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84866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受众商品论2 受众3 现实受众4 受众期待5 新闻生产6 新闻语境7 新闻生产的场域8 新闻选择9 新闻的“共同兴趣 ”10 新闻价值11 宣传价值12 新闻法规13 趣味性14 谈谈你对受众商品论的认识?15 新闻媒介受众有哪些特征?16 谈谈你对知情权的理解。17 媒介市场化以后,受众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18 简述受众商品论。19 简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异同。20 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21 简述新闻选择的标准。22 谈谈你对新闻敲诈的理解。23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所必须考虑的决定性要素。24 阐述当代中国

2、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产生的变化。25 分析下面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本报讯(记者陈青) 上海昨天出现第三例甲型 H1N1 流感重症患者死亡病例,该患者为 53 岁的男性,患有基础性疾病,昨天上午 10 点 40 分在新华医院死亡。截至目前,上海现有甲型 H1N1 流感重症病例 35 人,但没有聚集性疫情发生。目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病病区内治疗的甲流重症患儿已比前两周减少,但是尚有一名一周前入院的三岁女童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目前依靠呼吸机呼吸和冰帽降温。尽管身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父母表示放弃治疗,但是院方基于有抢救成功的先例,仍在继续努力。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此前透露,在目前国内死于甲流

3、的 200 多人中,约有8是孕妇,其中大部分为怀孕 6 个月以上者。钟南山表示,患甲流的孕妇一旦转为重症患者,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胎儿的死亡率也比较高,他建议,如果妊娠晚期孕妇出现发烧、咳嗽等甲流症状就可以使用达菲。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上海目前仍在院治疗的 35 例危重症病人中,成人占 23例,没有孕产妇。截至昨天上午、上海累计报告甲型 H1N1 流感确诊病例 2256 例,重症及危重症病例 56 例,死亡 3 例。选自 2009 年 12 月 10 日文汇报26 你认为就总体而言,新闻媒体在选择报道新闻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在判定什么是新闻及价值量大小时,其标准会发生变异

4、吗?为什么? 如果发生变异将会是哪些? 请紧密结合中外新闻传播实践加以说明论述?27 下面的材料反映出了在媒体运作中存在的什么问题?简要地对此进行评析。美国豪门女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出狱后一直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但这一“八卦”故事屡屡占据新闻头条却引起许多人不满。美国一名电视新闻主播在直播时愤然拒读这条新闻,甚至掏出打火机,要当场烧掉新闻稿。这一风波发生在 2007 年 6 月 26 日早晨,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新闻女主播米卡布热津斯基与名主持乔斯卡伯勒以及另一名嘉宾主持直播的早间谈话类新闻节目早安,乔。按照惯例,谈话类新闻节目会插播当日重要新闻快报。现年 40 岁的布热津斯基拿起广

5、播稿,刚念一句,就火冒三丈地拒绝念下去。当天新闻快报的头条是全球酒店业巨头希尔顿集团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出狱的消息。“我讨厌这条新闻,我不认为它应该是我们的头条。” 布热津斯基说。她坚持应先播报伊拉克战争等“ 严肃”新闻。但没多久,当再次插播快报时,这条新闻仍在头条。布热津斯基忍无可忍,要来打火机,要当场点了新闻稿,但是打火机被嘉宾夺下。她余怒未消,将稿纸撕成两半,卷成一个球,交给嘉宾说:“你帮我烧了它。”在第三次插播快报时,头条还是希尔顿出狱。布热津斯基说:“我要崩溃了,它居然还是头条。” 她站起身来,把稿件投进碎纸机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6、【正确答案】 受众商品论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专家斯密塞提出的,他认为大众媒体生产的商品表面上是信息,但根本目的是吸引受众,从而根据受众的多寡与质量高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消费水平、购买力高低程度)来向广告主收取费用。媒体的作用就是通过内容安排,把庞大的受众群分为不同特征的广告投放适用人群,然后向广告主要价。因此,媒介的真正商品不是信息,而是受众(注意力)。受众消费信息的过程不是享受,而是在工作,在创造价值,这种价值通过购买商品时付出的广告附加费来实现。也就是说,媒体把受众卖给广告主,广告主将商品卖给受众,在这“ 二次出售”中,最终付费的是受众自己。受众商品论解释了广告时段、报纸版面具有价值

