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同步练习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仅利用被预测量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资料来预测未来的方法是( )。(A)因果关系分析法(B)时间序列预测法(C)德尔菲法(D)以上都不对2 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秘书一般都是帮助高层管理者进行工作的,他们在组织的职权等级链上位置是很低的,但是人们常常感到秘书的权力很大,那么秘书拥有的是什么权力?( )(A)合法权力(B)个人影响权力(C)强制权力(D)没有任何权力,只是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近领导3 有两个企业在机构精简后,单位对下岗职工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前者采用连续三年向下岗者每年一次性发放失业保障金
2、 4 000 元,全部由职工自己支配,企业不再过问。后者对下岗者的失业保障金酌减发放,每人每年 3 500 元,其余 500 元留做下岗职工的培训费,定期组织培训,为职工的再就业创造条件,对此种做法,可以认为( )。(A)前者更重视下岗职工的生理需要,后者更重视其安全需要(B)前者更重视物质需要,后者更重视其精神需要(C)前者是简单式管理,后者是任务式管理(D)由于失业保障金数量相同,不管如何使用,其效果是一样的4 管理者设计工作关系的结构,并使管理者可以与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一起努力的过程,就称为( ) 。(A)计划(B)领导(C)组织(D)控制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
3、的答案。5 一般认为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_、_、_、_。6 管理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_和_。7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管理者,通过实施_、_、_、_、控制等职能来协调_、_同自己一起_的活动过程。8 _领导了霍桑试验。9 决策遵循的是_而不是最优原则。10 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和_。三、名词解释题11 德尔菲预测法12 企业文化13 管理的自然属性14 营销控制15 零和谈判16 管理的组织职能四、简答题17 标杆比较的基本事项是什么?其应用包括哪几个步骤?18 简述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概念的主要区别。19 如何理解计划是组织的首要职能?20 简述滚动计划法21 横
4、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有何区别?22 简述事业部组织的基本特征。23 简述矩阵式组织的特点。24 组织变革应坚持的程序是什么?25 简述人事工作(人员配备)的主要步骤。26 根据领导特性论,简述有效领导者的共同特征。27 何谓管理沟通? 沟通在管理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28 简述战略控制五、论述题29 谈谈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和创新。30 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之间的关系。31 阐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具体体现以及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以跨国公司为例,运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知识,来具体说明跨国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或具体体现。32 波士顿矩阵以其简便易行而被广
5、泛采用,但该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分析其局限性,并指出应如何使用。33 有人认为“ 层级组织(科层组织 )”是现代企业组织的基本特征, “网络”只能补充,而无法代替企业组织中的“层级”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请结合对上述观点的评价,分析层级组织的特征、优点、局限性及其克服。34 试论企业变革的动力。35 论述组织文化的基本价值观。36 对领导科学的权变理论作一简单评述。综合同步练习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定量预测方法一般在利用已知的历史和现状方面的资料来预测未来时使用。它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得出的结论
6、比较准确,缺点是难以考虑非定量因素的影响,同时对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精确性的要求比较高。定量预测方法又可分为时间顺序预测和因果关系分析两种。而本题则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因此本题答案选择 B。【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前者更重视员工的生理需要,后者更重视安全需要,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组织职能定义可知答案选 C。【知识模块】 综合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5 【正确答案】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试题解析】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
7、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对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原理基本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以及效益原理。【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效果 效率【试题解析】 管理的其中一层含义指出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既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又要重视“正确地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因此管理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果”和“效率”。【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计划 组织 领导 协调 人力、物力 实现组织目标【试题解析】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管理者,
8、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人力、物力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梅奥【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满意原则【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组织形象【知识模块】 综合三、名词解释题11 【正确答案】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的预测结论。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复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来
9、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德尔菲法是为了克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专家预测方法。在预测过程中,专家彼此互不相识、互不往来,这就克服了在专家会议法中经常发生的专家们不能充分发表意见、权威人物的意见左右其他人的意见等弊病。【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企业文化经常被定义为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这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能未被明确宣布,但它们通常隐含于企业成员作为其行为前提的思维模式的假设中,是已经被企业成员无意识地普遍认可的,他们的行为会自觉地,甚至是不自觉地受到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影响。从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特征的内容来看,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
10、、企业精神、伦理规范以及企业素养等。企业文化在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改变员工旧的价值观念,引导组织行为和活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第二,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也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的。因此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客观存在。【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营销控制指市场营销管理者经常检查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情况,看
