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4764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嘉靖二十九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兵绕过大同,直下通州,进逼北京,大肆抄咯,史称( )。(A)河阴之变(B)南坡之变(C)庚子之变(D)庚戍之变2 下列哪一事件之后,明与蒙古之间出现了“自宣大至甘肃,不用兵者二十年” 的情形?( )。(A)俺答封贡(B)庚子之变(C)庚戌之变(D)土木之变3 明长城的起止地点是( )。(A)临洮、山海关(B)嘉峪关、山海关(C)临洮、辽东(D)新疆、辽东4 以下选项中中原王朝对西藏管辖设

2、置机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西域都护府(B)元代,宣政院(C)明代,乌斯藏都司(D)清代,理蕃院5 西藏地区的“ 黄教” 最早出现于 ( )。(A)北宋(B)元代(C)明代(D)清代6 关于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改土归流 ”(B)设置土司(C) “土流兼治”(D)裂土分封7 以下不属于历史上某个阶段满族祖先的一项是( )。(A)挹娄(B)鲜卑(C)勿吉(D)肃慎8 ( )后,辽东局势起了根本变化,明朝在军事上失去主动进攻的力量,而后金则由防御转入进攻。(A)宁阳之战(B)萨尔浒之战(C)辽沈之战(D)宁远之战9 明金之间的( ) 打破了努尔哈赤起兵

3、以来战无不胜的神话。(A)宁远之战(B)宁阳之战(C)萨尔浒之战(D)辽沈之战10 1636 年,皇太极称皇帝,改族名为( )。(A)清(B)满洲(C)金(D)后金11 1644 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南下,( )“ 乞师”经山海关,引清军入关。(A)袁承焕(B)洪承畴(C)吴三桂(D)尚可喜12 万历年间,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其中有( )(A)(B) (C) (D)13 以下不属于“ 明宫三大案 ”的是( )。(A)红丸(B)夺门(C)梃击(D)移宫14 明末的“三饷 ”加派指的是 ( )。(A)助饷(B)练饷(C)剿饷(D)辽饷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4、 分。15 建州三卫16 努尔哈赤17 上三旗18 “争国本”运动19 明宫三案20 永乐大典21 王守仁22 王艮23 泰州学派24 李贽25 三国演义26 水浒传27 西游记28 金瓶梅三、论述题29 明初采取了哪些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如何评价这些措施?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

5、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

6、,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明朝设立的三个管辖满族的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的统称。洪武四年(1371) ,明朝接替了元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设立了辽东卫指挥使司。洪武八年,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永乐元年(1403),明廷设建州卫,任命其部族首领阿哈出为长官。永乐十年,又置建州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正统七年(1442),明廷又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授都督同知凡察执掌。至此,遂有“建州三卫”之称。【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6 【正确答案】 努尔哈赤即清太祖,满族,是建州女真的后裔,姓爱新觉罗(即金族的意思)。他早年长期在抚顺经商,因此,受到了汉族文化

7、的影响,通汉语,又有军事才能,精于骑射。他凭着祖上的 13 副遗甲,百余士兵起兵,屡次进攻建州五部,他经营了四十多年,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 年,他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建年号天命,后定国号后金。后金与明作战,占领辽沈后,改国号为金。金经过多次与明朝作战,占领了辽河地区,为最终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英雄人物。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答案】 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皇太极所开创。皇太极为加强军权,将与他平起平坐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借故治罪,将镶黄、正黄、正白三旗收归自己管辖,开创了清帝直接控制“上三旗” 的制度。顺治后

8、,满洲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8 【正确答案】 “ 争国本 ”运动是明代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明神宗立太子问题斗争的重大事件。神宗宠爱郑贵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常洵为太子;吏部郎中顾宪成和许多官员从传统的宗法继承制度出发,力争“无嫡立长” ,要求早立长子朱常洛,因而触犯了神宗。神宗迟迟不立太子,群臣力争 15 年,直到朱常洛 20 岁,神宗才勉从众议,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这就是“争国本” 运动。【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9 【正确答案】 明宫三

9、案指的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梃击案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木挺,打人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直到前殿檐下才被捉获。后来揭发张差背后主使为郑贵妃宫中的两个太监。明神宗亲自处理,以处决张差和秘密处死两太监含糊了事。红丸案发生在泰昌元年(1620) ,朱常洛即位不久,郑贵妃向光宗进献女乐,不几天光宗就病魔缠身。郑贵妃又指使内监崔文升进药,接着鸿胪寺卿李可灼进红丸两粒,光宗服药身死。移宫案紧随红丸案发生,光宗去世后,其嫔妃李选侍占据乾清宫,控制皇太子,邀封皇太后。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认为李选侍并非皇后,其曾请求晋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所以东林党人坚决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李选

