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宋、辽、西夏、金、元)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84761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宋、辽、西夏、金、元)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宋、辽、西夏、金、元)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宋、辽、西夏、金、元)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宋、辽、西夏、金、元)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宋、辽、西夏、金、元)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宋、辽、西夏、金、元)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0 庆历新政是统治集团内部为了改革弊病而进行的一次努力。回答问题:1 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整顿吏治2 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D)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3 范仲淹在( ) 中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A)答手诏条陈十事(B) 明定国是诏(C) 统筹全局折(D)万言书4 宋在金的压力下

2、,不得不杀了降宋的原辽将( ),以其首献于金朝,这对于原辽降于宋朝的将领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A)张觉(B)岳飞(C)李纲(D)郭药师5 王彦率领岳飞等将领转战太行山区,继续抗金,他的部下脸上刺有( )八个字,故名“八字军 ”(A)保卫家乡,誓杀金贼(B)赤心保国,誓杀金贼(C)誓杀金贼,恢复国土(D)赤心保国,恢复国土6 淳韦占元年,宋理宗正式下诏将( )等五人从祀于孔庙,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地位(A)周敦颐、陆九渊、朱熹、邵雍、孙复(B)朱熹、程颐、程颢、张载、陆九渊(C)朱熹、程颐、程颢、张载、周敦颐(D)周敦颐、陆九渊、程颐、程颢、张载7 宋代时,北京先后被称为( )(A)幽州、南京、

3、燕京、中都(B)南京、燕京、幽州、中都(C)幽州、南京、中都、燕京(D)燕京、幽州、南京、中都7 书院制度,始于唐而盛于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 北宋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A)白鹿洞书院、岳鹿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B)白鹿洞书院、岳鹿书院、潇湘书院、嵩阳书院(C)东林书院、岳鹿书院、潇湘书院、嵩阳书院(D)应天府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潇湘书院9 南宋书院的复起,是由朱熹开始的。他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到书院讲学,还亲手制定( )(A)九经(B) 白鹿洞学规(C) 白鹿洞定则(D)书院守规10 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是,在户口版籍上有( )之分(A)坊郭户和乡村户(B)地主和佃农

4、(C)工匠和机户(D)主户和客户10 制瓷业是光彩夺目的一个手工业部门,北宋的制瓷业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回答问题:11 ( )创于唐,盛于北宋,以白瓷著名,为宋代印花白瓷的精品(A)钧窑(B)景德镇(C)定窑(D)汝窑12 北宋的四大名窑是( )(A)定窑、官窑、钧窑、景德镇(B)定窑、官窑、钧窑、汝窑(C)官窑、钧窑、景德镇、汝窑(D)定窑、官窑、景德镇、汝窑13 金石学是宋代史学新开拓的领域,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的专著是( )(A)赵明诚的金石学(B)欧阳修的集古录(C)赵明诚的集古录(D)欧阳修的金石学14 在蒙古向南扩张的同时,还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三次西征中分别在位的

5、大汗是( )(A)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B)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C)窝阔台、蒙哥、旭烈兀(D)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15 下列各项中符合元朝历史的有( )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全国划分为 25 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A)(B) (C) (D)16 蒙古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南宋是在( )时期(A)成吉思汗(B)窝阔台(C)蒙哥(D)忽必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7 元祐更化18 二府19 资治通鉴20 海上之盟21 马可波罗22 梦溪笔谈23 文献通考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6、30 分,共 120 分。24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实质意义。25 简述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26 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7 简述宋代的“ 祖宗家法 ”。历史学基础(宋、辽、西夏、金、元)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范仲淹的十条改革纲领中,其中心内容是整顿吏治。【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庆历新政的基本内容。选项 D 是王

7、安石变法的内容。【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宋仁宗中期,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具体改革方案,并着手付诸实施。【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宋金的关系。张觉,原辽朝平州守将,张觉与宋暗中联系,起兵反金,平州城破,逃到燕京,金人指名要宋交出张觉,宋以其首献于金朝,这对于原辽降于宋朝的将领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基本史实的掌握。王彦的八字军是著名的抗金义兵,他们的抗金活动对牵制金兵的南侵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

8、得不到南宋政府的支持,在金兵的围剿下失败。考生应该对于这个知识点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记忆。【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宋元理学的确立。宋理宗亲政,改元端平,在政治上积极扶持理学家,由于他的亲自提倡,朱熹和他代表的理学,在政治上享有显赫的声望,最终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考生既要记住基本知识,在答题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来排除干扰项。【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北京在宋代的历史的考查。宋初,北京所在的地区称为幽云十六州,辽在此地设为南京析津府,金时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即可得知答案为 A。要求考生有一定的