11、看计划与实际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或未完成计划,就要找出原因所在,并采取适当措施和正确行动,以保证市场营销计划的完成。营销控制是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重要步骤。由于在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中会出现许多意外情况,所以必须连续不断地控制各项市场营销活动。营销控制的类型有:年度计划控制、赢利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零和谈判就是有输有赢的谈判,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零和谈判能够成功,在于双方的目标都有弹性并有重叠区存在,重叠区就是双方和解达成协议的基础。【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组织职能是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组织职能对于发挥集体力
12、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学认为,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是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知识模块】 综合四、简答题17 【正确答案】 标杆比较的基本思想是,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然后复制领先者的方法来改进自身的质量。标杆比较过程通常包括四个部分:建立基准比较计划团队。团队最初的任务是识别什么应当被列为标杆比较的对象,识别可资比较的组织以及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收集内部和外部数据。团队首先从内部收集: 作方法的数据,然后从外部收集其他组织的相应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确
13、认绩效的差异和造成差异的原因。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最终达到或超过其他组织的标准。【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是组织学里两个最基本的概念。(1)组织结构指一个组织实体构成的框架体系。组织结构有三层含义,即复杂化、正规化和集权化。具体如下:复杂化指的是组织分化的程度。各种组织由于规模大小不一,组织内部劳动分工的差异,导致横向与纵向的管理幅度与层次关系各不相同。组织单位的地理位置分布越是广泛,则人员与活动的协调、控制就越是困难,这就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复杂化。正规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人员行为规范化的程度。组织要依靠规则和程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一个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确定员工行
14、为的规范准则,为各个岗位制作各种规定,指示员工可以做什么以及不可以做什么。一个组织建立的各种规章条例越多、越完善,它的组织结构就越正规化。集权化是指决策制定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每一个组织都形成自己特有的职位或职务结构,必然会产生职权、授权与分权的问题。有一些组织,决策是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给最高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另一些组织,决策制定权力是授予下层人员,这称为分权化。(2)组织设计是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设计;部门设计;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设计;决策系统的设计;协调
15、与沟通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执行与监督机构分设的原则。组织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企业外部环境、企业目标和战略、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企业人员素质等。(3)由上面对两个概念的阐述可以看出,组织结构是一个名词,而组织设计是一个动词,组织设计是对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设计的结果。【知识模块】 综合19 【正确答案】 计划指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和安排。计划作为管理的第一个职能还指任何一个管理者,
16、不论他居于什么层次,在什么样的部门负责,都必须做好计划工作。计划职能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组织有其特定的目标,计划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要将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变为现实,必须建立起一定的保障。计划首先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组织的目标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之分。计划工作就是要通过组织内外条件的分析,对组织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各个部门的目标、各个阶段性的目标明晰化,把各种目标协调起来,并制订出实施这些阶段性目标的方法、措施,使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实现总目标服务。(2)计划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在最经
17、济的条件下实现目标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组织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不做预算,不进行成本费用分析,即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也会因成本失控而变得不合理、不合算。节约是从事现代管理的基本准则之一。(3)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着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组织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计划还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些没有预见的因素的影响下,组织行动可能偏离计划轨道。这些偏差要靠管理控制来纠正。纠正偏差,必须要有标准。这个标准只能是组织的计划。计划不仅是组织行动的标准,同时又是评定组织效率的标准。没有计划就无法实施控制;没有计划,组织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计划在管理中有着以
18、下重要作用: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协调组织活动; 为组织的未来预测变化,减少冲击;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 有利于进行控制;可以尽量避免仓促决策可能造成的损失; 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减少迟滞和等待,使各项工作能够均衡平稳地进行。计划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如下:计划工作具有首位性,先于其他管理职能;计划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计划服务于其他管理职能,是有效进行其他管理活动的必要工具。【知识模块】 综合20 【正确答案】 滚动计划法是按照“近细远粗” 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
19、种计划方法。滚动计划(也称滑动计划)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它不像静态分析那样,等一项计划全部执行完了之后再重新编制下一时期的计划,而是在每次编制或调整计划时,均将计划按时间顺序向前推进一个计划期,即向前滚动一次,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进行施工,对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偏离计划的情况,因此要跟踪计划的执行过程,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另外,跟踪计划还可以监督过程执行的费用支出情况,跟踪计划的结果通常还可以作为向承包商部分支付的依据。【知识模块】 综合21 【正确答案】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收购或兼并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以扩大经营规模的成长战略。其实质是
20、提高系统的结构级别,开展那些与企业当前业务相竞争或相互补充的活动。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其实质是将企业的上下游相关业务相联系,扩展企业上下游的相关业务。【知识模块】 综合22 【正确答案】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按组织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部门,即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为组织贡献出一份利润。(2)在纵向关系上,按照“ 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处理组织高层领导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实行事业部制,组织最高领导层要摆脱日常的行政事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组织发展的各种
