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西欧)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墨洛温王朝的建立者是( )(A)克洛维(B)查理马特(C)查理大帝(D)矮子丕平2 以下不是西欧封建时代采取的制度的是( )(A)采邑制(B)封君封臣制(C)农奴制(D)伊克塔制3 公元 962 年进军罗马,帮助教皇平定内乱,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称号的是( )(A)奥托一世(B)亨利二世(C)英诺森三世(D)亨利三世4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曾利用了古老文件同专制王权作斗争。这一古老文件是( )(A)牛津条例(
2、B) 自由大宪章(C) 末日审判书(D)黄金诏书5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6 教权和皇权的斗争是中古西欧的重大事件。直到公元 1122 年双方相互妥协签订协议后,才得以暂告一段落,这一协议是( )(A)沃姆斯宗教协定(B) 牛津条例(C) “君士坦丁的赠礼”(D)自由大宪章7 关于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英国为分裂法国,阻止法国的统一(B
3、)公元 1328 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英法两国国王争夺王位继承权(C)两国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尔(D)法国为继续占领英国的领地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8 查理马特改革9 萨利克法典10 凡尔登条约11 采邑制12 拉丁帝国13 封君封臣制14 克吕尼运动15 阿维农之囚16 阿尔比派17 教父哲学18 托马斯阿奎那19 自由大宪章20 末日审判书21 瓦特泰勒起义22 扎克雷起义23 三级会议24 僧侣骑士团25 恢复失地运动26 卡诺莎事件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7 简述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8 简述十字军东
4、征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29 简述 1113 世纪教权和皇权之争的原因、性质及其影响。30 简述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方式及其影响。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西欧)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墨洛温王朝的建立者,要求考生对选项中的几个人物都要掌握,并且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克洛维是墨洛温王朝的建立者;查理马特是后期墨洛温王朝的宫相,他进行了著名的采邑制改革;矮子丕平是查理马特的儿子,于公元 751 年建立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是丕平的儿子,在位期间四
5、次征服,扩大了加洛林帝国的版图,建立了查理帝国。【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伊克塔制是阿拉伯一伊斯兰国家的封建土地制度。【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城市兴起的意义。随着城市的兴起,市民阶级逐渐壮大,市民阶级是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故选 C。城市大都是在封建主的领地上通过赎买和武装斗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有的城市获得了国王的特许状,城市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王权,限制了封建主的割据,因此 A 不正确。 B、D 不合题意。【知识模块】 中
6、世纪的西欧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8 【正确答案】 法兰克王国的一次改革。715 年,查理继承父职出任宫相后,各地贵族蠢蠢欲动,王国内部再呈分裂之势,外族势力也乘虚而入,战火四燃。为挽救时局,加强中央权威,查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以强力征用贵族和教会的土地,以服骑兵役为条件的采邑分封代替以往无条件的土地封赐,组建起以中小贵族和上层自由民为主的强大骑兵武装,史称查理马特改革。通过这一改革,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势力,加强了法兰克王国的军事实力。而且采邑是连带土地上的劳动者一
7、起分封的,这就使劳动者更加固着在土地之上,加强了人身依附关系,因而促进了法兰克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9 【正确答案】 5 世纪时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后期(约 507511 年) 颁布的。它在克洛维的后继人统治时期曾两度被重新颁布,而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又经反复修改和系统化。萨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列举了各种违法犯罪应科处的赔偿金。但它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有一章宣布女儿不得继承土地。16 世纪时,这一章被错误地引来作为妇女不能继承王位这一现行法律推定的权威依据。【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0 【正确答案】 公元 843 年
8、由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的分割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 年查理大帝之子路易一世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之子罗退尔、日耳曼路易、秃头查理在 843 年 8 月达成协议:罗退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亚,即包括今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个狭长地带;日耳曼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秃头查理获得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3 个国家疆域的基础。【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1 【正确答案】 查理马特时期改革土地制度,分给贵族、骑士、教会的土
