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同步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4907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同步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同步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同步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同步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同步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同步练习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企业一般采用公司业务组合矩阵法来帮助管理者制定( )。(A)竞争战略(B)事业层战略(C)公司层战略(D)职能层战略2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增加管理幅度(B)实行分权化管理(C)实行多种经营,分散经营风险(D)增加管理层次3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保健品市场的兴起是由于人们观念变化引起的,这一因素属于外部环境因素中的( )。(A)经济因素(B)技术因素(C)社会因素(D)政治因素4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实现标准化(B)制定科学的报酬制度(C)提高工人素质(D)

2、提高生产效率二、名词解释题5 控制中的例外原则6 职能型组织结构7 虚拟公司8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9 非确定型决策三、简答题10 如何理解管理学的一般性?11 简述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12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 计划工作的基本程序。14 在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 虚拟公司的特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6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7 简述组织文化及其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18 简述库尔特.卢恩的三步骤变革过程。19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基本工作内容构成。20 如何领导团队工作?21 为什么必须重视理解沟通?理解沟通的过程包含哪些相关要素?22 生产控

3、制的基本内容。23 简述控制工作中的项目预算法的含义及其根本目的。24 影响企业制度创新的因素是什么?四、论述题25 从管理的角度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组织内的沟通有效?26 关于领导的研究主要有领导素质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学习这些理论成果有何意义?27 试述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及其功能。28 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说说你的看法。29 简述控制的基本过程。30 如何把企业再造的原则与方法运用到政府再造?31 论述沟通过程及有效沟通的障碍。五、计算题32 什么是完全不确定型决策?试用三种以上这一类型的决策判别准则分别对表 4-2所示的决策收益矩阵进行计算和判别。 33 如表

4、5-1 要求: (1)绘制网络图; (2)找到关键路线,计算总工期; (3)根据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画出甘特图。综合同步练习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公司业务组合矩阵分析法也叫波士顿矩阵分析法,是用来帮助管理者制定公司层战略的工具,因此本题答案选 C。【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干可知社会观念的变化属于社会因素,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科学管理的内容分析得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故此题选 D

5、。【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题5 【正确答案】 控制中的例外原则即指管理者应将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中出现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例外” 情况上,可以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真正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方面。例外并不能仅仅依据偏差数值的大小来确定,而要考虑客观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况中,例外原则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的原则结合起来,注意关键问题上是例外情况。【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职能型组织结构又称多线制组织结构。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组织内除直线主管外还相应地设立一些组织机构,分担某些职能管理的业务。这些职能机构有权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单位下达命令和指示,因此,下级直线主管除了

6、接受上级直线主管的领导外,还必须接受上级各职能机构的领导和指示。职能型组织结构在管理理论发展初期,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虚拟公司(Virtual Corpotation),指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为了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通过信息技术联成的临时性的网络组织,是无边界组织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组织内员工素质与技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以符合组织需要的人事管理活动。【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7、】 可能出现不同的客观状态但又未知状态出现的概率,这种条件下的决策叫做完全非确定型决策,简称非确定型决策。【知识模块】 综合三、简答题10 【正确答案】 管理学的一般性是指作为一般管理学,它区别于“宏观管理学” 和“微观管理学 ”,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 “微观管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其次,管理学的一般性还包括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有自己的独立学科体系。它有特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它具有一系列涵义明确的最基本概念;它具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其正确的原理和原则;它能够形成一个

8、完整的且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它能反过来指导人们的实践,并使人们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如下:(1)组织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2)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目的。因此,一个组织的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3)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协作系统,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心,并致力于获得有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因此,经理人员要捌募和选择那

9、些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做出最好贡献并能协调地工作在一起的人员。为了使组织的成员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和进行有效的协调,巴纳德认为应该采用“维持” 的方法,包括“诱因”方案的维持和“ 威慑”方案的维持。“诱因 ”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各种奖励的方式来鼓励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 威慑 ”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监督、控制、检验、教育和训练的方法来促使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4)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根据组织的要素,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

10、 促成必要的个人努力; 提出和制定目的。(5)关于组织的权力接受理论。巴纳德认为权力不是来自上司的行政授予,而是来自下级的接受。足有当下级理解行政命令,并且相信它符合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时,才会被接受。巴纳德对组织权力的独到理解,是他对组织理论的重大贡献。【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行为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其主要观点是:(1)决策就是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2)以满意标准代替古典的最优化标准:人是有限理性的,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原因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决策环境的影响;知觉上偏差的影响;决策时间及可利用资源的限制等。(3)风险决策中,受经济利益的