7、的原因,理论具有启发性,但缺陷在于它忽视大众传媒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2 【正确答案】 受众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具有广泛性(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混杂性、隐蔽性等特征。受众通过各种形式反馈传播者(最常见形式为媒介接触程度),受众对新闻媒介有决定性影响,包括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风格定位、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同时也是传媒财富之源及传媒权力之源。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主动性越来越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需求呈现出多

8、元与分化特点。新闻工作者应在细分受众的基础上,了解分析目标受众及核心受众的信息需求,以信息需求为导向做好新闻事实选择、新闻加工制作和传播工作。【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3 【正确答案】 现实受众,是指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是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与现实受众相对应的是潜在受众,指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新闻媒介是开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讲,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受众。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传播者在满足现实受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力图扩大受众群落,争取变潜在受众为规定受

9、众。【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4 【正确答案】 受众面对媒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选择自己偏爱与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受众的心理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性和差异性,也存在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存在一些普遍的需求。包括:寻求信息,了解外部世界,减少或消除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寻求娱乐消遣与趣味,通过接收媒介提供的娱乐休闲性内容获得精神享受与满足,同时用来消磨空余时间,排遣寂寞,释放压力;寻求社交沟通,通过媒介实现自身与外界环境的沟通、扩大朋友圈,在交流中体验快乐、满足精神、情感需要等;寻求知识。受众通过阅读、收听、收看以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专业知识,探索陌生领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寻求美感。受众期待通

10、过媒介寻找到符合自己审美、兴趣的内容。此外,通过使用大众媒介,人们还可以满足某些特殊需要,比如寻找刺激,转移感情等。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注意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普遍期待和特殊期待。【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5 【正确答案】 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新闻价值等因素;法规。各国制定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这是由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

11、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所决定,也就是国情决定的;形势。包括国际形势、全国形势、地方形势;决策者。从最高的中央决定、主管部门的决定、媒体主持人的决定,也包括新闻从业者直接领导的决定;市场。广告客户的要求和受众(用户) 的需求;媒体的定位。媒体的性质独立的或非独立的、商业性的或非商业性的,媒体的诉求商业利益、社会效益,媒体的类别综合性的、专业性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等。【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6 【正确答案】 新闻语境就是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下从事新闻生产的环境。新闻语境属于“媒介生态环境” 的研究范畴。 1967 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与人合著的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

12、媒介生态的概念。一年后,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其演讲中进一步阐释媒介生态,并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从此,媒介生态便作为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7 【正确答案】 新闻生产的场域就是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在所有关系中,有三组关系在媒体日常的新闻

13、生产中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政府、社会与媒体;资本、公众与传媒;政府、传媒与记者、编辑。【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8 【正确答案】 新闻选择是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采访、写作、编辑是新闻业务的3 个主要环节。从整个社会来看,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把关人。新闻工作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向人们提供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关系着人们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以及思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们的思想和情绪。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注意力放在选择事实上。新闻选择主要有 4 个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

14、价值、新闻法规。【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9 【正确答案】 新闻的“共同兴趣” 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0 【正确答案】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性” ,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重要性: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众切身利益的密切程度;接近性:新闻事实

15、同受众之间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显著性:名人+ 普通的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趣味性:新闻事实能够调动受众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和感情共鸣的有趣程度。【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1 【正确答案】 宣传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由于新闻媒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办媒体的方针不同,宣传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和价值取向。一般而言,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 ,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及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时宜性。【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2 【

16、正确答案】 判定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是否允许公开传播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及时把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新闻,不准对外公开传播,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一般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3 【正确答案】 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内容,是指新闻事实能够调动受众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和感情共鸣的有趣程度,就是通常说的奇闻趣事,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新闻事实的趣味性表现为 3 个方面:新闻事实新鲜奇特,罕见甚至反常,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比如“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 ”才

17、是新闻,后者是反常的、罕见的事情;新闻事实充满情趣;新闻事实富有人情味,能调动人们的同情心、爱憎感,抨击庸俗情趣,推崇高尚情操。【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4 【正确答案】 受众商品论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专家斯密塞提出的,他认为大众媒体生产的商品表面上是信息,但根本目的是吸引受众,从而根据受众的多寡与质量高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消费水平、购买力高低程度)来向广告主收取费用。媒体的作用就是通过内容安排,把庞大的受众群分为不同特征的广告投放适用人群,然后向广告主要价。因此,媒介的真正商品不是信息,而是受众(注意力)。受众消费信息的过程不是享受,而是在工作,在创造价值,这种价值通过购买商品

