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4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唐代有“ 塑圣” 之称的是 ( )。(A)杨惠之(B)虞世南(C)欧阳询(D)吴道子2 最早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并主持修订了当时最先进历法大衍历的是僧人( )。(A)玄奘(B)一行(C)鉴真(D)空海3 茶经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茶道的著作,其作者为“茶圣”( )。(A)王祯(B)孙思邈(C)贾思勰(D)陆羽4 下列关于唐代涉外机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将作监 鸿胪寺 互市监 市舶司(A)(B) (C) (D)5 下列关于新罗对
2、唐朝政治、文化的学习接受,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A)采用均田制(B)采用唐朝历法(C)仿效唐朝政治制度改建行政组织(D)采纳科举制6 李白哭晁卿衡诗“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色愁云满苍梧。” 该诗中的 “晁卿”指的是( )。(A)橘逸势(B)空海(C)吉备真备(D)阿倍仲麻吕7 唐朝时期,中国僧人不断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沟通两国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空海(B)义净(C)玄奘(D)鉴真8 下列关于唐代与中国交往密切的南部国家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林邑 真腊 骠国 波斯(A)(B) (C) (D)9 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印度半岛
3、等国的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的僧人是( )(A)义净(B)玄奘(C)法显(D)鉴真10 撰写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许多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成为研究 7 世纪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各国历史、地理可靠资料的是( ) 。(A)义净(B)法显(C)鉴真(D)玄奘11 玄奘、义净西游和鉴真东渡,体现出唐文化的什么特征?( )(A)探求开放(B)泽被东西(C)博大精深(D)宗教色彩12 五代当中唯一不在开封建都的王朝是( )。(A)后晋(B)后汉(C)后梁(D)后唐13 十国当中唯一在北方的是( )。(A)南唐(B)北汉(C)吴(D)南平14 “五代十国 ”是唐末
4、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其中五代不包括( )。(A)后蜀(B)后唐(C)后汉(D)后周15 五代时期有名的“ 儿皇帝 ”是( )。(A)石重贵(B)石敬瑭(C)刘知远(D)李克用16 首创于四川地区的( ),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交钞(B)交子(C)会子(D)飞钱17 宋代由于旧坊制被打破,城市中行业分区性逐渐消失,北宋政府通过( )来控制商人和商业。(A)行会(B)业主(C)市监(D)市场18 阿骨打称帝后,扩充和整顿了金朝的军队,推行了( )。(A)投下州军制(B)榷薛制度(C)八旗制度(D)猛安谋克制19 北宋末年,宋徽宗想借助金人的力量收复燕云十六州,与金人签
5、订了( )。(A)海上之(B)澶渊之盟(C)绍兴合议(D)隆兴合议20 宣和六年(1124) ,契丹贵族( ) 自立为王,率兵到伊犁、锡尔两河流域间,凭借回纥的力量,建立了国家。其疆域西到阿姆河,东到和州,幅员万里,为西域大国,史称“西辽”。(A)耶律隆绪(B)耶律延禧(C)耶律休哥(D)耶律大石21 两宋之交活跃于太行山一代,脸上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的一支义军是( )。(A)宋江义军(B)红巾军(C)五马山寨义军(D)王彦八字军22 程珌沼水集卷一云:“百年教养之兵,一日而溃;百年公私之盖藏,一日而空;百年中原之心,一日而失”,这一局面是由( )的失败造成的。(A)靖康之变(B)海上
6、之盟(C)桓温北伐(D)开禧北伐23 下列宋代学者及其学术称号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周敦颐一一濂学(B)程颐、程颢一洛学(C)陆九渊一关学(D)苏洵一蜀学24 南宋理学家( ) 认为一切封建秩序和伦理纲常都是人“本心” 所固有的。而不是来自朱熹等人所说的“ 天理 ”。他的这一学说被称为 “心学”。(A)周敦颐(B)王阳明(C)张载(D)陆九渊25 淳熙三年(1176) ,在江西信州鹅湖寺爆发了中国思想史上一次大的论战,史称“鹅湖之会”,交战的双方是 ( )。(A)朱熹、陆九渊(B)朱熹、张载(C)周敦颐、陆九渊(D)二程、陆九渊26 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 )时期。(A)北宋真宗(B
7、)南宋高宗(C)北宋徽宗(D)南宋理宗27 南宋学者叶适对( ) 一书非常推崇,称它是春秋以后第一部当代人写当代事的历史巨著。(A)建炎以来朝野杂记(B)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C) 三朝北盟会编(D)续资治通鉴长编28 以下志书中成书不在宋代的是( )。(A)武林纪事(B) 东京梦华录(C) 淳熙三山志(D)华阳国志29 南宋学者郑樵所著的( ),是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与唐杜佑、元马端临的作品合称“ 三通” 。(A)通鉴纪事本末(B) 通典(C) 文献统考(D)通志30 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 “十二气历” 的编订(C) 梦溪
8、笔谈(D)天工开物31 北宋末年李诫著( ) ,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A)建筑法式(B) 营造法式(C) 木经(D)建筑总结32 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在给欧阳修的信中曾说“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黄黑花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的宋代科学家是( )。(A)沈括(B)李诫(C)杨辉(D)苏颂二、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值)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令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