9、地称采邑;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采邑者要为国王服兵役。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为基础的骑兵制度。以后大封建主纷纷效仿国王,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促进了自由农民农奴化,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2 【正确答案】 1204 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在其侵略的拜占庭帝国土地上建立的帝国,因希腊人称西欧人为拉丁人而得名。拉丁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版图包括拜占庭帝国领土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分为三部分:帝国皇帝直接控制帝国四分之一的地区;其余地区,一部分为帖撒罗尼迦王国、亚加亚王国和雅典王国三个封建领国,另一部分是
10、威尼斯人的领地。拉丁帝国的统治极不牢靠,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异族统治的斗争接连不断,帝国内部矛盾重重。1261 年被拜占庭残余势力复国,拉丁帝国灭亡。但复国后的拜占庭帝国今非昔比,国势大为削弱。【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3 【正确答案】 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内容。11 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较以前更为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一为“效忠” 、二为 “帮助”、三为“ 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 保护 ”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君封臣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
11、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封君封臣任何一方若不履行其义务,就可能导致封君封臣关系的破裂,酿成武装冲突。在西欧封建社会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封臣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但封君在向封臣赐地并赋予其一定的义务的同时,也将土地上的统治权一并下放给了封臣,它使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浑然一体,构成西欧社会的领主权。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构成了“骑士制度 ”的主要内容。【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4 【正确答案】 10 世纪末11 世纪天主教会内部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因以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为中心,故名。10 世纪至 11 世纪,罗马教廷势力衰微,教会私有化,教士堕落腐化。克
12、吕尼修道院倡导改革,主张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教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会财产私有化;禁止买卖圣职;要求独立,反对世俗统治者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续任权等。该运动得到西欧各国修道院的响应并接受克吕尼修道院的领导。克吕尼运动得到罗马教廷的积极支持,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亲自指导运动。该运动加强了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势力,从而引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主教续任权之争。【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5 【正确答案】 13081377 年,法国国王强制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地区,并受法王控制,史称“ 阿维农之囚 ”。14 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王权日益加强,开展了反对罗马教廷世界霸权的斗争。法
13、王腓力四世因捐税问题同罗马教廷发生严重冲突。1303 年教皇卜尼法八世死后,在法国的压力下,选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为教皇,称克力门五世。1308 年,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阿维农,以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并受法王控制。1377 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存在并和罗马教廷对立。从此开始了西方天主教会的大分裂时期。【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6 【正确答案】 中世纪西欧宗教异端教派。主要活动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他们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心开展活动,盛行于 1213 世纪。教义采用摩尼教的某些思想材料,主张善恶二元;反对天主教会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谴责教会聚敛财富。其中又分为两
