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84848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1 孩子做错事情时,拿走他喜欢的玩具,是负强化。( )【四川大学 2013】(A)正确(B)错误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2 假设你每天在公交车站等车,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车站的广告牌更换了新的内容。这属于什么记忆现象( ) 【江西师范大学 2014】(A)机械记忆(B)形象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3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西南大学 2014】(A)系列位置效应(B)前摄抑制(C)后摄抑制(D)记忆顺序效应4 艾宾浩斯在研究记忆与遗忘规律时采用的记忆

2、材料是( )【西南大学 2014;江西师范大学 2014】(A)人工概念(B)自然的句子(C)自然的单词(D)无意义音节5 下面哪一类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包括语义类别编码( )【江西师范大学 2014】(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工作记忆(D)瞬时记忆6 组块(chunking)被定义为 ( )【中山大学 2017】(A)与视觉图像相关的信息记忆(B)进入意义单元的信息组织(C)偶然信息的无意识编码(D)在一个系列中排在第一的项目最容易被想起的倾向7 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 )【西南大学 2014;江西师范大学 2014】(A)后像(B)假象(C)表象(D)想

3、象8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 )【西南大学2014】(A)翻转性(B)运动性(C)可操作性(D)灵活性9 看见弯弯的月儿,想起了小船,这属于哪一类想象( )【江西师范大学 2014】(A)幻想(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10 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熟悉有关概念的内涵,这类概念称为( )【江西师范大学 2014】(A)科学概念(B)日常概念(C)人工概念(D)本质概念11 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 【西南大学 2014】(A)暗示(B)定势(C)定型(D)期待12 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4、是( )【西南大学 2014;江西师范大学 2014】(A)制作人工概念的方法(B)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C)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D)形象思维的具体策略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3 概念是( ) 【西南大学 2014】(A)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B)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C)以词为基本单位的符号系统(D)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14 技能迁移【首都师范大学 2014】15 记忆【首都师范大学 2014】16 感觉编码【首都师范大学 2016;苏州大学 2016】17 启动效应【华南师范大学 2015】18 首因效应【南开大学

5、 2011;山东师范大学 2012;吉林大学 2013】19 观察学习【华南师范大学 2016】20 学习【四川师范大学 2017】21 辐合思维【南京师范大学 2016】22 创造力【华南师范大学 2015】23 自然概念【湖南师范大学 2015】24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区别。【华南师范大学 2014】25 简述斯金纳根据强化进程的安排,对强化的分类及其含义。【首都师范大学2014】26 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华南师范大学 2013;南京师范大学 2015;鲁东大学2015】27 说明广告中利用的学习和记忆规律。【北京大学 2016】28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6、【西南大学 2014】29 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 2016】30 简述长时记忆的遗忘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学 2015;首都师范大学2011、2012;西北大学 2014】31 简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异同。【华南师范大学 2016;南开大学 2016;河北师范大学 2015】32 概念形成的策略有哪些?【南京师范大学 2014】3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班杜拉的观点分析大众媒体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江西师范大学 2014】34 论述长时记忆。【华南师范大学 2014】35 结合思维的研究,说说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及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

7、学 2015;华东师范大学 2016;西南大学 2012;首都师范大学 2011;天津师范大学 2011;湖南师范大学 2015;山东师范大学 2013;南开大学 2015;苏州大学 2016;上海交大2016;曲阜师范大学 2011】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而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是有意识的记忆

8、过程,能随意地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机械记忆指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即死记硬背。【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最初学习的东西不存在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不存在倒摄抑制。【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艾宾浩斯研究记忆和遗忘的规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节省法。材料是无意义音节,由两个辅音字母

9、中间加一个元音字母组成,以此为学习材料能将文化、经验等背景干扰降到最低甚至没有,同时也便于控制和操作。【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有语义类别编码(将信息按照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分类)、以语言特点为中介的编码(通过发音、字形、语义、音韵等信息进行编码)、主观组织(主观上将无关联的材料连成整体的编码形式);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工作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和短时记忆相同,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