11、影响,决策者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案可能会带来可观的收益。(4)重视决策者的作用。以身作则,全局观念,权威不是强迫命令,依赖和培养下级主动承担责任。【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1)计划工作有两种。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而狭义的计划工作则是指制定计划。一般所说的计划工作概念是从狭义上讲的,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做(why) 、确定何时做(when)

12、、何地做 (where)、何人做(who)及如何做(how to) 即通常所说的5W1H。(2)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描述宗旨。计划工作过程起源于组织的使命和宗旨,鉴于以下两种情况,使得对宗旨的描述非常重要:一是组织并不存在明确的宗旨,界定并描述组织的宗旨就成为计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已经有既定的宗旨,需要正确理解组织的宗旨,并将其贯彻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中。只是正确理解组织的使命和宗旨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把组织的使命和宗旨传播给组织成员、顾客以及多种多样的相关利益群体,让所有的相关人员了解并且接受组织的使命和宗旨,这将有利于计划盼陕速有效实施。评估状况。评估组织当前的状况是制定和

13、实施计划工作的前提,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估主要是对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即 SWOT 分析。与此同时,还应该分析组织的外部关系,如与供应者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与银行之间的关系等等。确定目标。目标是组织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在这一步上,要说明基本的方针和要达到的目标,说明制定组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的任务,并且指出工作的重点。企业目标为组织的主要计划指明了方向,而这些主要计划又根据反映企业目标的方式,规定了各个主要部门的目标。主要部门的目标确定之后,又可以依次制定下属部门的目标。确定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关于要实现计划的环境假设条件,

14、把握和利用关键性的计划前提条件,有助于编制计划人员取得一致意见。计划的前提条件主要有:a外部和内部的前提条件;b定量和定性的前提条件;c 可控和不可控的前提条件。在确定前提条件时应该注意如下问题:a合理选择关键性前提条件,“ 抓重点”;b提供多套备选的计划前提条件;c 强调一致性,这是为了同一的目标。制定计划方案。计划方案类似于行动路线图,它是指挥和协调组织活动的工作文件,通过制定计划方案,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明确要做什么、何时做、由谁做、何处做以及如何做等问题。通常编制的计划方案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的,可备评估选择的。评价备选方案。在本阶段,要根据前提和目标来权衡各种因素,比较各个方案的利弊,

15、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所采用的标准;另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对各个标凇所给定的权数。在大多情况下,存在着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同时存在着很多可变因素和限制条件,这就使得评估工作更为困难。在评估各个方案时,常借用的方法主要有运筹学、数学方法以及电子技术等方法。挑选可行方案。本阶段是计划工作的关键阶段,也是做出决策的紧要环节。在可供选择方案的分析和评估表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方案都合适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在确定首要选择的方案的同时,可以把其他的一个或者几个方案作为备选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大计划工作的弹性,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变的组织环境。制定辅助计划。辅助计划是指总计

16、划下面的分计划。如组织发展战略中的投资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培训计划。总体计划要靠辅助计划来支持,而辅助计划又是总计划的基础。编制预算。本阶段是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即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企业的全面预算体现了收入和支出的总额,所获得的利润或者盈余,以及主要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预算。【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决策的重要性、高层管理对一致性方针政策的偏好、组织的规模、组织的历史、最高主管的人生观、获取管理人才的难易程度、控制的可能性、组织营运的分散化、组织的变动程度、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权的途径主要有: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17、【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虚拟公司的特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虚拟公司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在内部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具有灵活性;虚拟公司共享各成员的核心能力;虚拟公司中的成员必须以相互信任的方式行动。【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任何一个领导者所能管辖的下属人数必定有一个限制和限额,因为任何人的知识、经验、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居于权力中心的领导人,不可能无限制地管理和指挥很多人而且使他们的活动配合默契。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1)工作能力。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则可以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就

18、下属的请示提出恰当的指导建议,并使下属明确地理解,从而可以缩短与每一位下属在接触时所占用的时间。同样,如果下属具备符合要求的能力,受过良好的系统培训,则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根据自己的任命组织的要求有主见去解决,从而可以减少向上司请示、占用上司时间的频率。这样,管理的幅度就可以适当收宽些。(2)工作内容和性质。具体有: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主管的工作在于决策和用人。处在管理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决策与用人的比重各不相同。需要决策的工作量越大,主管用于指导、协调下属的时间就越少,而越接近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的决策职能越重要,所以其管理幅度要较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小。下属工作的近似性。如果下属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