9、史学分析能力。【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宋代书院教育。北宋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选项 A 正确,故选。【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朱熹自定白鹿洞学规,对于当时和后世均有重大的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重要的文献,白鹿洞书院的复起对于书院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此后书院设立逐渐遍于州郡。书院所颁布的教条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而白鹿洞书院学规最具有代表性。【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0、 宋代户籍的户种有许多,其中主要的是主户和客户,在户籍编造时主要以有无田产来区分主户和客户。主户又称税户,即纳税户,其主要标志是具有“常产”和交纳“两税”。客户就是佃户,也因财产的多少及与地主的依附关系的强弱分成多种。【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收集了历代古器物和石刻的铭文拓本 400多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的专著;其他名作还有赵明诚的金石录,吕大临的考古图。【知识模块】 宋、辽、西

11、夏、金、元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三次西征兵锋远及中亚、西亚乃至东欧,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考生应该准确地记住三次西征的时间、元帅、范围以及影响。【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元朝基本概况的考查。是清朝的历史,故选项 A正确。【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7 【正确答案】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 (哲宗) 继位,年幼,

12、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贬黜熙宁、元丰时用事诸臣,停止使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根据,修改熙宁、元丰时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此外,还将神宗时所取米脂等四寨还给西夏。【试题解析】 元祐更化的实质是北宋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一次斗争,只有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很好掌握其实质。【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8 【正确答案】 宋代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号称“二府” 。宋设“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是中央的行政机关,长官为宰相,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 与宰相共同议

13、政,使宰相不能专权。宋初把军事行政权从宰相的手中分出来,设立枢密院,掌握全国军事。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并立“ 对掌大权”,号称“二府”。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宰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皇帝利用两者之间的异同,直接控制军权和政权。【试题解析】 二府是宋朝在唐朝政事堂的基础上所作的改进,使得政权和军事权分离,另外又为了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19 【正确答案】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全书 294 卷。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

14、世宗显德六年,共 1362 年的历史。司马光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编年史。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书成,历时十九年。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是一部集体编写的著作。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三人。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且文字优美,叙事生动,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通鉴于叙事外,还选录前人史论,又以“臣光日” 的形式,撰写史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它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一直受到此后史学家的推崇,成为后代编年体史书的典范。注释通鉴的有南

15、宋史熠通鉴释文和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以胡三省通=鉴音注最为详备。【试题解析】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要点全面。【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20 【正确答案】 中国宋、金联合攻打辽的盟约。因为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宋徽宗政和五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随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重和元年,徽宗派马政自山东登州渡海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宣和二年,北宋派马植赴金约盟,双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进军路线攻打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宋

16、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结果宋攻辽失败,遂要求金军攻辽南京,金军取胜。双方几经交涉,宋允 30 万匹绢、20 万两银给金,并纳燕京租税 100 万贯,金才答应交还燕云六州及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改燕京为燕山府。【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21 【正确答案】 意大利旅行家。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约于至元十二年随父到中国。由于他聪明谨慎,擅长辞令,颇得忽必烈的赏识,共在元朝留居 17 年,忽必烈曾派他巡视江南、西南很多地方。至元二十八年获准回国,由泉州乘船启程,途径

17、伊利汗国,于四年后回到威尼斯。以后根据马可波罗的记忆和口述,由鲁思梯切诺笔录,写成马可波罗行记一书。此书轰动一时,在中世纪欧洲人面前展示了一个崭新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影响了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的航海家、探险家。它现存的不同抄本即达 140 多种,各种文字的译本也有 120 种以上。【试题解析】 忽必烈在位时期的马可波罗来华是中外关系史上的大事,使得他也成为了东西方非常著名的旅行家,考生在回答本题的时候,要抓住几个要素,对于他的准确的介绍,在华的主要的经历,以及马可波罗行记的写录及其影响意义。【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22 【正确答案】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因写于润

18、州梦溪园而得名,于 11 世纪末成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详细记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书中还记述作者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发现和创见,如他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等。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见解和见闻的笔录,总结了沈括多年来对科学技术、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记录了许多当时中国劳动人民在工业、工程上的杰出发明,保存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试题解析】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史料笔记中,宋代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可以说是个少有的异数:它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国际汉学家高度评价的笔记作品,

19、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其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由此可见沈括及其梦溪笔谈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23 【正确答案】 宋元之际马端临编撰,是一部从远古到南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通史巨著。通考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国用、选举、学校、职官等 24 考,各门再分子目,使制度史的体例更加完备。该书取材极为广泛,引文摘取原文,叙述条例分明,对历代制度演变的评论具有颇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宋朝制度的渊源变化,记载更为详细,是研究宋朝历史不可缺少的史料。【试题解析】 文献通考是宋元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著作。大纲中也要求对于史学史和历史文献的考查,考生

