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明代中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在江南地区,自宋元以来初露端倪的新的城市类型( )得到很快的发展。(A)城市(B)会馆(C)集墟(D)市镇2 明代中后期,苏州、松江、嘉兴、( )、杭州五府,堪称江南最繁华的城市。(A)嘉定(B)上海(C)南京(D)湖州3 “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踞,故有久佃成业之谣”,这一状况出现于(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2、4 嘉靖四十一年(1562) ,政府下令,班匠“ 不许私自赴部投当” ,一律以银代役,每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称为( )。(A)漕银(B)匠班银(C)佃头银(D)金花银5 对明代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大礼议” 之争发生于 ( )年间。(A)万历(B)嘉靖(C)成化(D)正德6 张居正执政时期,任用杰出的治河专家( )治理黄河、淮河,使两河分流,减少了水灾。(A)潘季驯(B)李冰(C)刘晏(D)西门豹7 张居正调抗倭名将( ) 镇守蓟门,对安定北方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A)俞大猷(B)戚继光(C)李成梁(D)潘季驯8 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A)
3、废除了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缴纳9 在张居正改革中,实行一条鞭法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大官僚、大地主,这主要是因为( )。(A)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B)必须把一切税役折成银两(C)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征收银两(D)按田亩多少收税10 以下不属于“ 万历三大征 ”的是( )。(A)平定哮拜叛乱(B)平定杨应龙叛乱(C)邢玢援助朝鲜(D)戚继光抗倭11 “如无商贾而税之集场,集场不足而税之负担,负担不足而税之酒府饭店,下至草履、木勺一切鄙微,无不税及”,这一史料描述的是( )。(A)行会(B)榷场(C)矿监(D)税使12 下列矿监税使中被云南人民打死的是( )。(
4、A)孙隆(B)陈奉(C)马堂(D)杨荣13 明代,蒙古主要分为哪三大部?( ) 。鞑靼准噶尔兀良哈瓦刺(A)(B) (C) (D)14 “土木之变 ”是明与( )之间的冲突导致的。(A)准噶尔(B)兀良哈(C)鞑靼(D)瓦刺15 酿成“土木之变 ”惨剧的重要原因是宦官 ( )专权。(A)汪直(B)王振(C)刘瑾(D)刘瑾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东厂、西厂17 三法司18 匠班银19 张居正20 考成法21 潘季驯22 一条鞭法23 土木之变24 夺门之变25 曹石之变26 “大礼议”事件27 隆庆和议28 黄教29 土司制度30 改土归流三、论述题3
5、1 如何评价朱元璋?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2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
6、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正确答案】 东厂和西厂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重要体现。明成祖即位之后,委任宦官以军政大权,开宦官干政之端。明成祖朱棣即
7、位之后,为清除建文帝余党,设立了东厂,由亲信太监掌管,专门“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 。东厂只对皇帝负责,毋需经司法机关批准即可随意缉拿官民。西厂设立于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是皇帝的私人侦缉机构,设立之初由太监汪直提督厂事。西厂特务横行各地,陷害忠良。明中叶后与锦衣卫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答案】 三法司是明清两代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统称。遇有重大案件时,由三法司会审。【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8 【正确答案】 匠班银是明代匠户以银代役的产物。匠班银实行之前,不论是轮班匠还是住坐匠,都必须向政府服劳役。他们因不满政府的奴役,纷
8、纷用怠工、避班、隐冒和逃亡等方式反抗。在明代,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的繁多,政府改变了对工匠的直接剥削方式。成化年间,工部奏准,轮班匠不愿当班者,听其出银代役。南将每月出银九钱,北匠六钱。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政府又下令,班匠一律以银代役,每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称为“匠班银” 。匠班银制度的实行,是政府对人身隶属关系的削弱,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9 【正确答案】 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隆庆元年人内阁,隆庆六年升任内阁首辅。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国十年。当时,军政败坏,财政人不敷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危
9、机严重。于是,他实行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包括:丈量土地,政治改革,军事改革,水利整治,实施一条鞭法等。他的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是因触动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其死后改革措施大部分被废除。著有张文忠公集传世。【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0 【正确答案】 考成法是张居正改革中整顿吏治方面实行的主要措施,正式推行于万历元年(1573) 。考成法的精神是“ 立限考事”、 “以事责人”。具体办法是,对中央部、院到地方州县各级衙门所处理的公事,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而立定“程限”,并置立“文簿”存照,做到“月有考,岁有稽”、“ 误者抵罪”,使每件公文都落实到实处。为此,张居正又健全六科的职
