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84780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隋王朝的统治基础是南北土族地主阶级,其核心为( )。(A)江左土族(B)代北士族(C)关陇士族(D)山东士族2 隋朝建立后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中属于行政机构的是( )。(A)内史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尚书省3 隋朝三省六部制中与唐代相应机构名称不同的是( )。(A)中书省、户部(B)门下省、户部(C)中书省、礼部(D)门下省、户部4 三省六部制由来已久,其最终定型是在( )。(A)北周(B)唐朝(C)隋朝(D)北魏5

2、 隋朝时,在北魏、北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刑律是( )。(A)永徽律疏(B) 显德刑统(C) 大诰(D)开皇律6 隋朝在选官方面继承了西魏以来“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惟在得人” 的发展趋势,创立了( ) 。(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征辟制7 科举是一种读书、应考、任官三位一体的选官方法,其中的进士科始创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8 隋代,大贵族杨素在“ 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硙并利,田宅以千百数” 。这反映了( )。(A)均田制顺利施行(B)大土地所有制受到很大限制(C)均田制并未实行(D)均田制实行不彻底9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根据户籍簿

3、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是为( )。(A)赋役黄册(B)鱼鳞图册(C)输籍定样(D)大索貌阅10 开皇五年,文帝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是为( )。(A)赋役黄册(B)鱼鳞图册(C)输籍定样(D)大索貌阅11 李敬之汴河直进船诗:“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该诗描述的是 ( )。(A)春秋后期,吴开凿大运河(B)元代开通大运河(C)北宋汴京的繁华(D)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2 隋朝大运河南余杭,北至涿郡,其中心是( )。(A)洛阳(B)扬州(C)

4、长安(D)苏州13 隋朝大运河中哪一段河道的地理位置最接近于春秋时期即已开通过的运河( )?(A)邗沟(B)通济渠(C)永济渠(D)江南河14 皮日休汴河怀古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可见作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 ( )。(A)有弊无利(B)弊大于利(C)有利无弊(D)有利有弊15 隋朝大运河四大段由南到北依次是( )。(A)江南河山阳河永济渠通济渠(B)山阳河江南河通济渠永济渠(C)江南河山阳河通济渠永济渠(D)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16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军,指的是( )。瓦岗军河北起义军江淮起义军王薄起义军(A)(B) (C) (D)17 唐初

5、宰相的议事之所是( )。(A)吏部大堂(B)中书省(C)尚书省(D)政事堂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8 三省六部制度19 上考课20 府兵制21 输籍法22 开皇之治23 玄武门之变24 贞观之治25 封驳、涂归、画敕26 唐律疏议27 折中府28 番上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中,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内侍是长官,阶四品。至永淳末,向七十年,权未假于内官,但在阁门守御,黄衣廪食而已。旧唐书.宦官传材料二:玄宗承平,财用富足,志大事奢,不爱惜赏赐爵位。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

6、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殊紫千馀人。其称旨者辄拜三品将军,列戟于门。监军持权,节度返出其下。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肃、代庸弱,倚为扦卫,故辅国以尚父显,元振以援立奋,朝恩以军容重,然犹未得常主兵也。德宗惩艾泚贼,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迁,政在宦人,举手伸缩,便有轻重。至慓士奇材,则养以为子;巨镇强籓,则争出我门。新唐书.宦官传材料三:高祖、太宗承平时,无内官典军旅。自天宝以后,宦官浸盛。贞元、元和,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使卫从,令宦官主之,唯以二千人为定制。自是参掌枢密。由是内务百司,皆归宦者,上下弥缝,共为不法:大则

7、倾覆朝政,小则构扇籓方。车驾频致播迁,朝廷渐加微弱,原其祸作,始自中人。旧唐书.宦官传材料四: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官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旧唐书.张建封传材料五:宣徽院五坊小使,每岁秋按鹰犬于畿甸,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饷,小不如意,即恣其须索,百姓畏之如寇盗。先是,贞元末,此辈暴横尤甚,乃至张网罗于民家门及井,不令出入汲水,日:“惊我供奉鸟雀。” 又群聚于卖酒食家,肆情饮啖。

8、将去,留蛇一箧,诫之日:“吾以此蛇致供奉鸟雀,可善饲之,无使饥渴。” 主人赂而谢之,方肯携蛇箧而去。至元和初,虽数治其弊,故态未绝。旧唐书.裴度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唐中叶政局发生了何种变化。为何在唐初未出现此种局面?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宦官对老百姓进行残酷剥削的方式主要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四、五,指出此种局面的出现给唐朝带来了哪些危害。四、论述题30 试述隋朝统一南北的原因及其意义。31 为什么说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

9、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4

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8 【正确答案】 隋唐时期中央政权的主要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是中央最高政务机构;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官吏任免考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法、工程营造等各方面事务。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当然的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将相权一

