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5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在森林中修筑铁路,力图为美国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这种举措有利于( )。缓和阶级矛盾和安定社会秩序 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复苏 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B) (C) (D)2 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
2、展的新模式3 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 )。(A)要不要采取措施克服经济危机(B)要不要维护自由企业制度(C)要不要由政府出面干预经济(D)要不要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 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 )。(A)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B)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的矛盾(C)世界各国人民与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D)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5 30 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 )。(A)都由各国资产阶级领导(B)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C)无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D)都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6 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
3、战争,主要是由于( )。(A)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B)国际纵队的直接参战(C)德、意公开武装干涉(D)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7 下列事件最集中反映了当时世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的是( )。(A)国会纵火案(B)华北事变(C)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D)20 世纪 30 年代西班牙民族战争8 法西斯势力上台后,英国面对挑战一心推行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争取时间以壮大军事力量(B)挑动法西斯进攻苏联(C)稳定局势维护既得利益(D)缓和与法西斯的矛盾9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A)三国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
4、手(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0 热那亚会议11 圣雄甘地12 不合作运动13 孟太古一蔡姆斯福方案14 罗拉特法15 阿姆利则惨案16 德里协定17 洛桑条约18 华夫脱运动19 卡德纳斯改革20 啤酒馆暴动21 “水晶之夜 ”22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23 凯恩斯主义24 蓝鹰行动25 华格纳法26 协调外交27 “樱会”28 “皇道派”“统制派”29 “国策基准 ”30 威斯敏斯特法三、论述题31 试分析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 1919 年革命的异同点。32 苏俄是怎样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
5、转变的?33 浅论共产国际的功与过。34 试述凯末尔改革的内容、性质和意义。35 试述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及意义。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5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6、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0 【正确答案】 1922 年 4 月 10 日5 月 19 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欧洲各国经济财政会议,又称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意、日、苏俄等 29 国代表,美国派观察员列席会议。热那亚会议是苏俄诞生后参加的第一次国际性的会议,会上,苏联代表团代团长契切林宣布了苏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表示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承认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但由于协约国借外债问题极力向苏俄施加压力,会议未能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7、。同时热那亚会议的激烈斗争使苏俄与德国更加接近。【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国大党领袖。19201944 年间,先后领导了印度的四次非暴力运动,对英国的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国大党的领导人,他将国大党改组成为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由城乡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他的思想体系称为“甘地主义”,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 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和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
8、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 ”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 ,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因此,它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甘地被授予了“圣雄”和“泰戈尔”的称号,表明了他被印度人民尊重的程度。【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9、 【正确答案】 20 世纪上半期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进行斗争,主要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 年 1922 年) 、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 年1934 年)、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1940 年 1941 年) 、退出印度运动(1942 年1944 年)等组成,四次非暴力运动对英国的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英国殖民当局“怀柔政策” 的产物。 1918 年 7 月,由印度事务大臣孟太古和英国驻印总督蔡姆斯福联合签署。方案允诺在印度“逐渐发展自治体制”,
