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4737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23 年鲁尔危机期间,德国政府的对应政策是( )。(A)武力抵抗(B)消极抵抗(C)消极不抵抗(D)求助国联2 1923 年出兵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除法国外,还有( )。(A)荷兰(B)比利时(C)捷克斯洛伐克(D)波兰3 “鲁尔危机 ”造成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德国经济的破产(B)法国在经济上得不偿失(C)造成了德国政局的动荡(D)美国取得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主动权4 1923 年纳粹党魁希特勒发动了

2、“啤酒馆暴动” ,对此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特勒企图趁“ 鲁尔危机” 造成的混乱夺取国家政权(B)由于没有受到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很快被镇压(C)表明纳粹党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可以进行暴力夺权(D)充分暴露了纳粹党企图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5 对 20 世纪 20 年代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道威斯计划实施后接受了大量的外国资本(B)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C) 20 年代鲁尔危机后,国际国内局势相对稳定(D)实行了产业合理化,提高了效率6 “法西斯”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 )。(A)权力(B)独裁(C)皇冠(D)棒束7 德国法西斯能够通过合法方式

3、夺取政权,主要原因有( )。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极权统治纳粹党利用了人民对现状的不满骗人的宣传欺骗了社会的信任通过国会纵火案打击了共产党(A)(B) (C) (D)8 希特勒打出民族主义的旗号而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主要原因是( )。(A)人民渴望德意志统一(B)德国经济十分困难(C)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D)德国日益走向强大9 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的势力大增,其主要原因是( )。(A)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B)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招牌骗取支持(C)魏玛政府的软弱无能(D)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10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根本前提是( )。(A)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B)纳粹党

4、骗取了广泛的群众支持(C)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D)希特勒赢得了军队的信任和拥护11 纳粹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的步骤有( )。大量扩展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迫害犹太人退出国联开进莱茵非军事区(A)(B) (C) (D)12 法西斯德国彻底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吞并的第一个主权独立国是( )。(A)西班牙(B)奥地利(C)捷克斯洛伐克(D)波兰13 1933 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 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

5、规定的(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14 20 世纪初出现的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它与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实行一党专政抛弃了议会民主制对外争夺殖民地强化思想文化的控制(A)(B) (C) (D)15 法西斯党在意大利、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的共同因素不包括( )。(A)统治阶级的支持(B)下层人民的信任(C)国家元首的授权(D)发动武装政变16 20 世纪 20 年代日本实行“协调外交” 的外务大臣是 ( )。(A)币原喜重郎(B)田中义一(C)滨口雄幸(D)广田弘毅17 下列对日本“ 协调外交 ”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向英美作出重大让步(

6、B)放弃侵华政策(C)不干涉中国内政(D)在保证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与英美达成的妥协18 下面条约没有涉及德国的赔款问题的是( )。(A)道威斯计划(B) 杨格计划(C) 日内瓦议定书(D)洛桑协定19 规定德国赔款数额最少的是( )。(A)凡尔赛条约(B) 道威斯计划(C) 杨格计划(D)洛桑协定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0 柯立芝繁荣21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22 凯恩斯主义23 蓝鹰行动三、论述题24 简述美国“ 柯立芝繁荣 ”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25 结合史实分析 19291933 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后果。26 简述 30

7、 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分化。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9 【

8、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9、分。20 【正确答案】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在总统柯立芝执政期间出现的相对稳定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国内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建筑、汽车、电气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达到 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海外市场不断扩大。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1 【正确答案】 192

10、91933 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29 年 10月 24 日,纽约股市大跌,引发美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危机迅速波及到了依靠美国资本的德国和依靠外贸的英国,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而它的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破坏性之大,为资本主义世界所罕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以至于“大萧条”、“大恐慌”成为这次危机的代名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2 【正确答案】 1936 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11、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危机理论。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已基本丧失,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摆脱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没有找到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3 【正确答案】 “ 蓝鹰” 是 全国工业复兴法(NRA) 的标志。美国在 1933 年 6 月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

12、产品上贴“蓝鹰”( 蓝鹰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的标志),以示守法和致力于复兴。几周之内,250 万雇主签署了这个法规,全国近 90的企业参加了蓝鹰运动。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拥护工业复兴法的运动。【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三、论述题24 【正确答案】 (1)表现:战后,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由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国内工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建筑、汽车、电气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 j 大支柱。到 1924 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 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到 1929

13、 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经济上的优势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战后欧洲各国的重建、德国的赔款以及国联建立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美国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内经济的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2)原因: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 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

14、础。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 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 1924 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一半,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技术革命是 “柯立芝繁荣 ”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

15、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大,建筑、汽车、电气工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

16、柱。战后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和平。【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5 【正确答案】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股市大跌,引发美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危机迅速波及到了依靠美国资本的德国和依靠外贸的英国,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而它的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破坏性之大,为资本主义世界所罕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以至于“ 大萧条 ”、“大恐慌”成为这次危机的代名词。危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

17、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这次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20 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不但并未带来共同的富裕,反而加剧了贫富差距。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而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国际经济不平衡,导致了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产品越积越多,富裕国家增加的收入并未用来购买大批量基本食粮;另一些国家确确实实需要更多的食物,而收入又不足以购买这些东西。垄断资本企图维持垄断价格,使得问题更为严重。这又导致许多

18、国家的农业处于慢性危机之中。伴随着 20 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自 1924 年执行道威斯计划 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批贷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资本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场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着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后果:工农业生产锐减,企业停产,银行倒闭,失业人口增加,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秩序混

19、乱。间接后果:严重的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把危机后果转嫁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身上,削减工资,提高捐税等等,从而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的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经济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

20、国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 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的债务关系,法国、英国等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从而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三国因占有较少资源,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6 【正确答案】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结束了 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的局面,西方国家经济上走向了分化:美国通过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其广阔的殖民地以及放弃金本位制,维护其资本主义的存在;以日本、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国家则通过法西斯专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推行对外扩张。为了摆脱危机,资源自给率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等国结成联盟;面对这一威胁,垄断国际市场、资金相对充足的英、法、美则主动调和矛盾。【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