18、时付出的广告附加费来实现。也就是说,媒体把受众卖给广告主,广告主将商品卖给受众,在这“ 二次出售”中,最终付费的是受众自己。受众商品论解释了广告时段、报纸版面具有价值的原因,理论具有启发性,但缺陷在于它忽视大众传媒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15 【正确答案】 (1)与其他传播方式(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相比,新闻媒介受众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广泛性。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介现实或潜在的受众群,新闻传播的广泛性也使受众超越了地域的间隔,在相同或相近的时间里,聚合为传媒信息的接受者。混杂性。受众彼此之间存在着许多明

19、显的个体差异,如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别、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这种混杂必然造成他们的各自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的丰富、多样。这既给新闻媒介满足受众需要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同时也为新闻传媒发展的多样性奠定了受众基础。隐蔽性。尽管分散的受众成员有时也采用各种直接、间接形式参与新闻媒体工作,但在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而言,是不露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新闻媒介执行的是宽泛的大众传播,媒介与分散的受众成员很难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媒体也很难确知具体的受众的个体特征,只能依赖经常性的大范围的受众调查,通过受众反馈把握受众总体特性和相关要求。(2)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影

20、响下,新闻媒介的受众又表现出若干新的特征。受众主动性增强,成为新闻传播的积极参与者,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随着社会变革深入,时刻涌现出新事物、新现象,信息量大增。社会交往加强,外界环境变化与受众自身利益联系日益密切,使得受众主动获取信息的需求增强。受众主体性增强。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受众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主动搜索者、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参与性增强。受众分化与多元化趋势明显,社会结构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化,新增群体涌现,带动受众兴趣与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媒介要及时充分满足多元群体的多样化要求,自身也实行分流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受

21、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3)总结: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制造者、传播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是流动和富于变化的,媒介必须在了解受众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及时追踪、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才能不断适应、满足受众需求,也只有赢得受众,媒介才能占有市场。【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16 【正确答案】 所谓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内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知情权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业性的大众信息传媒,

22、应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1)知情权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更是公民正当地行使其民主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整个法定权利的重要一环。知情权作为一个鲜明概念的提出于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如果人民得不到国家重大事情的信息,也就谈不上参政、议政。(2)知情权不是媒介特权,是人民的权利。作为公民,理所应当要享受到最基本的信息知情权。而知情权的实现则是通过专业的媒体渠道。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专业化的新闻生产部门,使得公民享有的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3)知情权是相对的。所谓知情权是相对的,就是公民并不是毫无阻碍的获知国家的任何信息。

23、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等方面的信息,各国都有较翔实的法律限定。【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17 【正确答案】 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体既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又具有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是一个常识,但在中国,对此认识还是近 20 年的事情。(1)中国对新闻媒介属性认识过程十四大之前:我国把新闻媒体的属性定位在上层建筑,认为新闻媒体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十四大之后:十四大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既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又具有形而下的

24、信息产业属性。因此,我国新闻媒体形成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的双重属性,即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由此,中国传媒业开始走向市场,从而引发媒体间激烈竞争,导致了整个传媒业从传者中心逐步转向受者中心。(2)受众地位的变化21 世纪以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 2010 年,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得到井喷式发展,赋予了受众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受众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众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自媒体具有 4A 元素(Anyone 、Anywhere、Anytime、Anything),即任何人

25、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以报道任何事情。这是一个数字化武装起来的个人通信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在传媒数字化时代,受众可以通过“超链接” 搜索需要的信息。信息接受的主动权操控在受众手里,需要什么获取什么。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想看、想读、想写的信息。受众从被传媒指导到传媒被受众指导。借助于新媒体,受众可以大胆地、自由地对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评价,对于歪曲事实真相或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报道,受众都会毫不迟疑地公开批评。总之,媒介市场化使得受众占据了传媒的中心地位。【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18 【正确答案】 (1)受众商品论是由政治经济学专家斯密塞提出的,他认为大众