10、在大英帝国的范围内初步实现印度的责任政府。但事实上,该方案并未给印度人民带来真正的自治权利,仅仅照顾到穆斯林联盟中上层人士的利益,意在拉拢和利用他们,分裂、破坏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该方案一公布,便遭到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1919 年 3 月,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的旨在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法令。由以在印度供职的英国法官罗拉特为首的委员会起草。包括印度刑法修正案(1919 年第 1 号) 和刑法非常权力法(1919 年第 2 号),统称“平时戒严法”。该法令规定殖民当局有权宣布戒严,设立特别法庭,任意搜查、逮捕和判决任何一个印度人。法令剥夺了
11、印度人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被称为“黑色罗拉特法” ,激起了印度人民新的反英斗争风暴。【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1919 年 4 月 13 日,在阿姆利则城发生的英印殖民政府军队屠杀印度人民的惨案。1919 年 4 月 6 日,国大党根据甘地的建议,决定举行全国总罢工,和平抵制“ 罗拉特法案 ”。4 月 13 日,两万群众在阿姆利则城的杰利安瓦拉培广场举行集会,庆祝本地节日。英殖民当局派兵向集会群众开枪,造成了流血惨案。惨案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英斗争,冲破了非暴力的限制。甘地认为在人民尚未学会非暴力抵抗时而发动非暴力抵抗,使他“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大的错误” ,随之就宣布停止这
12、次运动。阿姆利则惨案成为甘地于 19201922 年发动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之一。【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1931 年 3 月 5 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与英印政府总督欧文签订,又称甘地一欧文协定。随着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高潮的到来,英国殖民当局试图通过谈判来分化瓦解民族解放运动。德里协定规定:国大党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和抵制英货并参加伦敦圆桌会议;英国承认国大党的合法地位,废除一切戒严令,释放政治犯,实行保护关税。协定受到尼赫鲁等部分国大党领袖和其他爱国人士的反对。在甘地的影响下,国大党在 1931 年 12 月举行的卡拉奇年会上通过承认德里协定的决议。它
13、使得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入了低潮。【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协约国与凯末尔政府于 1923 年 7月 24 日在瑞士的洛桑另立的新约。该条约废除了色佛尔条约中的一些不平等条款;规定将小亚细亚全部领土和东色雷斯归还土耳其;承认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废除帝国主义的治外法权、监督权和对土耳其的军备限制等。洛桑条约是土耳其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它使土耳其获得了民族独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在凡尔赛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一战后,由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领导的反英大起义。1918年冬,埃及资产
14、阶级民族运动领袖扎格鲁尔发起组成代表团,准备与英国谈判,企图通过和平方式获得完全独立。这一努力失败后,反英斗争由和平示威转变为自发性的武装起义。在埃及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22 年 2 月,英国政府不得不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这是埃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非洲乃至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光辉篇章。在阿拉伯语中,代表团音译为华夫脱,因此扎格鲁尔领导的这次运动被称为华夫脱运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20 世纪 30 年代,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推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规定在农村废除“ 债役制”,实行土地改革;把国内部分企业和外国控制的铁路、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在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和扫
15、盲。改革促进了墨西哥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希特勒在取得纳粹党领导权后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1923 年的鲁尔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崩溃、政局动荡,巴伐利亚邦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11 月8 日,希特勒认为夺权时机已到,便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集会之机发动政变,企图乘机夺取政权。由于此时纳粹力量还比较薄弱,又未取得大资产阶级和保守派的支持,政变很快被平息,希特勒也因此被判入狱五年,后提前获释。【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希特勒上台后,发起的迫害犹太人的暴行。水晶之夜又称碎玻璃之夜,1938 年
16、 11 月 9 日10 日凌晨,纳粹党员与党卫队假借犹太少年枪杀德国驻法公使的事件,大肆焚烧犹太教堂,捣毁犹太人的店铺和私人住宅,公然迫害、凌辱和逮捕犹太人。这一夜被砸毁的玻璃随处可见。由于被砸毁的玻璃晶莹透明,所以柏林居民用尖刻的俏皮话称之为“水晶之夜” 。这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犯下的滔天罪行。【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19291933 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29 年 10月 24 日,纽约股市大跌,引发美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危机迅速波及到了依靠美国资本的德国和依靠外贸的英国,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而它
17、的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破坏性之大,为资本主义世界所罕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以至于“大萧条”、“大恐慌”成为这次危机的代名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1936 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危机理论。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已基本丧失,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资产阶
