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84771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三公九卿制2 书同文3 焚书坑儒4 灵渠5 黄老思想6 汉承秦制7 异姓王8 同姓王9 郡国并行制10 九章律11 贵粟政策12 马复令13 治安策14 削藩策15 中朝16 刺史17 司隶校尉18 耐金夺爵19 五铢钱20 均输21 平准22 沉命法23 昭宣中兴24 限田氟奴婢之议25 再受命26 光武中兴27 御史中丞28 士人清议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为丞相、

2、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三公分别对皇帝负责。九卿是在丞相之下设立的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各有自己的职责,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决于皇帝。三公九卿制的实行加强了皇权。【知识模块】 秦汉2 【正确答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文字改革。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异形和混乱,不但妨碍政令的执行,而且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秦始皇

3、和李斯改革并统一文字。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知识模块】 秦汉3 【正确答案】 秦始皇为统一思想而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的措施。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秦记以外,六国史书一律销毁。诗、书、百家除博士官外,其他人不得收藏。医药、农书和卜筮之书不在禁止之列。坑儒是一些方士儒生对秦始皇不满,于是御史悉案问诸生,皆坑之咸阳。焚书坑儒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损失。【知识模块】 秦汉4 【正确答案】 秦朝在岭南地区开凿的水利工程。秦在征伐南越时,为了转运粮饷,命监御史禄率士兵在今广西兴安县凿渠引湘水进漓江,该渠长达 33 公里,是为灵渠。灵渠沟

4、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我国南方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秦汉5 【正确答案】 秦汉之际兴起的道家学派。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刘邦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采纳了士人陆贾的建议,用“无为而治” 的思想指导政治。汉初的无为而治方针不同于法家的严刑峻法,也不同于儒家的繁文缛节,主要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当时的道家思想称为“黄老之学” ,“老”即老子, “黄”指黄帝。冈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者假托黄帝之命撰写了黄帝四经等著作,故黄帝在一段时期内也被当做道家的代表人物。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初希望安宁、清静的普遍社会心理。【知识模块】 秦汉6 【正确答案】 汉王朝袋用秦王

5、朝的各种制度。刘邦攻入咸阳时,萧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西汉初年,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即在中央,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机构即朝廷,由三公几卿组成,地方行政基本上是郡县制度。其税制、法律、职官、礼仪、兵制等,均沿用秦制,仅略加修改变通而已。史称这一情况为“ 汉承秦制 ”。【知识模块】 秦汉7 【正确答案】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期间和建立西汉王朝之初所分封的非刘姓的诸侯王。楚汉之争时,刘邦为了集中力量战胜项羽,不得不分封韩信、英布、彭越等人为王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汉初保留并调整了他们的分封。当时被分封的异姓王有七个: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

6、长沙王吴芮。这些异姓王,特别是韩信、彭越、英布三王,手握重兵,占据广大地盘,对于西汉中央来说,是个严重威胁。从公元前 202 年到公元前 195 年,汉高祖借口他们谋反,先后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杀掉,把张敖废为列侯,韩王信逃人匈奴,仅留下一个势力最小的吴臣(吴芮子),从而解决了异姓王问题。【知识模块】 秦汉8 【正确答案】 汉代刘氏子弟同姓为王者。刘邦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汉高祖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他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史称同姓王。同姓诸侯王拥有很大权力,可以经营盐铁、征收赋税、铸造钱

7、币、任免官吏,俨然成为独立王国,后来经景帝“削藩” 和 “七国之乱”后,这些王国的独立地位才被取消。【知识模块】 秦汉9 【正确答案】 西汉前期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即是地方上郡县和封国并存的现象。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曾封韩信、英布等人为王,是为异姓王。刘邦称帝后,在继承秦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刘姓子弟为王,称同姓王。诸侯王国和郡直属于中央,但诸侯国地位远高于郡。诸侯国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导致了后来的叛乱。【知识模块】 秦汉10 【正确答案】 汉初萧何制定的法典。刘邦人关之初的约法三章,只是稳定社会秩序的临时措施。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认为“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 ,令萧何根据秦律,制定