26、媒体生产的商品表面上是信息,但根本目的是吸引受众。媒体的作用就是通过内容安排,把庞大的受众群分为不同特征的广告投放适用人群,从而根据受众的多寡与质量高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消费水平、购买力高低程度)来向广告主收取费用。因此,媒介的真正商品不是信息,而是受众(注意力)。受众消费信息的过程不是享受,而是在工作,在创造价值,这种价值通过购买商品时付出的广告附加费来实现。也就是说,媒体把受众卖给广告主,广告主将商品卖给受众,在这“二次出售” 中,最终付费的是受众自己。(2)它建立在以下 3 个认识的基础上: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必须把信息产品和服务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出去;要做到这一点,

27、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传媒机构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竞争的对象是消费者。(3)观点合理性该观点解释了广播电视广告时段、报纸版面空间具有价值的原因,揭示了媒介运作中“受众”商品及其整体形式被卖出的客观实在,反映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点,如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拓展了我们对于受众的认识。根据这种说法,受众成了商品,任何大众媒介,只要拥有了受众就拥有了市场,而作为商品,受众资源的分配也应该是由市场来完成的。(5)观点缺陷受众商品论是从传播者立场肯定受众的中心地位,将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与“买方”的关系,实际上他们的社会传播关系更为复杂。同时,商品论容易把“商品销售量 ”,即收视率或发

28、行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从而忽略了传媒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6)结合实际谈谈做法由于受众是广告费的根本来源,是具有需求的消费者,那么传媒在媒体实践中更应以受众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为要求来制作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手段与形式;在媒体丰富化的今天,应准确进行受众定位与受众细分,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 ”是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同时,对于担负一定社会责任的大众传媒而言,在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应重视弱势群体受众的信息需求,发挥传播内容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广告主也应认识到应针对性选择广告时段、版面,吸引广告的目标受众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19 【正确答

29、案】 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是新闻选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标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告诉我们,在阶级新闻事业时期,价值是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之分的。只有具有新闻与宣传双重价值的新闻,才能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也只有把握好这两者,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创作的全过程。(1)新闻价值定义及性质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性”:时新性:时间近、内容新;重要性:影响深远、关乎个人切身利益;接近性:地理接近、心理接近;显著性:名人常态事、凡人反常事。在西方的新闻学教科书中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名人+普通的事 =新闻;普通人 +不寻常的事=新闻; 趣味性:奇闻异事、富有情趣,就是我

30、们通常说的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2)宣传价值及定义宣传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由于新闻媒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办媒体的方针不同,宣传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和价值取向。宣传价值“五性” ,指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及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时宜性。(3)二者之间的异同区别新闻价值及其要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阶级、政党、集团对新闻价值的衡量有着不同的标准。宣传价值是人的(严格说是阶级的) 主观意图适应社会必

31、然性的功能。宣传价值所表达的是主观意图同社会发展必然性的一致,新闻价值所表达的是客观新闻事实同社会需要的一致。联系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不应该是平行关系,而是从属的关系。新闻价值是第一性的,宣传价值是第二性的。宣传价值从属于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决定宣传价值。只有新闻价值的作品,虽不能成为社会影响很大的新闻,但总可以成为独立的新闻得以传播(譬如 “天气预报”),而只有宣传价值的作品是不会受到受众欢迎的,决不能作为新闻去发表。由此可以得出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一定具有新闻价值,两者都是为了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能够产生最佳的社会效果。【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20 【正确答案】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事实

32、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新闻价值包括 5 个性质: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新闻政策是指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来说,就是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新闻政策国内外都有,只是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新闻政策,在不同的新闻政策指导下,代表着不同阶级利益的新闻媒体都在努力寻求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总的来说,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报遭,一是要看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就报道,缺一则不宜报道。那么,从具体的新闻实践来说,应做到:(1)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同

33、时要有“ 无闻”。(2)在坚持新闻时效性原则的同时更要讲究适宜性。(3)坚持舆论监督,但不为监督而监督。(4)坚持正面报道,兼顾负面报道,避免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5)坚持指导性原则,但不搞一言堂,让民众有说话的机会。(6)必须始终坚持及体现国家的立场和观点。(7)要防止新闻价值及新闻政策各自倾斜并走向极端。【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21 【正确答案】 (1)新闻选择定义新闻选择是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新闻工作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向人们提供选择后的新闻,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思考、