14、个教派:一为华尔多派;一为纯洁派。华尔多派反对教会的奢侈生活,反对教会拥有财产,提倡简朴生活,主张平均贫富;纯洁派认为封建秩序和教会都是罪恶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理人,主张教徒以自身的纯洁来同教会划清界限。阿尔比派思想在人民中传播迅速,引起了教会的极大恐慌,教皇于 1208 年亲自组织十字军到法国南部镇压。【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7 【正确答案】 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45 世纪期间,以奥古斯丁、安布罗斯和杰罗姆 3 位杰出的神学家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形成,它改变了原始基督教在教义方面的混乱状况。在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上帝的原则下,教父哲学用新的柏拉图主义哲学来论证基督教教义,从而把神学和哲学结
15、合起来,使之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以“三位一体 ”的神学观念来为教权至上论提供理论依据。11 世纪后,被经院哲学取代。【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8 【正确答案】 (12271274 年)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神学之王” ,他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为了论证上帝的伟大。其所著神学大全被尊为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作为欧洲中世纪大学中的神学教材,长达数世纪之久。他提出了“宇宙秩序论”,对教会权威和封建社会等级秩序作了充分的神学论证。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思想直到今天仍在西方有着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19 【正确答案】 英国限制王权的封建文件。1215 年 6 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
16、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共 63 条。主旨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主要内容有: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保障领主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不再征收额外继承税或其他贡金、代役税;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不任意逮捕、监禁自由民;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原有的自由和风俗习惯;统一国内度量衡,保障商贾自由。同时,规定由领主推举 25 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保障广大农奴的利益,不久即被英王约翰撕毁。到 17 世纪,资产阶级对大宪章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
17、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0 【正确答案】 英王威廉一世(征服者)下令进行的全国土地调查情况的汇编。目的在于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1086 年由国王指定的教俗封建主在全境进行广泛的土地调查。把全国划分为 78 个区,每个区包括若干郡。按郡、百户区、村的系统了解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调查结果汇总整理,编定成册,称末日审判书(意指它所记录的情况不容否认,犹如末日审判一样)。【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1
18、 【正确答案】 英国历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发生于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因起义领袖为瓦特泰勒,故名。起义的导火线是政府一再增加人头税。1381年 5 月,埃斯克斯和肯特郡的农民首先发难,拒绝人头税并处死税吏,揭开了瓦特泰勒起义的序幕。起义很快席卷了英国 40 个郡中的 25 个,而埃斯克斯和肯特郡的农民 10 万之众在瓦特泰勒的领导下分两路进军伦敦。起义军在伦敦城内贫民的支持下,迅速占领伦敦全城,他们捣毁大臣官邸,杀死大主教和财政大臣,冲进监狱,释放囚犯,并迫使伦敦塔中的查理二世出来谈判。在首次谈判中,农民提出了废除农奴制,每亩地的货币租限定为 4 便士,确保全国贸易自由,赦免起义者等要求
19、。英王假意应允,并颁布赦令作为保证。部分起义农民信以为真,便返回家乡。大部分农民不满意,他们在瓦特泰勒的领导下,要求与国王继续谈判。起义农民不仅坚持上次谈判中提出的条件,还要求没收教会地产分给农民,取消领主权,把领主霸占的土地还给农民,废除劳工法等。这些要求反映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心声。正在谈判时,瓦特泰勒被伦敦市长刺杀,国王则用谎言欺骗农民尽快返乡。农民离开伦敦后,国王派骑士到各地进行镇压,起义最后归于失败。瓦特泰勒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推动了农民争取自由的进程,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进入 15 世纪后,农奴制在英国已基本消亡。【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2 【正确答案】 法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发生