8、汉律。萧何除去秦律夷三族及连坐法,在秦律的基础上,又增加兴律、户律、厩律三章,合为九章,故称九章律。【知识模块】 秦汉11 【正确答案】 汉文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提出的一项经济措施。其原则是“使民以粟为赏罚” ,即农民可以用粮食向政府购买爵位,也可以用粮食赎罪。商人要买爵位,就要向农民买粮食,粮价也会因此而提高。汉文帝于公元前 168 年下卖爵令,实施贵粟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使国家的存粮大为增加,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得以提高。【知识模块】 秦汉12 【正确答案】 汉初鼓励民间养马的一项政策,由汉文帝时御史大夫晁错提出。具体内容是民间养马一匹,可以免三人的徭役。推行此令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武备,反

9、击匈奴。文景两代,都大力推行马复令,民间养马数量大增。为武帝与匈奴的长期军事对抗创造了有利条件。【知识模块】 秦汉13 【正确答案】 汉文帝时贾谊上奏的以解决诸侯国问题为内容的策论。其主要内容是:建议“ 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主张把王国分割成若干个小国,从而削弱其力量。文帝起初就很重视贾谊的建议,但有些犹豫不决;后来形势更加严重了,他才把齐国分为六个小王国,立齐王肥的六个儿子为王;又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立淮南王长的三个儿子为王。【知识模块】 秦汉14 【正确答案】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奏的以削弱诸侯王势力为内容的策论。晃错建议,借诸侯王犯错误之时,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景帝采

10、纳了这个建议,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 154 年),削楚王戊的东海郡,削赵王遂的常山郡,削胶西王印的六个县,成为七国之乱的导火线。【知识模块】 秦汉15 【正确答案】 汉武帝设立的中央决策机构。又称内朝。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皇权,采取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具体措施是汉武帝从侍从近臣、贤良文学中加以选拔,授予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让他们参与处理国家大事,逐渐形成中朝。中朝在宫内办公,以尚书令为首实际上是决策机构。外朝由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在宫外办公,成为执行机关。中朝的实行使中央官制制度化,有利于皇权的加强。【知识模块】 秦汉16 【正确答案】 汉武帝时设立的地方监察官。为加强对

11、地方的控制,元封五年(前 106 年) ,分京师直辖地区以外的地方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州设置刺史一名,称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刺史以六条问事,主要是监察郡守、尉、王国相和强宗豪右。刺史比秦朝的监察制度严密得多,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官僚的督导与控制。东汉末演变为州的行政长官。【知识模块】 秦汉17 【正确答案】 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武帝征和四年,于京师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管纠察京师百官(三公除外)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秩比两千石。汉成帝时废除,东汉复置,设从事史十二人,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和本部各郡事务。其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官僚的督导与控制。【知识模块】 秦汉18 【正确答案】 汉

12、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元鼎五年(前 112 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 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 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至此,王、侯虽然还存在,但只能“衣食税租” ,不得过问封国的政事,封土而不治民。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知识模块】 秦汉19 【正确答案】 汉武帝发行的一种金属货币。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 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并严禁各郡国、官府和私人铸造,旧时货币一律作废。钱币上铸有五铢二字,流通方便。五铢钱的发行稳定了货币制度,有利于经济发展。【知识

13、模块】 秦汉20 【正确答案】 汉武帝时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由大农令孔仪和桑弘羊提出。具体由大农令在各地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这样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抑制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知识模块】 秦汉21 【正确答案】 汉武帝时推行的由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其法为政府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置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储的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平准政策的推行,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囤积居奇行为,使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知识模块】 秦汉22 【正确答案】 汉武帝为督责地方官吏镇压人民反抗而颁行的法令。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