34、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和思想。(2)新闻选择的标准不同的媒体在选择新闻时有不同的标准,这与其办报方针、理念以及受众群体等因素相关。各媒体在选择新闻时有 4 个主要标准是必须予以考虑的: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根据这个定义,我们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性” :a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b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c显著性。名人+普通的事= 新闻;普通人 +不寻常的事=新闻;d 接近性

35、。包括地理接近、心理接近;e趣味性。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宣传价值。宣传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 5 个方面:a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对于我国的媒体而言,就要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国家的法令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新闻宣传的党性;b针对性。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c普遍性。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从而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启发人们去思考,引导人们去举一反三;

36、d典型性。事实不但要和作者想说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选用的事例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e时宜性。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够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新闻法规。判定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是否允许公开传播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把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新闻删除掉,不准对外公开传播,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一般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3)在新闻选择过程中,除了以上4 个主要标准外,新闻媒体工作者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下图从以上图示可以看出,媒体工作者在选择新闻过程中还要考虑新闻来源,即

37、保证新闻源的真实可靠性;新闻写作,即新闻稿件的呈现方式;新闻组织,即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再一次选择,新闻事实是否符合要求、稿件写作是否符合要求;受众,受众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挑选新闻来收看、收听;社会效果,即新闻对受众的日常行为,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综上所述,新闻选择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只有符合各个标准的事实才能够得以传播。【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22 【正确答案】 (1)“新闻敲诈”的定义所谓“新闻敲诈 ”,是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以不利于报道对象的新闻稿件(包括编发内参等)相威胁,强行向被报道对象索要钱财或其他好处的行为。“新闻敲诈”严重背离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新闻敲诈

38、”严重违背了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2)“新闻敲诈”造成的原因内因方面。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权,为满足一己私欲,将采访、监督等异化为谋财牟利的手段,严重背离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外因方面:a被“采访者”息事宁人的心理为新闻敲诈提供了市场。b网络新闻报道的低门槛为新闻敲诈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论坛、博客、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人都可以是新闻发布者,言论自由被滥用,同时由于监管上的困难,最终导致信息泛滥,这无疑为新闻敲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c市场竞争的压力造成部分媒体竞争失范,内部管理混乱。新闻媒体面临行业竞争压力,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

39、媒体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在利益驱动下,内部管理混乱,向记者站和记者摊派经营业务。d新闻法律法规不健全。(3)给“新闻敲诈”的建议从传播主客体方面治理a新闻工作者。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伦理和职业素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职业理想;坚持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的新闻价值标准,严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新闻敲诈行为;培养法治观念,运用好新闻舆论监督权,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形象。b新闻媒体。首先,新闻媒体要把好用人关,执行严格的新闻工作者准入机制,实行岗前培训,聘用以后,还要开展在岗培训,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道德培训;其次,新闻媒体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真正做到经营

40、和新闻采编业务分开;最后,新闻媒体应建立有效的创收途径,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兼顾,解决自身的生存困境。c社会公众。对于普通群众,要加强法制观念宣传,使他们了解新闻出版法规,能够识别非法新闻刊物、非法新闻网站,同时使他们掌握记者证的查询方法,增强甄别真假记者的能力,进而增强了解真实新闻采访的能力。从行业管理方面治理加强新闻媒体的行业自律,推动社会监督。一方面,媒体应建立自己的举报平台,负责对公众举报的媒体工作人员违法问题的受理和处理;另一方面,建立行业举报平台,加强对记者和媒体的双重监管。从法律法规方面治理法律是自由和秩序最好的守护者,目前,我国缺少一部真正的新闻法,新闻的社会监督职能缺少相应

41、的法律依据。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有法可依” 是一个先决条件,新闻法早日出台会给新闻媒体和社会带来益处。让法律的进步和完善与媒体发展同步,才能带来真正的信息传播自由,让类似于新闻敲诈这样的负面现象彻底失去生存土壤,才能确保信息传播活动与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保持高度一致。【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23 【正确答案】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是指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媒介清晰准确的受众定位有着认真细致的筹划设计过程,最关键的步骤是在正确的定位原则指

42、导下确定核心受众群。受众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是宽窄适度,范围适中,以核心受众群为中心,力图扩大至边缘受众群,争取变潜在受众为现实受众。(1)核心受众的定义所谓核心受众就是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各个媒体和媒体上设置的栏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些内容和风格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核心受众是媒体需要稳定和竭力争取的最重要的对象,也是媒体的生命线。媒体的内容选择、栏目设置、风格定位等都较多地以核心受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筹划、设计和编排。(2)确立核心受众的意义及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确立核心受众的意义