19、质相近,则对每人工作的指导和建议大体相同。这种情况下,同主管对较多下属的指挥和监督是不会有多大困难的。计划的完善程度。给下属明确目标的同时,必须有如何达到目标的实施计划。只有计划制定得明确,既有通向期望目标的路径,又有执行过程中政策许可的范围,下级才能及时理解上级的意图与策略,胜任职务,这时管理者的幅度就可以适当地放宽。非管理事务的多少。主管作为组织不同层次的代表,往往必须占用相当的时间去进行一些非管理性事务。这种现象对管理幅度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3)工作条件。具体表现在:助手配备。如果有关下属的所有问题,不分轻重缓急,都要主管去亲自处理,那么必然要花费他大量的时间,他能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也

20、会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如果给主管配备了有力的助手,由助手去和下属进行一般的联络,并直接处理一些明显的次要事情,则可以大大减少主管的工作量,增加其管理幅度。信息手段的配备。信息沟通的技巧、有效性及文牍工作的数量都会对管理的跨度有一定的影响,沟通越有效则幅度越宽。管理者布置每一项计划,下达指示和命令以及组织调动和人事问题,是否都必须通过个人接触进行沟通?信息技术的发达,可以借助于各种手段来加速信息传播。管理者如果能简明快速地沟通信息就等于加大了管理的幅度。工作地点的近似性。不同下属的工作岗位在地理上的分散,会增加下属与主管以及下属之间的沟通,从而会影响主管管理下属的数量。(4)工作环境。任何一个组织

21、,在制定政策的程序:和保持既定政策的稳定性方面,变革的速度将影响管理的幅度。一般情况下,环境变化得越快,变化程度越大,组织中遇到的新问题越多,下属向上级的汇报请示就越有必要、越经常,上级能用于指导下属的时间和精力却越少。因此,环境越不稳定,各层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越会受到限制。【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1)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共同的内涵系统,是一个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雇员的行为。组织文化一般是以下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第二,第一批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悟到的东西。组织文化分为强文化和弱文化,强文化是指关键价值观被强烈坚持和广泛认同的组织文化

22、,比弱文化对组织的影响更大。一个组织的文化强弱与否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历史、雇员的流动程度以及文化起源的强烈程度。(2)一个组织的文化会制约着管理者涉及所有职能的决策选择。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计划有影响,他影响计划应包含的风险度,计划是由群体还是个人制定,管理者参与环境扫描的程度。组织文化影响管理者的组织工作,包括雇员工作应具有的自主性程度、任务应由小组还是个人来完成、部门经理间的相互联系程度。组织文化影响领导工作,包括管理者关于若干工作满意度的程度、那种领导方式更有效、是否所有的分歧都应消除。组织文化影响控制,包括是否允许雇员自主控制还是施加外部控制、雇员绩效评价中应强调哪些标准、个人核算超支将

23、会引起什么反响。【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1)变革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竞争者不断推出新产品或服务,顾客产生新需要,政府对法规进行修改或者员工的需求发生变化等等,管理者相应地调整计划、组织设计、决策制定等组织职能、结构或行为的过程。变革是组织的现实,对付变革是每个管理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2)变革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用两个极为不同的比喻来说明变革过程。一种设想是组织是一艘在风平浪静的海洋中航行的大船,船长和船员们都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开往何处,因为他们以前已经作了多次这样的航行。只是偶尔遇到风暴时才会有变化出现,其他平静、可预见的旅程中尽可放心享受。另一种比喻是把组

24、织看作是在不断出现险滩的湍急河流中航行的小木筏,筏上有船工,但他们以前从未在一起出航,也完全不熟悉河流的构造,不了解最终目的地,甚至情况可能更坏,他们得在漆黑的夜晚航行。在这种急流险滩,变化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对变革的管理因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3)直至最近, “风平浪静”观一直统治着管理的实践和研究者的思维。按照卢恩的观点成功的变革要求对现状予以解冻,然后变革到一种新的状态,并对新的变革予以冻结,使之保持长久。现状可以看做是一种平衡状态。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解冻就是必要的。这可通过如下三个方式中的某一种来取得:增强驱动力,使行为脱离现有状态;减弱制约力,即妨碍脱离现有平衡状态的力量; 混合使