9、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新唐书卷五十材料 2: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丁召募壮,长充边军。”称之为 “长征健儿”。此后,更番戍边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征募到的长征健儿,便成为终身制的职业兵。于是,“师不土著,无家族之顾” ,藩镇的将帅就利用这一弱点,威胁利诱,使士兵服从他,来对抗朝廷。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材料 3:北宋沿用开始于唐后期的雇佣兵制度,并希望充分利用这种制度,把破产的农民收容到军队中云,免得他们铤而走险,武装暴动。(北宋政府对将领)常加以易置和更调,使“ 兵无常将,将无常师 ”,借以防范兵士和将领之间发生深厚的关
10、系。军队的驻屯地区也时常更换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三册材料 4:王安石执政之后,首先在西北的泾、渭、仪、原四州驻军中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后来又向黄河流域各路推行,每路分为若干单位,每一单位设置将与副将各一人,选用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军官充任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三册回答:(1)依据材料 1,分析唐朝府兵制的特点。(2)对比材料 1 和材料 2,分析唐朝兵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唐朝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依据材料 2、3,分析北宋对唐兵制有哪些继承和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4)对比材料 3 和材料 4,指出北宋兵制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
11、34 试述辽朝政治制度的特点。35 试述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6 评述金国的猛安谋克。37 评价岳飞。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4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8 【正确答案
12、】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1 【正确答案】
13、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二、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33
14、 【正确答案】 (1)特点: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将帅临时委派,平时不能掌握军队。(2)表明唐的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主要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失去经济基础、影响导致割据局面的形成。(3)继承了唐后期的募兵制度。但改变了唐后期兵将结合的方式,实行兵将分离。影响:防止兵变和军事割据,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积弱” 现象。(4)由兵将分离再到兵将结合。原因:北宋“ 冗兵” 现象的日益加重,在对北方各部族政权的战争中,兵将分离的弊端明显暴露。王安石变法要求富国强兵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三、论述题34 【正确答案】 辽的领土广大,民族
15、成分复杂,各民族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因此,辽统治者相应地采取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的胡汉分治政策。(1)辽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因其官署设于皇帝大帐以南而得名。南面官沿袭唐以来的官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官员多用汉人,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北面官因其官署设在皇帝大帐以北而得名,其官名称虽与南面官不同,职掌却大体相似,但权力却远胜于南面官。(2)辽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也实行胡汉分治的双轨制。在地方上以五京为中心,将全国分为五道:上京道、中京道、南京道、东京道、西京道。道之下对契丹等游牧民
16、族实行部族制制度,在各大小部族分别设置带有原部族组织色彩的官职和机构;对汉人和渤海人等实行州县制,州县分设刺史、县令,也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名号。部族、州县之外还有“头下军州” 。“头下军州 “(也作“投下军州”)是辽朝地方建置中独具特色的行政组织,是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者,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获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一种带私属性质的地方行政单位。契丹贵族将所分或所俘人口“筑寨居之”,这些寨堡被称为 “头下 ”或“投下”,再按人口的多少称之为州、军、县、城、堡。头下军州的官吏,除节度使外,由军州的贵族任免和监督。头下军州的工商税收除酒税上缴朝廷外,其余归主人享用。从事
17、农耕的头下户,除了向主人缴纳实物地租外,还要向辽政府缴课税,又称为“二税户” 。头下军州的贵族和官吏对头下户实行野蛮统治,平时任意征税或役使,战时征为私兵参战。头下军州是一种军事、行政的联合组织。(3)“四时捺钵”是辽朝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辽朝建立后,皇族仍保持渔猎骑射的传统。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相对固定的地方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 (行宫) 。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皇帝在捺钵内与北、南面大臣商议国事。捺钵成为政治活动的中心。“四时捺钵” 在辽圣宗时形成制度,终辽之世,相沿不改。(4)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者,皆入军籍,平时游牧射猎
18、,战时应调从征。军队中有正军和家丁的区别。家丁由奴隶和部曲充当,主要从事杂役。正军主要有禁军、部族军、州县军、属国军、乣军等。每正军一人,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弓箭等皆自己装备。人马都不给粮草,依靠四处抄掠以供所需。禁军是军队的骨干,有御帐亲军和宫卫骑军;部族军是以部落为单位分守四边的军队;州县军是汉族民丁组成的,兵虽多,却并非主力;属国军是臣属部落的军队;乣军是东北路和西北路的边防军。(5)辽朝的法律分为蕃、汉两律。汉律适用于汉人和渤海人,蕃律用于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辽太祖时,耶律突吕不撰决狱法,为当时辽朝第一部成文法。辽兴宗时,重新制定法律,新定条制 547 条,史称重熙条制,