10、。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的组织与再编码。因此,组块是加工处理若干刺激的意义单位。【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后像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现象。假象是指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幻想中的形象。表象是指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表象具有三个特点。直观性是指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概括性是指表象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具有

11、抽象性。可操作性是指人们可在大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可操作性用心理旋转实验来证明。【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把想象分为两种:无意想象(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如做梦)和有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根据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想象小说中的情节)、创造想象(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创造小说人物)和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2、)。【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不经过专门教学,通过日常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而获得概念,这类概念称为日常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熟悉有关概念内涵的条件下掌握概念,这样掌握的概念称为科学概念。人工概念是由实验者人为地将事物的几个属性结合起来制造出的一个概念,用于在实验室中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活动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策略和启发法策略。算法策略是指按照问题的规则,搜索所有可能的途径,

13、直至选择一种有效方法解决问题。采用算法策略可保证问题的解决,但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启发式策略是指根据已有的经验,采取较少的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虽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省力。具体又可分为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爬山法和逆向搜索。【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的基本单元。概念是以词为标志的事物的一般和本质特性的符号。概念是思维活动中抽象、概括的结果,是思维的产物。以上话语来自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

14、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出版,第 328 页);所以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4 【正确答案】 技能迁移是指一种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影响的过程或现象。或者说,把一种技能带到完成另一种技能学习或应用任务中去的过程。按照迁移的方向性,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影响先前经验)。按照迁移的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5 【正确答案】 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知识模

15、块】 心理学导论16 【正确答案】 感觉编码是指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是指感觉器官把刺激的特征转换为可被大脑理解的神经信息的过程。【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7 【正确答案】 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启动效应的研究为探索内隐记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证据

16、。【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8 【正确答案】 首因效应是指,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9 【正确答案】 由班杜拉提出,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间接进行的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中个体决定学习谁、学习什么行为;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复制过程中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行为;动机过程中个体决定要不要表现习得行为。【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0 【正确答案】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

17、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1 【正确答案】 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2 【正确答案】 创造力,也称创造性,是个体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它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

18、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大小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经验、知识、方法和心理素质。【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3 【正确答案】 自然概念指的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4 【正确答案】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

19、化。 相同点在于: (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 (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 对两者都起作用。 不同点见以下表格说明:【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5 【正确答案】 斯金纳根据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将强化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连续强化是指每次反应之后都得到强化 间隔强化是间隔一定时间或比例才给予强化间隔强化又分为固定比率(定比)强化和变化比率(变比)强化、固定时间(定时)强化和变化时间(变时) 强化。固定比率强化是指间隔一定的次数给予强化,如计件工资。变化比率强化

20、是指每两次强化之间间隔的反应次数是变化不定的,如买彩票中奖。固定时间强化是指间隔一定的时间给予强化,如计时工资。变化时间强化是指强化之间间隔的时间是变化的,如随堂测验。斯金纳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使用连续式强化虽然习得速度快,但消退速度也快。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然后是固定比率强化,最后是变化比率强化。这样形成的行为相当稳定,也难以消退。【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6 【正确答案】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首先让儿童观察以成人为被试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观察学习也

21、就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包括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1)注意过程: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与自身相似或被认为优秀的榜样; 有依赖性、自身概念水平低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模仿行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模仿谁的什么行为。(2)保持过程: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袁征、编码和储存。(3)复制过程: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行为,选择和组织榜样情景中的要素,进行模仿和练习并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行为。(4)动机过程: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

22、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予以直接干预。替代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即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7 【正确答案】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1)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强调三点: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持久变化;由练习或经验引起。关于学习的理论包括联结理论、观察学习、认知地图学习等。每一种理论都在广告中有所体现。刺激一反应