20、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4 【正确答案】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财政危机。冗官、冗兵、“ 岁币”及奢侈浪费使国库空虚,入不敷出。造成前所未有的“三冗 ”现象。(2)农民起义。为了维持各项开支的需要,宋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大大加重了农民负担,从而导致了农民起义。(3)辽夏侵边。虽然北宋政府对辽、夏采取了屈辱妥协政策,但仍不能满足其贪欲。辽、夏经常出兵南下,严重地威胁着北宋的安全。(4)范仲淹等人变法流产。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希望通过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来扭转当时的社会危机,史称“庆历新

21、政” 。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引起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不到一年时间就被迫流产了。内容:熙宁元年(1068)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财政经济方面,以 “富国”为目的,颁布六条法令:青苗法:各地方政府每年两次放款,听民户自愿请贷。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高下分派。凡单靠民力不能兴修者,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息一分,一州一县不能胜任者,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募役法:差役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以充。募役的费用,由管辖区内的主户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原来有差役负担的人家交“免役钱” ;原来享

22、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寺院户以及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按户等出“助役钱” ,其数半于免役钱。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然后将田地亩数、主人姓名、土质肥瘠等级登记上册,并按土质好坏分为五等,均定税额高低。市易法:由政府拨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 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即可成批赊购政府仓库里的某种货物到各处销售,半年出息一分。均输法:由东南发运使根据中央的需要,灵活调配东南六路漕运京师的各种物资,以减少重复、浪费。(2)军政方面,以 “强兵”为宗旨,实行四项新政:置将法: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就地加以训练,“ 使兵知将,将练其兵

23、”。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作保丁。农闲练武;大保每夜派丁巡逻。保马法:把官府的马交给农民饲养,以节约养马开支,提高养马质量。同时鼓励农民养马,凡养马户免其赋役。置军器监:设军器监于洛阳,又在各地设督作院,招集能工巧匠制作兵器,以提高兵器的质量。(3)教育方面,以 “育才”为目的,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编纂并颁发 三经新义,作为太学、州县学校教材和科举应试的标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及失败的原因:(1)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都取得了一定成效:青苗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兼并之家对农民耕农的高利贷剥削。农田水利法使水利勃兴,良田大增。募役

24、法使众多的农村居民免除差役,增加了农业劳动人手。市易法多少限制了大商人利益,调节了市场,稳定了物价;方田均税法使部分农民减轻了一些负担。置将法、保甲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总之,王安石变法在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 的局势。(2)失败的原因:新法没有对官僚豪绅采取强硬措施,因而当新法触及他们利益的时候,便遭到激烈反对和攻击。变法派没有形成一个巩固的政治集团,在反对派打击下,内部日益分裂。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事。随着变法运动色彩的改变,逐渐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试题解析】 王安石变法是一个重点,也是本章

25、内容的核心内容,考生一定要牢固、全面的掌握。记住变法的内容是基础,对变法进行有深度的分析、理解是重点,适当关注新的研究动态。【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25 【正确答案】 宋太宗以后,宋防弊之政的隐患逐渐暴露出来,其最集中的体现则是时人概括的“ 积贫积弱 ”。积贫即财政危机,积弱即军力衰弱不堪。积贫又有“三冗”之说,即“冗官”“冗兵”“ 冗费”,其中冗官、冗兵为因,冗费为果。(1)冗官 真宗以下,官僚队伍日渐增长,严重超编。冗官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官僚机构设置叠床架屋,职能交叉,因人因事添设职务。就入官途径而言,科举、恩荫、进纳、吏员出职诸途并开;官员待遇优厚,可以荫子;官愈冗而费愈冗

26、,相关的还有冗员。(2)冗兵 军队数量更是恶性膨胀。冗兵的产生源于宋朝的养兵政策。宋初继承中唐以来募兵制并加以发展,使兵、民互相绝缘,将其作为消除动乱的良法。每年灾荒,即大行招兵,入伍者可携带家属,倚食于朝廷。又实行更戍法,频频调动。如此皆导致军费直线上升,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3)冗费 冗官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加上其他费用,财政出现问题。宋朝财政管理不善、机构重叠、彼此牵制、互不相知、互不调用。财物积库不能正常流通,为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皆此种种,宋财政危机日益严重。(4)宋虽巨资养兵,却未得其用,对外被动挨打,屡战不胜。积弱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军政败坏。由于实行养兵政策,招兵过滥,导致军队素

27、质下降;军士骄惰,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除此之外,另有,其一,军事指挥混乱,将从中御,以文制武,兵权分散,互相牵制。其二,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上下无凝聚力。其三,消极防御,战略呆板,兵分势孤,被动挨打。其四,长期重文轻武,忽视将才培养,将领有勇无谋,临敌每多失当。【试题解析】 宋代的积贫积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需要考生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才能较好地把握这个问题。应该看到,积贫、积弱以及三冗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26 【正确答案】 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是有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1)秦始皇统一全