11、分为三,对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19 【正确答案】 地方官员每年年终到中央汇报工作称为“上考课” ,又称为“朝集”。隋朝的地方大小之官,都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地方官每年年终都要到中央“上考课” 。中央也经常派遣使者巡察地方政绩。这些措施有利于整顿吏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0 【正确答案】 府兵制创始于西魏、北周时期。当时的府兵是职业兵,兵士皆人军籍,不属州县地方管辖,家属亦随营居以编为军户,不属民户。开皇十年(590),隋文帝改革府兵制,令军人除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又与家属都属州县,编人民籍,与一般民

12、户同样依均田令分得田地。军人有较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时生产,每年轮番应征宿卫。这样就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形成了兵农合一的新制度。唐太宗时期,府兵制发展到极盛期,于全国各地设置折冲府。统军改称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府兵平时耕种,战时出征,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军费开支,又防止了将帅手握重兵、专权跋扈的弊病。唐玄宗时期,府兵制遭到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募兵制。【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1 【正确答案】 又称“ 书籍定样 ”,是隋朝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的办法。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 采纳高熲的建议,实行书籍法。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

13、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从而使政府掌握的纳税户口大为增加,加强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2 【正确答案】 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 。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 的教训,倡导并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3 【正确答案】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

14、政变。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政变夺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之后,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民正式即位,是为唐太宗。【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4 【正确答案】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鉴戒,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

15、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5 【正确答案】 三省六部制在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规定。中书省拟好诏令后,转门下省。门下省若发现中书省所拟诏令有违失,可以驳正,封还中书省重拟。即所谓“封驳”。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甚至有权在中书省所拟的诏令上进行涂改,驳归中书省重写,此称“ 涂归” 。中书省所拟诏令经门下省审议合格后,由侍中向皇帝进呈“画敕”,表示认可。【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6 【正确答案】 唐朝刑律及其注疏的合编。高宗时,命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

16、,修成永徽律,永徽三年(652),又对永徽律做了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 卷,永徽四年,疏议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共 12 篇,502 条,贯穿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精神。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封建法律的修订都具有重大影响。【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7 【正确答案】 折冲府又称兵府、军府,是唐朝府兵的基本单位。折冲府由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统领,折冲府下有团,每团 200 人,设有校尉;团下有旅,每旅100 人,设有旅正;旅下有队,每队 50 人,设有队正;队下有火,每火 10 人,设有火长。折冲府有上、中、下三等之分,上府六团,中府五团

17、,下府四团。开元时全国设置的折冲府达到 634 个,总兵力 68 万人。折冲府在设置上贯彻“内重外轻”的指导思想。【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28 【正确答案】 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之上,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由均田制下的农民充任,府兵的经常性任务是轮番到京城宿卫,叫做“番上” 。每番皆为一个月,“番上 ”的次数按距离京师的远近而不同。【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9 【正确答案】 (1) 宦官专权。唐初,唐太宗下诏规定宦官不置三品官,不准干预政事,宦官数量不多,地位较低,只管宫廷内部事务,无权过问军政大事。形成原因:玄宗后期怠于政事,滥赏

18、赐爵位,宦官激增至 3000 人,地位上升,逐步参政。肃宗、代宗庸弱,以宦官专掌禁军,充任枢密使。自此,宦官掌握军、政大权,从而为宦官专权提供切实保证。(2)当时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的名义,对人民进行掠夺,称为“宫市” 。还有充五坊(雕、鹘、鹞、鹰、狗坊)小使的宦官,也常借捕贡奉鸟雀为名,对人民进行讹诈。(3)危害:在政治上,宦官们分帮结派,营私舞弊,以至任免朝臣,废立皇帝,使政治更加黑暗混乱。在军事上,各镇和出征军队中,都有宦官监军,破坏了军队的统一指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经济上,宦官大肆掠夺百姓的田产,又通过“宫市”,强买货物,敲诈勒索。总之,宦官专权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使唐后期

19、的政治和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四、论述题30 【正确答案】 隋朝统一南北,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原因有:第一,在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经济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为进行统一战争准备了条件。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从而为其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这种政治上的南北统一,进而造成经济上的南北统一,是完全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的,是完全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的。第二,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各少数民族基本上被汉族所同化,南北方都出现了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情景。自秦汉以来,先后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匈奴、羯、氐、羌、鲜卑、乌桓、丁零各族,到了北朝末年,已经和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骨干汉族完全融

20、合在一起了。中国北方的统治权,也已经由鲜卑贵族移转到汉族大地主手里(尽管这些汉族大地主带有鲜卑化的成分)。这样,自西晋末年以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已经缓和了下来,南北朝间的民族矛盾对抗状态,已经不复存在,因而使中国南北部很容易地统一起来了。第三,北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在统一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北朝均田制的继续推行,自耕小农大大地增多,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扩大起来的府兵,也由于他们的经济比较稳固,身份地位有所提高,因而兵源增多,战斗力加强;比较南朝自耕小农经济日益衰颓,兵士身份日益低落,国力也因以不振,最终导致了南朝为北朝所并。第四,南北在政治上的对立和斗争,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交