10、侍被迫移居他处,史称“移宫案”。太子顺利即位,是为熹宗。【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0 【正确答案】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永乐时期,由解缙等人奉命纂修,参加编辑、缮写、圈点工作的有 3000 多人,历时五年告成,因其完成于永乐年间,所以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共 22937 卷(包括目录 60 卷),约三亿七千万字,装成 1109 册,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它辑入了图书七八千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戏剧、平话、天文、地理、医卜、农工技术以及道教、佛教等各方面的著作。它按韵目编纂,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随类辑入有关著作。辑人古籍时,是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因此,其保留了

11、古书原来面目,使宋元以前许多佚文密典得以保存流传。永乐大典的大部分都已散失,至今国内外仅存 300 余册,在国内的约有 223 余册。【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1 【正确答案】 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传习录和大学问中。他深受先秦思孟学派和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南宋陆九渊的主观唯心论的心学,形成了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后人合称其学说为“陆王心学” 。他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的突出代表,提出“ 心外无物 ”的著名命题,认为 “吾心”便是宇宙。人们只要消除欲念,就可“ 致良知” ,达到 “万物一体”境界。他的学说,无限

12、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将“心”看作唯一的存在,因而,他的学说被人们称为“心学”。这一学说与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大相径庭,树立了一个反传统的标杆,这对晚明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2 【正确答案】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人。师从王守仁,王守仁死后,王艮回到泰州讲学,从此自立门户,这一学派被称为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传授对象比较复杂,包括官僚、士人、商贾、手工业者、农夫等。大量社会下层人士的参与,说明泰州学派具有比较广泛的民众基础。王艮哲学思想的核心仍从属于心学范畴。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他所倡导的“百姓日用之学” 和“格物论”两个方面。他的这种思想不

13、仅极易为下层所接受,而且给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打开了缺口,无疑具有进步意义。【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3 【正确答案】 泰州学派源于王学、又不同于王学的宗旨,是一个具有“异端” 色彩的思想派别,代表人物为王艮。王艮的思想也代表了泰州学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了王守仁的“ 良知”说,把 “良知”看做人们固有的先验的道德观念,并将王守仁的“ 致良知 ”发展为“复初说”。他认为, “正己”、“ 安身”是天地万物之根本、“ 身安而天下、国家可保 ”。王艮的“复初说”实际上是一套修身说。(2)从安身的意义出发,提倡“明哲保身论” ,即强化自身的儒家道德修养来约束自己。(3)提出

14、“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把人们的饥欲食、寒欲衣等生理要求当作 “道”,主张只有解决百姓的贫困冻馁才是真学问,才能安本立身。他的这种思想不仅极易为下层所接受,而且给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打开了缺口,无疑具有进步意义。【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4 【正确答案】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人。他青年时生活困乏,中年后做过小官,后专事著述和讲学,写了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和明灯道古录等。他继承了泰州学派的积极思想因素,以犀利的笔锋,抨击程朱理学的虚伪和晚明政治的黑暗,在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李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时代。他这种反对等级限定、要求平等和发展

15、个性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特征,这是对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现实的反映,具有进步意义。但在李贽的著作中也时常流露出失望和哀怨的情绪。特别是他出入释、老,谈论佛性因果,这是他充满悲剧的个人经历和家庭生活的折射。【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5 【正确答案】 明代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反映了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年) 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100 余年的历史,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动乱时期群雄纷争、大小军阀政权夺利的局面。擅长描写战争,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也暴露了作者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拥刘反曹的鲜明政治倾向贯穿全书,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

16、。【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6 【正确答案】 是明代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明人施耐庵在话本大宋宣和遗事的基础上创作加工写成的。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江湖英雄的形象,很多情节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景阳冈打虎等都充满传奇色彩。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北宋年黑暗社会的描写,挖掘了“ 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歌颂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反奸除暴的正义精神。作品在歌颂农民起义的同时,又表彰宋江忠于朝廷,宣扬了封建正统观念和忠义思想。这是由于作者既不满黑暗的现实,又不愿意本阶级覆亡的思想矛盾造成的。【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7 【正确答案】 明代