25、用以上两种方法。解冻一旦完成,就可以推行本身的变革。但仅仅引入变革并不能确保它持久。新的状态需要加以冻结,这样才能使之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除非增加这最后一个步骤,否则,变革就很可能是短命的,员工又会返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中。因此,再冻结的目的就是通过平衡驱动力和制约力两种力量,使新的状态稳定下来。(4)值得注意的是,卢恩的三个步骤过程是将变革看作是对组织平衡状态的一种打破。现状被破坏以后,就需要经过变革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状态。这种观点对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一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初期面临相对平稳环境的大多数组织来说,可能是适合的。但这种“ 风平浪静 ”观就当前管理者所面临的经营环境

26、而言,已日益成为一种过时的描述方式。【知识模块】 综合19 【正确答案】 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指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指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做出预测,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规划是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前提,是人力资源管理各子系统重大关系决策的依据,其基本工作内容有:(1)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数量规划是依据未来企业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确定未来企业各级组织人力资源编制及各职类、职种人员配

27、比关系或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和供给计划。人力资源数量规划的实质是确定企业目前有多少人以及企业未来需要多少人。(2)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是依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未来战略重点发展的业务及业务模式,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同时设计和定义企业的职类、职种、职层功能、职责及权限等,从而理顺各职类、职种、职层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人力资源结构规划的目的是要打破组织壁垒对人力资源管理造成的障碍。(3)人力资源素质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是依据企业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对员工行为要求,设计各职类、职种、职层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包括素质模型、行为能力及行为

28、标准等等。人力资源素质规划是企业开展选任、用人、育人和留人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知识模块】 综合20 【正确答案】 (1)团队领导是对外联络官,负责上级管理层、组织中的其他团队、客户、供应商之间的联系;(2)团队领导是困难处理专家,他们帮助员工针对困难进行交流,并获得解决困难所需的资源;(3)团队领导是冲突管理者,当出现不一致意见时,他们帮助解决冲突;(4)团队领导是教练,他们明确期望和角色,提供教育与支持。【知识模块】 综合21 【正确答案】 所谓理解沟通,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是指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从发送者到接收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1)理

29、解沟通的作用。理解沟通对于组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其重要性表现在:沟通可提供充分而确定的材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沟通是组织内部交换意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的工具。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协调一致的行动,也不可能达到组织目标。沟通是在组织成员之问、特别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关键。沟通是组织成员参与管理的手段。职工通过沟通发表自己的意见,又通过沟通获得对这些意见的反馈信息。沟通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树立组织形象、发展公共关系的桥梁。(2)理解沟通过程所包含的相关要素。沟通的过程所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发送者、接收者、传递渠道和所传递的内容。信息源,又称为信

30、息沟通的发送者,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送者。信息内容,即沟通的内容。组织中沟通的信息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正式沟通中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沟通中的内容;既包括书面的,也包括口头的。信息的接受者,即沟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一方。在沟通的不断循环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的身份会不断改变,特别是在双向沟通中。沟通渠道,即信息交流的通道。信息传递的渠道或媒介有很多,例如书面报告、备忘录、交谈、电子计算机、电话、电报、电视等。各种渠道互有利弊,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渠道。【知识模块】 综合22 【正确答案】 控制贯穿于生产系统运动的始终。生产系统凭借控制的动能,监督、制约和调

31、整系统各环节的活动,使生产系统按计划运行,并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生产系统运行控制的活动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各个生产环节及各项专业管理。其内容主要有:对制造系统硬件的控制(设备维修) 、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数量控制等等。【知识模块】 综合23 【正确答案】 项目的计划和预算(Program Planning and Bladgeting,缩写为PPB)简称项目预算,它在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国防部首创,项目预算法基本上是一种寻求最有效地调配资源以实现目标的系统方法。它把计划、规划与预算的不同活动安排在同一系统中,以保

32、持管理的一致性,有利于各方面财源的最佳分配,并且使思考与行动、拟定计划与执行计划以及控制之间相联系。项目预算法强调选取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所以要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费用效果分析。选择的标准是:或者是以最少的费用实现一个既定的目标;或者是以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果。【知识模块】 综合24 【正确答案】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内外生存发展环境瞬息万变。特别是人类知识总量的爆炸式增长,企业知识存量的快速增加,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日渐增强,这就迫切要求企业建立起一套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的原则和结构,即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影响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因素包括

