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84747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解放军渡江战役中横渡长江的东西两个攻击点是( )。(A)江阴、湖口(B)南京、汉口(C)九江、南京(D)汉口、江阴2 1946 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但是被称为“伪国大” ,原因是( )。(A)确立国民党一党专制(B)民主党派尚未参加(C)违背了政协协议(D)国民党一党包办3 下列不属于“ 大跃进” 时期标志的是 ( )。(A)高指标(B)低成效(C)浮夸风(D)共产风4 陈云在哪次会议上发表了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

2、难的若干办法的重要讲话?( )(A)中共八大(B)庐山会议(C)西楼会议(D)七千人大会议5 下列不属于“ 四清运动”内容的是( )。(A)清政治(B)清经济(C)清思想(D)清文化6 首次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观念的是在文件 ( )中。(A)论十大关系(B) 共同纲领(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7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可以概括为(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一化三改造”(C)四项基本原则(D)四个现代化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是在( )提出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9 社会

3、主义市场经济是在( )提出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0 “一国两制 ”的制度最先是针对 ( )提出的。(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钓鱼岛问题1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巨大的转变表现在( )。(A)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人(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C)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2 我国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B)珠海(C)汕头(D)海南13 中国的改革率先是在( )领域开始的。(A)农业(B)手工业(C)工业(D)商业14 城市经济改革最先是从( )开始。(A)扩大企业经营

4、自主权(B)工业自负盈亏(C)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D)实行市场调节15 1981 年 7 月国务院批准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改革的试点的是( )。(A)天津市(B)广东省深圳市(C)陕西省延安市(D)湖北省沙市16 下列不属于“ 一国两制 ”的基本内容的是( )。(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C)作为特别行政区不能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D)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模式最早是在( )。(A)内蒙古(B)新疆(C)广西(D)西藏18 “三线”建设具体由( )牵头实

5、施。(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林彪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制度。(A)各民族聚居区(B)各少数民族聚居区(C)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区(D)各少数民族居住地20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具体时间是( )。(A)1952-1953 年(B) 1950-1952 年(C) 1952-1954 年(D)1949-1954 年21 新中国院系调整主要是学习( )。(A)美国模式(B)苏联模式(C)传统模式(D)欧洲模式22 1951 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为(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百家争鸣,推陈出新(C)百家

6、争鸣,推陈出新(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3 十一届三中全会2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5 “一国两制 ”26 南方谈话27 改革开放2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9 “三线”建设30 院系调整31 双百方针三、论述题32 试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解放战争中的具体细节。【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

7、考查国民党的伪国大。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应该由已经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召开,而国民党却一党包办。【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大跃进”。“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西楼会议。西楼会议讨论了 1962 年国家预算和整个经济形势问题。陈云作了题为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重要讲话,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调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四清运动”的具体内容。19631965 年中共中央在城乡开展了

8、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又称“四清运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论十大关系的具体细节。【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可以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构想的提出是在 1982 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知识模块

9、】 中国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一国两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围绕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初步有了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思路。【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的崛起。【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开放。1980 年,中央决定率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设立了经济特区。

10、而海南经济特区是 1983 年 4 月批准设立的。【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具体细节。【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是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试点开始的。【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81 年 7 月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沙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改革的试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细节。中国最早

11、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政府是 1947 年 5 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帮助下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三线”建设的细节。“三线”建设由周恩来总理牵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主持日常工作,薄一波副总理和罗瑞卿副总理协助。【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细节。【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新中国大学院系调整的具体时间。院系调整工作从 1952年开始,到 1953 年基本结束。【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52 年

12、 6 月至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的英、美式高校体系改造成苏联式高校体系。【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1951 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 年,他就中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百家争鸣”的主张;1956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3

13、 【正确答案】 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因而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中应包含会议的主要内容、主旨以及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1978 年开始在农村实行的联产到人

14、、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是合作经济的一种经营形式,是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层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原来的生产管理方式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明确划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经营方式同时也使得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权和自主权。将劳动和经营的成果同生产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

15、变化。【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中应当指出这一制度的性质、主要原则以及这一制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农村带来的巨大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为实现国家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构想。1984 年 2 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第一次公开使用“ 一国两制” 的提法。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 ”已经成功地解决

16、了香港和澳门制度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答案中应当指出“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实施的效果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南方谈话是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的重要谈话。其要点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明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谈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和理论

17、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南方谈话。答案中应当指出南方谈话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 年,南方谈话发表,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

18、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013 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改革开放。答案中应当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以及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精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

19、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我国最早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政府,是 1947 年 5 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帮助下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1955 年 10 月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 年 3 月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10 月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 年 9 月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又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答案中应当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性质、特征、实施的过程以及重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 三线” 建设是我国 20 世纪 6070 年代在西南、西

20、北地区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是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1964 年 8 月,美国轰炸越南北方,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中国周边形势紧张,于是在进行援越抗美斗争的同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加强战备,进行“三线”建设。中共中央确定的 “三线”建设的总目标,是要在西南、西北、中南纵深地区建立起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从1965 年夏天起,“ 三线” 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三线”建设由周恩来总理牵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主持日常工作,薄一波副总理和罗瑞卿副总理兼总参谋长协助。原计划 1966 年“ 三线” 建设将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文

21、化大革命”的爆发而受到严重影响。“三线 ”建设为了国家战略的需要,地点都非常偏僻,这种建设方式为后来的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但是 “三线” 建设也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三线”建设。答案中应当指出“三线”建设的性质、背景、过程以及“三线”建设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院系调整,即中国高校院系调整。由于政治气候和实现工业化的压力、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教育价值的某种相容性和一致性,中央人民政府通过改造旧教育,重建教育体系,否定欧美式教育制度而移植苏联模式,从1952 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原有高等学校的

22、院系进行了全面调整,到 1953年基本结束。调整方针是撤去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的专门学院,建立独立的专门学院,以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这使原来的综合性大学被拆分,若干重要组成部分或与其他院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或调整出省(市)与外省(市)部分学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共和国时期的教育。答案中应当指出院系调整的原因、过程以及重要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 双百方针 ”是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了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

23、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1951 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953 年,他就中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百家争鸣”的主张;1956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政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性和长期性的正确方针。【

24、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共和国的文化政策。答案中应当指出“双百方针”的性质、提出背景、主要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三、论述题32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通俗地讲,就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等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合起来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7 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是在 1992 年邓小平到深圳南方谈话时确立的。1992 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

25、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修正。依据这一理论,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主要特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还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市场经济。此题应当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提出的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等方面来回答。【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