20、在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起义的原因是兵祸和黑死病的流行,大量人口死亡,农民陷入了绝望境地;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封建领主的盘剥引起人民的不满。1358 年 5 月,法国北部博韦地区的农民首先举行起义。之所以被称为“扎克雷起义” ,是因为法国封建主一直蔑视农民为“扎克雷”,意为“乡下佬”。起义很快席卷了法国北部及巴黎附近地区。在农民吉约姆卡尔的领导下,起义者提出“消灭一切贵族” 的战斗口号。后国王通过欺骗手段俘虏了起义领袖,失去领袖和指挥的起义军被贵族军队击败。起义打击了封建势力,有利于促进法国的统一。【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3 【正确答案】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僧侣、贵族和市
21、民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在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4 【正确答案】 是一种宗教性的军事组织,直属教皇,不受当地统治者指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教为了巩固十字军国家的地位,先后组织几个僧侣骑士团,派往东方,第一个“ 神庙骑士团 ”主要由法国骑士组成;第二个是 “医院骑士团”,主要由意大利骑士组成;后来在 13 世纪又成立了德国的“条顿骑士团” 。【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5 【正确答
22、案】 恢复失地运动又称再征服运动,815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驱逐阿拉伯人,收复失地的斗争。711 年,阿拉伯人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伊比利亚半岛,714 年灭西哥特王国。西哥特人退居到北部山区,先后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如那瓦尔王国、亚拉冈王国和卡斯提尔王国等,同占领者阿拉伯人展开收复失地的斗争。到 13 世纪中叶,半岛大部分地区光复。12491251 年,葡萄牙实现了领土统一。1479 年卡斯提尔与亚拉冈合并,建立西班牙王国。1492 年西班牙人攻占阿拉伯人在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6 【正确答案】 中世纪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请罪事件。10
23、75 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宣称教权高于一切,世俗君主不得干预教皇选举和主教任职,打破了一百多年来皇帝批准教皇选举、任命主教的惯例。德皇亨利四世对此极为恼怒,双方斗争激烈。教皇宣布破门律,开除亨利教籍,解除其臣民的效忠誓约,并煽动部分德国诸侯另立国王。亨利四世迫于形势,暂时屈服,前往意大利卡诺莎向教皇请罪,亨利四世在卡诺莎身披悔罪衣,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最终取得了教皇的谅解,恢复了教籍和统治权。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事件。恢复权利的亨利很快出兵罗马,驱逐格里高利七世,另立新教皇。【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7 【正确答案】 在中世纪尤
24、其是中世纪的西欧,罗马天主教是整个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它把四分五裂的西欧世界联合成一个庞大的政治体系,并给封建制度戴上一个神圣的光环;它按照封建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教阶制度和教皇国,不仅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还是政治和精神统治的核心,应该说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万流归宗的特殊地位,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和民众社会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森曾说过“ 教会是用它自己的精神传统统一了罗马文化的社会传统,因而在一个既需要社会领袖又需要宗教领袖的社会中,起着双重的作用”。基督教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教阶制度,并给封建制度涂上一层神圣的灵光,把世俗的封建制度神圣化,教会即是封
25、建主,又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作为封建主,教会占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地产,它和世俗的封建主一样,在其领地上组建庄园,剥削农民,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出卖各种“圣物” ,搜刮民脂民膏。但作为古典文化的保有者和传播者,则起了非同一般的作用。蛮族只是用政治军事力量征服并统治罗马帝国,而教会却负责除此之外所有的诸如知识文化、道德权威、生产组织、社会秩序等方面。人们习惯把教皇而不是蛮族国王作为社会领袖。【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8 【正确答案】 (1)原因:11 世纪,由于城市的兴起和货币经济的发展,西欧封建主对商品和货币的需求越来越高,靠固定的封建地租收入已不能满足他们贪图享受的欲望。另外,当时封建主
26、的遗产实行长子继承制,这必然造成许多没有继承土地财产的破落的骑士阶层,他们进攻寺院、劫掠商旅,不惜一切手段恢复其高贵的生活。加之西欧各国政治上并不统一,封建主割据一方,彼此征伐战乱不断。因此,西欧大小封建主企图扩大领地、增加收入、广置财富,是推动他们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根本原因。教会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组织者和发动者,教会在中世纪初期曾一度衰落,经过长时期复苏,11 世纪又进入高涨时期,在分裂割据的西欧,教会成为唯一有组织的政治力量。1054 年教会大分裂后,教皇的基本意图就是要统治东方教会,因此不惜诉诸武力,鼓励对拜占庭的军事进攻。意大利、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们为了打败他们的竞争对手,垄断与东方的贸