10、权,建立起以内阁控制六科,以六科督察六部,再以六部都察地方藩、臬等司及抚案官,再以两司督察府、州、县官,这样层层督察,以提高上下各级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从而形成一个从内阁到地方官逐级督察的严密的考核考绩制度。考成法的实施整顿了吏治,提高了办事效率。【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1 【正确答案】 明朝水利专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 举进士。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自嘉靖末至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他治黄的办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他治河的办法对以后数百年的河工都具有深
11、刻影响。但他极力反对以改进航运为目的的开洳河、开胶莱河、通海运等建议,反映出了他的保守态度。张居正改革中曾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此次治黄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时,同时,使多年的弃地变为良田。他的著作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四库全书著录改名两河经略、河防一览)。【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2 【正确答案】 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也简称条编、条法、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中实施的赋役征收的办法,于全国推广的时间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具体说分为以下四点:(1)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2) 把
12、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税,称为户丁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全部摊人田赋征收,有的地方则是以大部分、小部分或平均分配的形式摊入田赋。(3)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等项统统折成银两,合并为_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4)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即由里甲办理),改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由政府用钱顾人应役。明朝一条鞭法的实施减少了赋税征收的环节,简化了手续,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3 【正确
13、答案】 土木之变是蒙古瓦刺部大败明朝的一次战役,因发生于土木堡,故称“土木之变 ”。瓦刺与明朝有朝贡贸易关系,但是经常假借朝贡的名义大肆讹诈明朝物品。1449 年,也先遣使 2000 人到北京贡马,而诈称 3000 人,要求按虚报名额给予赏品。王振一定要按实际人数给赏,而且大减马价。也先大怒,于该年七月分兵四路大举南下,进攻大同。王振不顾群臣反对,未做充分准备,就挟英宗领兵 50 万亲征。一路上,王振横断专行,致使人心涣散。八月初,大军抵达大同,听到前线各军屡败后,因惧怕而退兵。回师到土木堡(河北怀来境),被瓦刺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英宗突围不出,王振被护卫将军用锤打死,此即“土木之变” 。土
14、木之变后,明朝对北方蒙古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而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4 【正确答案】 土木之变后,也先以英宗要挟明朝的计谋没有得逞,无计可施,乃将英宗放回。此时,英宗之弟朱祁钰已经即位,为景泰帝,他贪恋皇位,于是出现了皇室的内争。英宗归来,被景泰帝禁锢于南宫。1457 年正月,景泰帝病危,不能视朝。石亨、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率兵夜人南宫,拥戴英宗夺门(东华门)人皇宫,等殿复位。这一事件史称“夺门之变” ,也称 “南宫复辟”。【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5 【正确答案】 曹石之变是曹吉祥、石亨阴谋夺权而被平定的事件。英宗复辟之后,对夺门功臣大行封赏。石亨晋封
15、为忠国公,曹吉祥升为司礼监太监,总督京军。徐有贞人内阁,晋升兵部尚书,加封武功伯。不久,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产生矛盾。曹、石在与在与徐有贞的较量中获胜,徐有贞被贬,二人一掌外朝,一掌内廷。天顺四年(1460) ,明英宗在大学士李贤的帮助下,靠锦衣卫果断地处理了石亨。石亨的败亡,使曹吉祥与其嗣子曹钦惊惧不安。曹吉祥一直提督京军,军权在握。次年,曹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被怀宁伯孙镗等率领准备开赴陕西的军队平定,曹钦投井自杀,曹吉祥被处以磔刑。此事历史上称“曹石之变” 。【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6 【正确答案】 明武宗无子也无亲兄弟,死后由堂弟朱厚熄即位,为世宗。世宗欲尊生父兴献王为帝。首辅
16、杨廷和等认为,继统的同时要继嗣,应尊孝宗为皇考,生父只能是皇叔考,反对世宗尊生父兴献王为帝,维护孝宗、武宗一系的一派称为“护礼派”;中下级官吏张璁、桂萼等人迎合世宗的心意,主张尊兴献王为帝,这一派被称为“议礼派 ”。这就是 “大礼议”之争。斗争充满了两个派别之间的较量,斗争的结果,世宗意愿实现,杨廷和罢官,同派官吏有 180 余人受杖责,134 人下狱。张璁当了首辅。“ 大礼议”事件后,内阁倾轧的斗争益趋激烈。【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7 【正确答案】 隆庆和议是隆庆年间蒙古与明朝修好的事件。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使蒙古俺答汗的扩张野心有所收敛,愿与明朝修好。隆
17、庆五年(1517) ,明廷封他为顺义王,其子侄也都授予了都督同知、指挥同知等官职。万历九年(1581) ,子黄台吉,孙椿力克相继嗣顺义王位,而统治权仍归三娘子。明朝敕封她为忠顺夫人。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廷友好的政策,为明保边守塞,部将畏服,与明朝不用兵二十年。隆庆和议是明朝和蒙古都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稳定,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8 【正确答案】 明初,青海湟中藏族僧侣宗喀巴在西藏创立的新教派,也称格鲁派,因其僧侣要戴黄帽,故俗称黄教。黄教教主主张严守戒律,学、行并举,不与世俗争权,因而得到封建农奴主的欢迎与支持,势力日增。永乐七年,宗喀巴
