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84738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 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鲁尔危机 ”的发生到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际关系变化对当时有关国家的影响是( ) 。美国势力进一步向欧洲渗透英国达到了限制法国、保持均势的目的德国获得重建经济的有利时机法国扩充实力争霸欧洲的计划遭重创(A)(B) (C) (D)2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A)促进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彻底解决了德国的赔款问题(C)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D)为德国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3 下列关

2、于道威斯计划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解决德国赔款而提出的新的赔款计划(B)它规定了近期赔款总数与支付来源办法(C)实际上是协约国对德国政策的重大转变(D)促进了德国经济恢复,为其地位提高奠定了基础4 下列哪一项条约暂时解决了一战后欧洲的安全问题?( )。(A)凡尔赛和约(B) 日内瓦议定书(C) 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5 洛迦诺公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伯伦认为公约“标志着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真正的分界线。”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公约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 公约规定国家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C) 公约永久性地禁止了战争的发生(D)公约缔造了

3、短暂的和平6 一战后,使德国完全摆脱战败地位,恢复其大国形象的条约是( )。(A)非战公约(B) 道威斯计划(C) 杨格计划(D)洛迦诺公约7 洛迦诺公约规定: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现状。在当时条件下这一规定的最大受益国是( )。(A)德国(B)英国(C)比利时(D)法国8 30 年代,美国政府对一系列国际问题执行中立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军事政治实力不及英法(B)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盛行(C)着手应付经济危机(D)以图避战自保9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推行“中立” 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达是 ( )。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

4、身利益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维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B) (C) (D)10 30 年代,美国推行“ 中立 ”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A)给予法西斯国家直接援助(B)模糊了战争的正义与非争议的界限(C)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D)没有给予苏联等国的中立国地位11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 )。(A)从根本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B)混淆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C)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D)使美国彻底远离了世界战争12 美国中立法的实质是( )。(A)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B)不向交战国双

5、方出售武器(C)有益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D)有利于反法西斯势力的斗争13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A)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C)对外资本输出的扩大(D)技术革命的刺激作用14 20 年代美国“ 柯立芝繁荣 ”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实行财政改革(B)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C)推行 “金元外交”(D)世界大战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发横财15 对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持续时间短(B)波及范围广(C)破坏性大(D)持续时间长16 下列关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

6、误的有( )。(A)银行纷纷倒闭(B)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17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中,不包括( )。(A)工农业、商业金融全面危机(B)破坏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C)危机首先从战败国发生(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战争的危险18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A)刺激消费(B)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C)为了扩大再生产(D)维护利润,稳定商品价格19 对。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开始(B)根本原因在于

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波及整个世界(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0 华格纳法21 协调外交22 东方会议23 “军财抱合 ”三、论述题24 试评凯恩斯主义。25 试论英、法、美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26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 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3 【正确答案】 B【

8、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9、两战之间的世界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0 【正确答案】 美国“ 新政 ”期间实施的调整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的劳工立法。1935 年 7 月。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能禁止工人罢工;成立劳资关系署以调节劳资纠纷。这一立法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地位,缓解了

10、阶级矛盾。【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1 【正确答案】 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在任期间(1924619274)推行的外交政策。币原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他的外交原则,包括维持和增进正当的权益;尊重外交前后相承主义,以保持同外国的信任关系;改善对美对苏关系;在对华政策上贯彻不干涉内政等。力图在各国承认日本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与英美的妥协。协调外交是二战前日本政党政治时期标榜的外交口号,同时也是守护帝国主义国家既得侵略利益的一种新的外交政略。这一外交政策受到日本国内主张武力侵华势力的责难,被称为“ 软弱外交”。【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2 【正确答案】 1927 年 6 月至 7 月 7 日,日本

11、田中内阁为制定对华侵略方针、转嫁国内危机而在东京召开的重要决策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 。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领,制造了旨在把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分离出去的“满蒙特殊论”。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 国策”的重要会议。对华政策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 和武力侵华的 “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部,加快实现大陆政策。“满蒙特殊论” 则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根据。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3 【正确答案】 日本军部与资本家的阶级联盟。19291933 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2、使日本国内生产萎缩,国外竞争激烈。为摆脱危机,日本统治者加紧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通货膨胀与军需相结合,形成“军需通货膨胀”,财阀与军阀进一步结合,称作“ 军财抱合 ”。军需通货膨胀政策是日本法西斯构筑“总体战 ”体制的组成部分,日本民间企业被加速纳入军事化轨道。【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三、论述题24 【正确答案】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面对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他主张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摆脱危机,这一主张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视。1936 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建立了“有效需求”的理论,对“ 福利国家” 型的国家干预主义

13、思潮做了系统而有力的论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危机理论。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已基本丧失,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 不足引起的,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对凯恩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和理论,应予正确和公正的评价:第一,这种思想和理论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是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服务的。第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国家

14、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的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对摆脱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凯恩斯主义没有找到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70 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滞胀危机” ,凯恩斯主义逐渐受到各国冷落。【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5 【正确答案】 (1)英、法、美有着深厚的民主自由传统,成熟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思想,民众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水平较法西斯势力强大;(2)美国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英法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一定的经济基础,两国在危机前

15、的 20 年代经济未出现繁荣局面,危机对其影响不像美、德等国那样大,未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三国转嫁应对危机能力较强,有可能用改良的办法来阻止危机的恶化;(3)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找到了一条应对危机的道路,同时也镇压了国内的法西斯势力;英法的资产阶级当权者以及工人阶级、民主派别大多站在反法西斯势力的一边,抵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法西斯运动未形成气候;(4)英、法、美作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其目的不再是扩展而是维持已有的地位。德日的扩军备战使得它们达成一致,共同抗击德日。【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6 【正确答案】 (1)内容:财政金融的整顿和改革。1933 年国会通过了 紧急银行法案

16、,后又通过格拉斯一斯蒂高尔法、存款保险法、银行法,对美国财政金融进行全面的整顿。调整工业生产。 1933 年通过了全国产业复兴法 ,是新政的核心与基础。它规定市场竞争的原则和生产的限制;对劳资关系做了规定,成立了“产业复兴局”并发起了蓝鹰运动。保证农业生产。 1933 年公布了农业调整法 ,农业调整法被取消后,1938 年又出台了新的农业调整法,全面调整农业生产,减少产量,由政府对农业进行全面的调控。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33 年通过了 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和贫穷者进行救济,为大中学生提供半工半读的机会。1935 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包括

17、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开始了福利国家的试验。制定劳工立法,调整劳资关系。1935 年的 工业复兴法中就包含劳工立法的内容。1935 年 7 月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了工人罢工谈判的权利。1938 年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高工时数和最低工资额,并禁止使用童工。推行睦邻政策,改善对外关系。从 1934 年 8 月签订第一个互惠贸易协定到1939 年,美国先后与 22 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减低美国长期以来的高关税政策。后又对拉美提出了“睦邻政策” ,废除了侵犯古巴政权的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干涉墨西哥内政的条约,撤回了驻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美军,

18、扩大了对拉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2)影响: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到 1936 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了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方面较之危机年代也有重大进展。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在二战中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政”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新政”的实施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首次试验,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经验,开创了福利国家的道路,推动了凯恩斯主义的系统化和完善。但是,罗斯福新政毕竟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