23、联结:将推广的物品与某一种已有的行为进行联结。案例:脑白金广告,将送礼这种日常行为跟脑白金产生强联结,一看到脑白金就想到送礼。练习律:大部分的学习都需要反复地经验,因此广告为了达到效果也必须反复被看到,因此很多广告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案例:恒源祥的广告,不停地重复。观察学习:榜样行为常常能够引起人们的效仿,因此利用名人或者偶像推广某些产品常常效果非常好。例如大多数明星公益广告。泛化:泛化有助于相关事物产生类似的反应。例如企业赞助公益广告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而这种好感度很容易泛化到企业产品上,从而曲线式达到效果。分化:为了避免因为泛化使竞争品受益,广告通常都会突出不同点,使竞争品广告形象

24、差异化。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差异化策略。(2)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广告要发挥作用,首先就是需要让消费者牢记。广告中对记忆原理的应用也很多。机械复述:短时记忆要进入长时记忆需要复述,消费者不愿意复述那就让广告重复。案例:恒源祥还是最厉害的,关键信息不变,次要信息改变的策略很厉害。精细复述:最有效的复述是精细复述,广告为了让消费者将产品信息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便于复述,加大更多的相关信息介绍。案例:农夫山泉几分钟的长广告。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广告中间的信息最不容易让人记住,结尾的信息最容易被记住,所以大部分广告都会在最后或者最开始显示产品或企业的名称。遗忘曲线:人遗

25、忘的速度很惊人,为了不被忘记,广告只好在一一天内无数次重复。【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8 【正确答案】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它强调以“ 人的发展为本 ”,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 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 “情感教育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1)潜能观。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教育本身就是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2)自我实现观 (也叫自我发展观) 。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

26、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3)创造观。罗杰斯指出:“ 人人都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4)情感因素观。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与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 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5)师生观。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应该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9 【正确答案】 短时记忆是人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短暂保存和容量

27、有限的记忆,是感觉记忆之后的阶段。其特征为:信息保持时间短,一般不超过 1 分钟。容量有限,一般是 72 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意识的,可以操作的。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0 【正确答案】 长时记忆是指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对于无意义音节材料,艾宾浩斯用节省法证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遗忘在学习开始之后立刻开始,保持和遗忘都是时间的函数;遗忘的过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以间隔的时间为横坐标,以保存量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呈负加速型(这个曲线就叫保持曲线) ;若以遗忘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应为遗忘曲线,它是正加速型

28、的。遗忘的进程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遗忘速度从无意义材料、有意义材料到熟练的动作依次减慢;同等难度的材料,识记的越多遗忘越快。(2)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材料在系列里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它表现为系列末尾的材料记忆的效果最好(近因效应),其次是前边呈现的材料(首因效应) ,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3)识记者的态度: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现遗忘。(4)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达到学会的标准、过度学习的顺序遗忘速度逐渐减慢。(5)时间因素: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的过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

29、论31 【正确答案】 (1)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能随意地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一般没有意识过程的参与。它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语言表达。(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相同点:二者均是记忆的不同种类。(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不同点: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无影响,对外显记忆有。内隐记忆相对外显记忆保持时间较持久。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的学习效果几乎无影响,对外显记忆影响很大。呈现方式对内

30、隐记忆的提取有很大影响,对外显记忆则几乎没有。干扰因素对内隐记忆的记忆过程无影响,对外显记忆有影响。【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2 【正确答案】 布鲁纳曾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1)保守性聚焦:保守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定为否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2)冒险性聚焦: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这种

31、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概念。(3)同时性扫描: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采用这种策略由于要同时记住多个假设,因此,给工作记忆以及记忆的信息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这种策略被试也较少采用。(4)继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由于对假设的检验是相继进行的,因此这种策略被称为继时性扫描。【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3 【正确答案】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

32、点三元交互作用理论中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变化,既不是由内在因素,也不是由外在因素单独所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人通过其行为创造环境条件并产生经验,被创造的环境条件和作为个人内在因素的经验反过来影响以后的行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导致成绩的好坏,而成绩的好坏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可以分为替代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它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的行为。观察学习是指通