18、在拉萨举行法会,明成祖遣使征聘宗喀巴,宗喀巴命弟子释迦也失于永乐十二年赴朝见。宗喀巴死后,由其两大弟子世世转生,传其衣钵。这两大弟子后来被迫称为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万历初,蒙古俺答汗崇信黄教,迎三世达赖锁南坚错长期在西宁等地居住,使黄教在蒙古地区盛行起来,万历九年(1581),三世达赖在甘州上书明内阁首辅张居正,请求承认他在西藏所取得的地位并如斯通贡,眀政府准许了他的请求。【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9 【正确答案】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以少数民族的酋长担任当地的土官,称为“土司”。因为土司是世袭制,名义上是朝
19、廷命官,实际上往往自行其是,形成独立王国,与中央政府相对抗;在土司制度下,少数民族群众不不仅深受士官作威作福之害,还要忍受封建国家和土司的双重剥削,因而于国于民都大有弊害。【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0 【正确答案】 自明朝以来,为了加强中央权力,消弭土司之患,即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所谓改土归流,就是把永久世袭的土官改为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清廷也不断地实施这一政策。1726 年1731 年,雍正帝任命鄂尔泰任云贵总督,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次第展开了改土归流。即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府、厅、州、县,实行和汉族地区一样的制度,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等。这就大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
20、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巩固西南边防。【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三、论述题31 【正确答案】 朱元璋,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人,出生于贫苦家庭,父母早亡,孤苦无依,当过和尚,后来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提拔为大将。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尽有其军,不久,攻克集庆(今南京),改名应天府,建立江南行省,有兵 10 万人。他以应天府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先后攻取皖南、浙江的宁国(今安徽宣城)、徽州、池州、扬州、婺州等地。这时的朱元璋东邻张士诚,西邻陈有谅,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割据福建)。朱元璋采取朱升的建议,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积蓄力量。先后
21、灭掉陈友谅、张士诚,于 1368 年以应天府为师,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即明太祖。然后,灭掉元朝,统一了全国。朱元璋是继汉高祖刘邦之后又一农民出身的封建帝王,是明王朝的建立者。艰苦的生活经历和激烈的军事斗争锻炼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知识,同时也塑造了他复杂的多重性格。首先,无依无靠的流浪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培养了他刚毅、勇敢、坚韧不拔的个性。然而,他自幼缺乏家庭的温暖,淹没了他的同情心,铸就了他性格的另一面极强的权力欲、刚愎专断、猜忌多疑、残忍暴虐。他废行省,设三司;废除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分散大都督府的权力,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只
22、管兵籍和军政,兵部只管承旨调兵和选任军官,将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这些都是朱元璋极强权力欲的表现。朱元璋以“谋反 ”罪诛杀丞相胡惟庸,株连杀害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株连杀害达三万余人。又以同样的罪名诛杀梁国公蓝玉,列侯张翼等,牵连万余人。朱元璋还一反礼遇大臣的习俗,视君臣关系为主奴关系,公开廷杖大臣,视大臣的尊严于不顾。这些不仅是他权力欲的表现,也是他刚愎专断、猜忌多疑、残忍暴虐的表现。其次,明太祖又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他善于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深知居安思危、处治思乱的治国方策。由于他出身寒微,又亲历元末农民起义,比较了解下层百姓的要求,懂得治乱安危和百姓
23、精于好坏的密切关系。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化缘僧人的出身对朱元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加了解民间疾苦。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例如,禁止蓄奴、限制寺院经济、招抚流亡、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等。这些措施既是迫于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也是朱元璋深谙民间疾苦的表现。(2)对贪官污吏欺凌百姓有着切身体会,有革除这些弊政的强烈愿望。朱元璋称帝后,加强了对官吏的管理。他采用举贤任才、尊德尚齿的用人方针,破格用人;奖励循吏和清官;严惩贪官污吏,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3)忌讳别人提及 “和尚”、“贼”等字眼,对知识分子心存疑忌,罗织罪名,大开杀戒,制造冤狱。朱元璋加强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明代科举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以这种死板的文体和局限的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总之,从朱元璋在位时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的趋势与朱元璋的个人身份、经历也是促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催化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也是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朱元璋的迎合也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强化。【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