18、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摆脱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没有找到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 蓝鹰” 是 全国工业复兴法(NRA) 的标志。美国在 1933 年 6 月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 蓝鹰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的标志),以示守法和致力于复兴。几周之内,250 万雇主签署了这个法规,全国近 90的企业参加了蓝鹰运动。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拥护工业复兴法的运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美国“ 新政 ”期间
19、实施的调整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的劳工立法。1935 年 7 月。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能禁止工人罢工;成立劳资关系署以调节劳资纠纷。这一立法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地位,缓解了阶级矛盾。【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在任期间(1924619274)推行的外交政策。币原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他的外交原则,包括维持和增进正当的权益;尊重外交前后相承主义,以保持同外国的信任关系;改善对美对苏关系;在对华政策上贯彻不干涉内政等。力图在各国承认日本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谋
20、求与英美的妥协。协调外交是二战前日本政党政治时期标榜的外交口号,同时也是守护帝国主义国家既得侵略利益的一种新的外交政略。这一外交政策受到日本国内主张武力侵华势力的责难,被称为“ 软弱外交”。【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以日本人陆军参谋本部中佐桥本欣至郎为首的少壮派军官组成的法西斯组织。1930 年 9 月,“樱会” 成立。“九一八”事变后,“ 樱会”与其他军队法西斯分子配合关东军的侵略行为,准备在 10 月 18 日发动武装暴乱,建立军人政权。由于军部首脑对举行暴行踌躇不定,政变遂告流产。这一事件后,樱会被解散,军内法西斯势力开始分化。【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8 【正确答
21、案】 日本军内法西斯围绕如何建立军事法西斯统治的问题出现的两个对立派别。以真崎甚三郎为首、中下级军官为骨干的“皇道派” ,代表极端法西斯势力,主张用暗杀、暴乱等恐怖手段,武力推翻政党内阁,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军部法西斯独裁,对内反对旧财阀势力,对外主张北进人侵苏联;以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为首、军部上层为核心的“统制派” ,代表渐进式对外扩张势力,主张在军部中央机关将校军官的统治下,用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控制政权,确立军部对全国的统制权,实现全国法西斯化,对外主张向中国内地和南洋扩张。“二二六” 政变后,统制派占得上风,广田弘毅在统制派支持下组阁,标志着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体制基本形成。【知
22、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1936 年 8 月 7 日,日本在五相会议上制定的扩大对外侵略方针。国策基准将“ 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在确保帝国在东亚打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要求 “陆军军备以对抗苏联在远东所能使用的兵力为目标”, “海军军备应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这样既反映了陆军的北进论,也反映了海军的南进论。这是日本全面侵华,称霸亚太地区,进行扩军备战的纲领性文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1931 年英国议会确认各自治领地位的法律。一战后英国力量削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加强,一些自治领要求明确规定自治领的地
23、位。1926 年的帝国会议上英国代表团团长贝尔福提出自治领的定义,它们“是英帝国内的自主实体,地位平等,在其对内或对外事务的任何方面,一个绝不从属另一个”。1931 年 12 月11 日,英国议会通过该法确认这个定义。本法成为英联邦的法律基础。【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三、论述题31 【正确答案】 相同点:(1)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了反动统治;(2)背景相同,都带有封建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而且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战争激化了内部矛盾;(3)都建立了或者局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4)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体,都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或者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民主党等结盟组成了起义的领
24、导者。不同点:(1)革命的对象和手段不尽相同: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匈牙利 1919 年革命面对的敌人是国内的资产阶级,俄国通过的是武装革命的方法夺取政权,而匈牙利通过的是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的是封建的霍亨索伦王朝统治,采取的是武装起义的方法,但只局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2)结果不同: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匈牙利 1919 年革命都受到了外国的干涉和内部反动势力的反扑。俄国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度过了危机,巩固了政权。而匈牙利的苏维埃政权则被扼杀,德国也被国内的资产阶级艾伯伦政权所扼杀。(3)领导层的构成也不尽相同:俄国之前经历了二月革命,无产阶级经受了锻炼,布尔什维克成为坚强的领导
25、阶级;而德国和匈牙利虽然无产阶级力量很大但是其领导层没有斗争经验,与资产阶级的结盟并不稳固,而且在关键时刻资产阶级叛变革命。【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2 【正确答案】 苏俄在建国后不久,陷入了国内反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革命的需要,苏维埃政权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按国家规定的数量收集粮食和农产品。在城市,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严格集中领导。实行国内外贸易的国家垄断、严格的配给制和义务劳动制。虽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战争时期取得了成功,但是战争结束后,该政策与和平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不适应性日益明
26、显地暴露出来,并引起了严重政治经济危机。1921 年 3 月俄共布“ 十大 ”召开,提出并通过了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随后又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统称“新经济政策”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归还或出租私人或者合作经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流通上允许自由贸易,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管理体制上给予地方企业自治权。苏俄开始放弃了通过行政命令手段直接过渡的方式而探索利用经济货币手段过渡的途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苏俄具体情况制定的,通过发挥小生产的作用,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来发展生产,加强工农联盟建设;以