21、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而把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事业部,使他们能够依据企业的政策和制度,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横向关系方面,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这就是说,实行事业部制,则意味着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事业部之间的经济往来将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结成商品货币关系。(4)组织高层和事业部内部,仍然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从高层组织来说,为了实现集中控制下的分权,提高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经济性,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职能部门。从事业部来说,为了经营自己的事业,也要建立管理机构。因事业部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故一般采用职能制结构。【知识模块】 综合23 【正确答
22、案】 矩阵式组织又叫专业划分制组织结构,是一种混合组织结构,就是在同一组织机构中,把按职能划分部门和按项目划分部门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两种纰织形式的优势,又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两者的缺陷。它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也就是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1)矩阵式组织方式的优点: 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问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它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的变化,保持高度
23、民主的适应性;把不同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难题,更加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发挥人的才能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2)矩阵式组织方式的缺点: 在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生复杂性。 稳定性差。由于小组成员是由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的,任务完成以后还要回到原职能部门工作,容易使小组人员产生临时观点,不安心工作,从而对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权责不清。由于每个成员都要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级领导,潜伏着职权关系的混乱和冲突,造成管理秩序混乱,从而使组织工作过程容易丧失效率性。【知识模块】 综合24 【正确答案】 组织变革的程序是指为了科学地、有步骤
24、地进行变革,需要遵守一定的合理程序和步骤。科学完整的组织变革程序包含三个阶段:(1)诊断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问题和收集资料,进行组织结构分析。(2)计划与执行评价。主要包括提出变革方案、制定改革方针、制定改革计划、实施计划。(3)评价阶段。包括评价效果和信息反馈。【知识模块】 综合25 【正确答案】 人员配备是为组织的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组织设计为组织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基本的运行框架,为确保任务的完成并使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组织还必须按照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为系统配置合适的人员,人员配备的主要步骤有:(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人力资源计划就是要使组织内外人员的供给与一定时期组织内
25、部预计的需求相一致。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主要是依据组织中职务的数量和类型来确定的。职务数量指出了各种类型的职务需要多少人,职务类型指出了组织需要具备什么技能的人。一个组织在进行了组织设计之后,需要把组织的需求与组织内部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动态对比并找出预计的差额。(2)选配合适的人员。组织中的员工总是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动的。为了确保担任职务的人员具备职务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对组织内外的候选人进行筛选。这就必须研究和使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组织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补充。(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既是为了适应组织内部变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提高员工素质,
26、实现员工个人生涯发展的要求。要使组织中的成员、技术、活动、环境等要素更具环境的适应性,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全面性的培训,以培养和储备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各级人才。(4)人员考评。人员考评就是对组织中人员的素质、能力、态度和贡献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便了解组织员工的总体工作质量,各个岗位人员胜任现有工作的情况以及他们发展和升迁的可能方向,从而制定较为有效的培训和奖惩方案。【知识模块】 综合26 【正确答案】 领导特性论是一种最古老的传统理论,认为伟大的领导者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个人特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领导风格。20 世纪 90 年代领导
27、特性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领导者确实具有共同的特性,但是领导者的特性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他们都是经过非常勤奋的努力学习和在实践中长期艰苦锻炼,才渐渐成为有效领导者的。有效领导者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的特性:(1)努力进取,渴望成功。他们具有崇高的抱负和志向,并能为之付出全部精神,进行持之以恒的不懈的努力,正是这种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使他们到达成功的顶峰。(2)强烈的权力欲望。他们具有强烈的领导欲望,遇事勤于思考,常常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并总想用自己的见解和理论去影响他人。试图赢得他人的信任、尊重和对理想的认同,从而争取得到更多的追随者。(3)正直诚信,言行一致。这是人类社会普遍推
28、崇的价值观,只有具有这种特性的人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尽管一些想成为领导者的人在这方面实际做的还有距离,但是他们一定不遗余力地完善自己,尽量给人们展示自己公正率直、诚实可信、言行一致的形象,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愿意追随他。(4)充满自信。他们不怕任何困难、挫折,勇于面对巨大的挑战。对自己追求的事业永远充满自信,并且善于把这种自信传递给他人,使群体产生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5)追求知识和信息。他们对新事物充满敏感和兴趣,尽一切可能坚持不懈地去获取有关的知识和有用的信息,努力使自己拥有更多的专长权,在相关领域中使自己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从而获得更多的追随者,或者使追随者更加理性和坚定。每个领导者在上述各
29、个特性方面,发展不可能完全均衡,因而形成了领导者各自的个性和领导风格。权力欲和自信心特强的人可能更容易走向集权;反之,则更乐于实行民主。特别重视正直诚信,渴望成功的人,可能更愿意采取务实的事务型领导风格,除此之外,每个领导者的性格、心态和领导所处的情境以及追随者状态都会对领导风格产生重大影响,这正是特性理论的不足之处。【知识模块】 综合27 【正确答案】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管理沟通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问、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成员内部互相之间,或者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多种
30、多样的形式、内容与层次的,对组织而言有意义信息的发送、接受与反馈的交流全过程以及各组织对该过程的设计、规划、管理与实施与反省。管理沟通是一个组织得以生存、运行和发展的必备功能之一。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包括:(1)通过与外界沟通,获得组织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使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组织同外部的沟通是组织沟通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沟通,组织可以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信息。以企业为例,在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摸清市场变化的规律,并掌握市场动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还必须让市场了解本企业的产品,激发起用户购买自己企业产品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