19、于 1036 年(重熙五年)正式颁布,这是一部完整的法典。辽律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规定契丹人“殴死汉人者,偿以牛马;汉人则斩之,仍以其亲属为奴婢”。【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5 【正确答案】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日益明显。后周柴荣(周世宗)继位后,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了广泛的改革。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地,把中原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逃户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第二,通过清查土地,按照实有耕地数量征收田赋,以限制豪强地主的逃税行为,减轻民负担;第三,兴修水利,征发民力堵塞黄河决口,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南连长江、北达黄河的运河;第四,限制佛教的发展,
20、抑制寺院经济。显德二年,下令废除天下寺院 30336 所,仅保留 2694 所,勒令大批僧尼还俗从事生产,禁止私度僧尼,诏“悉毁天下铜像以铸钱” ,改变了五代以来市面钱币短少的状况。在政治方面,注意改善吏治,赏罚比较严明,并能听取群臣的意见。周世宗屡次下诏求谏求贤。针对唐末以来法制破坏的弊端,强调不能凭个人的好恶决定刑赏,对五代相沿的律、令、格、敕进行整理,详定为大周刑统,颁行全国。在军事方面,严明军纪,整顿禁军。周世宗坚决斩杀在“高平之战” 中临阵逃跑的大将,申明军纪。又针对禁军内老弱多的弊端,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 的原则,简选骑、步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老弱者裁汰,武艺出众者选为“殿前诸
21、班” ,又创建水军。这样革除了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从此,中央禁军有足够的武力控制地方藩镇,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经过上述改革,后周国力大增,改变了与后蜀、南唐鼎足而立的格局,有条件肩负起统一国家的历史重任。周世宗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改革顺应了当时形势,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6 【正确答案】 阿骨打称帝后,为了夺取抗辽斗争的最后胜利和巩固政权,扩充和整顿了金朝的军队,确立了猛安谋克制,这是金朝特有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制度。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猛安,女真语,即部落酋长;谋克,氏族长),阿骨打对其加以发展,对归附部落的首领,一律给以猛安或谋克的称号
22、,对其部众则和女真本部战士一样进行军事编制,规定 300 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各户壮丁均是士兵,战时应征出战,平时从事生产。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财政开支,而且能够保证较强的战斗力。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经济发展和军事胜利起了重大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7 【正确答案】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佃农出身,二十岁起应募参军,投身于抗金的战场,曾参加保卫开封外围的战争,以后在宗泽、张所、王彦部下与金军作战,屡立战功。建炎元年(1127)岳飞曾以下级军官身份越职上书斥责黄潜善、汪伯彦的畏敌逃跑,要求高宗赵构北伐并因此获罪被革职。
23、建炎三年(1129),当金军大举南下后,岳飞以小股兵力屡败金兵。绍兴四年(1134)五月,他又收复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襄阳、信阳、唐、邓、郢、随等六州郡。这时,年仅三十二岁的岳飞因军功被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晋封为武昌开国侯,由一个普通将领升为一军的统帅,屯兵于鄂州(武昌)。岳飞主张大举北伐,向高宗呼吁,北渡黄河,“直捣中原,收复故疆 ”。绍兴六年 (1136)八月,岳飞奉命北伐,收复长水 (河南洛宁县西),攻下蔡州,并深得黄河一带人民的支援,收复中原进展顺利。岳飞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 九月,奉诏班师回军鄂州。转战各地的岳飞军队,由于纪律严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被人们
24、誉之为 “岳家军”,深受人民的称颂和爱戴。金天眷三年(1140) 五月,金军大举南下。在中原战场上,岳飞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岳飞从驻地德安府(湖北安陆)出发,率军北伐,进入河南。其部将也迅速收复河南洛阳、颖昌、陈州等地。黄河以北的忠义民兵也纷纷配合,四处出击金兵。七月,岳家军在郾城与金兀术大战,大破金兵精锐“拐子马” 和“铁浮图”,取得郾城大捷。由于高宗、秦桧之流主张停战求和,更怕岳飞势大难制,命令全线撤兵。由于张浚、杨沂中等从宿州、毫州和泗州撤军,岳飞军队陷于孤军深入的境地。再加上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岳飞只得撤军退守鄂州,北伐中收复的郑州、颖昌、蔡州、淮宁等大片土地又重新落入到了金军手中。后来,
25、岳飞被削夺军权,于绍兴十一年(1142)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岳飞自 20 岁从军,到 39 岁被害,在抗金战场上英勇战斗了一生。他自奉节俭,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极强,使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慨叹。岳飞的抗金活动抵御了女真族的侵扰,捍卫了河南地区先进的经济和文化,与人民的愿望、民族的利益相一致。岳飞没有牺牲在金兵的金戈铁马下,而是死在他效忠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的屠刀下,这是历史的悲剧。岳飞不仅是南宋杰出的抗金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英雄。此外,岳飞参与了镇压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活动,并镇压了南宋王朝内的游寇集团。这是他身为地主阶级官僚一员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