17、著名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由明人吴承恩在玄奘取经的故事加以再创造而成。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角色,它的思想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对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歌颂了敢于反抗压迫、战胜困难的斗争精神。不过,孙悟空最终没有没有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并最终修成了正果,体现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另外,小说还描绘了一个广大的神魔世界,那里同样充斥着昏庸残暴、营私舞弊、贪财好色的行为,这个神魔世界正是人间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8 【正确答案】 明代著名长篇小说,署名“兰陵笑笑生” 著。以水浒传里的西门庆作主角,描写了这个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一体的封建势

18、力代表者的罪恶生涯,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的城市经济生活和市民的思想意识。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对后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小说史上应有其地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三、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1)中央政治改革: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明朝初年,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承袭元朝。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不久,朱元璋发现中书省和丞相权力过大,决心改革。朱元璋以“谋不轨 ”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规定以后嗣君不许议设丞相。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余年的丞相制度

19、被废除了。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阁臣可参与机务,但不置僚属,不得专制百官;宣德初年,内阁有了票拟权;至正统初年,内阁票拟制度化,其地位已经全面超过了六部,不再是翰林院的“内署”,而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行政中心了。内阁制度的形成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监察制度的建立。明初监察机关为御史台,后改为都察院,长官左、右都御史,专职弹劾百官。都察院下设 13 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监察御史官阶低但威权重,代皇帝巡查各地。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督察员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按六科建制分设六科,负责稽察各部。整顿吏治。明太祖在整顿官僚机构的同时,对各

20、级官吏加强了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选用贤才,整顿吏治。首先,破格用人不限门第。其次,奖励循吏和清官。再者,严惩贪污。这些措施对于改良吏治,起了一定作用。为了更直接地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朱元璋还设立了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亲信,兼管侦查、逮捕和刑讯。后来,明统治者又设立了东厂、西厂,由宦官统领,专门搜捕谋反和对皇帝不忠诚的人。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代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的一个重要表现。(2)地方上:废除行省,在全国设置了 13 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 ,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予中央相关部门。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县二

21、级地方政权。明太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自己的 24 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在各地。建文帝即位后,诸王势力过大,建文帝采取齐泰、黄子澄的计策,开始实行削藩。明成祖朱棣称帝后,继续实行削藩的政策,将各地的军政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3)经济上: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赋役黄册即户口册,是官府征派赋役的依据。鱼鳞图册即田亩清册,为了确切掌握土地占有状况,按“随粮定区” 的原则,以税粮一万石为一个编制单位,称一区。每区土地经丈量后绘制成图册,册上载明各户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肥瘠和田主姓名。政府按册向田亩征收赋税。黄册以户口为主,鱼鳞

22、图册以土地为纲,两册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编制两册是明初调整赋役和加强对地方统治有力的措施,对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社会经济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抑制豪强。明太祖称帝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采取了抑制豪强的政策,经常大量地将豪强迁徙出本土,使这些豪强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实力。(4)思想文化方面:明代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强化主要表现在学校和科举制度的改革上。明代的学校大体上有三类:国子学、府县学和村镇的民间社学。国家对各级学校教育都制定严苛的学规禁例,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严加控制。明代十分注重科举,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明代科举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以朱

23、熹四书集注为依据,丝毫不能发挥己意。明代的学校和科举,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的范围之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这也是中国自然科学不够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明太祖对归附的文人特别不信任,因此,从臣下、文人的奏章、书札、著作中,摘录只字片语,罗织罪名,大兴“文字狱” ,许多无辜的知识分子惨遭杀害。(5)军事上:为了分散兵权,明太祖改大都督府为中、前、后、左、右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只管军籍和军政,军队的调遣权和最高指挥权在皇帝手中。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事结束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散归原来卫所。卫所制度的建立。明初对军队编制进行改革,明太祖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

24、一郡设所,连郡设卫。自京师至地方皆立卫、所。一般说来,每卫 5600 人,置卫指挥使统领。卫以下依次设立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京都以外的各卫所由各省都指挥使司管辖,各都指挥使司又分别统属于五军都督府。京师卫军有两部分:五军府分统的 48 卫军(后增至 72 卫)和皇帝亲军共 12 卫(后增至 22 卫)。(6)法律上:洪武十三年(1397) 正式颁布大明律,大明律维护君主尊严和权力,维护贵贱尊卑的封建等级制度,但是也有一些保护小生产者的条文,对保护小生产者的人身和财产、稳定社会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先后颁布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三篇大诰集中了一些主要案例,是和大明律并行的司法依据。【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