28、国以后,政治上的大一统并未带来经济上的均衡发展。秦汉时期,北方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南方则十分落后。(2)西晋末年,大批中原人口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尤其是长江下游的三吴地区。但是整个六朝时期,即使是长江下游地区,也仅属局部开发成功,经济基础依然相当薄弱。同一时期的北方地区,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但经济基础较好,很快就从几次衰退中恢复,总体上高于南方的经济水平和实力。总之,在隋唐以前的南北分裂时期,长江下游地区还处在开发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之间的联系。隋唐前期,北方地区农业开发的余地已然不大,而南方地区自东晋以来就处于开发的积累过程中,而

29、且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取代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的趋势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呈现。(4)安史之乱是影响南北经济地位消长的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南方成为朝廷的财赋的主要来源,北方著籍户口剧减,中原人口南迁。(5)唐末大动乱对南北经济都造成严重的破坏。但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朝廷更迭不休,战乱频繁,而南方经济恢复较快,这一时期在整个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6)到宋朝,江南水田农业最终超越了华北的旱地农业,江南在中国农业中的基本地位确立,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7)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北方再遭战火,大批人口南渡,南北经济的差距拉大。到了两宋之交,南方的经济重心最终确立。

30、可见,经济重心南移取决于由北方迁徙而来的掌握比较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的大量增加,取决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取决于南方自然条件的相对优越性。【试题解析】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历年命题的重点。回答本题时,考生的时间概念一定要清晰,从江南的初步开发直到重心南移的完成都要点到,这本身显示着考生的一种历史素养。考生还要注意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同步南移。【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27 【正确答案】 所谓的“祖宗家法” ,是指在宋太祖、太宗的创法立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两宋时期一直在遵循的政治原则。(1)北宋初年,统治者为国家日后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奠定了相对稳定宽松的

31、政治基调,宽仁尚礼成为两宋时期统治方针的主线。“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被认为是祖宗家法的实质精神。(2)这种精神首先贯彻到制度的设计之中。宋代中央集权的建立,主要着眼点是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如何防范人事、财政、军政等大权旁落;如何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3)祖宗家法体现在国家的治国方针上,更是贯穿着宽仁尚礼的精神。宋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社会生活未予过多干预,宋有着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士大夫群体力量的形成,为其参政议政提供了外在条件。(4)关于祖宗家法的具体内容,哲宗时吕大防分析为事亲之法、事长之法、治内之法、待外戚之法、尚俭之法、侵身之法、尚礼之法、宽仁之法等八项,这只是一个概括的说法。很难对于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罗列。这些都与北宋的开国背景有关。(5)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守成循默的政治风气,大臣相信祖宗之法已经完美,如有更张,会对国家造成伤害。对此,不能一概认为是保守,守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保持政策的稳定的一种表现,是对唐代以来“进士浮薄” 风气的抑制。最先敢于冲破祖宗家法约束的是寇准。王安石变法提出“三不足” 的精神,努力改变这种风气。【试题解析】 要全面回答宋代“祖宗家法”,应该从它的背景、实质、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把握,这也要求考生平时多看书、多思考。【知识模块】 宋、辽、西夏、金、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61158-4-16-2008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16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16 elements《工业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规范 第4-16部分 数据联络层协.pdf EN 61158-4-16-2008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16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16 elements《工业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规范 第4-16部分 数据联络层协.pdf
  • EN 61158-4-17-2008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17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17 elements《工业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规范 第4-17部分 数据联络层协.pdf EN 61158-4-17-2008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17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17 elements《工业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规范 第4-17部分 数据联络层协.pdf
  • EN 61158-4-18-2012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18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18 elements.pdf EN 61158-4-18-2012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18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18 elements.pdf
  • EN 61158-4-19-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19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19 elements.pdf EN 61158-4-19-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19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19 elements.pdf
  • EN 61158-4-2-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Part 4-2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 elements.pdf EN 61158-4-2-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Part 4-2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 elements.pdf
  • EN 61158-4-20-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20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0 elements.pdf EN 61158-4-20-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20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0 elements.pdf
  • EN 61158-4-21-2012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21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1 elements.pdf EN 61158-4-21-2012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21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1 elements.pdf
  • EN 61158-4-22-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22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2 elements.pdf EN 61158-4-22-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22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2 elements.pdf
  • EN 61158-4-24-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24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4 elements.pdf EN 61158-4-24-2014 e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ieldbus specifications - Part 4-24 Data-link lay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Type 24 elements.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