14、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汉武帝一再派中央重要官吏,持节和虎符发兵镇压农民起义,都未成功。武帝制定“沉命法” ,自郡太守以下大小官吏,对辖区内的农民起义不及时发觉镇压者,处死。【知识模块】 秦汉23 【正确答案】 西汉昭帝、宣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昭帝和宣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奉行武帝晚年的政策,减少徭役和赋税;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又在首都长安和各郡县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还“假民公田” ,就是将国有土地出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这些办法亦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史称“昭宣中兴” 。【知识模块】 秦汉24 【正确答案】 西汉末年关于限制占有田地、奴婢数量

15、的奏议。哀帝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大臣师丹、孔光、何武等建议实行限制私人占有田地和奴婢数量的政策,史称“限田限奴婢之议” 。规定诸王、列侯以至吏民占田以 30顷为限;占奴婢则诸王最多不超过 200 人,列侯、公主 100 人,以下至吏民 30 人;商人不得占田,不得为吏。这个办法受到当权的外戚官僚们的反对,被搁置而未能实行。【知识模块】 秦汉25 【正确答案】 西汉哀帝为挽救汉下朝的衰落而进行的政治迷信活动。西汉末年,社会危机越来越严重。有些方士儒生根据“五德终始” 说,编造出“汉运将终,应更受命”的说法,于是哀帝决定实行“ 再受命”的改制。建平二年(前 5 年),哀帝宣布“再受

16、命”,改元为“太初元将”,自号“陈圣刘太平皂帝”。“ 陈”为舜后,“刘” 为尧后。哀帝自称“陈圣刘 ”,意为尧后禅位于舜后,这是应天之命。此闹剧演过两月,社会情况仍无好转,哀帝又自动取消了“再受命” 之事。【知识模块】 秦汉26 【正确答案】 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统治后全国出现的较为安定的局面。光武帝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从公元 26 年到公元 38 年,曾先后下了七次诏书释放官私奴婢;公元 35 年,又连下三次诏书,禁止残害奴婢 I 还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公元 30 年,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候的三十税一,朝廷有时还发给不能生活的贫民急救粮。光武帝提倡节俭。注意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17、在他统治十多年后,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作“光武中兴”。【知识模块】 秦汉27 【正确答案】 西汉设置的官职,为御史大夫佐官。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秩千石,负责监察百官。御史中丞下有治书侍御史 2 人,掌法律条文解释;侍御史 15 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群吏奏事。官吏朝见皇帝或国家举行祭天、祀庙、封王侯、拜将相等大典时,御史中丞或侍御史监察威仪。御史中丞的权力仅次于尚书令。【知识模块】 秦汉28 【正确答案】 东汉末年流行的一种士人品评人物、议论批评政事的社会风气。宦官专政不仅使政治黑暗,而且也垄断了仕途。这就严重地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这一时期,太学生已发展到三万余人,各郡县的儒生也很多,他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力图通过清议,反对宦官外戚特别是当权的宦官,挽救东汉统治。【知识模块】 秦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32 31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pdf ETSI TS 132 31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pdf
  • ETSI TS 132 31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pdf ETSI TS 132 31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pdf
  • ETSI TS 132 31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_1.pdf ETSI TS 132 31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_1.pdf
  • ETSI TS 132 312-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ion Re.pdf ETSI TS 132 312-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ion Re.pdf
  • ETSI TS 132 312-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pdf ETSI TS 132 312-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pdf
  • ETSI TS 132 312-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pdf ETSI TS 132 312-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pdf
  • ETSI TS 132 312-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_1.pdf ETSI TS 132 312-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_1.pdf
  • ETSI TS 132 313-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ion Re.pdf ETSI TS 132 313-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ion Re.pdf
  • ETSI TS 132 313-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ion Re_1.pdf ETSI TS 132 313-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Generic Integration Re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