33、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榜样在情境中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和存储。复制过程中,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社会学习理论对行为的习得和表现做了区分,认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要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经习得的行为,会受到强化的影响。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

34、,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2)大众媒体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大众传媒依靠色、声、形等具体形象的内容感染人,表达人们的社会态度、生活方式及思想情感。青少年看电视节目会使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中人物表现出的人生观、价值观、态度、行为渗透到他们的头脑中。对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影响。大众媒体是青少年社会学习的潜在渠道,对强化群体刻板印象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大众媒体对任一群体的报道往往反映了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关于该群体的刻板印象。比如穷人多数是不工作的人。通过观察学习也能够得到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比如一些杂志中传达了

35、性别信息,什么样是男性特征,怎样做又是女性。对青少年社会态度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每天接受大量的传媒信息,如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和杂志,接受各类广告,等等,这些信息都在影响着他们的态度,使之发生强度上或方向上的改变。对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影响。班杜拉认为,个体观察他人的攻击行为后,自己表现攻击行为需要有三项必要条件:有一个表现攻击行为的模式;此模式的攻击行为被判断为“合理” ;观察者处在与表现此模式的攻击行为相同的情境中。攻击行为的学习是要透过观察、模仿的过程而获得的,他认为个人会经由观察楷模人物的行为所受到的赏罚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表现。如研究表明,早年看暴力影视和后来的攻击行为之间的关

36、系通常是正向的。(3)如何应对 ?我们要营造一个适宜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良好氛围,优化大众传媒环境,促进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要做到:首先,提倡对青少年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水平。其次,传媒工作者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社会态度。最后,减少影视暴力对青少年的视觉冲击,促进其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4 【正确答案】 (1)含义:信息保持的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的记忆。多数信息来源于短时记忆,但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性获得的,如闪光灯记忆。(2)信息加工。编码形式:a语义类别编码:是主要编码方式,如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b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

37、进行编码:借助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字形、音韵、节律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其便于存储。C主观组织: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既不能分类也没有意义联系,个体倾向于采取主观组织对材料进行加工(自由回忆时多次按相同顺序回忆),分离的项目构成有联系的整体,以此提高记忆效率。d表象编码。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a编码时的意识状态:有意编码的效果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b加工深度:加工深度越大,记忆效果越好。(3)信息存储与提取。信息的储存: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存储阶段,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记忆存储内容的变化还表现在记忆恢复现象上。信息提取:两种形式,包括再认和回忆。再认:人

38、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4)特征。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以语义或表象的形式编码。内容会发生重构,由于自然衰退或干扰等原因会发生遗忘。【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5 【正确答案】 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而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

39、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四个连续的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会使用各种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是指使问题发生某些变化并由此提供一定信息的处理、试验或探索。问题解决中所用的各种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算法式和启发式:一是算法式,这是一种按逻辑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答案的策略。它的优点是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最大缺点是很费时费力。二是启发式,这是运用以往解决问题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解决问题。与算法式不同,启发式并不能保证得到答案,但这种缺点可以通过其容易且速度快的优点而得到补偿。

40、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策略:(1)手段一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可以暂时远离目标,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它对解决复杂的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如解几何题时经常会用到的逆推法。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一些几何问题比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办法。与手段一目的法不同的是,运用爬山法不可以暂时远离目标。总之,在问题解决时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但人们一般

41、不去寻求最优的策略,而是找到一个较满意的策略。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以下几点也同样是影响因素:(1)定势: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陆钦斯用“量水试验” 证明了定势对思维的影响。定势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效率,一方面也会使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法固定化。(2)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赐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装东西的,毛笔是写字的,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即灵活运用功能变通,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3)背景知识:解决问题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多,解决问题越容易,但知识经验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4)个性特征:气质、性格等差异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富有理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刻苦勤奋等优良品质都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保持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也有利于问题解决。此外,智力水平、动机强度、认知策略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