21、流,也给两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要求结束南北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南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望。第五,隋文帝杨坚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坚是北周贵族,周静帝即位后,他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逐步控制了北周军政大权。他革除了周宣帝的一些暴政,用法较为宽大,提倡节俭,颇得民心。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汉族官僚和汉化鲜卑贵族的有力集团。581 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位之后,他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大大超过了南方的陈,进一步打破了南北均势,为隋朝统一南北提供了条件。589 年,隋灭陈,实现了南北的统一。意义:隋统一南北,

22、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它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 270 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使社会发展步入正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唐朝的强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31 【正确答案】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这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方面: 第一,三省六部制的定型。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定型,唐朝时仍承袭隋制,继续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之初,就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三公是一种代表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但实际上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三省互相牵制,

23、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关,长官令、左右仆射。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都官( 后改为刑部)、工部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三省职同秦汉时期的宰相,历史上一般称为三省制度。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早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始于隋,三省六部制自隋定型。唐朝建立后依然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主起草诏令;门下省主审议诏令;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 第二,隋炀帝时期,设置太常、光禄、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

24、作等十一寺,为事务机构。到唐朝时,十一寺演变为国子、少府、军器、将作、都水五监和太常、光禄、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 第三,在地方官制上,隋初沿齐、周时的州、郡、县三级制。之后又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隋炀帝时又实行郡县二级制。唐代时沿袭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县下设乡、里。 第四,科举制度的创立。南北朝后期,士族把持选举的局势开始发生变化,选举已不全凭门第,开始注意到才干。隋文帝即位后,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州县地方官荐举人才的办法,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人才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考试

25、合格者录用为官,至隋炀帝时,又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出现了读书、应考、任官三位一体的选官方法。科举制度为唐朝及其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所沿用,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提高了政治效率,同时也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第五,制定开皇律。隋文帝即位后,令人在以前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制成开皇律,共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等。开皇律在制定的过程中废除了一些酷刑,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平、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 第六,改革府兵制。府兵制始于西魏、北周时期,隋文帝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

26、实行兵农合一,把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起来,加强了主要是用来镇压人民的封建武装力量,也加强了对农民服兵役的控制。府兵一面在州县落籍,垦种田地,“ 一与民同 ”,从事生产;一面仍保留军籍,轮番宿卫。设置十二卫统率府兵,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兵府,到隋炀帝时改称鹰扬府,由郎将和副郎将统领。唐朝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府兵制,府兵的基本单位改为折冲府,府兵轮番到京城宿卫,折冲府在设置上贯穿“内重外轻”的原则,府兵的调遣权力由尚书省兵部掌握,调兵必须有皇帝的敕书和兵部的符契,将士和士兵的关系也并不是固定的,防止将帅拥兵跋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这些大都是沿袭隋朝的府兵建

27、制而来。 第七,经济上,隋朝实行的均田制也是沿袭前代而来。隋文帝即位之后,立即颁布均田令。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京官、外官各有职分田,官署给公廨田,以供公用。农民、奴婢、耕牛的授田皆依北齐制度,丁男另有桑田或麻田 20 亩,是为永业田。奴婢依良人办法受田。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与均田制相适应,隋朝沿袭北朝以来的租、调、力役制度并进行了改革。丁要负担赋役,老则免去赋役。租调负担,一般以床(一夫一妇)为单位来计算。丁男一床,每岁出租粟三石,调视桑田和麻田不同而异,桑田调绢 一匹,另加绵三两;麻田调布一端(当时六丈为一端),麻三斤。未婚丁男和奴仆租调减半。力役负担,仍依北周制度,每岁服役一个月(即十二番)。唐朝在隋朝赋役制度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租庸调制。 由此可见,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的一系列制度,既承接着前朝而来,又对唐朝甚至是以后朝代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2 011-1-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Imp_1.pdf ETSI TS 102 011-1-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Imp_1.pdf
  • ETSI TS 102 011-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Imp.pdf ETSI TS 102 011-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Imp.pdf
  • ETSI TS 102 011-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Imp_1.pdf ETSI TS 102 011-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Imp_1.pdf
  • ETSI TS 102 01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Test .pdf ETSI TS 102 01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Test .pdf
  • ETSI TS 102 01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Test _1.pdf ETSI TS 102 01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V 24 Interworking Profile Test _1.pdf
  • ETSI TS 102 013-1-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Ethernet Interworking Profile.pdf ETSI TS 102 013-1-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Ethernet Interworking Profile.pdf
  • ETSI TS 102 013-1-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Ethernet Interworking Profile_1.pdf ETSI TS 102 013-1-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Ethernet Interworking Profile_1.pdf
  • ETSI TS 102 013-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Ethernet Interworking Profile.pdf ETSI TS 102 013-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Ethernet Interworking Profile.pdf
  • ETSI TS 102 013-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Ethernet Interworking Profile_1.pdf ETSI TS 102 013-2-200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DECT Packet Radio Service (DPRS) Application Specific Access Profile (ASAP) Ethernet Interworking Profile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