33、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资本的相对稀缺性、资本的货币形态的可转换性等特点决定了资本是工业社会的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产业革命的发展伴随着劳动生产者与物质生产条件的分离。由于某种原因被剥夺了物质生产条件的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谋求生存条件,从而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整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劳动者与其物质生产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然而,当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后,情况就

34、发生了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现象。(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知识都是与人的活动有关的。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知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生成与发展。知识形成、积累、创新的速度影响着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影响着不同知识所有者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决定着企业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的制度创新。因此,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

35、“资本的逻辑” 转向现在所称的“ 知识逻辑” 。权利派生于知识 (特别是协调知识)的供应,利益(经营成果的分配)由知识的拥有者所控制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模块】 综合四、论述题25 【正确答案】 组织中的沟通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外界干扰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信息往往丢失或被曲解,使得信息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管理者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这些沟通障碍有效消除,就能实现管理的有效沟通。有效沟通的实现取决于对沟通技能的开发和改进。具体的措施包括:(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管理人员十分重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对沟通常有疏忽,认为信息的上传下达有了组织系统就可以了,对非正

36、式沟通中的“小道消息” 常常采取压制的态度,这表明企业管理层没有从根本上对沟通给予足够的重视。(2)培养“听”的艺术。对管理者来说,“ 听” 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较好地“听”,也就是要积极倾听。要做到:表现出:兴趣、全神贯注、该沉默时沉默、留适当的时间用于辩论、注意非语言暗示,没听清时,以疑问的方式重复一遍;不要争辩、打断、从事与谈话无关的活动、过快地或提前做出判断、草率地给出结论和受别人的情绪直接影响。(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企业经理人不仅要获得下属的信任,而且要得到上级和同僚们的信任。他们必须明白,信任不是人为的或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真心诚意争取来的。(4)缩短信息传递链

37、,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通畅无阻和完整性。如减少组织机构重叠,在利用正式沟通的同时,开辟高层管理人员至基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以便于信息的传递。(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特别委员会由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工人组成,定期相互讨论各种问题。(6)非管理工作组。当企业发生重大问题、引起上下关注时,管理人员可以授命组成非管理工作组。该工作组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和一部分职工自愿参加,利用一定的时间,调查企业的问题,并向最高主管部门汇报。最高管理层也要定期公布他们的报告,就某些重大问题或“热点 ”问题在企业范围内进行沟通。(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通常,企业内部的沟通以与命令链

38、相符的垂直沟通居多,部门间、车间间、工作小组间的横向交流较少,而平行沟通却能加强横向的合作。这一方式对组织问沟通尤为奏效。(8)积极反馈。人们对积极反馈的感知要比消极反馈更快更多,而且积极的反馈几乎总是被接受,消极反馈则常常遭到抑制。因此,采取积极的反馈是提高沟通效率的重要措施。【知识模块】 综合26 【正确答案】 (1)领导素质特性理论寻求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特质或特性。但是众多分离特质的研究努力以失败告终。人们没有找到一些特质因素总能对领导者与下属,以及有效领导者与无效管理者进行区分。但是,考察与领导高度相关的特质的研究却发现领导者有以下特质不同于非领导者,即进取心、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

39、、自信、智慧与工作相关知识。(2)领导行为理论不仅能提供更为明确的有关领导实质的答案,而且如果其成功的话它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将与特质论截然不同。行为研究找到了有关领导方面的关键决定因素,可以通过训练而使人们成为领导者。领导行为理论包括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和管理方格论三类研究。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是从定规和关怀两个维度来描述的。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是从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来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方格在“关心生产” 和“关心人”的基础上概括了两个大学的研究。(3)领导权变理论关注的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为了预测领导成功而对领导现象进行的研究其

40、实比分离特质和行为更为复杂。由于未能在这些方面获得一致性的结果,使得人们开始重视情境的影响。试图分离出影响领导效果的主:要情境因素的研究很多,权变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理论:菲德勒的权变理论。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他认为,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a 职位权力。b任务结构。c 上下级关系。该理论认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E=f(L,F ,S)其中:E领导的有效性;L领导者特征;F被领