27、易,也积极支持十字军东侵,并为之提供财力物力上的帮助。农民也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想通过这个机会逃脱封建剥削和压迫,摆脱农奴地位,到东方寻求新的生活出路。教皇还许诺凡参加十字军者可以获得免罪,灵魂得救,欠债者免还债务,农奴可以获得自由,并以获得丰厚的战利品相诱惑。此外,当时东方各国的复杂局势,为十字军东侵创造了客观条件。1055 年,阿拉伯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突厥人灭亡,1071 年塞尔柱人又打败拜占庭帝国,随后占领了几乎整个小亚,并做好了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准备。拜占庭帝国在同突厥塞尔柱帝国的战争中,一再失利,国土日蹙,处境窘迫,只得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拜占庭的困难处境为西欧侵略者提供
28、了有利机遇。在西欧封建主有心要发动战争时,一些从耶路撒冷地区回到西欧的基督教徒大肆地编造谎言,蛊惑民众,说东方的穆斯林如何迫害基督教徒,破坏“圣地” ,号召人们去救援东部的基督教徒,解放圣地。(2)简单经过: 1095 年 11 月 26 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的克勒芒城宣布组建十字军。翌年秋天,他们由欧洲出发,开始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此后又七次东征。在征伐过程中,十字军建立新国家,强制原来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前三次东征都是基督教及西欧世俗封建主对异教的穆斯林发起的进攻,而 12021204 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进攻的目标却是信仰同一宗教的拜占庭。1204 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并在拜占
29、庭故地上建立了一些十字军国家和封建领地,其中最大的是拉丁帝国。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教会权威的动摇,十字军战争的宗教狂热开始低落。此后的十字军的四次东征规模都比较小,且多以失败告终。1291 年,十字军丧失了最后一个据点,至此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结束。(3)影响:十字军东征是中古时期的世界性战争。这次战争历史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整个历史上是空前的。十字军东征严重地阻碍了近东各国和拜占庭的社会发展,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大量的社会财富或者被抢劫运走,或者被化为灰烬瓦砾。不仅使近东和拜占庭的人口减少,而且也使欧洲广大劳动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成千
30、上万的人死于非命。但是,对西欧来说,其积极的影响是巨大的。西欧封建统治者通过战争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极大地改善了西欧社会经济的状况,不仅克服了社会危机,并且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十字军把东方的许多产品和技术,如棉花、水稻、西瓜、丝织、印染、制糖等传入西欧。由于封建主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封建剥削关系从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另外,由于大批农民到了东方,劳动力的缺乏使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有所缓和,促进了农民地位的改变。在商业方面,这次东侵,削弱了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在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优势,而西欧商人地位的提高则促进了西欧商品货币的发展。东侵是西欧社会分
31、裂的主要因素:一部分大封建主和好战的骑士在东方战死,这有利于西欧各国的政治统一。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城市的发展,从而导致议会君主制的产生和中央集权的出现。另外,由于东侵的失败,教会的影响、教皇的权威迅速下降,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产生了动摇,这对后来的宗教改革也起了积极作用。这近两个世纪的征伐可以说是一次空前的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大交流。东方大量先进文化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许多产品与技术传入西方,甚至东方人的生活方式也被引进,从而改进了西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十字军东侵对东欧也有重要的影响,东侵后,经君士坦丁堡,再经黑海到第聂伯河这条商路逐渐衰落,从而直接导致古代罗斯国家衰落的加快。【试题解析】
32、十字军东征历来是中世纪研究的一个重点。本题中十字军东征的影响考生可对其中几个方面具体来谈,例如:对教会的影响、对商业和城市兴起的影响等。【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29 【正确答案】 (1)原因:10 世纪时的意大利,四分五裂,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936973 年) 乘机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并占领了伦巴德,接受了意大利国王的称号。奥托不仅把大片的土地,而且把土地上的行政、司法、财政等权利全部封赐给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因而得到教会的支持。962 年教皇在圣彼得教堂亲自为奥托加冕称帝,建立起日耳曼民族罗马帝国,后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接任命主教、大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并且干预教皇的废立。帝国名义上
