)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歼灭日军最多、对日本国力的消耗最大、在对日作战中做出的牺牲也最大,并有力地支援
26、、配合了太平洋战场。(4)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起中国人民在历史灾难时刻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捍卫民族生存的斗争,表现出与民族之敌血战到底的气概,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应有的地位。抗战力量的广泛动员、民族意识的空前高涨、民众参政意识的提高,提出了改变中国现状、前途和命运的要求,经过中国政府和各阶层人民的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取得了部分外交上的胜利,尽管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强国的真正实力,但毕竟与美、英、苏并列挤入四强行列。(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通过进步政党和抗日救亡团体的宣传和组织,广泛地动员了城乡民众尤其是乡村农民的抗日力量。广大农民为抗战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农民提供的粮食、兵役等,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长期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