31、靠企业与市场的信息交流来解决。在过去计划经济集中管理的体制下,企业闭门造车,对市场不闻不问,生产出来的产品积压滞销,如果今天仍然如此的话,其结局必然是将被市场所淘汰。当今广告业之所以兴旺发达,就因为它是企业与用户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2)沟通是加强民主管理,保证科学决策的前提。吸收职工参加管理,这已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所谓民主管理,并非指经常召开职工大会,对众多太细的管理问题进行决策。民主管理最本质的规定是职工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及时的反映,并为管理者所重视,对正确的、有价值的意见予以采纳。显然,民主管理要求组织内部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企业为例,如果一个企业建立起了良好的上下信息沟通制度,
32、并且企业领导者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乐于同职工沟通,职工对生产经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必然会得到及时、全面的反映,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加强职工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能培养起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精神,进而会使职工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上下沟通不良,职工的意见无处表达,领导也不重视他们的意见,职工就不会感到主人的身份与地位的存在,当然也不会产生主人那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更是科学决策所必不可少的。决策者能否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那就要看沟通的效率了。良好的沟通是科学决策的保障。另外,沟通加强了职工参与管理的作用,自然也会对科学、合理决策产生积极作用。(3
33、)沟通是改善人际关系,鼓舞士气,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基本手段。人无论在什么组织内工作,都希望人际关系良好,可以从其中获得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感情的需要之一,如果一个组织内人际关系良好,大家都能和睦相处,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那么这个组织就容易做到上下一条心,团结成一个整体,职工的士气也就高昂。这样,必然会给职工创造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4)沟通是转变职工态度、改变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理解是接受的前提,在组织内部,一切决策都需要下级真正接受,主动行动才能得到切实贯彻落实。这就需要良好的上下沟通,使职工能够理解上级决策,支持上级决策,实施上级决策,如果
34、做不到这一点,上下对立,职工违心地接受上级的指令,也只能消极地去执行,不可能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上级对下级所犯的或存在的错误认识,只要不是原则性,就应采取沟通的方式,促使其认识到错误的性质、原因。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下级才能真正地转变认识,端正态度,改正错误。在一个组织中,上下级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无论对下级,还是对于领导,都可能使其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发生好的转变。【知识模块】 综合28 【正确答案】 战略控制指在战略执行中发现并纠正偏差的活动。由于企业既定战略同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得企业战略实施结果与预定的战略目标不完全一致,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而在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为达
35、到目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战略后企业的绩效,将其与预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标准相比较,发现战略实施的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使企业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和企业目标协调一致,使企业战略最终得以实现。(1)战略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制定绩效标准; 绩效监控与偏差评估;设计并采取纠偏措施;监控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 调动战略实施控制执行主体的积极性,以保证企业战略实施控制的切实有效。(2)实施战略控制要具备的条件有: 必须有企业经营战略规划; 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有得力的领导者; 有优良的企业文化。(3)战略控制的作用是: 战略控制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保证战略
36、的有效实施;控制能力与效率的高低是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决定了企业战略行为能力的大小;战略控制可为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反馈,可帮助战略决策者明辨是非,提高战略决策的适应性和水平;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等企业基础建设,为战略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模块】 综合五、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企业文化指在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及以此为核心所生成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企业风俗、传统、习惯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1)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
37、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因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例如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是在商品经济出现买方市场,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要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
38、映。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例如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灌输,终于形成了企业员工乃至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拼命竞争的精神。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实践,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
39、,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2)企业文化的创新。知识经济将改变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使企业文化带来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与创新。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文化手段重要性的这种变化是与层级结构的网络化改造相关的。在实行分权化管理的网络化层级结构中,各工作单元也是决策中心,管理中枢主要通过信息的提供去影响、引导和协调这些单元的决策以及决策的组织实施。文化将成为保证和促进网络化层级结构条件下企业组织活动一体化的粘合剂。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文化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主要手段,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旦成为
40、协调和统一人们行为的主要工具,我们便不能再消极地等待,让文化在经过漫长的岁月流逝后再缓慢形成。而是要通过基本政策的制定,借助各种沟通渠道,去倡导某种适合企业特点的文化使之成为影响企业员工行为选择的基本规范。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主要不是记忆型的,而是学习型的。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文化体现的主要是企业的“忆” 。这种记忆记录了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组织记忆的形成。网络化层级结构中的企业文化首先是自觉学习的结果,网络化的层级结构也将有利于组织文化的学习。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必然也