33、包括德国和意大利北、中部,实际上在封建割据形势下,并没有建立大帝国的现实物质基础,意大利人也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使德国的统治难以巩固。(2)性质:政教首领为了便于维护统治,既互相勾结,又经常冲突,皇帝与教皇间的冲突集中地表现为争夺主教续任权,这实质上是争夺主教领地上的政权和捐税收入的斗争,教权阶层为了要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而保持独立地位,力图建立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统治体系。从 10 世纪起在教权阶层中展开的这一加强教会权威的活动,称为克吕尼运动(因法国中部克吕尼修道院是这个运动的首倡者而得名)。运动的主要纲领是:教权应置于俗权之上,教皇由教廷的枢机主教们选举。反对世俗君主的干涉,任命主教权应属于教
34、皇,反对世俗君主的任命权,在教士和僧侣中规定严格纪律,实行独身制度,以提高教会的威信,并对俗权保持独立,运动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 年)。在实行这些纲领的过程中,引起与德皇亨利四世以及依附皇权的主教们的冲突。1075 年,教皇命令规定各地主教的任免权在于教皇,世俗君主无权干涉教会事务。1076 年,亨利就纠集国内忠于皇帝的主教,在沃姆斯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随后教皇则在拉特兰召开会议,宣布开除皇帝教籍,废其帝位,并煽动大封建主反对亨利,亨利不得不亲到卡诺莎城向教皇请罪。待他实力增强后,又以武力把教皇驱逐出罗马,另立教皇。(3)影响:卡诺莎事件是教俗权利之争的
35、第一个高潮,以后授职权的斗争持续不断,直到 1122 年双方达成妥协,签订沃姆斯宗教协议。规定主教的授予权由国王和教皇共同掌管,皇帝只授予象征世俗权利的权标,由教会授予象征宗教权利的指环和权杖。此协议使皇帝和教皇争夺主教叙职权而进行的半个世纪的斗争暂告一段落。【试题解析】 教权和皇权的斗争是中古西欧的重大事件,这是 1113 世纪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争夺主教或修道院院长授职权而进行的斗争。其起因相当复杂。考生可大体概括为世俗权利对教会的控制引起教会的普遍不满。至于其过程考生一定要把几个重要的事件前因后果解释清楚,如克吕尼运动、卡诺莎事件、沃姆斯宗教协定。另外,考生应对这场斗争对德国及西欧社
36、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所认识。【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30 【正确答案】 (1)原因:10 世纪至 11 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如雨后春笋不断产生,其中有些城市是从古罗马时代一直传下来的,有些城市是在中世纪才兴起来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族的侵袭,所以是城堡式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兴起,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这时候西欧各国已完成了封建化过程,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技术也益趋复杂,一个农奴已不能完全胜任,在这种情况下,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手工业者离开庄园集中到新旧城市里进行生产,使它们的生产性质和目的也发生变化,原来为领主贵族和自家生活需要而生产的手工业,变成为
37、出卖而生产的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使西欧的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兴起是以西欧封建社会最初几百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作为社会前提的,农业是封建经济的基础,没有必要的原料和粮食供应,没有农村销售商品的市场,城市的兴建是不可能的。中世纪初期西欧各国经过几百年的生产实践,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耕种方法改善,收获量有所增加,从而为城市兴起创造了条件。(2)方式: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是城市居民反对封建农奴制度,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这主要是因为封建主的横征暴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要求脱离领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最终引发了斗争。这
38、一斗争始于 11 世纪,直至 13 世纪,遍及西欧各地,由于城市所处的具体条件不同,斗争形式和斗争所取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城市利用王权与地方领主间的矛盾,从国王或地方领主处取得特许状,获得一定的自由和自治权利,有的用赎买的办法摆脱一些封建义务,有的演变成武装冲突,如米兰在 11 世纪中叶开展反对领主的斗争,领主的军队被赶出城市,虽然他们又包围米兰达三年之久,但还不得不承认它的自治,科伦市民的武装在 13 世纪与领主科伦大主教的军队发生过多次武装冲突,到了 13 世纪末才争得“自由市”的地位。(3)影响:首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使西欧出现两大商业区:一是地中海商业区,一是北海和波罗的海商业区
39、,成为后来商业资本文明的基础。其次,城市成为新事物的发源地。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欧从黑暗的中世纪中解脱出来,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城市不仅改变着客观条件,也改变着自身。从客观条件来看,不仅瓦解和破坏了乡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且商业要求统一的民族市场,而以商业为主的城市必然要求贸易自由,反对封建割据,进而支持王权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这样,国王为城市不断颁发特许状,城市为王权不断提供资金来源,从而使西欧逐步形成英国和法国式的等级议会君主制和统一的民族国家。从城市自身发展来看,一是商业大气候必然改变阶级关系的构成,即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前身平民阶级产生了;二是城市成为社会进步的集中表现。【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