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4849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 在下列选项中,符合人对时间估计规律的有( )。(A)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时间短估(B)在期待中,时间长估(C)在积极情绪下,时间短估(D)活动内容枯燥,回忆时间长估2 知觉3 主观轮廓4 知觉的恒常性5 知觉定势6 请举例说明知觉的恒常性及其影响因素。7 请简述模板匹配理论及其优缺点。8 简述错觉产生的原因。9 什么是似动现象?10 简述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11 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四、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2、。12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A) 波(B) 波(C) 波(D) 波13 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的是(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14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 )。(A)注意起伏(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分散15 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的是( )(A)注意(B)认知(C)意志(D)意识16 飞机驾驶员在开飞机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17 盲视属于以下哪种现象?( )(A)意识(B)注意(C)前意识(D)无

3、意识18 精神分析认为梦的解析可以用于揭示哪种现象?( )(A)潜意识(B)意识(C)注意(D)意志19 以下关于快速眼动睡眠的描述,错误的是( )(A)脑电波频率变快,振幅变低(B)产生梦境(C)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D)心率减慢、血压下降20 大街上五颜六色一闪一灭的霓虹灯,是为了引起人的(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转移21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的是(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稳定性22 在某些情况下,人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

4、)双加工理论23 在百米赛跑中,如果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问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赛跑结果,这是因为( )。(A)注意的动摇(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24 下列对意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A)意识意味着“ 观察者” 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B)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C)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并非一个连续体(D)意识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25 下列对意识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意识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人的刺激量(B)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实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C)通

5、过意识,人们能分析因果关系,进行想象和计划(D)意识是一种能力,只有在高级心理过程基础上,意识才有可能发生26 当你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你的脑电波主要是( )。(A) 波(B) 波(C) 波(D) 波27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这与( )有关。(A)注意的选择性(B)随意性注意(C)不随意注意(D)注意的分配性28 特瑞斯曼提出的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理论是(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后期选择理论(D)多阶段选择理论29 不能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A)边吃饭边看书(B)上课时做白日梦(C)自弹自唱(D)边听课边做笔记30 “心不在焉,则黑自在眼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 ,说明

6、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 )。(A)感觉(B)知觉(C)注意(D)记忆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觉得时间短。【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 【正确答案】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知觉是在

7、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并且具有某些特别的属性,即组织性、恒常性、惯性等,它们保证了人对事物认识的相对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知觉受到情境、个人及社会因素等影响。【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 【正确答案】 把不完整的图形看成完整图形的知觉过程叫封闭性,由此产生的图形轮廓叫主观轮廓。【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4 【正确答案】 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知觉的这一特性叫作知觉的恒常性。【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5 【正确答案】 知觉定势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

8、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具体地说,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到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时,产生的就是知觉定势。可由早先的经验造成,也可以由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等产生。其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面。【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6 【正确答案】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的特性有: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整体性。其中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条件改变,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分为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和方向恒常。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9、但我们知觉到的物体的形状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恒常性(门从开到关)。大小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变化的,而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却不完全随着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艾姆斯小屋)。明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相对明度或视亮度却保持不变,这就是明度恒常性(煤球总是黑色的)。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表面的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颜色恒常性(家具在不同灯光下,颜色保持相对不变)。方向恒常性:指人不随身体部位或视像方向改变而感知物体实际方位的知觉特性(棒框实验) 。知觉恒常性的影响因素:视觉线索(各

10、种参照物提供的信息)和知识经验(建立的对客观世界的稳定知觉)。【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7 【正确答案】 模式识别又叫图形识别,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认知心理学中提出了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分别是模板匹配理论、原型匹配理论、特征匹配理论和结构优势描述理论。模板匹配理论: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各种与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相对应的袖珍副本(模板),内在模板与客观事物的刺激模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模板匹配是将刺激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精确匹配加工模型。优点:模板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在知觉过程中如何进行模式识别,并在具有人工智

11、能的机器模式识别中得到了实际运川。缺点:模板说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方面仍然有许多缺陷。按照该理论的假设,每一个有千变万化现象的同一个事物,记忆系统中都要储备与之一一对应的模板才能识别,需要在记忆中存储大量模板。这种理论对模式识别的解释比较刻板和生硬,缺乏人们在实际知觉中对模式识别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没有明确阐释模板匹配的机制,尤其难以解释人们能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模式的现象。【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8 【正确答案】 错觉是指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某种固定倾向、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和受到歪曲的知觉。对于错觉产生的原因心理学家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1)眼动理论我们在知觉几何

12、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部分时,由于周同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可以解释水平、垂直错觉和缪勒、莱耶错觉。后来用网像稳定技术发现,不眼动也能产生错觉。也有人认为只要有眼动的准备也能产生错觉。(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错觉(该理论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合机制的关系)。可以解释波根多夫错觉和佐尔拉错觉。(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

13、用理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可以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可以解释潘佐错觉。【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9 【正确答案】 似动现象是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似动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前后图案出现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距。【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0 【正确答案】 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事物开始的信息加工,强调感官接受的信息决定其在知觉中的地位。如看英文单词时,先确认字母的各种特征,结合特征识别字母,然后再结

14、合起来形成单词。这种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又称为数据驱动加工。特点是在加工过程中,较低阶段信息加工的结果不受较高阶段的影响。自上而下加工:人在知觉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的过程。例如去火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我们对来人的期待将影响到对他们的识别和确认。这种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特点是较低阶段信息加工受到较高阶段信息加工结果的影响。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是两种方向不同的信息加工,两者的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加工过程。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

15、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1 【正确答案】 知觉的组织原则有:(1)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2)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3)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4)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5)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6)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7)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四、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

16、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波;当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波;在睡眠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波。【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警戒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这就要求被试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这项工作上,即注意稳定性要强。注意分配主要用双作业操作来测量。注意广度可以使用“速示器”进行测量。【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分散。注意分散就是“分心”,指注意离开当

17、前活动而被无关事物吸引,是干扰当前活动的。注意转移是人主动地将注意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是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注意起伏是正常生理现象,长时间注意同一个对象,人的注意会周期性加强或减弱,一般来说注意起伏周期平均时间为 810 秒。【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方向。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觉知。【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

18、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这是注意在效率上的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分散。注意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也叫注意范围。【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无意识行为是自动化了的行为、习惯。盲视是指被试尽管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的现象。盲视属于一种无意识行为。【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都是“愿望的满足”,即是潜意识欲望的达成。弗洛伊德尝

19、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冲突。【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睡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脑电波频率变快,振幅变低,同时还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阴茎勃起,最奇怪的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为此科学家们把这一阶段的睡眠,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兼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一些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但是又不需要意志的努力。【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1 【正确答案

20、】 B【试题解析】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是后天学习和训练的结果。可以通过双作业任务来检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的是注意的分配。注意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也叫注意范围。注意稳定性,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上的一种品质。注意稳定的标志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滤器理论认为,过滤器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过滤器理论详见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1、 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在百米赛跑中,若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会引起运动员的注意动摇而影响比赛成绩。注意的分散(分心) 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心理过程才有可能发生。D 项是把二者说反了。【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醒的时候,脑电波都是 波为主。【知识模块】

22、 心理学导论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参见“注意的选择性”的定义。【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滤器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的,多伊奇等人提出了后期选择理论,约翰斯顿等人则提出了多阶段选择这个较灵活的理论。衰减理论的提出者则是特瑞斯曼。【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注意分配是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主体都想完成的任务上,而上课时做白日梦则是注意力分散,主体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的认知过程都离不开注意的参与。【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