41、是多元的。如果没有对不断出现的异质价值观的容忍,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从而必然会不断促进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断走向繁荣。【知识模块】 综合30 【正确答案】 现代企业管理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其演变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 世纪求之前,传统经验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 20世纪初至 40 年代,科学管理阶段,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等。第三个阶段是 20 世纪 40 年代到 50 年代,行为科学阶段,更多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成就进一步对组织中的人群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第四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
42、代管理理论阶段。其中,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带来了管理学发展史上的历史性变革;而行为科学的研究是从泰罗及其追随者工作的基础上出发的,在继承泰罗科学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跳出了泰罗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局限,是对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分析如下:(1)科学管理理论由美国管理学者泰罗提出,他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量。其理论的具体基本内容如下:(1)工作定额原理。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2)标准化原理。主要是指工
43、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不仅操作方法要标准化,工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以及他们所在的工作环境也应该实行标准化,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这“第一流的工人”包括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具有做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二是愿意从事该项工作。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配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并给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4)差别计件工资原理。这是一种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在科学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应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因为这种工资制度对雇主和工
44、人都是很有利的。(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原理。企业成立计划部门,负责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负责拟订计划并发布命令和指示。工人和工头只负责执行,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化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得随意改变。(6)例外原理。所谓例外原理,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处理例外事项,比如说企业的发展战略、重要人事任免等事项。科学管理理论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将工人和雇主的对立状态转变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合作的工作状态。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工人和雇主都不应该把如何分配盈余当做最重要的事,而应该
45、想方设法共同努力使得盈余量最大化。虽然科学管理理论有很大贡献,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经济人假定,不重视人的因素,过度重视技术因素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理论的发展。(2)行为科学理论。又称行为学派的管理理论,是在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它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理论。其重点是研究企业管理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问题。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就是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人际关系学说。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行为科学得到迅速发展,行为学派的管理理论也随
46、之发展。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中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理论。主要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 ”理论、弗洛姆期望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有关人性的理论。主要指麦格雷戈的 XY 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权变领导理论。其中领导行为理论就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对领导理论的贡献。(3)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的关系。科学管理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经济人” 假设基础之上的,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或社会的因素;另外泰罗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
47、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行为科学建立在人性假设的“社会人” 假设基础之上,认为人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外,要有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需要;在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相当部分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这集中表现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重视群体的作用和把系统论、权变理论引入到管理中来,这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一大进步;行为科学从组织管理的整体着眼,研究普遍适用的权变领导理论,以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研究为中心,以通过关心人,激励人来鼓舞士气为主要出发点,“以提倡民主式参与式”为主要管理方式的理论,这对后来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之,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新的管理理论
48、总是建立在过去一定的研究基础上的。随着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管理理论又出现了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诸多管理学派。【知识模块】 综合31 【正确答案】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这一定义的前提是:首先,企业遵守法律,并且追求经济利益;其次,企业是一种道德机构,在它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它能够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1)一般而言,企业与管理者应该承担以下几种社会责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企
49、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把不利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2)持社会经济观的人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他们指出,时代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公司不是一个仅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同时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其理由如下:满足公众期望。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越来越多,现在有很多人支持企业追求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增加长期利润。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可靠地获取较多的长期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责任行为所带来的良好社区关系和企业形象。承担道德义务。企业能够而且应该具有社会意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道义上的要求,还符合自身的利益。塑造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