27、经济手段为主,逐步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技术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一种间接过渡的办法,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直接过渡的根本否定。至此,苏俄完成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3 【正确答案】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是在列宁领导下于 1919 年 3 月在莫斯科创建的,旨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各国无产阶级,联合无产阶级以对抗帝国主义,1943 年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而结束。共产国际在其存在的 24 年中,共召开了 7 次代表大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1)共产国际的建立,
28、宣告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统治的破产,世界无产阶级有了团结的核心和革命的战斗司令部。共产国际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新的革命原则和任务,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共产国际的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际共运当时的发展水平,保证了共产国际的世界共产党的性质和自身的巩固,协调了各国无产阶级的统一行动;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帮助各国先进工人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协助他们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长。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 24 年中共召开过 7 次代表大会,领导过 65 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
29、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共产国际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它对革命形势的过于乐观的估计,没有考虑到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能力,严重脱离了实际,导致了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左” 倾和行动中的盲目冒进,使共产国际出现了不少失误;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存在着很多弊端,它要求各国党执行统一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一些党脱离了本国的实际,各国党独立自主的权利被削弱,压抑了国际内部民主讨论、平等协商的气氛,妨碍了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多样化发展;苏联以老大党自居,共产国际成了为其利益服务的工具。【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4 【正确答案】 (1)内容:政治改革:废除了苏丹制和哈里发制,实行政教分
30、离,宣布成立共和国。法制改革:进行 “世俗主义 ”改革,实行政教分离,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法、刑法、商法,废除传统的伊斯兰教法规等。经济改革:以 “国家主义 “为指导思想,鼓励民族工业、建立国营企业、保护关税、严格控制外汇及控制外国投资,发展资本主义废除封建什一税等。文化教育改革:扩大世俗教育,抛弃了宗教精神,树立起土耳其的民族精神;实行文化改革,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教育与宗教的分离,是世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社会生活与习俗改革:破除迷信和提倡科学的现代化精神。废除一夫多妻制和伊斯兰教的陈规陋习。废除旧历,采用公元历。采用姓氏,取消了象征封建等级的旧称号和头衔(如帕
31、沙) ,而代之以贝依(先生) 、贝扬(女士)等新称呼。(2)性质:具有进步意义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3)意义:凯末尔改革在政治上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巩固了共和国;在经济上发展了资本主义,巩固了阶级基础;法制上建立了近代法律体制,废除了传统的宗教法规,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和文教方面确立了世俗化的基础。因而凯末尔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改革,是一次以在政治独立后进行的以“世俗化” 为中心的现代化改革,凯末尔改革是凯末尔主义的全面实践,是在政治独立之后向帝国主义威胁和封建神权专制神权影响的主动进攻,它使土耳其走向了民族复兴之路。【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5 【正确答案】 (1)背景:2
3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在墨西哥革命爆发后的最初十几年中,由于地方考迪罗势力的重新崛起,墨西哥曾再度陷入军阀混战的政治危机之中,摆在墨西哥革命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摧毁考迪罗主义政治传统,实现政治现代化,为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封建庄园经济存在,大量农民由于债务失去土地,大量的资源被国外企业控制。卡德纳斯提出 “六年计划 ”的竞选纲领,得到广泛拥护。1934 年 7 月,在他当选为总统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内容:土地改革: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
33、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废除债役制,试行农场合作制。国有化运动:将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和石油公司收归国有。鼓励工会的发展,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教育改革:全国推行“ 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加强印第安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族政治体制。(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4)意义: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自 1910 年以来最为激进的一次社会改革,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大地产制,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基本上完成了 19101917 年革命以来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任务,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