41、导者特征;S 环境;f 函数关系。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行为在确定是任务绩效还是维持行为更重要之前应当考虑的因素成熟度,并以此发展为领导方式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境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与菲德勒的权变理论相比,领导方式生命周期理论更容易理解。但它只针对下属的特征,而没有包括领导行为的其他情境特征。因此,这种领导方式的情境理论算不上完善,但它对于深化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路径目标理论。路径一目标理论是罗伯特.豪斯发展的一种领导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

42、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路径一目标” 的概念来自于这样的观念,即有效领导者能够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方式来帮助下属,并为他们清除各种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相关工作容易进行。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境变量作为领导行为一结果关系的中间变量,即环境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和下属的个人特点(控制点、经验和知觉能力)。环境因素和下属个人特点决定着领导行为类型的选择。这一理论指出,当环境因素与领导者行为相比重复或领导者行为与下属特点不一致时,效果皆不佳。(4)学习这些领导理论的意义。通过学习特质理论,了解到具备恰当的特质只能使个体更有可能

43、成为有效的领导人,但他还需要采取正确的活动。而且,在一种情境下正确的活动在另一种情境下却未必正确。特质理论会提供一个为组织中的正式领导岗位选拔“正确” 人员的基础。领导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领导者本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下级的因素。通过学习领导行为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很不成功。事实上,不同的环境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很难作出概括性的陈述。行为理论欠缺的是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通过学习权变理论,了解到权变管理思想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善于

44、应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总的来说,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采取同一种领导风格。企业家面对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和领导情境,他们领导的任何企业都是由复杂的内部因素所构成,并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之中,这就要求企业家应具有宽广的视野、灵活的思维方式,根据情境的不同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其实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领导风格的选择与学习、组合与运用更多地表现为一门艺术,它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精确的科学。它需要人们从更深艺术层面去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模块】 综合27 【正确答案】 一般认

45、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在层、表层和显现层。这些层次是以一定规律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潜层次的精神层。这是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它是组织文化中最深层、最稳定的内容,是组织文化发挥作用的源泉。同时,它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最困难的。精神层次的组织文化一般要通过员工的行为方式分析才能真正感受与把握,所以,精神层次的组织文化的形成,就标志组织员工的基本价值观的统一,就会自觉地在日常的组织行为中发挥作用。(2)表层的制度系统。它又称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

46、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它是组织文化核心层(内隐部分) 与显现层的中间层,是由虚体文化(意识形态)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它构成了各个组织在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制度层文化在组织文化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它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的外在显现,它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如带有本组织色彩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图书馆、俱乐部等等。显现层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组织文化的功能体

47、现在以下几方面:(1)自我凝聚功能。组织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强力粘合剂,它以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人们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并且激发人们的群体意识。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员工们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产生了对自己工作自豪感和使命感,产生了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组织联系起来,从而使组织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产生整体效应。组织文化就是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个人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指向组织的共同目

48、标而努力。正是组织文化这种自我凝聚、自我向心、自我激励的作用,才构成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不断成功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组织若想取得成功,其背后肯定有强大的组织文化作为强有力的后盾。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内聚力量不是盲目的、无原则的、完全牺牲个人一切绝对服从,而是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承认个人利益、有利于发挥个人才干的基础之上凝聚而成的群体意识。(2)自我改造功能。组织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建立起全新的价值观念,从而适应组织正常实践活动的需要。尤其对于织的新员工来说,为了减少他们个人在长期的家庭、学校、社会所养成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整个组织的不和谐或者矛盾冲突,就必须接

49、受组织文化的改造、教化和约束,使他们的行为趋向组织的一致和谐。一旦组织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成员接受和认同,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选择,如果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得到承认和赞许,就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相反,倘若违反了组织规范,就会感到内疚、不安、自责、挫折感与失落感。意思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文化之中,接受文化指令而不能脱离文化规范。如果有人强行与自己所在的文化群体不相符,那么就会成为“文化异类”而被组织抛弃。所以,组织文化在某种程度具有强制性和改造性。(3)自我调控功能。应当指出的是,组织文化作为团体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硬性要求,而组织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硬性的厂规厂纪对组织管理起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硬性约束不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偏重于软约束,软约束能够发挥作用在于人的文化性和社会性,这样就决定了它只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它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不断地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组织文化是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管制,使组织自动地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以“看不见的手” 操纵着组织的管理行为和实务活动。这种以尊重个人思想、感情为基础的无形的非正式控制,会使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