43、对于任何性质的新闻媒介,受众的接触与选择都是其一切功能目标实现的首要前提。无论从哪方面讲,受众对于媒介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新闻媒介想要在竞争的媒介市场中赢得受众就必须进行准确的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问题。媒介市场化之后,新闻媒体面对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受众细分” ,即要从以前的铺天盖地地大传播到现在的精准的窄传播,从“ 大众”走向“分众”,在分众化的市场上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受众定位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决定媒介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了。确立核心受众群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媒介在进行清晰准确的受众定位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正确的定位原则指

44、导下确定其核心受众群。以核心受众群为中心,再力图扩大至边缘受众群,争取把潜在受众不断变为现实受众。新闻媒介确立核心受众主要需要考虑以下 4 个方面:a受众区域定位。就各个单独的媒介而言,其传播范围一般总是特定的、有限的,因此媒介需要确定一定区域内的受众作为主要传播对象,以后根据特定地域内核心受众的兴趣偏好和信息需求指导自己的内容选择和风格定位。比如羊城晚报就将以区域受众为核心,主打广州地区。其报纸定位为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深得当地受众的喜爱,现已发展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报纸。b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同一个地区的受众,身份、职业以及社会地位不同,甚至同一个受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处于不同社会

45、角色上,其信息需求都会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媒介要注意以不同职业和身份的受众作为其核心受众,比如严肃性的党报与轻松活泼的都市类报纸在受众社会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定位就有所不同。c受众的年龄定位。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处于不同的环境和地位,有不同的理解力,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顾及年龄因素。d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受众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决定了其对媒介传播内容的偏好和理解力。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参考系数。一般来讲,大型综合性日内容严肃而有深度,应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受众为主;晚报、都市报面向广大市民,要顾及市民间巨大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起点不宜过高等。确定核心受

46、众定位的要素还有性别、民族等要素,而区域、身份和职业、年龄、文化教育程度这四点为最主要的因素。无论在传统媒体的时代还是如今的融媒时代,这四个要素都是媒介确定其核心受众所必须着重考虑的。【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24 【正确答案】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从旧有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社会转型。在总体变迁框架之下,引发了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发生变化,主要有:(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多重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随着社会变革深入,时刻涌现出新事物与新现象,信息量大增;社会交往加强,使外界环境变化与受

47、众自身利益联系日益密切,带动、引发受众强烈的信息需求,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外界最新变动。(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相应分散,呈现多元化特点,政府、企业、个人等都成了相对独立的决策主体,拥有各自的决策权,对富有参考价值的硬新闻和解释性、指导性信息需求转旺。(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化,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家、外资雇员等新增群体涌现,引发带动受众兴趣与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媒介要及时充分满足多元群体的多样化要求,自身也实行分流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

48、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制造者、传播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是流动和富于变化的,媒介必须在了解受众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及时追踪、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才能不断适应、满足受众需求。只有赢得受众,媒介才能占有市场。【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25 【正确答案】 这则新闻作品是关于 2009 年甲型 H1N1 流行期间上海疫情的消息报道。作为当地主流媒体的文汇报在此则报道中对上海的新增案例进行适时报道,对上海市的疫情进行数据统计并援引专家观点对甲流的危害进行简单解读,为民众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下将联系新闻理论知识对这篇报道的新闻价值进行解读。(1)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

49、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性”,分别为: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2)本文报道中的新闻价值时新性:时间近、内容新。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本则新闻第一段“上海昨天出现第三例甲型 H1N1 流感重症患者死亡病例,该患者为 53 岁的男性,患有基础性疾病,昨天上午 10 点 40 分在新华医院死亡”是对上海地区的新发现患者进行报道,具备了新闻价值的时效性。重要性:影响深远、关乎个人切身利益。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与人们关系越密切,关系的面越大,新闻价值也越高。本则新闻对上海地区的疫情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说明,援引专家观点对 H1N1 的危害进行简单解读。例如:“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此前透露,在目前国内死于甲流的 200 度人中,约有 8是孕妇”在当时疫情肆意时期,人们对疫情的发展状况高度敏感,因为它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它俨然已成为当时的社会热点话题。所以就选题来说,本则报道具备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接近性:地理接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